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你又说错了。”丘力居连连摇头。“天下人都知道,他打仗比我强太多……”“可是父亲此战已经赢了啊。”楼班迫不及待的重复了一遍。“他都被父亲包围了。”
“我自己设计这个计策的时候都没指望他能中计。”丘力居叹气道。“辽西到处是丘陵、河流,就只有一条五百里的通道,从管子城到柳城,没有任何补给……他居然真的只带七八日的粮食、几千杂兵来了,我也是侥幸到了极点。”
“这是父亲有天命的意思吧?”楼班依旧不服气。
“我宁可没有这个天命。”丘力居忽然勒马,扭头严肃的看向了自己的儿子。“楼班,你可知道,我这个计策也是绝境中被逼出来的无奈之举?我这次没有去救援辽东苏仆延,没有去帮助轲比能稳固局势,那咱们的两翼必然要失去援护……换言之,如果这一次冒险没有活捉这位公孙大将军,咱们父子俩,走运了还能避祸他乡,不走运可是要身死族灭的。当然了,若以此论,我反倒有些心得了,这公孙大将军必然也是身后有什么急迫之事,否则绝不会跟我一样孤注一掷的。”
“可我还是不懂。”楼班想了一下,然后认真问道。“且不说那公孙大将军为何中计,父亲,为什么打赢了仗你还要这么小心?打赢了仗不该是什么都有了吗?就好像之前打下柳城,城里那么多好东西都是咱们的了,而被人赶出了卢龙塞,之前在塞内抢的东西就都没了。”
“打赢了仗当然是大好事。”丘力居苦笑道。“最起码原来活不下来的现在能活下来了,但是这位大将军又不是他一个人……怎么说呢?这话也不是一朝一夕能跟你说明白的……今日我只有一件事要叮嘱于你,你务必要遵从,否则我只好把你撵回柳城了。”
“父亲请讲。”楼班愈发正色起来。
“见到那位骑白马的公孙大将军……一定要保持尊重,不许拿俘虏的姿态来对他!”丘力居严肃相对。“我对他行礼,你就要对他叩首;我为他牵马,你就要为他拎着下马凳;到了柳城,我将自己原来的住房舍让给他,你就要像避让老虎一样绕着那栋房子不许接近!听懂了吗?”
楼班犹豫了一下,但面对着自己父亲,却终于是咬牙答应了下来。
就在丘力居对着自己未成年的儿子循循教导之际,其人却浑然不知,二十里外,公孙珣身前的战局已然反转。
那个汉军铁甲骑士的确忠勇豪烈,黑獭天王的突袭斩首也固然起了奇效,没有前一个人对这些乌桓军与杂胡完成震慑,没有后一个人最关键时刻的不留后手,公孙珣甚至都无法来到河对岸……但是,不得不承认,真正让这些只愿意打顺风仗的杂胡部落首领们完成心态翻转的还是公孙珣的一句话。
因为,这句具有政治承诺性质的话语真真切切关系到了他们部族的存亡,让他们不敢再如之前那般抱着某种侥幸心态继续左右摇摆。
今天这件事要是出岔子了,他们会丧失掉来自南面卢龙塞的粮食与布匹,会丧失掉辽东的陶器与咸鱼,会没有地方卖出自家鞣制的皮货,没有地方买铁锅,而汉人将会用刀子而非安利号的粮食券、杂货券来换他们辛苦放牧的山羊与马匹……更重要的是,说不定很快会有两支数万人的大军,一路从卢龙塞自南向北,一路从辽河自东向西,将他们的部族连根拔起。
这样的话,他们将失去目前的一切,运气好可以逃到西面的草原上,运气差或许整个部族都会消失……就如同自己祖祖辈辈口口相传的那些故事中的配角一样。
于是乎,这些精于利益计算的墙头草,一瞬间便反了。
混战中,白衣乌桓的装束在为他们的对手提供了太过明显的标靶,而且更糟糕的是,之前的阵型让他们几乎是一下子陷入到了被人三路夹攻的状态。
两翼的杂胡部落,迎面渡河而来白马骑士,原本一千四五对两百人突然变成现在的一千两百对四五百人,主将刚刚被斩首,军中勇士之前被人屠杀,当面那个被自家单于一再交代不许伤任何毫毛的公孙氏大将军……如此情形,他们撑了片刻方才崩溃,已经可以夸一夸这些白衣乌桓的战斗力与意志力了。
“不要恋战!”陡然逃出生天,戏忠嗓音都是打颤的。“赶紧护着君侯往南走!告诉这些杂胡,只要到了管子城,所有人都是功臣,绝不会吝惜赏赐!”
一众白马义从和数十名杂胡部落的核心成员立即涌了过来,然而公孙珣却并没有动身的意思,其人立在马上,于乱战中四处寻觅,等看到了那名兀自砍杀不止的铁甲汉军骑士后更是遥遥一指。
身侧的文则会意,立即引着二三十名义从纵马而去,却是有几人接应到了此人,又有十几人跑到战场边缘,将之前十七名战死的汉军骑士放到牵来的乌桓人战马之上。
眼见着此人被援护回来,公孙珣这才调转马头,往南而去。
然而向南前行了大约十余里,大约已经算是中午的时候,辽西通道附近极具地域色彩的丘陵之中,却忽然传来隆隆马蹄之声,声音的震动如此之大,俨然是有大股军队疾速迎面而来。
“来不及了。”旁边的一名杂胡首领面色发白。“大将军,这里道路两侧丘陵纵横,指不定转过山坡便能迎头撞上……”
“如此岂不正好?”公孙珣冷冷看了此人一眼。“塌顿若能算到规泥身死,提前绕到此处,我倒是不如直接降了他,求个长生不老!”
言罢,其人更是直接打马向前。
众人恍然大悟,也纷纷兴奋跟进,而果然,转过一座小山坡,迎面正是打着汉字大旗的汉军大队,当先为首者更是之前被公孙珣派回卢龙塞的魏越。
魏越看的清楚,远远便下马跪拜相迎。
“后面还有主将吗?!”公孙珣远远大声喝问。“总共有多少援兵?你手上此时又有多少兵马?”
“回禀君候,子伯先生和韩司马都来了。”魏越赶紧在地上作答。“他们当日接到君候快马传讯,听说君候突然出兵,便立即从卢龙塞起大军来接应……全军一万八千,步骑混杂,分段行进,算算时间,应该只比君候晚两日半的路程,我领三千骑兵疾速在前,韩司马引骑兵五千在后,比我晚半日路程,而子伯先生领一万步卒与辎重在更后面,却不知什么时候能到……但着实未曾想到今日居然在这里见到君侯,君侯这是突然折返了吗?”
这便是行军速度的问题了……毫无补给点且为丘陵地形的辽西通道之上,骑兵的机动性不是不能发挥巨大的作用,但却更多的体现在战场上,而非战略运行之上。公孙珣之前为了赶时间全骑兵出动,也不过是每日六七十里,这已经是个很快的速度了,相对应的,韩当、魏越也应该是这个速度,至于娄圭的一万步兵,虽然带有辎重,但却也能每日行进四五十里,想来再等不到两日便能见到娄圭了。
平心而论,之前公孙珣只嫌弃自己进军太慢,如今却要庆幸自己进军不够快了。
脑中稍一回转便明白是怎么回事的公孙珣大喜过望,然后来不及再多说便立即叮嘱魏越:“你领前锋往身后十几里外的大凌河畔处为身后大军立住阵脚,务必小心,乌桓主力说到便到!黑獭,你与他领路!”
魏越也是忽然醒悟到公孙珣这是吃了败仗,巴不得就此打住呢,便赶紧答应,然后立即回身呼喊进军,至于那个面色黝黑的俟汾黑獭则是兴奋难耐,也是打马上前跟上了魏越。
前锋三千骑兵,外加一些有所心动的随行杂胡骑兵一起,忽然加速向前,直扑大凌河畔,而公孙珣则引部属来到了旁边的山坡上休息,兼待身后韩当所部兵马的到来。
“君侯!”旁边的戏忠眼见着局势彻底扭转,却是当众请罪下跪在地,然后在牛毛细雨中潸然泪下。“今日之险全都是我的过错……子衡与杜伯侯、沮公祧他们在昌平主持大局,并无失误;叔治与常伯槐、枣文恭他们输送粮草,动员民夫,也未曾有半点疏忽;而军中之人,子伯定制军略,也是稳妥至极,更不要说,他与义公当时俱在卢龙塞中,程德谋也在渔阳……军中诸人,如高素卿不过一司马,田豫不过一少年,数日前的管子城中,做主让君侯冒险来此的,不过是我一人罢了!”
“你有错,但不在此处!”公孙珣坐在对方身前,正色相对道。“当日管子城内,诚如你言,只有你戏志才一个人能说的上话,但你最多也不过是没有劝谏,而非主导。这次进军,不过是我鬼迷了心窍,还想着速速结束动乱去向何进求那个冀州牧……然而,我也是现在才幡然醒悟,当日我能在关中那种局面下速胜,乃是因为摒弃了身后政争,纯以军事对之;而今日之败,便在于强加政治于军略,以至连迭出错。志才,这次出兵中伏,我错八分、你错两分,事情你我当共担之。”
戏忠身上已经有不少泥水,此时听到这话却更是羞愤,以至于抓住了满手的青草:“但身为谋士,临阵指挥失措,若非我越过君侯,让高素卿与田豫分兵而走,何至于忽然陷入死地?刚才若是这二人在,突也能直接突出来了!”
“谋有政谋、军谋,你本就是法家出身,本事在政治、法度、形势判断上,军事本就不擅长……今天的指挥失措,不在于你,而在于我这个主帅失神无能,居然把你用在军略指挥之上!”说着,公孙珣努力扶起对方。“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但是志才,我辈今日之羞耻,乃是共通的,你要是一死了之,岂不是让我独自承担这份败军之辱吗?以后的路长着呢,若失了你,将来谁替我谋政?”
站起身的戏忠愈发羞愤,却眼泪涟涟,不知该如何作答。
“且留有用身,替我偿今日之败。”公孙珣扶对方坐下,又对旁边的义从使了个眼色,示意对方好生照料,这才转身去了山坡上另一处地方。
“君侯。”山坡另一侧,文则等人见到公孙珣到来,也是赶紧行礼。
“如何了?”难掩疲惫之色的公孙珣迎面问道。
文则以下纷纷无言,只是赶紧纷纷让开道路,而果然,在这一队义从的身后,正有一人跪坐在山坡上,而其人身前还有十七具尸首。
公孙珣走上前去,见那铁甲骑士如今已然卸甲,只穿着一件赤色直裾,细雨迷蒙中,其人身下的草丛居然满是殷红之色……这绝不是衣服掉色,而是他今日杀人太多,血水浸入同样颜色的衣服中并没有显出来,此时衣物湿透,这才滴水成血。
“你可知道,我当时要你走,并非只是心下绝望失态?”公孙珣犹豫了一下,方才开口问道。
骑士回过头来,也是满面疲惫之色,兼双目通红,其人将要说话,却一时黯然,难以张口。
“我之前隔河所言,虽然被你驳斥的不值一提,但确实是发自肺腑。”公孙珣见状一声长叹。“刚才在河畔见你们奋战,却是想到了当年弹汗山处夏育扔下我部独自逃走一事……这件事,是我生平之大恨,所以我后来寻了个机会,以此为由杀了夏育。而刚刚在河畔,见你们奋不顾身,却是觉得自己如当日夏育一般可憎,空以高位私念,驱勇士送死,简直可憎至极!”
“那属下也只能再说一遍了。”这骑士抬起头来,努力言道。“君侯,我之前所言,也是发自肺腑……我们今日不是为了君侯的位阶与私念而死,而是为了君侯同时在广阳所行的仁政而亡,我的这些同郡子弟,死而无憾。”
公孙珣张口欲言,却也一时艰难,勉强控制住情绪后,方才正色相对:“现在可能告诉我你这些郡中子弟与你的姓名了?”
“自然。”这骑士勉力站起身来,这才指着地上尸首艰难言道。“如这个面色白净的,唤做王柄,乃是我们常山郡中一名亭舍骑卒;又如那个胡子长的,唤做韩偃,其父乃是郡中吏员;还有那个身材短小的,唤做孙为,其家中是屠户出身;至于这个年长的,我实在是不知道他姓名,只晓得他曾为黄巾贼,当日滹沱河败后被卖到我们常山本地大户中做徒附,居然也要跟来……”
公孙珣以下,到诸位义从,山坡上的众人俱皆沉默,静听此人说着一些其实并没有太多内容的介绍。
“最后这人……这人唤做夏侯兰,常山真定人,与我乃是同乡邻舍。”骑士指向身前最后一人时,言语愈发艰难。“他自幼读书习武,兼通文武,而且格外擅长军法,乡中人都知道他心存大志,此番听闻君侯平叛招兵,便是他撺掇着要来投军的,只是因为我长他一岁,才被推为首领。君侯,至于我本人,乃是……”
“我知道你是谁。”公孙珣仰头长叹一声,倒是摇头打断了对方。“你说到常山我便知道你是谁了……我在中山任上便听过你的名声,还曾派人往你家中送过礼物。”
这骑士当即低头默然。
“子龙!”公孙珣一度想上前握住对方双手,但最终却反而是转过了身来。“天长日久,时事易转,你这十七位乡人之姓名与面目,还有今日临阵以一死答我之言,恐怕都会被人渐渐遗忘……故此,你日后常在我身侧,要多多提醒于我才对。”
“喏!”赵云躬身应声。
“且安之。”公孙珣头也不回的言道,然后便负着手一声不吭转过山坡这面来。
而忽然间,头顶雨落纷纷不止。
……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也。云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中平末,辽西乌桓叛,其为本郡所举,将义从子弟诣太祖。及太祖为乌桓所困于大凌河,不得渡,云引十七骑隔河见之,不避刀矢,迎千骑而冲,凡数次,左右皆亡,云独身犹冲杀不止,震惊两岸。太祖壮其举,乃亲持刀而渡,呼各部杂胡杀乌桓求赦,乃得脱。时军中文士,戏忠者皆在,蒙此得免其难。云亦遂与太祖征讨。”——《旧燕书》·卷六十九·列传第十九
第三十二章
雨落尚可向前行
突然变大的雨势并没有让丘力居与塌顿有什么明显的触动,因为,当这对叔侄来到大凌河畔,看到满地红白相间的乌桓骑兵尸体与足足数千新来的汉军援兵之后,就已经当场崩溃了。
河东岸的丘力居来不及渡河,只能呆立在河畔喏喏失语,而河西岸的塌顿则在惊慌与愤恨之下,第一时间下达了攻击的命令,以求突破汉军的阻拦,去寻找公孙珣的踪迹。但搜索了一整夜,已经疲惫到极点,还根本毫无建制可言的乌桓骑兵根本无法在渐渐变大的雨势中组织起攻势,更不要说魏越自恃身后还有援兵,选择了便战边退的打法。
淅沥沥的春日雨水,乃是所有人平日间都会予以称赞的事物,因为他代表了即将到来的夏日中那生机勃勃的一切。但是随着身后骑兵不停汇报难以前行,眼前的骑兵不停因为地面湿滑连人带马摔倒在地,造成非战斗减员……到了最后,连魏越都开始咒骂起了这场忽然变大的雨水!
正是碍于雨水的出现,原本只落后半日行程的韩当,一直等到当日晚间,才狼狈引五千骑兵勉强赶到公孙珣所在的道口,并连夜此处安营扎寨。相对应的,更加沮丧和狼狈的塌顿也终于在丘力居的接连传令下选择了无奈罢战,并退回到河畔道口安营扎寨。
这个动作,俨然是觉得自己一方还有兵力优势,若是明日雨停,不是不能再以多击少,趁着汉军后援未至,再求一胜。实际上,第二日上午,丘力居部也全军渡过了河来。
但是,这一日,雨水或大或小,却居然还是连绵不断,地面湿透,勉强集合了主力的乌桓人也好,建寨固守待援的汉军也罢,甚至那些本地生存的杂胡部落,也都纷纷无计可施……望天兴叹。
“这是好事!”出乎意料,戏忠却因为这场雨水变得重新振奋了起来。“乌桓人的骑兵因此失去机动,河对岸的高素卿部与田豫等人,还有其他散落兵马此番虽然也要辛苦,却终究是能逃回来了!”
韩当也表示赞同,不过他是从军事角度而论的:“确实是好事,大凌河算是在柳城与管子城中间,乌桓人和我们一样都补给艰难,但我们的后勤比他们的后勤要充足,经得起耗,所以这雨一下,丘力居和塌顿根本撑不住,说不定马上就要退军,君侯也就彻底安全了。”
戏忠说的一点都没错。
随着降雨与之前派出的大量本地杂胡向导,越来越多的汉军散落部队成功折返,虽然有些伤亡,但田豫和高顺等主力精锐还是终于得以脱身的,甚至细细算来,汉军这里反而还多了不少人——公孙珣指河立誓的事情吓坏了一些杂胡部落,天知道是不是之前跟着乌桓人的那些杂胡,见势不妙,居然纷纷跑到了此处。
对此,公孙珣并没有较真……他也没法较真,因为这些人之间很多都是打断骨头连着筋的那种,就好像俟汾氏十二部一样,两边都有,说不定俟汾氏内此时还有人跟着轲比能甚至阎柔呢,但由于黑獭天王这厮标杆式的大功,你难道要追究那些人的问题?而且,这个时候也不是较真的时候,乌桓人主力还在呢。
韩当说的也不错。
雨势断断续续又持续了一日,当娄子伯从后方极为辛苦的赶到以后,塌顿与丘力居终于近乎绝望的选择了撤兵。
和莫户袧一样,在收拾军营走人之前,丘力居写了一封言辞极为恳切卑下的书信,恳求原谅。而公孙珣的反应也一样,他当众将信撕碎在了脚下……开什么玩笑?事到如今,公孙珣若不能彻底讨伐乌桓人吗,甚至清理整个辽西,那如何偿他在河东岸的羞耻?
“这是坏事!”这日中午,得知乌桓人已经开始大举渡河撤兵,军帐门内,随着一堆中级军官和杂胡头人离开了此处,娄圭低头看着已经被淅沥沥雨水浸透的地面,却是负手给出了一个与韩当、戏忠截然不同的意见。“依我看,这场雨是个天大的坏事……”
“子伯先生这话怎么说?”刚刚带着数百义从护送公孙珣白马旗回来的田豫一时好奇。
“我从管子城过来,沿途雨水都是这么连绵不绝,可见这场雨怕是牵扯极广。”娄圭回头捻须叹道。“而辽西地形复杂,素来多丘陵河流,更兼数百里无补给处,本就难以奔袭,如今雨水浸湿地面,车骑难行,怕是短期内更加难为行军之事……诸位想想,承德地形那么险要,如此天气,如何去打?柳城更干脆,且不说如何运输粮草,只说咱们前面十余里处便是大凌河,绵延数百里遮蔽柳城,若是雨水急促,大凌河水位暴涨,隔断道路,咱们如何又能去打柳城?”
帐中诸人,从韩当、戏忠以下,到刚刚回来的高顺、田豫,与第一次加入白马义从担任队率执勤的赵云,居然全都瞬间沉默。或者说,本来他们就因为这次受挫而有些沉默,但毫无疑问,当娄子伯说出这番话后,他们便是想说什么也说不出来了。
整个中军帐中,俨然鸦雀无声,唯有打在头顶帐篷上的雨水淅淅沥沥依旧不停。
披着衣服坐在火盆前的戏忠欲言又止,但这一次他终于保持了沉默。
当然,话说回来,不能因为之前犯得错误就忽视掉戏忠和公孙珣选择军事冒险的某些客观理由……实际上,就算是不用戏忠出来强调和分析,有些事情大家都心知肚明,如此局面,并不意味着军事失败,但很可能意味着公孙珣要在这里白白浪费时间。
几百里的路,走一个来回就十几天,还要考虑军事对峙,考虑战场杀伤,考虑战后处置……天知道回过头来是不是已经天翻地覆了?而且屯田数年积攒下的粮草,是让公孙珣扔在这种破地方的吗?
而且,就算是不考虑能不能来得及转身去向何进索要那个冀州牧,只是考虑幽州的形势,战事拖下去,也只会让刘虞和赵苞获取更大的政治威望与军事威望而已——这俩人本来就是空手套白狼,赚一分是一分。
当然了,这个理由现在说不出口,因为这是军议,刚刚军议时公孙珣就已经当众正式的发布了自我检讨,要求大家以军事为基础,摒弃军事以外的想法——不是不能讨论政治影响,实际上如果没有政治理由的话,根本就不会有战争,而是说,不能让政治理由干涉到具体军事动作的制定。
再说了,当娄子伯指着天上的雨水提醒了所有人后,你有没有政治理由又能如何呢?
这个时候,除了撤军回管子城甚至卢龙塞并静待天明,难道还有别的军事动作可选吗?
一阵近乎凝固的气氛中,公孙珣忽然站起身来,然后在所有人的目光中绕到了娄圭身后,来到军帐大门下,仰头看着帐门处滑落的水线……足足一刻钟都没动弹。
“子伯。”公孙珣忽然回头道,却是语气古怪。“我以为,这场雨是好事。”
静候在旁的娄圭怔了一下,然后拱手相询:“请君侯明示。”
“若是我们现在就渡河呢?”公孙珣面色不变,语气严肃而认真。“此时渡河……不对,明日渡河,又当如何?会过不去吗?”
娄圭欲言又止,但还是勉力答道:“明日渡河当然可以渡,支流的水还没下来,乌桓人都在渡,我们自然可以跟在后面渡……但是君侯,若明日渡河后水位暴涨,怕就回不来了!万一乌桓人发现又如何?”
“我不是渡河求野战,而是说渡河后冒雨往柳城而去。”公孙珣正色相对。“而且渡河后可以静待一日,再往柳城而去。”
娄圭抿嘴不言,而是折身细细思索。
“辎重怎么办?”娄子伯忽然又回头问道。“如此天气,如何运输?我来时已经狼狈不堪。”
“不用车辆、民夫。”公孙珣面无表情,快速答道。“伤员、羸弱者全都留在营中,全军选一万五千精壮只携带面饼、净水、甲胄、兵器,以战马为驮马,远远跟在对方身后,全军向柳城而去。”
“君侯,我知道你的意思,你是想出其不意,打丘力居一个措手不及,若能辍其尾而入柳城,便可轻松致胜。”田豫忍不住站起身来劝谏。“可如此这般的话,怕是我军战马全要废掉!我军骑兵也将无用武之地!还会有不少人因为淋雨辛苦,得病离队。”
“如此天气,乌桓人的骑兵就有用武之地了吗?都是冒雨走一样的路,补给更差的乌桓人得病的就会少吗?”公孙珣凛然反问道。“至于战马全都废掉……若能以马命换人命,又有什么不可以呢?你们只说如此举止,可有军事上的漏洞,不必谈及这些人命外的损失……柳城处会突然有援兵出现吗?”
“不会!”娄圭也是沉声而应。“大凌河水位即将上涨,且不说轲比能有没有这个魄力,便是有也来不及援护柳城!”
“那我们若是真能辍其尾而至,会攻不下柳城吗?”公孙珣折身来到帐中,缓缓坐下,然后继续追问不止。
“若能跟至柳城,如何会败?”高顺当即应声。“彼辈仰仗者不过是弓马突骑,如今大雨,马不能用,弓也生涩,到了柳城下,我军也不用长兵,只持环首刀,负甲攀绳而入,便能一战而下。更不要说,如此局面,说不定还能出其不意,直接突袭得手。”
“那彼辈有可能会有埋伏吗?”公孙珣环视账内四周,再度询问。“就如之前故技重施,用他们本部乌桓骑兵,在大凌河、小凌河之间设伏。”
“不会!”韩当突然应声。“且不说子伯赶到,我军兵力并不弱势,根本不怕埋伏……只说一件事,我少年时便随安利号往来辽西贩马,跟乌桓人多有接触。他们这些头人、帐落首领,最宝贵的就是他们的战马,这是他们安身立命的根本。而如此天气,正如高司马所言,骑兵作战几乎无能,弓矢也会生涩,强要作战便是能胜,也会白白损失战马。而丘力居就算有这个魄力,他手下各部首领也决不答应,手下各部首领答应了,普通乌桓骑兵也要造反的!”
“君侯就是这个意思。”娄子伯忽然一叹。“我们舍得损失上万军马,舍得抛弃骑兵优势,乌桓人却舍不得……所以我们就是要用这上万军马来换辽西速速平定。君侯,你说的对,若不计军马损耗,这场雨是好事……此时渡河,于军事而言,反而是必胜之局!”
帐中之人,纷纷愕然……这种反其道行之的军事动作,明显超出人的惯性思维,但却居然反驳不得。
“那便立即整备,告诉全军,还有那些杂胡,只说我们也撤军……但等明日一早,却要直扑大凌河,渡河向柳城而去。”公孙珣眼见着众人再无反驳理由,确实当即立断,不过说到一半,其人却忍不住看向了立在帐中一声不吭的赵云。“子龙可在义从中随我去,此战,还要借你勇武,除去丘力居、塌顿,清理辽西!”
赵云躬身承诺。
与此同时,大凌河畔,其实并不算多么大的春雨还在淅淅沥沥,丘力居、塌顿、楼班三人全没有骑马,只是站立在之前公孙珣所立的山坡上,望天生叹。而他们脚下的浅滩处,大量的乌桓骑兵,正在艰难渡河。
面对着天上河中如此情形,楼班倒也罢了,辽西乌桓真正的当家人,也就是丘力居和塌顿这对叔侄,此时根本就是五味杂陈……尤其是塌顿,一直在为自己没有及时赶到堵住公孙珣而感到懊丧的他,根本不知道这场并不大但却连绵不断的雨水到底算是好事还是坏事。
说是坏事,自然是因为这场雨的到来直接让乌桓人绝了最后一丝捕获公孙珣的希望;说是好事,自然是因为这场雨没有停止的意思,而慢慢累积的降水量会迫使汉军也不得不放弃军事动作,从而给他们乌桓人以一丝喘息之机。
“别想了。”丘力居此时满脸疲惫之色,却俨然看透了自己侄子的心思。“这雨是好事。卫将军既然逃过了河,身后又有援兵,那有没有这场雨咱们都没法再抓住他。反而是雨水不断,过两日大凌河、辽河水位都上涨起来,我们便可以借助地利暂时修整一二……然后若能出奇兵去辽东支援苏仆延,捕获兵力稍逊的赵苞……说不定还有回转余地的。”
塌顿一时沉默,抓不到公孙珣,便能一定抓住赵苞吗?
但是,此时还有别的路可行吗?为什么当初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干脆去广阳找卫将军举族内附呢?为什么会在卫将军离开后会感觉自己能成事呢?叔父明明说汉人自己要乱起来了,卫将军要在南边争夺更好的东西,不会回头管他们的,如何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
南边是什么样子?
乌桓人到底算什么?
“粮食、布匹、陶器……什么都不够了。”胡思乱想了半晌,穿着也像极了一个汉人贵族的塌顿忽然在雨水中扭头言道,露出了满脸的胡茬。“为了这次设伏,咱们掏空了家底,而且一场奔袭下来,死的战马也太多……大人,我们……”
“我知道。”丘力居蹙眉摇头叹道。“之前还在下游被一只汉军背水而战,杀了我们不少人呢。还有那些杂胡,见势不妙,又纷纷逃窜,便是我们自己族人也在埋怨,甚至有人嫌出征太频繁,想回部落里……但是塌顿,事到如今,管好眼前便是了,你在后面断后……也不是断后了,主要还是看住自己人,让他们小心照料战马,先统一回柳城稍作安歇,再决定是否回各部落中修整,不得私自离队。”
言罢,丘力居便径直在楼班的搀扶下走下了湿滑的山坡。
毕竟是养育了自己的亲生叔父,塌顿看着其人背影,到底是咽下了原本想问出的那句话——所谓乌桓,区区两三万人马,真有资格独立于这个世间吗?
雨水依旧不急不缓,肯定跟豪雨称不上关联,但经过一夜的淅淅沥沥,大凌河已经开始出现了明显的水位上涨。这不是一夜雨水的直接作用,而是之前两日的雨水通过无数支流汇集到大凌河的作用,而接下来几天,因为地面含水量已经饱和的缘故,水位还会继续直线上涨,最终让原本很轻易的渡河活动变得极度危险起来。
实际上,就在乌桓军全军转身离开的第二日上午,汉军渡河时便遭遇到了数十人的非战斗减员,这对集合了五郡之力,带着上万军马,又有秩序渡河的汉军而言,简直难以想象。
明明水位只是从到腰下变成了到腰上,为何就会死人?
但公孙珣却知道,这是大规模军队行军必然的事情,这是扩大了基数后必然的伤亡。
非只是渡河,接下来的数日间,还会有不少人因为简单的引水问题病死在路上,会有勇士因为路面湿滑而以近乎滑稽的方式丧生,还注定会有数以千计的军马经此一战后彻底丧失作为战马的资格……这场软绵绵的雨水注定会比想象中的更加强大。
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它能避免更多的伤亡!
“这次真没有危险吗?”作为留守之人,浑身湿漉漉的戏忠眼见着公孙珣和他的主力部队缓缓消失在对岸山坡后,便再也忍耐不住,当场就在河畔抓住了娄圭的衣袖,并正色相询。“不是君侯心急难耐,仓促为之?”
“志才啊,莫要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同样浑身湿漉漉的娄圭闻言却不由哂笑道。“依我看,这场雨,非只是好事,简直是天资君侯,堪称天命显兆!辽西事,今日已经定了!君侯心中郁结之气,也要一扫而空了!”
戏忠失魂落魄,还是望着河水难以想象……如何之前冒进是那个下场,如今更恶劣的情况下渡河奔袭,却是天命显兆?
“不回营中打牌吗?”娄圭走了数步,发现戏忠并未跟上,却是无奈回头询问。
……
“本朝太祖尝征乌桓,遇厄,辛苦渡大凌河,赖赵云勇力,破当面贼,将走,忽闻乌桓塌顿者引骑兵万余至,乃暗叹无天命。未几,雨落如纷,地滑泥湿,乌桓骑兵尽不得前,乃脱。复行十余里,见娄圭引万余兵马至,遂安。圭闻前事,指天曰:‘此天资明公,天命显兆也,可再渡破之。’”——《士林杂记》·燕·无名氏所录
第三十三章
将军一夜入柳城
回到柳城的第一日下午,大白天的,换上了干净衣服的丘力居就做了个梦。
梦里,这位纵横辽西数十年的乌桓单于居然梦到自己几日前追上了公孙珣,就是在河畔那个浅滩处和规泥一起将公孙珣给围了下来。但是,当他引着无数乌桓白衣骑兵下跪请求对方来柳城做客时,对方却居然一声不吭直接抹脖子死了。
而接下来,他和塌顿一起如这次撤军一般失魂落魄的逃回到了柳城,却刚一回来就遭遇到了围攻!
辽东的赵太守、公孙大娘,卢龙塞的韩当、娄圭,渔阳、承德方向的莫户袧、程普,甚至西面草原上的轲比能、阎柔,居然全都扑了过来……无数兵马将柳城围得水泄不通,一边在城下屠杀那些驻扎在城外的乌桓士卒,一边还指责他野心炽燃,却德不配位。
最后,塌顿被杀掉,楼班和自己则被人装入了一个布袋里,扔到了城外的道路上,随即赵苞下令让上万汉军骑兵将他们父子踩成肉泥……
“外面还在下雨吗?”
眼见着自己儿子楼班在门外廊下整饬弓弦,从梦境中惊醒的丘力居停了半晌方才回过神来。
“没那么大了。”楼班并不知道身后父亲的一次小憩到底梦到了什么。“但还是淅淅沥沥。”
“那就好。”丘力居微微失笑。“这说明辽河、大凌河短期内是过不了大军的……”
“应该是吧。”楼班随口答道。“就是不知道辽河那里有没有船。不是说这些年辽河上的船越来越多了吗?塌顿兄长刚才还说这个呢,所以派了漥罗部去守东面谷口做防备,结果漥罗部的头人嫌辛苦,在城门口闹了起来,说什么除非辽东苏仆延被全灭,否则赵苞绝对过不来什么的……最后被塌顿兄长给杀了,把他的部署给了河迄部,又派了河迄部过去。”
“塌顿杀的对。”这些事情沿途见得多了,丘力居也不以为然,只是随着楼班的叙述他心中微微一动,却是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楼班,我记得柳城后面的大凌河处有个渡口,应该是有船的吧?”
“是!”楼班回头应声。“不多,七八只小船……大人有何吩咐?”
“你累吗?”丘力居抚着自己已经有些花白颜色的胡子笑问道。
“不累!”尚未成年的楼班当即扔下弓弦兴奋起身。“请父亲吩咐!”
“比我这种老骨头强多了。”丘力居看着自己的儿子失笑摇头,却又旋即肃然。“我与你兄长都脱不开身……有件天大的事情,只能交给你来做了……你现在就去,带一队人乘船渡河,往西面去寻轲比能。到了地方,把之前的事情说清楚,然后告诉他,若他还做着他那个檀石槐第二的美梦,就应该立即引兵过来,等天一放晴,他从大凌河外侧进军,我从内侧进军,一定要把赵苞给抓住!至不济,也要把阳乐给咬下来,让辽西东面有防守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