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15章

    “随你吧,不耽误做事便可。”董卓继续笑道,却又指向了座中另外一人。“还有蔡伯喈,伯喈对我向来诚恳,从未有过失礼之处,可今日到我这里,约好了下午开宴,请他早到一个时辰,上午就来为我写封文书,却居然迟到,刚刚才来。我问他何故,他说路上听到有人弹琴,死活挪不动腿……”

    正坐在一边写着什么东西的蔡邕,闻言不由抬起自己的朝天鼻,辛苦向董卓赔笑。

    “还有荀慈明。”董卓继续指向一人,却是他左手侧第一位的一个华发老者,而贾诩也赶紧朝此人躬身行礼。“慈明与我年岁相仿,乃是我少年时颍川便结识的老实人,我昨日还问他,做了三公是不是得偿生平所愿?他却对我说,蒙我赏赐,百日内从白身到三公自然感激,可生平最得意事,却是当年注解了《周易》……”

    当朝司空荀爽先是朝贾诩微微捻须微笑示意,然后才无奈回头对着董卓重申了一遍自己的看法:“相国,于我这个腐儒而言,注解《周易》确实是生平最得意之事。”

    “我也佩服万分!”董卓一脸嫌弃,李儒倒是眉飞色舞,忍不住插了嘴。

    刚刚对着贾诩都还极为和善的荀爽干笑一声,便不再多言,而李儒也知趣闭嘴……众人心知肚明,前几日李儒奉命去毒杀废天子刘辩,虽然这事在如今的局势下什么都算不上了,可大家多少还是有些膈应。

    “总而言之了。”董卓并未注意到自己女婿和故友之间的少许不和谐,而是对着贾诩做了最后安排。“文和的意思我是明白的,那就不给你加爵了。等过两个月到了长安,若前方战事又顺利,你去做个尚书、博士也都无妨……准了!”

    贾诩微微动容:“多谢相国体谅,只是……”

    “只是什么啊?”董卓不以为意。

    “只是如今观山东诸侯多是无用之辈,以相国之神武,我军之善战,完全可以扫荡攻破。”贾诩立在堂中小心言道。“何必还要迁都呢?”

    “打仗是打仗,迁都是迁都!”董卓微微蹙眉言道。“两不相关……而且别的不说,最近河东白波贼蠢蠢欲动,而公孙珣更是已经打到了太原,据说还抄了子师的家,关中是我的基本,必须要严加防范!尤其是公孙珣,其人虽只两万兵,却决不可小觑!”

    随着董卓作色,堂中诸人本能看向了董卓左手侧第二人,当朝司徒领尚书令王允王子师。

    而王允却也稍作姿态,正色而言:“其实公孙珣抄掠我家中,未必是贪财货,怕是并州道路难行,又有太行山百万山匪隔断幽冀与并州的联系,其人后勤不支,这才大肆抄掠……”

    “或许吧!但无论如何,都要尽快回关中防范,迁都事也不可迁延下去。”董卓连连摇头,脸色也显得更加严肃。“今日既然说到这事,便多与你们说一些并州的事,不是我畏惧公孙珣,而是这小子确为天下名将,而且为人毅力、决断皆超世俗,不得不防。”

    堂中瞬间变得气氛凝重起来,不要说董卓右手边那些西凉出身的属吏、军官,便是左手边从荀爽到王允,也都纷纷肃容,甚至就连蔡邕,也不知为何突然停了手中之笔。

    “你们算一算,其人自弱冠而起,凡十余载,天下动乱,是不是足有五六成是其人一力为之?而本朝历来边患,无外乎是北面鲜卑、乌桓、匈奴、西羌、高句丽这五处最为过,是不是也被其人以一己之力剪除其三?如此人物,越是悄无声息,却要严加防范!”董卓继续扶着腰带在座中感慨道。“想当初在并州,我刚到晋阳赴任为刺史,他一个区区别部司马便敢孤身来见我,而且张口就说要替我把雁门太守张歧给除掉,那时我就知道他是个大大的豪杰!若非是他已经与赵苞女儿许了婚姻,我几乎要宰了我那两个废物女婿,把两个女儿一起塞给他,何至于只送一把刀呢?也何至于一直到今日才能主持朝政呢?”

    除李儒外,众人多听得入神。

    而董卓说到这里,也是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情:“说起来,我孙女小白年方十三,只比公孙珣长子公孙定大三岁,未尝不能结为婚姻,而若公孙珣能应,让他出冀州,我出中原,天下岂不是可以就此安定下来?”

    “相国。”王允赶紧在座中提醒。“白波匪、张杨、匈奴诸部隔绝道路,便是讯息都时通时不通,何谈婚姻?而且,公孙珣此人必然不会应的。”

    “说的是!”董卓微微感叹道。“公孙珣必然不会应的!便是袁绍,经此一败……”

    董卓戛然而止,引的堂中众人纷纷生疑。

    “袁绍经此一败。”董卓忽然失笑。“或许存了罢兵的念头也说不定……可趁着年正旦年节,遣朝中公卿,以改元为口实,去说降于他!”

    这一次,众人倒是并未多言什么。

    而杂七杂八说了这些事情,董卓再一抬头,却见到贾诩依旧在堂中立着,便不由失笑,也就挥手让对方退下,而贾文和也是无奈坐回到了左手边给他预留的位置中。

    不过,董相国毕竟赏罚分明,贾诩拒绝了爵位,他便复又传令下去,说是整个正月,各处军官往洛中相国府这里送缴获时,无论财宝美女,一律分出两成,一成与贾诩,一成与老家失了家产的王允,以作补偿与安慰。

    而交代完这些以后,蔡邕也恰好写完了文书,董卓便即刻下令,让仆从铺设几案,传递菜肴美酒,大开宴席……一来,自然是庆祝正旦年节;二来,也是庆祝河内此番大胜!

    不过,宴席刚刚开始后不久,忽然间,堂外传来军务,然后有士卒当堂汇报,说是中郎将李傕发来军报,乃是之前校尉徐荣、李蒙奉命往擒颍川太守李旻的事情,已然成功。

    如今,李蒙、徐荣正在颍川郡治阳翟,且已经按照董相国的直接军令,架起大锅,当众烹杀了李旻!而之所以能如此顺利,却是李傕也在阳城拦住了孙坚试图救援的兵马,还斩首数千的缘故!至于所有斩获,李傕已然派人往洛中送来了!

    话说,李旻乃是董卓任命,却在袁术到达南阳后与其人眉来眼去,董卓以其为叛逆,所以深恨其人,再加上想要震慑袁术,这才专门下军令要烹杀……此时闻言,倒是不由开怀大笑,至于斩首数千还专门送来,他却懒得理会了。

    而座中诸人,和董卓的反应一样,战场上斩首数千也都没有什么感觉,唯独烹杀二字一出,却不由有些反应,但却又泾渭分明……右边西凉军官、属吏,多是久历战场,见惯了血腥之事的,而这事虽然残忍,却不过一条人命,所以多不以为意,甚至有人主动陪笑;但左面诸多朝廷官员,除了几名年长之人见惯了瘟疫、饥荒、战乱时惨景,还能保持镇定,其余大多数人,却是登时面色苍白失态!

    这还不算,随着董卓笑声不断,得意忘形,刘焉长子,左中郎将刘范,居然一个忍不住当众吐了出来!

    坐在对面的贾诩看的分明,之前刘范正在啃一只人参炖鸡,也难怪会如此把持不住。

    “不要坏了大家兴致,出去!”

    董卓原本看到有人当众呕吐,几乎动了杀心,但看清是刘范,却多少也明白这人不能乱杀,便挥手将对方赶出。

    刘范巴不得如此,勉强一礼,便直接在不少人羡慕的目光中仓惶逃出堂去。

    而其人既去,董卓复又大喜,以南面颍川之胜,呼喊众人喝酒庆祝……堂下众人,无人敢不应。

    就这样,宴席一直持续了足足数个时辰,到了傍晚时分,血色残阳,方才随着董相国心满意足,就此作罢。

    那些军官们继续喝酒作乐,而诸如荀爽、王允、蔡邕等朝廷官员却纷纷告辞,当然,贾诩虽然是地道的西凉人,又是此番宴会主角,却也不喜欢这种场合,也是立即告辞……然而,不知是不是贾文和在此的缘故,这一行人虽然面上和气有礼,却都相隔颇远,然后以各怀心事的姿态,一同走出了相国府邸。

    唯一例外的乃是荀爽,其人身旁有一个三十来岁沉默寡言的中年人亲自搀扶,乃是其侄孙,黄门侍郎荀攸荀公达;而荀爽本人也颇显和气爽朗,一路出来,倒是都在听他说笑。

    然而,好巧不巧,众人忍受着僵硬的气氛,一路来到门外,刚要捏着鼻子相互辞别散去,却又迎面撞上了最让人无奈的一幕……千余西凉骑兵,中间足有过半是披头散发的羌人骑兵,明显就是李傕所部,正在招摇过市!

    而这些骑兵的战马身上,或多或少都挂有首级……俨然便是之前李傕派人所言的‘斩获’!

    众人无可奈何,只能立在门下等候这些人过去,但偏偏这些军士来到董卓府邸面前还都要下马步行,甚至还有人认得王允和贾诩这两位,专门行礼,也是让人愈发无奈和尴尬。

    但更尴尬的事情还在后面,炫耀‘斩获’的骑兵队列估计才走了一半,身后相国府便有人主动追来,却是让数名甲士分别给王允和贾诩送上了数十名颇有姿色却惊惶无定,而且衣物上还沾染着血迹的妇女,说是刚刚李傕送来的‘战利品’,按照相国吩咐,正月缴获,都要分润这两位的。

    王允和贾诩哪个敢推辞?便只好硬着头皮让这些甲士带着妇女立在门前继续等候那些骑兵过去。

    然而等不多久,又有事发生……忽然间,随着一名西凉骑兵下马行礼,一名妇女却是自贾诩身后飞奔而出,然后不管不顾,厉声凄嚎,直扑这骑兵身后战马!

    几位大人物看的分明,她不是想夺马,而居然是想抢夺对方马上的首级!

    贾诩浑身冰冷,张口欲言。然而不待其人开口,身后相国府甲士赶上,乱刀劈下,便将这女子斩杀在街上,并直接扔到了那匹马上,俨然是要那骑兵顺便处置掉尸首,还不忘回身朝荀爽、王允、贾诩等人赔罪。

    经此一事,相国府门前妇女,不敢再有多余举止,就连哭声都不敢太大。而立在前面的诸多朝廷栋梁们,却个个面色苍白,无一人出一声。

    好不容易熬到这波骑兵离去,宛如木雕的贾诩便赶紧转身,准备带着这些妇女从反向离开此处归家。但是,刚要动身,却迎面撞上一人。

    后者一身锦衣,跌跌撞撞,宛如醉酒,而经此一碰,更是差点倒地……贾文和匆匆扶起此人,却发现对方竟然是之前早早离去的刘范。

    刘范双目通红,面色惨白,勉强站起身来,待看清是贾诩后,却如见到什么令人厌恶的东西一般,猛地推开对方,掩面仓促去追那些骑兵。

    贾诩愈发觉得浑身上下冰凉难耐……他也是刚刚想到,刘范随其父刘焉隐居阳城山十八载,几乎就在阳城山长大,阳城山北乃是荥阳,阳城山南却正是李傕有所‘斩获’的颍川阳城!

    至于说,对方为何对自己怀恨,还不是因为南面徐荣、李蒙此番出击其实是受了北面大胜的刺激?而李傕如此明目张胆杀良冒功,又何尝不是因为徐荣、李蒙得手,怕失了面子?

    所以算来算去,居然迁怒到了他贾文和头上!

    另一边,汝颍宛洛,俱皆一体,李傕此番‘斩获’,不知道要让多少如刘范这样的要紧人物,从此下定决心?

    不过,想起自己之前努力振作,董卓却依旧还要迁都一事,贾诩却反而无话可说了。

    如此多的醒悟和想法,其实只是一瞬之事,贾文和一边想着,一边依旧本能回头试图去扶住刘范,但却发现荀爽的侄孙荀攸已经扶住了对方。然而,刘范看清楚是荀攸以后,却也是满脸厌恶,愤然推开对方,甚至撞的荀攸身后的荀爽也是一个趔趄。

    荀爽堂堂三公,且是以爽朗著称之人,被如此顶撞,却居然宛如木雕一般,不笑不怒,而向来沉默寡言的荀攸,更是定身无言。

    经此一撞,之前明显也准备试图上前扶住对方的王允,倒是顺势驻足,面无表情的立在了原处。

    一时间,刘范继续满心不甘的追着那些骑兵往前踉跄而走,而身后相国府前,荀氏祖孙、太原王允、西凉贾诩,却在数十名妇女的啜泣声中各怀心思,默默散去……连头都不敢再回!

    唯独蔡伯喈,上车半日,距离相国府颇远,才忽然抖如筛糠。

    ……

    “董卓乱政,诩以西凉故人,允以太原名门,俱得受恩宠。然二者居家在洛,各不相同。诩不设帷帐,清贫如常,所得俸禄,与仆厮同器饮食,意恬如也,诸将有掠得人之美女财物者以遗,诩不能却,置之别室,访其主而还之;允常奢态,精食美用,锦衣玉食,每有美女财物所遗,即留用家中安置。诩闻允之作为,乃固知,彼欲图董也!”——《新燕书》·卷六十二·列传第十二

    第二十二章

    虎狼从中也立身

    贾诩带着一群妇女回到居住了多年的洛阳家中,打发了前来送行的相国府甲士后就立即唤来已经成年加冠的长子贾穆。

    “大人,还是跟从前一样?”面对着今天明显有些神色黯淡的父亲,贾穆不免有些小心翼翼。

    “是。”贾诩坐在舍中堂上,低头轻声应道。“不过不用寻查她们的家人了……直接送到荀司空府上,他们都是颍川人。”

    “喏!”贾穆赶紧躬身点头,却并未着急离去,因为他知道父亲必然还有其他吩咐。

    “相国迁都心意已定。”贾诩继续低头言道。“我之前在小平津,却不知道他非只是畏惧讨董联军,竟然还有几分心灰意冷,归关中享乐养老的意思……所有财货都不要留,全部卖出去买成米粮,除了我出行的那辆车架,其余的牲口车马也全都卖出去,届时军中自然有军马来接……唯独一件事,你下个月开始,便要将周边邻居、洛中故朋,早早接到家中,届时说成是咱们家的仆役,这才好保全他们。”

    贾穆欲言又止。

    “何意?”贾诩察觉到了自己儿子的异样。

    “父亲之前在小平津,恐怕还不知道。”贾穆无奈答道。“这些日子,洛中亲友,甚至是左右邻居,都日渐走动变少……甚至有些人视我们家为虎狼窝一般,唯恐避之不及。”

    贾诩怔了片刻,却难得苦笑:“自从相国引关西兵大举来到河南后,彼辈或有亲友故交无辜死于西凉兵之手,或有财货房屋被西凉兵强占……视我这个相国心腹为仇眦也是寻常之事。不怪他们!”

    “那……”

    “尽力而为吧!”贾诩在自己亲儿子面前,终于是不用再掩饰自己的无奈,其人仰头瘫坐在椅子上,双目紧闭,一手垂落一手覆面。“尽力而为吧!世道如此,我贾文和终究没有亏心!”

    贾穆躬身告退。

    话说,贾诩所居,乃是东南城寻常人家聚居的地方,而身为司空,荀爽和其侄孙荀攸所居,却是西城公卿贵族所在……往来车辆如织不说,正值正月正旦,气氛也是分外活跃的,不知道多少公卿贵族的家奴仆役,抱着祭祀用的香烛、牵着牺牲用的牲畜,还有正旦礼物,四处往来。

    想来,阳城那里原本也是类似气氛,却突然遭遇到了董卓所部兵马吧?

    “已经打听清楚了。”饶是荀公达深藏不露,此时立在自己叔祖身前,也居然有些无力。“全是阳城百姓……孙坚并未来得及出兵,但李傕妒忌徐荣、李蒙二人的战功,便提骑兵出轘辕关,彼处百姓当时正在市中准备正旦祭祀……”

    “不用说了。”自从回来以后便枯坐在热炕上的荀爽,忍不住打断了自己侄孙的汇报,然后说出了一句石破天惊之语。“必杀董卓,才能匡扶社稷!”

    其人神色激愤,满头华发在灯下颤动难止,很难想象,他之前一整天都在与董仲颖言笑晏晏。

    不过,荀攸此时倒是恢复了平日间不动如山的姿态,且似乎对叔祖的决断早有预料:“董卓强暴无度,当然要尽快剪除,但如今关西主力尽出函谷关,四五万关西大军环绕洛阳布置,若在此时杀董卓,则洛阳必然化为战场,不仅河南化为鬼蜮,便是天子、公卿也说不定要出事的……叔祖大人,弘农王(刘辩)既死,如今天子便是汉室唯一正经苗裔,若有闪失,届时莫说匡扶社稷,怕是汉室天下都要亡于我们之手的。”

    “那该如何?”荀爽激愤抬头反问道。“就任由他这么杀来杀去?阳城乃是颍川所属,我们乡梓所在,太守被烹杀在锅里,百姓出去庆祝正旦却被人割了首级挂在马身上,我等却居然要在他府上赔笑!还要感激他给了我三公之位?!你今日没看到吗?连刘范这样的年轻人都视我为为虎作伥之辈!”

    荀攸默不作声,并未反驳。

    不过,向来气度非凡的荀爽难得一番失态发泄后却又缓缓颔首:“公达说的对,时机不好,不能仓促为之……倒是刘范今天这么失态,不会被董卓处置掉吧?”

    “不会处置的。”荀攸轻声言道。“我听说董卓有意在迁都后用兵益州,以作关中基础……而既然要与刘益州做过一场,那刘范短期内反而稳如泰山!”

    “可不可以拉拢过来?”荀爽继续问道。“刘君郎虽然为人自私,但毕竟是我辈士人,而这刘范也是个热血未消的年轻人……若是能通过他让刘君郎出兵襄助,又或者请刘君郎协调凉州韩遂、马腾二人,说不定便有些机会。”

    “我觉得不必拉拢。”荀攸若有所思道。“刘范经此一事,十之八九也是要对董卓动杀心的,我们不去找他,他也会自为此事;而我们若去找他,说不定反而容易暴露!”

    “那王允呢?”荀爽再度询问。“王允此人可信吗?”

    “可信!”荀攸依旧问答流畅,宛如在论家常。“王允对董卓的赏赐从不推脱,对董卓交代的事情从来也都是亲力亲为,这说明他很早便动了图谋董卓的心思……我猜度,一开始董卓废立之时,其人便下定了决心要诛董……否则以他王子师之前那种刚硬性格和对汉室的忠忱,何至于上来便屈服到这个地步?”

    “原来如此。”荀爽面露恍然。“那今日那个……”

    “贾文和毕竟是西凉人,又是个存身之人,如何会去谋董卓?”荀攸依旧从容。“而且,其人今日在门前,怕是已经看出了王允、刘范二人,以及叔祖大人你的心思。”

    荀爽悚然而惊,但等他看到自己侄孙镇定的面孔后,却到底是稍微放下心来:“你是说,其人固然不会谋董,却也不会告发我等?”

    “不错。”荀攸当即颔首。

    “可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荀爽还是有些忧虑。“其人毕竟是西凉人,此番河内乱武,更是差点让袁本初送命,坏掉大局,万一……”

    言语未迄,忽然间,外面一阵喧嚷,惊得荀爽当即闭口不言。不过,旋即又有心腹家人来报,说是校尉贾诩那里送来一群女人,只因家中狭小,无处安置,所以请司空帮忙照顾这些颍川乡人。

    荀爽看了看自己依旧面色如常的侄孙,也是恍然点头,便扔下之前的谋董之论,长叹一声,然后亲自去安排那些已无父兄、丈夫,甚至连子女可能都没了的同乡妇女去了。

    而待自己叔父走出房门,荀公达却是依旧宛如木雕一般立在舍中,盯着榻前烛火,久久失神。

    正月新年,董卓正式派出使者布告天下,改元初平,但伴随着少年天子的这个新年号,天下却正式进入了兵荒马乱的时代。

    河内方向,袁绍主力未失,却也称得上是伤筋动骨,于是乎,其人在河内三津加紧布防之余也是勉力振作起来,重新整编部队,积蓄力量……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受了刺激,其人行事愈发果决狠厉。

    董卓让朝廷派出了大鸿胪韩融、少府阴循、将作大匠吴循、执金吾胡毋班、越骑校尉王瑰等一众公卿来劝他罢兵,他非但不见,反而勒令已经没有兵马的王匡以河内太守的身份一口气逮捕了所有说客,并下狱处置,以示决心。

    而酸枣方面,之前酸枣联军虽然歃血伐董,却因为令出多门,迟迟未能组织起有效攻势,所以一直在陈留与河南的交界处拖延不前。但过年以后,随着在河内舔伤的袁绍三番五次下令催促,而且一次比一次措辞严厉,一次比一次言语露骨,等到最后一次干脆把之前逮捕了才两三日的那些公卿全都押到酸枣,然后让人公开处刑……各路诸侯这才终于不敢再拖延下去,便在曹操的协调下,正式西征,并在上旬之内便迅速进逼到虎牢关前。

    另一边,随着颍川太守李旻被烹杀,袁术和孙坚也终于直面起了董卓大军。

    实际上,就在李旻被烹杀后第五日,徐荣和李蒙便突然率骑兵袭击了如今被孙坚当做大本营的南阳郡鲁阳城。而当时,孙文台居然正在城外与军中将佐设宴庆祝春日,全军军官还有当地官吏、乡老都在高台上饮酒,部分部队在台下陈列。

    此时,若是董军骑兵发起突袭,说不定便能一锅端了。

    不过,孙坚临危不惧,他见到对方只是其实先锋到来,军中并未有主持大局的大将,便故作镇定,依旧在台上饮酒作乐,而且言笑晏晏,丝毫不乱。等到酒喝完了,这才不慌不忙,有条不紊的安排官吏、部队从容入城,然后布置防守。

    董卓军疑神疑鬼,生怕有埋伏,全程并不敢轻举妄动……而等到徐荣和李蒙这两个主持大局的人赶到,面对的却已经是防守严密的坚城了,便只好退却。

    无论如何,正如之前所言,随着贾诩和吕布的威震三津,这天下间最后一层遮掩已经被撕下,乱世军阀混战,兵强马壮者为先,所谓大争之世彻底到来。

    实际上,到了这一刻,即便是在太原的公孙珣也感觉到了时代浪潮的冲击,也不可避免的要与时代的中心发生一些碰撞了。

    当然了,地理位置摆在那里,只是间接碰撞。

    “于夫罗派人来恭贺上元节?”

    在晋阳稍作休整,正在靠着抄家和‘捐献’收拢粮草、军资、壮丁,乃至于人才的公孙珣收到了一个颇有意思的讯息。

    “不错,信使已到城中,乃是于夫罗亲弟呼厨泉,我以为其人的诚意还是很足的。”戏忠汇报的同时很干脆的表了态。

    公孙珣一时沉吟。

    话说,公孙珣在晋阳停驻了大半个月,并不只是单纯的聚拢粮草和辅兵;也不是和本地这么多世族玩抄家和捐献的可笑游戏玩上了瘾……从军事角度而言,军队不需要太多修整,想出兵的话,在控制了太原十六县二十余城后是可以立即出兵的;而若是想调教本地世族,也可以讨董之后再回头收拾他们。

    实际上,公孙珣和他的幽州军是真的遇到了两个疑难之处:

    首先是进军方向。

    在太原祁县这里,晋地主通道就不再是一条线了,而是一分为二,一个往西南沿着汾水通往富庶的河东;一个往东南,通往上党盆地,然后连通河内与……魏郡。

    无论从哪个方向走,好处和坏处都是明显的……河东路好走,而且还有已经开始化冻的汾水充当天然后勤补给线,但当面却有十余万击败了牛辅的正规军,士气正旺的白波匪,而且其首领郭太作为黄巾余孽,恐怕跟公孙珣是没什么好话可说的;至于走上党去河内,路是比较难走的,沿途山地、关卡颇多,但上党的匈奴正牌单于于夫罗和自称太守的张杨兵却比较少,而且双方有政治洽谈的可能性。

    平心而论,如果公孙珣此时兵力充足,他绝对会分兵,但他只有两万兵,所以保险起见必须要作出决断。

    其次,是谁来坐镇晋阳担任太原太守的问题。

    说实话,真要是只选一个合格的太守,公孙珣手里现在可以用的人那就太多了,别的不说,郭勋、郭缊这哥俩能力和资历毋庸置疑,王泽的哥哥王柔也在家闲着,同时表达了臣服的意思,但是这些人在公孙珣集团的内部政治分量却未免可笑了些。

    实际上,按照计划,公孙珣是准备让这些有丰富行政经验和政治资历的‘新人’放到自己腹心之地去做事,然后把常林、杜畿那些自己真正信任和依仗的年轻下属调到这些关键节点上来。

    换言之,照理说,这时候应该把常林或者杜畿调来担任这个太原太守。

    但是问题不是这么简单的,因为太原或者说晋阳这里,需要的不止是一个太守。

    话说,公孙珣虽然靠着手下的善战和内应的帮助,轻松攻下了晋阳,但任何人都不可能否认这座城池的价值!实际上,公孙珣经此一战后,并陷入到进军方向的难题后,反而彻底明白了为什么太原是晋地的核心所在!

    原因很简单,地理摆在这里,军事优越性也摆在这里,这里就是晋地的腹心……一城在手,北控雁门,西压河东,东扼上党!

    换言之,晋阳不仅是此时此刻公孙珣与他幽州军的命根子,甚至也是以后战略规划中一个重要到仅次于昌平的政治节点。

    所以,此地必须要有一个既忠诚又有政治分量的人来驻守……一方面可以让公孙珣放心引兵南下,一方面又要让太原世族和幽冀旧部全都无话可说。

    但是很可惜,公孙珣此时手头上并没有这么一个合适的人选……郭勋、郭缊、王柔三个人还不能够被信任,也不会被公孙珣的那些属下所认可;而常林和杜畿还没有这个政治威信压服本地世族,并在将来统筹晋地。

    真要说合适,那也只能是吕范、王修、审配、董昭、公孙范这寥寥几人,但除了王修,其余四个人都有自己的战略节点需要控制,怎么可能隔着几百里路把人调来?

    至于说王修王叔治,公孙珣还要打仗的,真离不开他在后面操持后勤!甚至人家王叔治这个时候已经不在晋阳了,而是去了祁县在那里做后勤准备。

    实际上,无奈至极的公孙珣居然已经向自己老娘发出了邀请,请公孙大娘从雁门南,顺便来晋阳替他儿子暂时调教一下本地世族。而且公孙大娘也已经表示了同意……但即便如此,也得为了长久打算,做个长久任命吧?

    进军方向,和太原留守,必须要尽快做出决断才行。

    而就在这种情况下,上党当面的于夫罗忽然派出了他的亲弟弟前来拜谒公孙珣……如此时机,只能说此人绝对值得一见。

    于是乎,公孙珣打着上元节将至的旗号,在晋阳城中官寺内设宴,邀请军中军官、城中官吏、本地世族一起来享受美食,并顺便招待呼厨泉……真的是享受美食,因为随着公孙大娘的回信应允,一同到达太原的还有一种唤做火锅炉子的新式炊具!

    而按照公孙大娘提供的说明书来看,这应该是吃什么涮羊肉的,所以用来招待匈奴人的右贤王呼厨泉大概是最合适的了。

    然而出乎意料,呼厨泉居然和其他人一样,对火锅涮羊肉这种事情极为新奇,甚至当宇文黑獭亲自在堂中为公孙珣亮刀子割肉时还吓了一大跳……郭缊那些人都没惊吓。

    不过很快,公孙珣也就释然了……原来,彼辈虽然是所谓匈奴王族,但汉化程度却已经非常高了,言谈举止宛如传统边郡汉人贵族一般,甚至都不用公孙珣给他改姓,人家就自称刘氏,而本地并州其余世族也都普遍性认可。

    一问才知道,这是老规矩了,自从冒顿单于与刘邦相约为兄弟,然后匈奴汉室和亲开始,两家人恩怨情仇几百年,到了后来,南匈奴归附后汉,匈奴王族便以刘氏自居,汉室朝廷也认可了这个本家。

    总而言之,呼厨泉的表现太过汉化了,全程交流通畅。

    其人先是主动向公孙珣叙说了年前吕布、贾诩那一战,然后又被一群人问着说了一些南面洛阳、河内、酸枣的讯息,什么迁都的事情,什么王匡逮捕了自己妹夫胡毋班的事情,最后胡毋班被处死前还是将家人托付给了王匡的事情……一番交流后,其人最后却是迫不及待的替张杨和于夫罗表达了和睦之意。

    这当然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早在预料之中……如今匈奴一分为三,原本的休屠各部改为张氏,引部众去了河套阴山下;几位老王带着一些杂七杂八的部落守着河西王庭;而于夫罗、呼厨泉兄弟则引数千兵马在上党盘踞,进退不能。

    如今公孙珣控制了并北,这对兄弟想要恢复匈奴刘氏对匈奴的统治的话,那就明显就绕不开这位卫将军。

    但是……

    “敢问右贤王,”就在这时,田丰忽然不顾礼仪,一边涮肉一边在座中蹙眉插嘴道。“和睦是何意啊?莫非我家将军南下讨董,尔等原本却准备在上党刀兵相对吗?”

    “岂敢对卫将军刀兵相对?!”呼厨泉虽然是汉室体制内公认的一个‘王’,又如何敢在这里拿大……实际上,面对田丰的质问,其人立即投筹避席,恭谨作答。

    “若是不敢刀兵相对,如何你兄长会派两千骑兵与张杨部一千步卒一起屯驻涅县?甚至连羊头山都有张杨派出的两曲四百人?”娄圭吃的满头大汗,此时却是趁机收手,然后冷笑连连。“涅县为太原联通上党的大路所在,而羊头山更是小道所在天险……你莫说你们在这两地屯兵,是为了对付董卓!便是白波匪你们也不好做借口的吧?因为在我家君候进驻太原时,袭扰上党的白波匪便即刻撤回了河东,然后在河东沿着汾水布防去了。”

    可能是火锅太过于发汗的缘故,呼厨泉一时大汗淋漓,想了半日,也只能来到堂中下跪,并对着首席上一言不发只是涮锅不断的公孙珣叩首以对:“卫将军,非是我等胆敢对将军不利,实在是兄弟二人孤悬在外,只有数千兵马可以倚仗,偏偏到处又都在打仗……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