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26章

    而乐文谦所部虽然人数不多,却多悍勇善战,而这之前,董卓军骑兵虽然占尽了优势,但冲势却已经停止,此时倒只算是在混战之中。所以,忽然一股曹军的生力部队自侧翼率众突入,倒是将这股追来的关西骑兵杀了个措手不及。

    当然,归根到底还是乐文谦悍勇善战,其人虽然身材短小,却反而在这种混战中如鱼得水,只见其人亲自引着数十甲士冲杀在前,乱军之中,上砍骑兵,下砍马腿,须臾间,便引兵连杀十余骑兵,连杀十余匹战马,更是救出曹操侍卫、溃兵无数!

    而最让人失神的是,乐文谦每杀一人便厉声问一声‘曹公何在’,每救一人,也扬声问一声‘曹公何在’,引得战场之上人人侧目,曹军个个振奋,董军个个胆寒……而人人皆为之夺魄!

    话说,那之前出言嘲讽乐进身材的董卓军军官,坐在马上居高临下,虽然黑夜中乱战,也看不清对方如何大发神威,砍骑兵如切瓜,但有一件事情他倒是瞥的清楚……须知道,环首刀宛如直剑,砍人倒也罢了,砍起马腿来却耗费极大,故此,乐进砍不了几下便只能弃刀,然后向身后侍卫索要新的环首刀……而这军官眼见着对方杀入阵中,数的清清楚楚,短短片刻时间内,这名矮小的曹军军官居然已经连着换了五六柄刀!

    故此,随着乐进浑身浴血,越杀越近,这董卓军军官根本把持不住,居然直接打马跑了!

    将是军胆,此人既然逃了,周围董卓部也纷纷逃窜,或者说暂时撤退,而乐进自然不会去追,而是赶紧顺着那些侍卫的指点去寻曹操。

    不过,这个时候曹操已经被人救起来了。

    原来,曹洪这个人,一进城便奉命去镇压清理铜驼街北面的官寺、署衙,但其人素来贪财……之前战端一开,和安利号生意便断了,后来为了资助曹操举兵,更是倾家而为,所以对财货宝物格外在意……他走到一半,却又想到南宫乃是禁地,虽说董卓搬迁时已经搜刮了一遍,但彼处寻得财货宝物的机会还是远大于这些官署的,于是便自作主张,直接引兵向南宫而来。

    于是,等到战事骤然爆发,其人倒是和乐进几乎前后脚来到此处。而曹子廉也不是个善战之人,乐进在那里大发神威,他便干脆趁机去寻落马的曹操,找到了还不说,甚至还帮曹操临时用断矛杆绑了下胳膊,又将其扶上自己的战马。

    而曹洪保着曹操,乐进亲自引兵断后,并沿途收拢败兵,边战边往东撤,而走了不久,果然夏侯渊也迎面引众来寻曹操,三将聚齐,大略一看,竟然只剩七八百人……其余的倒未必都死光了,而是十之八九被那股子骑兵当面一冲,各自崩溃,此时正在街头巷尾沦为被屠杀的对象,当然也是某种意义上‘殿后’的主力。

    当然,这时候决不能再感时伤怀了,曹操与三名最信任的将领稍微商议了一下,立即决定了撤退的方向——耗门被烧,此时唯一的指望便是于禁和刘备能打通中东门了。

    于是乎,夏侯渊开路,乐进断后,曹洪亲自照料曹操,凄凄惨惨七八百人立即仓惶顺着城墙根去中东门寻刘备去了。而至于中间遭遇西凉军大股、小股部队的多次阻截、追击,自然也全靠夏侯渊与乐进死战,才能勉强得以脱离。

    不过,所谓患难见真情,最让曹操惊喜和感动的是,刘备居然没有独自逃脱,非只如此,刘玄德一边死守城门,一边还派出了张飞引其军中所有骑兵顺着洛阳东墙来迎曹操……张飞之悍勇,给人的安全感当然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后半截路好走了不少。

    但可能正是因为张飞这个当世虎将离开的缘故,等曹操在中东门汇合刘备时,后者也是损失惨重,居然也只剩千余人了。所幸城外的于禁部三千人俱在,其人迎面接出曹刘二将,立即主动接过了断后的任务,然后让曹刘二人先行撤往偃师。

    这一夜惨败,当真是伤筋动骨,曹操浑浑噩噩,不知道在想什么,刘备也是面色惨白,二人一直逃到天明,眼见着偃师城在前,这才算是喘了一口气。

    “昨夜一败,我等兵马损失大半,待回到成皋,恐怕难以立足,也无力做事。”看到城池在眼前,胳膊上绑着一支断矛杆子,满面烟尘血污的曹操终于在马上苦涩开口,却不知是跟谁在说话。“故此,我准备再去募兵……文谦回东郡募兵;妙才和子廉回老家,子廉自去家中募兵,妙才去寻子孝,那小子手上有数千人,如今正在泗水左近徘徊;我和元让则去一趟扬州,丹阳兵确实善战,此番玄德所部能远胜于我绝非虚妄。”

    其余诸将自然忙不迭的答应,唯独刘备一声不吭。

    “玄德弟勿忧。”曹操见状勉强打起精神言道。“你昨夜救我一命,我岂是知恩不报之人?此去募兵,我定然全力助你,募来的丹阳兵你我一人一半,务必也将你损失补偿一二……”

    同样狼狈的刘备一声感叹,不由幽幽言道:“孟德兄,我哪里是计较这些事情?只是想起如今正在讨董的关键之时,你我如此一场大败,一来恐怕对讨董大局有所影响;二来,等你我募兵回来,怕是要错过不少大事……此来讨董,本是觉得大丈夫当为天下先,故此踌躇满志,却不料狼狈一败,反而沦为笑柄。”

    刘备向来是喜怒不形于色,今日这番感慨,已经是羞愧悲哀到了极点;而曹操从来都是个感情丰富的人,此时闻言,又想起昨夜那一战的种种,却是悲从中来,几乎委屈的想要落泪。

    只不过,周围将士全都沮丧至极,身为主将,这时候像刘备那番感慨已经是极致了,再哀伤下去,恐怕就要影响士气了。

    一念至此,曹操却是强打笑脸,对刘备笑道:“玄德弟勿忧,但凡你我二人尚存,身边诸将皆在,总是可以重整旗鼓的。至于说讨董大局,想来本初、文琪,还有袁公路他们各自都在,你我一场小败,不至于影响大局的。”

    刘备也只能勉强干笑。

    然而就在此时,只见前面偃师城上一阵骚动,俨然是见到回来的部队后稍有惊动。

    与此同时,走在最前面的夏侯渊也是开口打了个圆场:“二位不必感慨了,前面元让出城来迎我们了,且入城稍作休整,再说其他。”

    “不错!”曹操远远瞥见城门打开,然后有兵马旗帜出迎,也是松了一口气,然后强行打气。“此番天不收我曹孟德,将来必有后福!”

    话音刚落,从曹操自己到旁边的刘备,从前方开路的夏侯渊到旁边一言不发的张飞,从疲惫至极的乐进到兀自瞎想什么的曹洪,几乎人人变色……原来,前面只有数百步远的偃师城中涌出来‘迎接’他们的兵马未免太多了些,而且俱是骑兵!

    要知道,曹刘二人之前只留下了夏侯惇引着千余人留守偃师,而他们本就缺骑兵,所以城中无论如何都不该有如此阵势的。

    当然,夏侯惇本人他们倒是很快就亲眼见到了……却是被捆缚着推到军前的!

    “诸位故旧别来无恙?”逼近到数十步外的徐字大旗下,董卓军颍川方面的总指挥,中郎将徐荣在马上微微欠身,颇显礼貌。

    曹操和刘备对视一眼,又看了看身后千余残兵,以及已经疲惫至极的军中将佐,也是各自心凉——之前一位洛中故旧吕布,硬生生把河内王匡打崩,使后者落得个‘自缢身亡’;如今轮到另一位故旧来了结他们了吗?

    而就在二人相顾无言,却都提不起半分战意之时,之前一直没怎么言语的张飞却是单骑而出,遥遥拱手相对:“徐将军,久仰大名!”

    “张将军,”徐荣见到来人,却是先后退数步,让一队铁甲骑士上前,然后方才继续笑道。“你的大名这些日子我也是如雷贯耳……不想当日广宗城下一别,再见面竟是如此情形。”

    张飞见状摇头不止:“徐将军何必如此小心?我看你足足有五千精骑,且不说我能不能斩你,便是侥幸斩了你又有何用?白日间平原之上,五千骑兵放马冲来,我们这些残兵败将顷刻便会化为齑粉吧?”

    “万人敌之语难道是假的吗?”徐荣连连摇头。“还是小心为上。”

    “徐将军!”张飞也懒得说废话,便干脆拱手直言。“曹将军是卫将军故交,玄德兄是卫将军之弟,你是卫将军之旧部……能否就此放我们一条生路?”

    徐荣一时尴尬失笑:“临阵对决,卫将军宽宏大量,怎么会因为这种事情怪我?”

    “伯进兄!”刘备闻得此言,心中一动,便也赶紧打马上前,然后在马上俯身行礼。“如今的局势你还看不清吗?我兄在弘农隔断了你们与长安的联系,如今董卓想要给这里传递个消息都得从武关转南阳绕个大圈,而牛辅此人听说又是个无能之辈……换言之,你为一镇方面将军,实际上已经无人能约束……既如此,何妨念在当日你我洛中故情,放我们一马呢?”

    “不错!”曹操也赶紧夹着马腹向前,扶着胳膊努力劝说。“伯进兄,大家曾在洛中相处甚佳,相互称兄道弟……今日,你真就忍心看我们死在这里吗?再说了,时事易转,将来的事情谁也不知道的,若你今日能放过元让和我们这些人一马,将来我们二人必有厚报!”

    徐荣愈发讪讪。

    “徐将军!”张飞终于不耐。“别人不知道你的心思,我却知道你的为难之处,但大丈夫生于世间,不就求一个痛快吗?我若是你,要么立即连夏侯元让一起放了,要么便下令拿下我们,直接在这里杀个干净,何必在这里左右失措呢,这样婆婆妈妈对你有什么好处?”

    徐荣终于无奈摇头:“我何曾要什么好处……只希望曹刘两位将军今日吃这一个教训,或许能就此记住,这天下间的大事此时还轮不到他们这些人掺和!”

    这话说的莫名其妙,倒有些居高临下的姿态……不过如此局势下,徐伯进说什么,曹操和刘备也都只能听着了,实际上,便是张飞也已经闭口不言了。

    而说完这番话,徐荣到底是朝身边一名军官努了下嘴。这军官与徐荣容貌相仿,不过却年轻了不少,俨然是徐伯进亲眷之类的人物,而其人得到示意,也是来到军前,一刀劈开了夏侯惇身上的捆缚绳索,并任由后者狼狈逃向对面的残阵之中。

    曹刘二人心中清楚,自己二人再度死里逃生,便一起朝着徐荣勉强行了一个大礼,然后就准备趴在马背上准备绕城而走。

    “不要去成皋了!”徐荣忽然又开口提醒。“你们还不知道吧?就在你们之前一路进军不断的时候,有探马说袁本初有从成皋撤军的迹象……此番设伏的三人,我和李蒙马上要引兵向西,而段煨却依旧会留在洛阳驻守,其人说不定会乘胜往东来追击,若成皋没有兵马可守,你们恐怕要被段中郎将的骑兵追上……所以妥善考虑,不妨派个人去巩县,招呼那里的部队一起去緱氏,然后转向我刚刚撤离的颍川,以避锋芒,如此才最安全。”

    曹操、刘备再度变色,然后连连道谢,就毫不犹豫的当场转向南面緱氏方向而去了,全程都没有什么疑惑之意。

    毕竟,一来,徐荣既然已经放过他们,便没有再欺骗他们的必要;二来,实在是袁绍的异动早就显现出来了,诸侯之间的矛盾也早就出现了,以他们二人的聪明,其实对此早有准备。

    且不说徐荣放任这些故旧引残兵败将逃往緱氏,然后自引兵缓缓向洛阳方向而去,只说曹刘二人仓惶来到緱氏,已经疲惫到了极限,却又迎面吓了一大跳……无他,洛阳通往颍川的东南门户緱氏县城中,居然也是旌旗招展,铠甲耀眼,明显有兵马屯驻!

    不过,这倒又是虚惊一场——原来,城中竟然是同为讨董诸侯的昔日故人,孙坚孙文台。

    至于说孙坚为何在此,倒也是令人佩服!

    话说,虽然当日几乎被贾诩、吕布联合董卓军河南诸将打了个全军覆没,可孙文台到底是江东猛虎,挫而不馁,坚韧不拔不说,更有一番拳拳报国之心。所以,他好不容易收拾起了残兵,又在南阳稍微征召几千兵马之后,听说徐荣撤退,洛阳空虚,居然又亲自引兵追赶,然后今日白日间才刚刚越过轘辕关,进入了緱氏城,却不料没等到董卓军的进攻,反而迎来了曹刘二人的败兵。

    当日颍川讨伐黄巾时对酒歌舞的三位故人,今日再度相见,却是各自狼狈、各自唏嘘。

    ……

    “初平元年四月末,曹操、刘备共进洛阳,为段煨、李蒙、徐荣所伏,幸以荣旧识,得以身免,遂狼狈入緱氏,逢孙坚孤军自南至。稍整,将再趋洛阳,先闻袁绍弃曹刘而驱诸侯向东,复有袁术断孙坚军粮在南,三将喟然。及操、备将南行募兵,坚亦欲亲身往鲁阳辞袁术,乃感慨共置酒相送于緱氏山下。酒至三巡,念昔日共歌舞于洧水,遂约诗歌,操垂涕吟曰:‘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关东诸侯,凡数十路,竟只两位可托生死!’坚、备并叹,遂共祀皇天后土,血誓互付妻子。誓罢,各自踉跄而散。”——《典略》·燕·裴松之注

    第三十八章

    夜夜酣歌感知己

    且说曹孙刘三人在緱氏城中相遇,稍作休整,算是死里逃生。

    然而,接下来的坏消息却是一个连一个。

    先是断后的于禁被两面夹击,大败而归,三千泰山锐士据说只有数百死保着于禁逃回了成皋,曹刘二人虽然既担心又不舍,却也无可奈何。

    接着,吕岱和简雍从巩县凄惶而至,并送来了一个天大的坏消息……原来,徐荣所言的情报不假,成皋的袁本初确实有异动。其人忽然发动,先是以败军之罪当堂拿下了张邈、张超兄弟,并吞其众,然后却又逼迫兖州东部三大诸侯鲍信、桥瑁、刘岱往攻泰山,除了留着些许人马把守虎牢关外,竟然是把曹刘二人扔在河南不管了。

    曹刘二人原本还想着徐荣、李蒙二将西归弘农,洛阳只有一个段煨,还是可以劝说袁绍转身以成功业的,但如今哪里还能指望袁本初?

    而就在孙坚勉力安慰二人,并立誓要凭一己之力夺回洛阳之际,第三个坏消息又传来了。

    话说,孙坚此番跟在徐荣屁股后面进军神速,鲁阳那里就有流言说洛阳全面空虚,孙文台准备自成其功,所以便有人劝袁术应该压制一二……当然了,本质上的缘由还是董卓退缩到关中后,讨董大局对于关东诸侯而言已经没有了真正的前景,所以人人都在为自己考虑,那内讧和矛盾便不免公开化了……但不管如何,袁公路还是听从了建议,忽然断了孙坚军粮。

    这个举动对孙文台而言不谛于晴天霹雳,他一个武夫,在南阳和颍川这种地方毫无政治根基,没有袁术给他做政治保证,怎么能有所作为?

    甚至于他身上的将军号和空头豫州刺史都是袁术表的。

    而到此为止,经过董卓与二袁的这一番调教,曹孙刘三人这才陡然意识到他们真正的地位……徐荣之前那番话虽然刺耳,却也是句实在话,单以现在而言,这天下大事还轮不到他们来做主。

    不过明白归明白,一腔悲愤却也是免不了的,毕竟,功业私心之余,这三个人是真心想为国家做点事情的。或者说,此时此刻,这三个出身、声望、资历、性格截然不同的三个人,都还是有这么几分理想主义的。

    当然了,话说回来,这天下间的各位诸侯,又有几个没有理想主义呢?

    实际上,家国情怀、扶危定乱之心,与个人私欲,乃至于作风暴戾普遍性掺杂在这群人身上……曹刘孙三人有理想,公孙珣、袁绍难道就没有?便是董卓当初废立之时又何尝没有几分想认真做事,想一改桓灵时代万马齐喑的心思?

    只不过大浪淘沙,面对着各种各样的困难,有人能够坚持了下来,有人难以坚持下来而已。

    回到眼前,最起码这三个宛如丧家之犬的‘小人物’还是没有放弃这份执念和理想的,三人感慨于时事变幻无常,再加上又是多少年的交情,便在山花烂漫的緱氏山上歃血立誓,定为生死之交,相约一旦其中一人有所不测,另外两人便要竭尽所能为其照料妻子。然后,便各自启程,继续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去了……曹操、刘备是要各显神通去重整兵马的,孙坚则要轻身去鲁阳找袁术表达忠诚,从而继续换取支持。

    而就在这三位豪杰困顿于弱小之际,袁绍抽身提大军往关东横行无忌之时,另一边,弘农那里却已经是战云密布了。

    在公孙珣转向东面,攻取了弘农郡郡治以后,董卓和牛辅……尤其是牛辅,立即感觉到了极大的不安。于是乎,董卓军立即按照原计划,调度河南地区的兵马大举进入函谷关,试图将公孙珣压制乃至于解决在弘农境内。

    具体来说,乃是陕县以西、潼关以东沿着黄河的这个狭长地域。

    至于说兵力,公孙珣还是他那一万骑兵、五千步兵,外加一万余辅兵,这是分兵后的兵力,如今集中在湖县、弘农县一带……值得一提的是,他的战兵在河东一战遭遇到了不少损失,如今的部队是经过河东白波军俘虏补充的,战力总体上保持着水准,却也未必没有破绽。

    而与此同时,董卓军那里,除了一个段煨继续留守洛阳,其余所有兵力都有回缩参与这次军事行动的迹象。

    其中,牛辅、李儒依旧在陕县与茅津,其部兵力大概在一万四五的样子;董越收拢虎牢关、成皋败兵,约有四五千人,如今在渑池;李蒙回撤到了新安,其部约有五千余骑兵;然后胡轸是五千步兵,依旧驻守函谷关。

    这四个地方,自西向东一字排开,全都是弘农郡沿着洛阳、长安官道的重镇,相互之间相隔不过三十里、四十里的距离,便是陕县到函谷关也不过区区一百多里的距离,完全可以视为以牛辅为首分散驻扎的一个大军团……合计兵力约有三万。

    还有李傕,其部作为董卓最信任的一只军队,步骑混杂近万余人,则从南阳撤回到了武关,俨然是要从南路进入卢氏县,合围公孙珣的意思。

    非只如此,董卓之弟董旻,已经率军一万进入华阴,甚至蒲津那里也咬牙分出了五千骑兵交给了郭汜,来到华阴……换言之,潼关身后又有近小两万部队。

    三路兵马,三万在东,一万在南,两万在西,合计三四倍的兵力,将渡河而来的公孙珣撵回去,或者干脆按死在黄河边上的意图不要太明显。

    那么问题来了,之前放了曹刘二人一马的徐荣在哪里?

    答案是,徐伯进如今领着他的五千骑兵正在弘农郡的宜阳县驻扎……这个位置,向北走三十里正是牛辅、李儒那个三万众的大集团军;往西走,则可以与从武关赶来的李傕汇合,使南面合围的这个方面军兵力达到一万五千众。

    某种意义上来说,倒也像模像样,毕竟是两个集团军的结合部嘛,随时可以朝两个方向支援,也没有算弃用。然而,无论如何,这个位置都是整个战场距离公孙珣最远的地方,你要说制定军事计划的李儒没有用心良苦,没有防范,那叫睁眼说瞎话。

    但是没办法,谁都知道徐荣是公孙珣的旧部,谁也都知道徐荣是个会打仗、能打仗的人……若非是大战在前,无法轻易剥夺兵权,恐怕徐荣早就被一众同僚给围住,然后被夺走兵马了!

    当然了,如果公孙珣不来,没有这场大战,就凭徐荣之前在颍川的表现和功劳,为什么要夺他的兵权呢?

    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

    “君侯攻破了曹阳亭。”宜阳县县寺内,徐荣将一封战报递给了自己身侧一名和自己容貌相像的年轻军官。“曹阳亭距离陕县不过十五里,中间只有一个陕陌可守,牛辅绝对受不了,换言之,大战随时将起。”

    “这也正是之前约定的讯号。”那军官接过战报,大略一看,立即就变的严肃了起来。“兄长速速发兵吧!”

    坐在太尉椅上的徐荣一声长叹。

    “兄长这是何意?”这容貌颇似徐荣的军官当即紧张起来。“怎么事到临头反而犹豫不决起来了,不是说好了吗?”

    “我不是犹豫不决。”徐荣不由摇头。“若是没有决断,早把你给砍了,之前在偃师也早就把那几人给剁了……连李儒都知道君侯对我的恩德极重,然后稍作防备,我自己又怎么会忘呢?更不要说还有你这样的辽东亲眷亲自来身边催促我。子信你放心,咱们明天一早就出兵!”

    “既然如此,那兄长为何还要感叹?”说话的这名军官,其实是徐荣的族弟,唤做徐兴徐子信,他本就是玄菟出身的一名白马义从,追随公孙珣许久,如今早已经做到曲长。

    而此番公孙珣渡河,他却是单骑走陆浑关寻到了自己族兄……其意图,不言自明了。

    “我感叹的不是要不要助君侯,而是在感叹董相国。”徐荣微微摇头。“你是我近亲兄弟,我也不瞒你,若是董相国此番能和君侯一样亲临阵前,不要说亲自引兵在前面和君侯对峙,只是出武关或者潼关督战,我说不定便真会犹豫不决起来……毕竟,董相国对我也确实是仁至义尽。”

    徐兴微微蹙眉,和自家这个对政治没有任何敏感性,只是单纯军人的族兄不同,出身白马义从的他明显更‘全才’一些,在他看来,既然已经决定要帮自家君侯了,就没必要说这些有的没的,徒给人以话柄。

    但是很显然,徐兴管不了自己族兄,或者说从徐兴的角度来说,只要自家族兄确保能够按照公孙珣的要求出兵,别的就都罢了。

    “但是董相国终究是一头扎入了关中不再出来。”徐荣继续言道。“听说最近还在抄掠关中富户以充实他的郿坞。反倒是君侯,不管不顾的越过了黄河,将自己放到这个位置上,逼得我不得不做决断。有时候我就想,难道相国他不明白吗?他也是打惯了仗的人,哪有主帅仗着兵多,自己缩在屋子里就能打赢的人?”

    “可能是屋子太牢固了些。”徐兴不由微微嗤笑。

    “那便是弃了屋子外的人!”徐荣略显无奈道。“自己躲入屋子里,将我们的生死交给牛辅那种废物……固然牛辅是他女婿,可是如今当面的乃是咱们君侯,他自己不出来,不要说女婿了,便是儿子又有谁能心服?”

    “兄长想多了。”徐兴不以为然道。“依我看董卓此番安排还是对头的,因为河南诸将和其所部多是他的关西旧部,根基全都在关中,所以不会因此而不服的。”

    徐荣稍微一怔,却又旋即黯然:“换言之,他只是弃了我吗?”

    徐兴微微一笑:“不然呢,难道兄长以为李儒此番安排没有得到你那位董相国的同意吗?咱们现在所处的弘农郡南半截可全都在人家手上,长安到这里的消息又没断绝。至于说真正入了那位相国眼的,譬如吕布,如今不正在关中吗,还身居要地!”

    徐荣沉默以对,片刻后终于是面无表情的站起身来:“回去准备一下吧,今夜就出兵!”

    徐兴微微挑眉,拱手而退。

    话说,军队从来都是最容易让人获取威望的地方,如果一个人可以带着部属连战连胜,在生死对决中让敌人不停的死,让自己人不停的生存下来,那其人很容易便被下属神化,也很容易被敌人神化。

    徐荣并不能做到那种地步,但他领兵以来,却也从未败过,故此其人对手下这五千骑兵的掌控还是毋庸置疑的……军队中要心腹有心腹,要骨干有骨干,而且部属对他的盲从性也是极高的。

    所以,其人甚至没有编造军令,便轻易将整只部队拉了出来,然后星夜南下去了。

    而与此同时,陕县以西七里外,陕陌,公孙珣正在连夜作战。

    “损失多少?”亲自坐在阵前督战的公孙珣眼见着撤下阵来的杨奉前来汇报,便干脆直问。

    “连死带伤约有五六百人。”杨奉面露惭愧。“请将军责罚。”

    “责罚什么?”公孙珣不以为然。“本就是我强行要你们夜战攻垒……不过也希望你能理解,大战在即,由不得心存侥幸。”

    “属下自然明白!”杨奉赶紧俯首再言。

    “且下去休息。”公孙珣微微颔首,却又看向了身侧另外一名身材高大的武将,却正是随他渡河将领中地位最高的高顺。

    高素卿见状不敢怠慢,也是即刻上前请战:“若敌无援军,可以一鼓而下。”

    “有援军也要一鼓而下。”公孙珣肃容以对。“必须要打通这最后一番阻碍,方能直面牛辅。”

    “喏!”高顺不再多言,直接称喏而去。

    时值夏夜,天气已经略显闷热,火光之中,高顺领命而去,亲自率三千步卒展开总攻,而陕陌上的这个董卓军营垒却并未迎来想象中的援军,故此再也支撑不住,果然是被一鼓而下。

    但是,幽州军全军上下,并未有多少喜色,因为任何一个清楚战局形势的人都明白,大局还是非常严峻的。

    实际上,早在之前攻破弘农县,引的董卓军全线震动并立即尝试反扑后,军中就已经有不少人暗中劝公孙珣折返河东了。

    对此,公孙珣的回答也很简单——他想再试一试。

    “陕陌到陕县不过区区七八里,牛辅竟然没有派援兵……”公孙珣若有所思,然后忽然对身侧的诸将下令。“立即将哨骑全部撒出去,然后骑兵主力尽发,将部队连夜压到陕县前鼓噪一番再退回来修整。”

    众将虽然不明所以,但还是赶紧奉命行事。

    而眼见着中军离去,公孙珣也是再度下令,移营到陕陌,亲自在这里驻扎停留,准备直面牛辅。

    “为何不去支援陕陌,以至于最后一道屏障如此轻易被夺?”话说,陕县城内,幽州军骑兵连夜来到城下,鼓噪惊扰一番后便径直折返陕陌,而李儒惊吓之余不免对牛辅愤然质问。“牛伯正,你须知道,李傕和叔父大人那里的部队尚未就位!”

    “你不懂,没用。”刚刚从城头上下来的牛辅连连摇头。“区区一个平原上的营垒,挡不住的,援军送过去不过是给白马贼加料。”

    “我不懂……”李儒被气了个半死。“我有什么不懂?你不就是畏惧对方如虎吗?偏偏装作一副什么都不在意的样子,心里却已经怕到了极点。”

    “不要扰乱军心!”牛辅昂然言道。“我何时怕过白马贼?此举不过是最稳妥的法子罢了……就在陕县死守便可,他能奈我何?”

    李儒冷笑再言:“果真如此吗?”

    牛辅豁然变色:“李文优,你非要我杀一个两千石来立威吗?!”

    李儒也是终于勃然大怒:“你要杀谁?!杀我吗?!之前杀了我的文书我还未曾与你计较呢,今日居然要杀我吗?”

    “我怎么敢杀文优呢,”牛辅也是尴尬失笑。“杀了你岳父大人焉能绕我?杀一普通两千石便可。”

    “杀别人也不行啊?”李儒已经被气得头疼了。“两千石俱为单独领军的大将,哪有临阵杀大将立威的事情?徐荣我都没敢杀,只放在宜阳搁置,就是怕出乱子,动摇军心!”

    “胡扯什么?”牛辅愈发不耐。“岳父大人和白马贼,还有你,不都言之凿凿,喜欢拿两千石立威吗?当日在晋阳,你们就是如此商议着处置那个雁门太守的,我都记着呢!故此,想要让军中上下一体,只有杀一个两千石……”

    “这是一回事吗?”李儒已经没有力气和对方争辩了。“也罢,且不说之前的事情了,现在公孙珣引兵来到陕陌,很可能是想趁着我们没有合围,先行击破我们二人……我们二人若溃,那诸将就没了体系,他也就能死里求生了。”

    “这个我自然明白。”牛辅扶刀睥睨而言。“你是说不妨召集其余各部来此汇集,让白马贼知难而退……对吧?”

    “不错!”

    “我明日便下军令,让他们靠过来,三万大军云集,如何守不住一座城池?”

    李儒终于松了一口气,便折身回舍中休息去了。而牛辅回到自己所居的地方,却并无着急睡觉,反而是随手一鞭子打过去,让亲卫胡赤儿去将几名巫师巫婆请过来。

    胡赤儿无可奈何,只能又去叫那些算卦跳大神的人,顺便给了这些人几鞭子出气。

    而一众巫师、巫婆小心翼翼来到牛辅舍中,却迎面便听到了牛辅的计较:“卫将军打到了陕陌,我心里没有底,你们之前说我此战可能有危难,眼看着是应验了,现在再帮我算一算,过几日大军聚集起来后,到底要不要杀一个两千石立威?”

    巫师、巫婆们对视一眼,然后各显神通不说,结论却很统一——无论是卦象还是什么神的提示,都说牛辅确实要杀一个两千石才能转危为安。

    听完汇报,灯火之下,坐在床榻上的牛辅也是连连感慨:“我就知道该如此……那你们再算一算,该杀谁立威?”

    众巫师巫婆赶紧再度大显神通,然后很快就有一个烧龟壳的巫师率先得到了卦象,然后跪地瑟瑟而言:“回禀大将军,卦象已出,却并无特指,只是说要杀掉第一个进入城中的其他两千石,方能转危为安……因为此人正是不利于大将军的罪魁祸首。”

    牛辅恍然大悟:“天命果然不可轻测吗?”

    ……

    “军中当备卜者,以励士气,然卜之所向,当操于将手。故曰,昔武王伐纣,卜之大吉,乃出兵。实当出兵,乃卜之大吉也。又如昔宋、郑交战,郑不敌,求于晋,晋大夫入庙卜之,不祥,遂弃援郑。非以卦象不援,实以不援而示卦象于郑使。若反以以卜辞而定军事,即所谓本末倒置也!”——《子伯兵法》

    第三十九章

    人言宝刀投烈士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