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14章

    辛评作为当日故人,自然是上来便得到了信重,而此人此时出言,袁绍也是立即有所醒悟。

    话说袁本初早早便有了自己的心思,他被董卓逐出洛阳后,一开始还是想回去的,包括组织讨董的前期阶段,也是真心想回去的……毕竟嘛,那是洛阳,政治意义毋庸置疑。

    然而,眼见着公孙珣整合北地,出兵雁门,袁绍却是动了一些别样的心思——他心知肚明,如今天下能对他袁本初构成威胁的不过是区区三人,一个董卓、一个公孙珣、一个袁术,董卓、袁术且不提,公孙珣之所以能如此,靠的明显是地盘和兵马。

    于是乎,理所当然的,袁本初便有了壮大实力之意,不说就此割据,最起码是有了试图全方位控制关东联军的意思。包括之前他不愿意去酸枣露面,还摆出盟主的架势对那些诸侯呼来喝去,与其说是与袁术怄气,与其说是小人得志,倒不如说是在利用自己在讨董大局中的必要性,对关东诸侯进行一场服从性测试。

    当然了,结果很让人失望。

    但来不及多想,很快,就在数日前,随着酸枣联军的兀自歃血会盟,董卓居然鸩杀废天子刘辨,却是在政治上再度将了袁绍一军,而这位自表为车骑将军的昔日天下楷模,也是陡然醒悟,确实要放弃政治上的努力,用地盘和兵马来解决问题了。

    那么地盘和兵马何处来?

    此时此刻,最简单,也确实是最合理的掠夺对象,恰恰是这些关东诸侯——全面统合关东联军,收编其中的服从者,兼并其中的反抗者,才是袁绍如今的首要任务。

    当然了,得打着讨董的旗号,利用好联军盟主的身份才行。

    所以说,当辛仲治其人有所提醒后,袁绍自然立即醒悟——虽然王匡向来恭顺,但此时乃是趁机吞并王匡的绝佳时机!

    操作的好,本就在屁股底下的河内便可以直接入手了。

    “五千骑兵,一万步卒,未免太多了些,不划算。”许攸也捻须对辛评的意见表示了认可。“尽出营中五千骑兵就足够了!”

    “不错,虽然王匡王太守今日下午去了更上游的地方,但小平津有危险,他才是最着急的人,其人必然再引全军回师救援。”逢纪更是暗戳戳的提出了坐山观虎斗,再趁势吞并的意思。“不妨让王太守先行奋战,我军以骑兵之利驰援,观察形势,确保小平津不失便可。”

    对此,已经完全领会一众幕中智谋之士意思的袁绍颔首不止,这才派出了区区五千人的骑兵部队。至于说,颜良之前之所以有所犹豫,不是不敢战,也不是不知道该怎么战,而是他早就受到提点,要利用好骑兵优势,确保王匡实力大损后再出兵保住小平津。

    只不过,他此番倒了八辈子霉,遇到了一个吕布和贾诩的组合,来了个出师未捷身先死,友军没事我先亡,倒是让人唏嘘。

    而颜良既然引兵而走,一万步卒也已经装备完毕,却又要解散归营,而许攸却是忽然趁机建议,何妨趁机奇袭河对岸的胡轸部,以确保此战胜负?

    毕竟,这还在打仗,在讨董,偏偏敌人首先开战示威,那正该打回去,所谓以其人之道还诸彼身,以正视听!

    于是乎,袁本初稍一思索,也觉得如此计划最是靠谱,便愈发大喜,并即刻以文丑、张郃、高览、韩猛等军中出众四人为将,引兵偷袭对岸五社津,甚至还亲自带着诸位幕中智谋之士将四将和他们的兵卒送上了大堤……这便是之前吕布等人刚到时看到的情形了。

    而就在四将引兵小心翻过金堤,南面辕门外的袁本初还有诸位名士尚在等待对岸火起时,未曾想,对岸火没起来,自家营地西面却陡然出现了一条火龙!然后又遥遥听到吕布临营示威……还来不及多想呢,周边便已经火起,甚至立即就看到有零散董卓军骑兵出现在了视野中。

    “明公速速入营稍避!”郭图第一个反应了过来,上前便拽住了袁绍。“营中尚有万五余人,四位将军也会即刻回援,贼人既然是突袭,必然兵力不多,最多只是放把火,然后绕营烧杀一番便走……他们是不敢入营的!”

    然而,披挂完全,威风凛凛的袁绍却只是愤然甩开对方双手,然后昂然而对:“大丈夫既然欲为天下事,岂可入营而望活?不就是吕布吗?当日显阳苑我对上董卓与吕布时已然退了一次,今日绝不再退!”

    周边无论是一众幕中智谋之士,还是寻常军官,倒是都不由诚心佩服起了这位四世三公的名门之后,也纷纷打起精神,表示要随袁车骑共进退。

    “淳于琼何在?”袁绍既然提起勇气,便继续指挥若定起来。“你速速集结兵马,顺着营寨外墙去西面迎战吕布,只要缠住对方片刻,等文丑他们折返,便可大胜!”

    淳于琼乃是颍川人,资历深厚,当日灵帝组建西园八校尉,其人便名列其中,地位可见一斑。

    而其人接到命令,倒也毫不推辞:“车骑将军敢立定不避,琼又何敢擅退失节?”

    袁绍大喜过望,便学着传闻中公孙珣的姿态,亲自拔出佩刀递给对方,以示信任,而淳于琼接过刀来,也不多言,只是直接转身让人打起旗帜,便雄赳赳气昂昂,翻身上马,一边收拢士卒一边往西面迎战去了。

    自袁绍以下,到周边诸位智谋之士,纷纷捻须感慨其人姿态。

    但是,未及淳于琼驱散些许涌到附近的董卓军,却见到火光中数百铁骑自西面迎面闪出,一边放火一边杀戮,正与淳于琼撞了个当面。

    而其中为首一人,鶡冠铁甲,黑氅白马,手持一杆长矛,马上斜挂着一副弓箭,当先杀来,正是董卓新任虎威中郎将吕布吕奉先。

    两位洛中故人相见,淳于琼先是一惊,便赶紧勒马,然后准备遥遥搭话。但吕布见到对面之人,倒是不惊反喜,其人根本懒得理会对方言语,只是从容将长矛挂在的卢马的另一侧,便取下弓矢,遥遥一箭,就把兀自勒马立身,以至于成为活靶子的淳于琼给射翻在地。

    箭矢正中面门,箭头全没,俨然是死的不能再死了!

    可怜这位资历极深的洛中名将,不及施展才能,却深夜中箭,一命呜呼,让人惋惜……时年三十八岁。

    百余步外,袁绍眼见着这么亲近熟悉之人就这么干脆利索的没了,也是一时骇然,而不等他做出什么反应,忽然间,对面火光中,居然有人惊喜大喊:“君侯且看,那人便是袁本初,我曾在洛中随你见过此人的!”

    刚刚收弓换矛,正准备杀散淳于琼尸体后这一团人马的吕布闻言不由一惊,而他抬头望去,又如何不认得袁本初?也是不由惊喜过望,然后一边打马前驱,一边望着袁绍再度收矛取弓。

    可怜袁车骑片刻前还准备要‘为天下事’,这一刻却又登时惊的七魂散了六魄,以至于浑身发冷,寒毛倒立。

    ……

    “绍尝与太祖战,不利,归而痛哭流涕,众将慰之。绍涕泪交下:‘吾非哭败也,实哭淳于琼也,得非其人昔为吕布暗箭所杀,何至今日败军如此?’众将惭之。”——《世说新语》·假谲篇

    第二十章

    大河封冻乱武兴(下)

    五千铁骑绕着袁军大营一边肆意放火,一边横冲直撞尽量杀伤,而吕布本人更是亲自带着百余骑直突到大营辕门西面百余步外,先杀淳于琼,然后复又弯弓搭箭,直指袁绍,惊得袁本初魂飞魄散,却反而来不及多做应对。

    话说,吕布自幼长在阴山下的边郡地带,成年后又先后经历过黄巾之乱,参与过关中防御战的决战,其人堪称身经百战,杀伤无数,又如何会在此时犹疑?

    更不用说,这一箭下去,其功劳足以抵得上杀伤十万兵!

    于是乎,其人凭着本能以精钢箭头瞄准袁绍,然后便奋力一扯弓弦,居然是要将对方这个关东联军盟主射杀于当场。

    然而,一箭射出,居然歪歪扭扭,在距离袁绍十余步外便力尽落地!

    左右亲卫,还有对面袁军上下纷纷惊愕,但吕布本人却是刚一出手便知要坏……甚至就在身边的黄渊也是瞬间醒悟,然后不由仰天而叹。

    原来,吕奉先这人最喜欢弹弓泄怒,偏偏这种方式又最是伤弓,平常不作战,吕布都要数月便要换一张好弓,而这只弓之前数日因为胡轸那厮的缘故屡屡被拨动,所以到底是在刚刚那奋力一扯下伤了弓弦,以至于疲软无力。

    算起来,倒是胡轸救了袁绍一命!

    回到眼前,这一箭之后,自然已经有袁军重甲武士持盾护住了袁绍。而吕布见状,却又如何愿意放弃如此大功?其人当即扔下坏掉的弓箭,复又提矛向前,直取袁绍。

    寒冬腊月,袁本初早在那一箭时就已经惊出一身冷汗,以至于浑身湿透,继而绵软无力,根本无法动作。不过,其人如此举止,却让周围诸多谋士军官以为他还要继续在此指挥……敬佩之余,倒是让一些明白人怒气勃发。

    “明公在想什么,这是逞英雄的时候吗?”

    “明公速速入营,又非是与董卓、公孙珣决战之时,要存有用之身啊!”

    且不说郭图与辛评这两个颍川人奋力劝说,许攸和逢纪这两个最早追随的南阳人却是立即扑了上去,干脆硬拖着对方在甲士的护送下往营门内而去。

    “全军列阵拦截!只要稍作支撑,大军回转,此战便能复胜!”

    留在营门外的辛评作为资历最长者当仁不让,立即呼喊调度,而淳于琼既然身死,袁绍身旁中军地位最高的将领韩莒子也是即刻带领甲士上前,试图在辕门前拦截吕布。

    话说,袁本初四世三公,又是关东联军盟主,再加上其人又在河内这个四通八达的地方驻军,所以何止是世族名门纷纷来投靠,无数带着野心、理想或者投机心思的豪强大户,游侠勇士,也纷纷前来投军……得益于此,袁绍的中军虎卫素质其实真的不差。

    故此,眼见着吕布只率百骑突阵,射杀淳于琼,逼退袁绍,韩莒子往下,这批被精选出来的中军甲士却也不惧,反而纷纷奋勇上前,准备在袁绍身前好好显出自己的本事。

    然而,吕布和他部属又如何会惧?

    一时间,两军长兵短刃,战马铁胄,就在辕门处杀做一团。

    而几乎是甫一接战,战团处便断肢横飞,红白喷涌,喊杀哀嚎,火光亮刃,种种战阵惨烈,不一而足……

    袁绍和周围勉力退回来的诸位名士智者,何曾见过这种景象?也是纷纷失语,个个无言,而且难免面色惨白,惊慌失措。

    不过,虽然吕布攻势强横,又有骑兵纵横战场如风,可袁军大营中毕竟兵力充足,仅仅以辕门处的战场而言,因为袁绍本人的缘故,自然有一波又一波的援军涌出。

    吕布骑在的卢马上,长矛骏马,连杀数名不自量力的披甲武士,然而好不容易击溃了一层阻截,却又见到一队武士自营中涌出。而且这队武士虽然装备不比袁绍亲卫,却行止有度,而且最前面几十名武士纷纷举着木制大盾,等来到辕门内,却又不急着上前,反而举盾伏身,就在辕门处架起一条密集的盾阵。

    更要命的是,这队武士身后居然是数十长矛手与数十弩手,此时正行止有度,快而不乱,纷纷赶来。

    吕布如何不明白这是遇到了善于对付骑兵的真正行家?等到长矛架在盾墙之上,弩手立在长矛手的缝隙之后,除非是全副马铠的重骑,否则便是精锐如白马义从那种骑兵也难过此门!

    而其人再一回头,却又看到身后金堤后方的大河河面上火光煌煌……毫无疑问,这必然是那万余大军察觉到了身后异样,然后领兵将领素质出色,当机立断,放弃攻打胡轸,转而举火回身,试图救援!

    此情此状,吕布仰头一叹,便连番勒马后退转身。

    黄渊等人还以为自家将军已经放弃,就也纷纷准备抽身归队。而就在这时,那连退数十步的吕奉先却忽然再度转向辕门,然后猛地一夹马腹,催动起胯下的卢宝马疾趋辕门,临到那队大盾武士前,更是奋力一提缰绳!

    火光中,的卢马奋力一跃,竟然载着宛如天神下凡的吕奉先越过尚未架矛立弩的盾墙,飞身弛入辕门之后。

    吕布平安落地,一声大吼,趁着辕门内的袁军目瞪口呆之际,连杀数人,居然再度直取袁绍!

    而刚刚喘了口气的袁绍,面对如此神勇之举,也是再度惊吓失魂!

    其实何止是袁绍,整个辕门内的袁军乱做一团,有人直接惊吓溃散,有人仓皇失神,有人呼喊乱叫,有人手足发凉。

    不过,相比较于其余几乎被吕布惊吓到无能为的甲士、兵马,袁军中那队盾、矛、弩并行的部队却显示出了极高的纪律性……虽然一开始也有些被吕布这近乎神人一般的举止弄得惊吓过度,但惊吓之余却依旧保持了足够的行动力。

    实际上,这支兵马的为首将领乃是第一个反应过来的袁军军官,随着其人那明显凉州口音的指挥,这队兵马也即刻撤盾撤矛转向过来应对吕布!

    然而,吕布之所以跃马入营,本就是被之前那一箭射失而弄得有些心态失衡,再加上战场上杀得兴起,这才做出了如此冒险之举。而且,其人既然单骑跃入营中,却也不能后悔,实际上也没那个时间去后悔。故此,其人根本不理会身后兵马,而是不管不顾奋力向前,连杀连砍……俨然是眼中只有一个被吓呆的袁绍。

    “吕贼吃箭!”

    关键时刻,又是那个凉州口音起到了效果。

    吕布本能勒马降速,侧身躲避……却发现根本没有什么箭矢,俨然是那将仓促之下恶意诈他。

    不过,这一声喊,却是提醒了许攸、逢纪这两个知机之人,他们看见吕布无弓在手,便干脆再次架着已经失神的袁绍,撒腿向后方逃去。

    一片混乱之中,因为驻马躲箭而错失良机的吕布瞥看到袁绍后背,心中焦急,却又偏偏早早扔了弓箭……但机不可失,其人干脆扬起长矛,准备对准袁绍后背奋力一掷。

    然而,有人比他更快,在吕布试图掷矛之前,随着的卢马一声嘶叫,这位虎威中郎将险些被掀翻在地……等回头看去,却借着火光见到的卢马臀之上赫然插着一支箭矢,鲜血直流,不远处更有一名将领手持空空如也的角弓,在那里兀自喘着粗气,竟然还是之前那名凉州口音的袁军军官。

    吕布心中大恨,但其人情知最后机会已失,便也不再留恋,转而打马出营……好在为了援护袁绍盾阵已撤,辕门外又有黄渊等将奋力血战杀回接应,再加上的卢马只是伤了马臀,反而让他轻易冲出了辕门。

    不过,待其人冲出辕门数十步,却忍不住复又折身回来,抬矛恨恨相问:“射马者可敢留下姓名?!”

    “平原鞠义是也!”此人凉州口音清晰无误,却张口自称平原人。

    而吕布既然知道姓名,却也懒得多想,只是放声大笑,然后忽然就在辕门外奋力掷出了手中之前未掷之矛!

    鞠义大惊失色,匆忙俯身躲避!

    但一声惨叫,众人看的清楚,居然是辕门处正在愣神的中军将领韩莒子被一矛刺穿腹部,钉在地面,眼见着不死也要残废了!

    吕布见状愈发大笑,直接在无数袁军惊惶之中空手催马飞驰,率众而去了。而一直到此人消失在西面火光之后,一片狼藉的袁军辕门处,这才齐齐松了口气。

    不得不说,韩莒子的惨叫呼救为袁军恢复清醒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幸亏有个没有失态的鞠义与他本部那支纪律极佳的私兵在此维护秩序,救火救人。

    “此人莫非鬼神之勇?”浑身血污的辛评仓皇从辕门外逃到袁绍跟前,而其人回首望着一片狼藉的战场,也是忍不住第一个仰天而叹。

    其余智谋之士,倒也各自无言以对。

    而袁绍愣了半晌,一声不吭,但等到渐渐已经气若游丝的韩莒子被抬起来,往后帐送去,其人却又忽然对着满地狼藉,痛哭流涕,甚至于俯身锤地不止。

    逢纪刚才两次拽着袁绍逃生,心中自然清楚对方刚刚是真的惊吓失态,但此时突然痛哭,却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是情感流露还是畏惧失态,又或者是突然醒悟要做表演?

    但不管如何,身为对方最信任的心腹谋士,也可能是仅有的几个脑子还在运作之人,逢纪此时也只能硬着头皮与对方搭话,又或是提醒:

    “明公之前指挥若定,宁死不退,众将士多有感染,而如今吕布已走,却如何反而大哭?”

    “元图以为我是在做戏吗?!”袁绍勉强收声,却还是满脸痛苦之色。“我是真的后悔……若非是吕布今日这一趟,我只怕还在以自己关东盟主的身份沾沾自喜,想着操弄人心,以至于竟然视战事为儿戏!而但凡我能早几日醒悟,何至于让淳于将军猝然战死,让韩校尉落得如今局面?今日之败,不在诸将士,也不在诸位先生,皆在我一人而已!”

    言罢,其人复又大哭特哭,以至于捶胸顿足,恸哭不止:

    逢纪也好,旁边郭图也罢,本能想趁势称赞勉励袁绍一声,但念及之前吕布的神勇,和眼前袁绍八分以上的真情实意,却居然一个奉承的字都说不出来。

    而一直到张郃、韩猛、文丑、高览众将引兵归来,喊杀声渐渐平息,周围将士开始大规模救火为止,才有人开始劝慰并奉承起了袁绍。

    不过,还没来得及多劝几句呢……一旁一直无言的许攸忽然捻须一叹,直接打断了这些人的君臣相得:

    “本初!袁车骑!这是在这里哭的时候吗?河内要出大事了!”

    “许子远这是什么话?”未等袁绍出言,旁边郭图便已经愤然反问。“今日虽险,可也不过是被烧了营寨,并折损了淳于将军与韩校尉,最多算是被挫了锐气,哪里来的大事?”

    “我不是说我们!”许攸无奈反驳道。“是王匡要被打空了!而且即便是我们,此番折损的恐怕也不止是这二位……你们想想,深夜之中,骑兵奔袭也好,我军与王匡部属互相支援也好,是不是只能沿着黄河大堤进军,才能保证不失路,不散军?”

    在场之人多是智谋之士,闻言倒是纷纷醒悟,然后各自惊疑起来:

    “子远先生的意思是,颜良将军其实必然要与吕布相撞……可颜将军足有五千骑兵啊?!”

    “可若颜将军本部不败,吕布何以至此?正如子远先生所言,黑夜之中,长途奔袭,敌我都只能顺着黄河大堤行军才能速速行进。”

    “其实若仔细想一想,之前小平津火起,然后吕布又自西面顺大河来袭,是不是可以说,王匡留守部众也已经全灭?以吕布之神勇,若潜行过河突袭,说不定便能速胜。”

    “非只如此。”许攸再次叹气感慨道。“你们想想,我们见到小平津火起,即便是心存不良,也还都匆忙派颜将军去相机处事,如今若是王匡匆忙回军到了并无多少敌军的小平津,然后又见到咱们这里火起,以其人对咱们袁车骑的恭谨,即便是心存恐惧,又难道不会派兵来援吗?”

    “不错。”逢纪也是彻底醒悟过来。“王匡之前送信,说他引兵八千往上游去,如今又能派多少兵前来援护我们?而一旦再度迎面撞上,虽都说是连夜辛苦,可一方有马,一方无马,一方连胜,一方却见本营处处火起……只怕又是一战即溃!”

    “如此说来,王公节完了?”袁绍彻底止住哭声,却又不由惊惶……之前还想着吞并对方,但听说拥兵万余的一路诸侯就这么被打空了,其人反而兔死狐悲起来。

    “王匡完了!”辛评沉声断言,让袁本初彻底心死。

    “吕布背后有高人!”许攸最后幽幽叹道。“非只是算计好黄河大堤可助骑兵轻松夜袭,更是算计准了王匡此人外强中干,外骄内懦,凡事保守;也算准了我们其实对王匡心怀不轨……这真是,洞察人心!如此智者驱动如此神勇之将,我们败的不冤!”

    火势已经开始得到控制,但渐渐恢复秩序的袁军大营中,气氛却愈发凝重起来。

    当然,这群人还是算差了一件事……那就是王匡王公节此人,不仅外骄内懦,外强中干,而且还分外不得河内人心。

    话说其人辛苦率军回到小平津后,一边见到的是方悦尸首,一边又见到袁绍所在的五社津大营火起,还以为是董卓派遣大军全线出击,所以一时胆怯到了极点,偏偏又不敢不去救援袁绍,所以最后便以郝萌为将,引兵去救,自己反而扔下被烧了精光的小平津去了身后温县躲避。

    而吕布按照贾诩吩咐,从五社津返回小平津的路上,再度迎面撞上王匡部属时,又冻又累的郝萌干脆跪地率众请降!

    而等到两三日后,此战尘埃落定,河南河内乃至于其余各处才恍然得知——这一战,吕布用小平津都尉贾诩之谋,只提五千骑兵过河夜战,先烧小平津王匡大营,再烧五社津袁绍大营,而且往来沿途杀三将,废一将,降一将,破军过万,降服八千,其本军损伤竟不足一千!

    当世虓虎,踏三津,跨黄河,堪称一声咆哮天下!而贾文和定策乱武之名,也不胫而走。

    ……

    布既胜,乃归而问之:‘昔合万众,难克彼辈,今以五千,用君之言,何以胜之?’诩曰:‘此易知耳。将军本善骑兵,虽深夜渡河而击,尤有黄河金堤倚之为道,往来不乱。及逆贼王匡,外强中干,外骄而实懦,见疑兵必走而分军,可逐破之;至于袁军虽众,然其心怀不轨,驱虎吞狼之意甚矣,必以少兵观望,亦可逐破之,且绍骄纵少武,一旦临战,必猝然有失。’布乃拜服。——《世说新语》·轻诋篇

    第二十一章

    但教方寸无诸恶

    话说,贾诩与吕布联手这一战,从战术角度来说,无外乎是烧营、斩将、破敌、降众八个字而已。再精炼一些,大获全胜四字罢了。

    而从战斗的直接结果来说,也不过是打垮了近四十路讨董诸侯中距离洛阳最近的一人而已,也就是把河内太守王匡的兵马给一战打崩,顺便骑到关东联军盟主袁绍面上耀武扬威了一番。

    但是,从后续影响来说,这一战对天下的震动却根本不是言语可以直接表达的。

    因为这一战,是自董卓乱政以来,是河北、关东、徐扬三大讨董联盟成立以来,是天下诸侯并起之后,第一次实打实的,有着政治立场的‘正式作战’!

    公孙珣起兵最快,战争规模也似乎最大,但是打一群在山西讨生活的陕北匈奴人,跟镇压土匪、贼寇有什么区别?至于接下来攻打晋阳,击杀太守杨终,还有孙坚之前替袁术攻杀荆州刺史、南阳太守,其实更像是一种借着大势的内部政治清洗,称不上是正儿八经的战争。

    唯独这一次,发生在摆明车马的讨董联军和董卓军之间的一场夜间突袭,却是毫无疑问宣告了乱世军争的到来!

    自今日起,诸侯割据,军阀混战,正式开幕!

    说起来,因为策划了这一战而被酸枣那边的曹操惊愕呼为乱武,从而闻名天下的贾诩其实倒也算是名至实归!

    某种意义上而言,确实是这位贾文和做出了破天荒的乱武之举。

    当然了,归根到底,贾文和只是适逢其会而已。

    真正的明白人都知道,天下一步步来到这个地步,首先是国家根子上出了问题,却又陷入政治博弈旋涡,然后一步步滑落深渊;其次,真要选一个如今局面的责任人,公孙珣在讨董檄文里骂的很清楚,就是汉灵帝这个独夫作的恶嘛;而最后,即便是‘乱武’二字,那也是董卓这厮用纯粹的武力、暴力,扯下了汉室天下最后一张遮羞布……跟贾文和有什么关系?

    贾诩作为小平津都尉,本来是就是奉命怼袁绍和王匡的,这是他本职工作好不好?其人所为,最多是个时代先锋。

    曹操一贯小眼睛大嘴,习惯说大话,这才硬给人安了个乱武的罪名。

    不过话还得说回来,无论如何,这一仗都打得太漂亮,太激烈,太出彩了!

    贾诩的对两个对手心态的揣摩,吕布的骁勇无敌,配合着洛阳武库武装起来的五千铁骑,一夜纵横,所向披靡……再加上河南、河内这个天下中心的舞台效应,想不震动天下都难!

    对此,向来赏罚分明的董卓自然也不会无动于衷,而等到正旦春节,朝廷改元初平之时,贾诩、吕布二人果然被召回洛阳,然后被大加赏赐!

    其中,吕布被封虎威将军、温侯。

    说实话,这个封赏让吕布格外满意和兴奋,想他之前是中郎将,这次却是正式的杂号将军,甚至是整个董卓阵营中军官里的第二个将军,仅次于董卓亲弟弟董旻的左将军,比董卓女婿牛辅的中郎将还要高,那还想如何?

    至于说温侯,那就更了不得了,甚至远远超出了吕布的想象。

    毕竟,之前吕布是都亭侯,其实已经是非常出众的爵位了,因为当时也只有董卓、董旻二兄弟本身封了侯,而如今的温侯,更是将之前的亭侯,直接跳过了乡侯一级,升为侯爵的顶端,也就是县侯这个层级上,他如何能不喜?

    这里多说一句,温侯的温不是温酒的温,而是河内温县的温。用温县来做封地,更是显示出了董卓的褒奖之意,因为此番吕布大显神威的黄河三津河内侧,正属于温县。非只如此,温县向来还都是河内顶级大县,河内司马氏、杨氏、常氏、赵氏,俱是名族……公孙珣麾下得力人物,从渔阳太守常林到倚马可待的王象,都是来自温县。

    总而言之,吕布是真心感激涕零。

    至于说贾诩,却只是从都尉变成了校尉,勉勉强强升了半级,而且爵位全无……这倒不是董卓赏罚不公,而是贾诩本人刻意推脱,将功劳推给吕布的结果。

    “这么说,爵位你是不愿受的了?”

    相国府大堂正中,董卓独坐在一把加大太尉椅上,而周围诸多朝廷官员、属吏却只是坐在席子上,平白显得董相国高了周围人许多。

    “诩志不在此。”贾诩躬身下拜,态度坚决。

    “我明白。”董卓倒也不生气,反而好像颇为理解。“你们这些读书人,脑子里想的事情跟我们不一样……譬如文优这厮便是如此,我让他去做太仆,他却只愿继续做这个狗屁博士,说什么生平为一博士而足?”

    立在董卓身侧的李儒无可奈何,只能勉强赔笑:“岳父大人,博士并非狗屁。”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