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83章

    ……

    “为将者须晓洞察之明,断敌虚实,料敌先机,了胜败之微毫于心,晓形势之反复于胸,方能百战不殆,以成全功!”——《子伯兵法》

    第十八章

    将军白马过滹沱

    “麻烦了!”

    身边诸将喜笑颜开,可公孙珣望着滹沱河南岸的黄巾军中军大阵,却忍不住在心中暗叹一声。

    他当然不是因为张纯那边战事顺利而感到麻烦……身为一军统帅,要为整个战局负责,要为七八万汉军性命负责,公孙珣还不至于无耻到这种程度。

    实际上,这位五官中郎将所感慨的正是战局的隐忧。

    两翼分明战事顺利,汉军占优,而且无论是这些传令兵所言还是众人遥遥观察旗帜都可以清晰无误的发现汉军确实已经站稳了滩头阵地,而且两侧舟船还在不停的运输援兵不断。

    然而,这并不代表战略目的就已经达成了。

    强渡立垒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不是为了立垒而立垒,而是为了吸引敌人兵力,调度敌人兵力部署,从而为汉军骑兵一锤定音制造一个完美的铁砧。

    可现在的问题是,公孙珣立马在河畔看的清楚,在两翼汉军主力已经站稳脚跟的情形下,自己对面的黄巾军中军主力数万人根本就是巍然不动。

    他们不动,就意味着始终会有一支强力的战略预备队以应对那一万骑兵的到来;也意味着黄巾军两翼的兵力还很充足,足可应付住局面,最起码在两支汉军部队仅能依靠渡船勉力补充部队的情形下能够保持住压力,不需要请援。

    这样的结果,或许最终依旧能在骑兵到来后获得胜利……毕竟嘛,娄子伯的那些话还是很有道理的,身后有坚城,当骑兵铺天盖地而来的时候,他们很可能会丧失战斗欲望,选择撤退。

    但是,受到重大打击全线损伤混乱的撤退,和只是侧翼受袭,在中军大部队掩护下稳妥的撤退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概念!

    而如果正对面的张宝始终沉得住气的话,那此战结局很可能只是一翼黄巾军崩坏,但他本人却从容引大军遮护剩余部队回城……到时候,滹沱河再往南的下曲阳说不定就会变成一座根本不可能靠常规军事手段攻下的坚城!

    跟广宗那边一模一样。

    怎么说呢?即便是心里面已经有敷衍拖延下去的准备,可公孙珣依然不喜欢失控的情形……即便是将来要长时间围城,他也只想围一座自己随时可以攻下的城池,而非是真要下定决心却又无可奈何的坚城!

    因为这种感觉很不好。

    两翼喊杀声不断,汉军也不断随着阵阵鼓声用渡船运送援兵上岸,好消息也不断随着渡船的往来被传递到了中军……无外乎便是郭太守部夺了某个垒了,然后张太守所部又斩杀了某个小帅了。

    但渐渐地,大概是随着两翼滩头阵地的扩大,战线拉扯开的缘故,这种报捷的频率明显降了下来。于是很快,一些有军事经验的人也察觉到了某些问题。

    “黄巾贼的战力进步神速啊!”娄圭有些焦躁的勒马上前来到公孙珣身侧,然后压低声音言道。“对岸的黄巾贼中军居然依旧不动?”

    “是啊。”公孙珣面色如常的应道。“放在二月刚起兵的时候,贼人早就被调动的乱成一团了,而如今彼辈居然懂得留下预备队应对骑兵了……对垒数月,倒是学会了不少东西。”

    娄圭微微蹙眉言道:“不止此处,两翼战事渐渐僵持,可见黄巾贼的士卒们也是今非昔比。”

    “这更寻常。”公孙珣叹气道。“第一次打仗和打了三五次仗的士卒是一回事吗?没见过尸首断肢的和杀过人的士卒又是一回事吗?依我看,相较于下层士卒的进步,彼辈的弱点怕是还在于这土山上的贼人将帅……只是,即便是他们如今也实在不能如戏弄童子一般轻易戏耍了。”

    娄子伯缓缓颔首,但旋即还是释然一笑:“不管如何,贼军士卒战力进步也好,贼军首领学了一些东西也罢,总归还是普遍不如我军的。等骑兵一到,我不信他们能撑得住,无外乎是逃走的人多或者人少罢了!”

    公孙珣也跟着笑了笑,却默然不应。

    日头渐渐偏西,中军众人依旧随主帅公孙珣和对面的地公将军张宝遥遥对峙,不过,众人的心思却都放在从上游飘下来的浮尸上面去了……其中,当然是头裹黄巾的多一些,但时不时的依然会有一些汉军尸首甚至伤员,此时也自然会有中军士卒顶着对面的弓弩操舟入河去打捞营救。

    “将军!”

    然而,就在中军军官们心思渐渐麻痹,身后的中军大队也休息到百无聊赖之时,一骑沿着河岸忽然飞驰而来,直接在中军前滚落下马,却是郭典所部派来的一名心腹卫士,其人遥遥见着公孙珣的伞盖便忍不住大喊起来。“我家府君请派增援,这是他在战场上用印的临时请调文书。”

    中军众人猛地一惊。

    吕范不敢耽搁,直接下马上前接过信,然后一边打开一边往公孙珣这里送来。

    而另一边,这卫士送出信来,疲惫不堪,直接坐在地上喘起了粗气,还不忘用手抹了一把脸……其人身上本就是三分汗水三分河水三分血水外加一分污泥,此时这么一弄,倒是愈发显得彼处战况激烈起来。

    那常山相冯歆见状又一次没忍住,居然还是当众问了出来:“可是郭府君处战局堪忧?”

    “这倒不是!”这卫士被问到,赶紧又在地上挺直腰杆言道。“黄巾贼虽众,但不是我们对手,更兼郭太守亲持白刃奋战在前,故此我军依然是胜势。只是如今战圈越来越大,贼人却还是源源不断团团围住,眼见着我军迟迟不能破围,所以我家府君才想借调中军渡船,以方便身后宗校尉速速多发快发援兵。”

    “原来如此。”非止冯歆,中军众人俱皆松了一口气。

    其实,这便是强渡作战的一个重大问题所在了——渡船不足,投送兵力的速度有限。

    须知道,滹沱河不是黄河那种大河,没有金堤,没有专门渡口。平日里水势不强的时候,各郡县之间一般都能找到适合的地点轻易架设浮桥充当往来路径,所以整条河上根本没有那么多船只可以搜罗。

    实际上,公孙珣和张宝相互对峙的这个地方以前就是从下曲阳过河往北的浮桥所在,只是被张宝撤到河南时给直接拆了而已。而后来汉军在此处立营,又尝试从此处渡河,还被黄巾贼立土山阻隔,也不是没有缘故的……毕竟,建设浮桥的地方总是最窄的地方,两岸浅滩也被夯实,正适合强渡。

    而回到眼前,公孙珣瞥了眼郭典仓促送来的战场文书后,却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微微摇了摇头,然后面不改色:“我也不写文书了,回去告诉你家郭君,按照约定,我军骑兵再有半个时辰左右便要从下游,也就是自东面过来了,而郭君在西侧,此时增兵并无大用……故此,中军的渡船我另有用处!”

    那卫士颇为失望,但也无话可说,只能赶紧听令而走。

    不过,周围军官听得此言倒也释然起来……公孙珣此意明显是要支援下游,也就是张纯、程普那一路。

    这么做,于公,却是对从东面而来的骑兵作战更有好处;于私,那程普乃是五官中郎将的私人,让功劳给他所部,也是理所当然。

    果然,公孙珣等到郭典的卫士匆忙离开,不慌不忙,只是转身朝身侧从容下令:“让程德谋即刻将高素卿所部精锐集中起来,立即送过对岸去,骑兵早晚将至,不要留手了!”

    数名白马义从即刻动身。

    娄圭和戏忠对视一眼,然后依旧是娄圭上前建议道:“君侯,我军骑兵应该已经在下游处歇息好了,若是想极快了结此战,不妨速速动用旗语,催促他们发兵……毕竟,张宝和他的中军看来是不会动了。”

    公孙珣闻言不由回头看了眼对岸土山上居高临下的地公将军大旗,他知道,诚如娄子伯所言,那座土山和那个大旗后面必然有三万左右最精锐的黄巾军主力巍然不动,恰如自己身后也有两万余汉军席地而坐休息了大半日一般。

    如此局面,似乎却是只能‘安坐静待胜利’了。

    然而,公孙珣会让这场强渡之战就这么不清不楚,不明不白,甚至无关痛痒的‘胜利’结束吗?

    让张宝保存精锐与大部实力,退到城中从容据守?

    郭典一把年纪,亲自拎着刀跟黄巾军搏杀,连张纯这厮都能于绝境中咬牙奋起,慨然渡河,他公孙珣就这么敷衍?

    一念至此,公孙珣冷笑一声,复又回头面北,却是面色陡然一肃,直接对着中军所在大声喝问:“河间国兵马何在?”

    “河间兵曹掾、假司马东州王蒙拜见将军,请将军吩咐!”众人怔了片刻,然后其中一人赶紧匆忙闪出大礼参拜,却正是河间国在乱后奉命派出的援军首领。

    “王司马。”公孙珣凛然问道。“我前日点验名册,见你部中有一曲人马居然全都是戟兵?”

    “正是!”王蒙赶紧答道。“幽州出突骑弓骑,冀州出长枪劲弩,我河间兵素来有用长戟大枪的习惯,此番战乱起,国相奉命便宜行事,便发地方武库,专门征召组建了一曲戟兵,两曲枪兵,两曲弩兵,一曲大盾兵,一共一千两百精锐,外加一千材官,两千丁壮……虽然较其它郡国稍少一些,但战力、装备绝强!”

    “那便将你部各曲假军侯全都叫来!”公孙珣当然懒得理会河间国出了多少兵的事情。

    周围众人也好,王蒙也罢,情知公孙珣是要选调精锐,为骑兵到来做最后一次冲击,所以无人敢怠慢……只是王蒙颇为兴奋,而其他人颇为艳羡,不知河间兵如何就入了五官中郎将的眼睛而已。

    须臾后,十来个所谓‘假曲长’纷纷带甲而至,在河滩上集体躬身大拜。

    “哪个是戟兵曲长?”战事紧凑,公孙珣根本懒得做遮掩。“我看过名册,河间鄚县张颌张儁乂何在?”

    其中一人猛地一惊,然后立即抬起头来,兜鍪下露出一张二十多岁的清秀脸来:“河间张颌听令!”

    “不错!”公孙珣骑在马上,居高临下,见到对方仪表堂堂,倒是颇为满意。“我问你,你的‘大戟士’能战否?”

    张颌哪里会废话,当即拱手作答:“愿为将军前驱!”

    “好,那我便要将生死托付在你这个前驱身上了。”公孙珣不由失笑。“王司马,即刻调度你部……只要着一千两百精锐正卒,不用材官,盾兵先过河开辟战场,然后弩兵掩护,让这张儁乂领着三曲长枪大戟前突,给我能突多远有多远不许留力!”

    王蒙和张颌一样喜不自胜,只是赶紧挺胸保证。

    不过,王蒙兴奋之余还得再问一句:“敢问将军,我军是从此处发舟吗?将往何处去,是去下游与程校尉所部精锐合兵吗?”

    “何须舍近求远?”公孙珣头也不回,只是拔刀向后一指。“便在此处渡河,与我直取土山之上的张宝……速速动身!”

    众人一时变色,但军阵之中哪里是能犹豫的?故此,王蒙与张颌还有其余河间军官齐齐起身去后面招呼兵马,但面上已无喜色,而周围诸将却是神色复杂起来。

    开辟第三战场,无疑会极大扰乱黄巾军的兵力部署,从而让骑兵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出来……但同样毫无疑问的是,虽然此处渡河极易,可当面不但有土山,还有土山后的数万贼军,一个不小心怕就是就要被压在土山下到河滩前的这片区域中,然后伤亡惨重。

    如此立功的机会,还是不要争的好。

    当然,事到临头,河间国所部已经无路可退,无论是那王蒙还是张颌又或是其他军官,纷纷严厉督促,大声鼓励,不到半刻钟便已经纷纷在河滩上集结完毕,并按照作战顺序登船完毕!

    于是乎,汉军中军一时鼓声大作,在河对岸黄巾军终于按捺不住的骚动中,数百舟船一时齐发!

    此时,郭典刚刚得到自己卫士的汇报,便闻得远处动静,登垒相看,遥遥见到中军动静,倒也不由感慨……对方如此处置,确实比自己盲目请求增援更得兵法三味。

    便是下游已经疲惫不堪的徐盏,在勉力杀了一人后,也不禁登高相望。而待他发现非只中军突然发兵直趋张宝外,便是身后程普也将他那只精锐至极的高顺所部整个送来时,此人不由长呼了一口气,然后便与军阵中穿着一身孝衣的张纯遥遥相对大笑……看来,此番战阵之危,二人算是勉强逃掉了。

    然而,两翼汉军压力猛地一松,中军处的河间兵却是甫一上岸便遭遇到了预想之中的苦战!

    首先,跟所有人想象的一样,土山之上张宝早有准备,上来便调度了大量的弩兵上前齐射……想想也是,击破了半个河北,人家地公将军哪里会缺劲弩呢?

    登岸的汉军气势汹汹而来,军官多有铁甲,士卒多有皮甲,可除了盾兵以外,面对着铺天盖地的劲弩却毫无办法,不少人直接在船上、滩头上便被整个钉死在当场。而当先上岸的盾兵也不是那么好受的,他们退无可退,只能举盾冲入弩兵阵中,却被劲弩靠近而发,直接穿破厚实的铁皮大盾,那些当场死掉的还好,最可怕的有人甚至被弩矢连人带盾钉在一起,直接哀嚎倒地,然后又被乱刀劈死。

    这种情形,直到身后长枪大戟兵勉强排好阵型冲上前来,才得以中止。然而,此时两百大盾兵已然死了五六十;两百大戟,四百长枪也没了七八十;四百弩兵也死了四五十。

    而且,这并不意味着此处战局就此转优……弩兵散开后不久,不等河间兵摆好阵势,很快,张宝连番下令,身边最精锐的肉搏部队又被接连调度出来,长枪刀盾一个不缺,直接迎面奋死阻拦汉军,以求不让后者靠近那座关键至极的土山。

    平心而论,河间兵固然惨烈,但如此急迫的调度,何尝不说明黄巾军也被对方这突然黑虎掏心一般的一击给弄的惊慌失措、方寸大乱呢?

    张颌是个明白人,他也看出了对面的慌乱,心知那位五官中郎将的调度安排没有任何问题,甚至堪称绝妙……然而,死伤如此之众,却都是河间子弟,待会立下大功的骑兵却多是那五官中郎将的体己人,素来读书明理的他心里又如何不膈应呢?

    可膈应又如何呢?此时恐怕还得要按照军令先与敌军拼命吧?

    就在张颌准备咬牙下令突击之时,忽然间,身后滹沱河那一侧的鼓声再度大作,前面的土山上,乃至于眼前的黄巾军居然纷纷失措,明显整个动摇起来,张颌看的清楚,那土山上黄天大旗下一直坐着的一个人惊慌起身,差点跌倒。便是些许身边袍泽此时也有不少人望着滹沱河北岸目瞪口呆……

    张颌疑惑之极,忍不住回头去看,然后居然也被河对岸一幕给弄的心神激荡。

    原来,此处颇窄,就在河间兵勉力站稳脚跟的同时,这一波舟船已经回到北岸去接下一波援兵了……然而,下一波登船之人,居然全都兀自牵着白马上船!

    为首一艘船上,一套熟悉的伞盖直接摆在了船头,下一艘船上代表了天子的节杖也是同样立在了船头,而那张白马旗则在随后第三艘船上高高举起,迎风飘扬不断。

    非只是张颌一时醒悟,便是郭典、张纯、程普、宗元,以至于两岸汉军、黄巾军的所有人此时也全都恍然明白了过来——汉军主帅,五官中郎将,持节,良乡侯公孙珣,居然在只有千人在前的局势下,亲自渡河而来,要当面直取张宝!

    张颌恍然回过头来,深深的呼了一口气,却是不再犹豫,只见他扔下手中长枪,直接拔刀而起,呼喊下令,要手下大戟士全力向前,不管不顾,直趋只在三百步外的土山所在。

    ……

    “张合字俊乂,河间鄚人也。汉末应募讨黄巾,为假军侯,属太祖。伐下曲阳,渡滹沱,以戟兵两百为前驱,先登过河,由是为人知。”——《旧燕书》·卷七十一·列传第二十一

    第十九章

    带长剑兮挟秦弓

    公孙珣以主帅之姿,亮出大旗与仪仗,亲身强渡滹沱河,几乎是一瞬间便让汉军全线奋起,也几乎是一瞬间就让黄巾军全线动摇起来。

    左右两边的黄巾军纷纷犹疑,不少小帅甚至擅自撤兵,引其部署去救中军,而河对面原本已经疲惫至极的汉军则普遍性士气重振,纷纷不约而同往黄巾军中军处发起突击。

    而与此同时,河北岸,娄圭等人苦劝不成,也只能赶紧发动旗语,传递消息,让下游骑兵速速启动,即刻参战。

    “辽西白马,不负天下,五官中郎将果非浪得虚名!”

    看到周边士卒不用自己督促便朝着东面中军蜂拥而去,郭典长叹一声,却是不顾自己已经奋战半日,年岁又长,居然再度拄着已经满是豁口的环首刀起身,大声勉励全军向前。

    东面的情形完全类似,黄巾军立即动摇,汉军几乎是瞬间便反扑了出来。

    然而与郭典不同,此处的最高长官张纯怔怔盯着河道上的白马旗,却是一时失神……平心而论,公孙珣的这个举动,着实超出了张纯的想象,在这个中山太守看来,如他这般被逼到绝境上不得不拼命倒也罢了,可如对方这般大局在握却还如此强横霸道,那就有些让人不寒而栗了。

    “府就在张纯远远盯着河中白马旗径直向时,身旁忽然有人狠狠将他从倾倒的土垒上拽了下来,却正是徐盏。“府君,此时不是发呆的时候!程校尉手下那只最精锐的千人部已然上来了,咱们要速速随渔阳兵行动才对!”

    张纯回过神来,顺着对方指向北面的手势一看,登时醒悟……程普是公孙珣的私人,而这个领着一千极其精锐并州悍卒的高顺听说更是那五官中郎将从一个陪隶提拔起来的心腹,这要是乱战中落在他们军阵里,怕是要被直接剁成肉泥,然后落个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的下场。

    一念至此,张纯也不敢耽搁,他直接拎刀而起,带着身旁徐盏,便随着已经发起突击的渔阳郡卒一起奋勇向前了。

    黄巾军中军处,土山之上,地公将军张宝眼睁睁看着公孙珣率本部登船渡河,然后一直到对方从容上岸,还都手脚冰凉,大脑空白。

    “该、该如何是好?”张宝勉强坐了回去,然后强做镇定向周围人询问。

    “我军兵多,主公不用慌张。”有人赶紧安慰,这是张宝的一个心腹门客。

    “大医,依我看,汉军主帅如此动作非但不用慌张,反而是战机!”有人面红耳赤咬牙切齿道,这是太平道在河间国的渠帅。“彼辈杀我太平道同仁何止十万,此时对方既然敢来,正该尽发中军,将他留在此处!”

    张宝登时一愣,似乎也意识到了这理所当然的一种选择。

    然而,马上就有人出言反驳了,这是一个边郡老卒出身的副帅:“将军,此时不可以乱动,这白马将军既然亲身而来,必然是有所恃……你忘了之前咱们猜度官军骑兵的事情吗?现在已经不用猜了,官军骑兵必然马上就到!”

    “那该如何是好?”这老卒颇有军事威望,故此周围慌乱更甚。

    “不必如何,也不能如何!”这年老副帅跺脚言道。“大股骑兵将至,最要紧的保住阵型,是不能乱!还请地公将军速速传令,安抚两翼部队,然后只从本部周边调小部队顶住咱们当面之敌便可!”

    张宝究竟是锻炼了不少,他心里虽然半是畏惧半是跃跃欲试,但终究是明白战阵之事还是这老卒的话最可靠。

    而正当他要咬牙如此做的时候,忽然间,一支明显是射歪了的弩矢远远自前方土山下飘了过来,斜斜插在了土山平台南侧下方不远处……说是不远,其实距离众人所在黄天大旗也还有数十步。

    但如此情状,土山之上的黄巾军高层们却猛地一惊,张宝却当即便将口中言语给咽了下去,便是那老卒也不敢再多言……原来,就在黄巾军中军处一时纷乱的时候,那之前登岸的河间兵居然趁机不顾生死的涌了上来!

    盾兵自动散开,弯腰在长枪之下,然后长枪大戟密集如林向前向上而来,至于他们身后的几百持弩之人非但连续抛射不断,更有人从阵地上抢到了黄巾军遗失的腰开弩……那腰开弩七石力气起步,需要人手足腰全力运作才能躺在地上发射,刚才那一支弩矢,怕正是来自于此处。

    “速速调兵!”见到张宝和那老卒俱皆不言,周围的人立即不管不顾起来。“调大盾来此处,遮护主公!”

    “让中军出战,将汉军主帅拿下!若能成功,此战便是我军大胜!黄天还是能立的!”

    “让两翼兵马往中间汇拢!”

    老卒出身的副帅瞥了眼坐在那里闭嘴不言的张宝,欲言又止,但终究是放弃了劝说。

    毕竟,地公将军如此姿态,要么是方寸已乱,不知该如何是好,如此说来无用;要么就是担忧眼前之敌,所以默认了周围人的这些安排……如此,说来也无用。

    实际上,即便是这位军事经验丰富的副帅本人也被眼前汉军的气势所惊到了,因为就在传令的这一小会功夫,当面汉军继续顶着密密麻麻的黄巾军士卒,居然又推进了数十步!

    而且,战局瞬息万变,就在土山后面传令声不断,数万还对局势一无所知的中军一时不明所以,恍惚准备动身之际。土山前面,滹沱河畔,成功登岸的白马骑兵甫一立足,居然不去护着那位重新上马立于伞盖下的威武将军,反而即刻在一名身形矫健武士的带领下下,立即上前来援助前方的千余先登部队!

    自土山上看下去,只见数百白马骑兵分成几十个小队,几乎是瞬间便从长枪兵两翼涌了出去,他们借用马匹机动性和高度优势,不停的在两侧各部黄巾军缝隙中往来杀伤威吓,逼得黄巾军无法对中间顶在前面的汉军长枪大戟形成侧翼压力……

    曾经远征到过凉州的老卒毕竟军事经验丰富,所以几乎是瞬间便理解了对面这支白马部队的思路——他们不是不想保护自家那位白马将军,而是说,若能将战线推动向前,反而会让那名伞盖下的将军更加安全。

    一念至此,这位老卒出身的副帅忍不住看了一眼身边的地公将军,只见后者嘴唇发青,强坐不动,跟对面伞盖下那位以一千余兵对三万大军却主动向前之人两两对比,真真让人感慨!

    与此同时,土山下一百余步外的张颌,也几乎是立即就明白了这支白马义从的意思。不过,他可没心思比较什么双方主帅,战场之上,张儁乂只会珍惜这只部队给自己原本最薄弱两翼的援护,然后抓住战机向前,向前,再向前!

    一只长矛远远掷了过来,来到跟前便已经飘然无力,张颌侧身躲开,却又就势松开了手中卡在敌兵肋骨上的环首刀,转而捡起长矛直冲向前,然后又是将一人刺死在当场……大概是刺中了心脏或者血管的缘故,拔出矛来,尸首上的热血登时涌出,来了个血溅五尺,将张儁乂原本清秀儒雅的脸上彻底糊住。然而,他只是抹了一把脸,便咬牙不顾,继续催促身旁戟阵向前。

    其人如此悍勇,立时便惊得身前数名黄巾卒惊惶散开。

    话说,长枪大戟列阵冲锋,骑兵左右阻隔,在狭窄的小范围战场上无疑是一个极为出色局部战术,效果着实出众。但原本渡口处当面的黄巾军一路被推到土山下的时候,却遭遇到了山上的严厉呵斥,甚至有督战队持弓居高临下的射了下来,逼迫阵前士卒不得不返身应对汉军。

    故此,原本已经成溃退之势的黄巾军在土山跟前,却又形成了一道杂乱却又坚实的人肉防线,汉军攻击向前之势一时受阻。

    公孙珣在河岸上见到如此情形,也是微微眉头一皱,因为从他这个位置来看,视野更加开阔,所以早已经注意到那座人工土山后面烟尘大作,俨然是张宝已经下定决心要中军尽出来吃掉自己了。

    这是好事!

    要知道,公孙珣选择此时出兵并不是莽撞之举,而是他观察了大半日的战局,然后陡然灵光一现,抓到的连自己都有些得意的绝妙战机。

    因为,骑兵马上就要到了!

    公孙越的稳重,关羽和审配的出众战局把握力,张飞、刘备、成廉、牵招、褚燕、杨开等人组成的豪华攻击阵容,还有西园马廊的健马,洛阳武库的装备,幽州、并州、河内的骑士……完全可以说,那支此时尚未出现在战场上的万余骑兵部队是此时整个河北大地最强悍的一支机动部队!

    实际上,不止是公孙珣,全军上下的有识之士,没人会怀疑这支马上就要到来的骑兵部队会直接改变战局结果!

    所以,公孙珣此番亲自渡河,看似冒险,其实是很有底气的。若非如此,怕是吕范、董昭、娄圭、戏忠那些人宁可抱住他的大腿也不会让他过河的。

    而此时,黄巾军中军既然已经成功被调度开来,那么当汉军骑兵呼啸而至,又能及时插到对方中军身后的话,此番张宝全军不死怕是也要脱层皮。

    故此,公孙珣之所以还依旧皱眉,真不是担忧战局,他只是在可惜眼前的局势……因为张颌打得太漂亮了。

    这张儁乂不愧是五子良将之一,如此阵仗居然被他一力冲杀到了土山跟前……这要是能再往前数十步,一鼓作气夺了土山,逼得张宝仓惶而走,怕是骑兵到来后就可以放肆屠杀了!

    到时候,十万大军,能逃回城两三万都得看天意!

    可回到眼前,如今的局势是,土山后的黄巾军中军大部队马上就要围拢过来,王蒙、张颌和他们的河间长枪大戟却偏偏已经势颓!

    公孙珣摇了摇头……他本想就此结束此番突击,但忽然间,他扭头一看,目光所及,却才发现地上满是汉军与黄巾军的尸首残肢,血染河滩,几乎赤红一片,更有双方伤员哀嚎不断,哭喊连连!

    这种场面也不是第一次见了,但公孙珣回头看了看身后被血水不停浸染的河水,却忽然有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念头——那就是,这天下事,总得有人来做的!

    一念至此,鬼使神差一般,原本已经要放弃的公孙珣不急不缓,却忽然勒马向前!

    旁边举着伞盖、节杖、旗帜的力士和卫士们惊慌失措,只能赶紧跟上。

    “给我喊出来!”公孙珣拔刀在手,头也不回的吩咐道。“五官中郎将向前五十步!”

    周边寥寥十几名士卒不敢怠慢,赶紧随之大声呼喊:“五官中郎将向前五十步!”

    随即,落在枪戟阵后的零散弩兵听得声音回头望去,见状一边大惊一边不由自主纷纷向前,然后居然也跟着喊了起来:“五官中郎将向前五十步!”

    这下子,包括韩当在内的两翼白马义从纷纷循声大惊,前方河间兵也是不由自主随着喊声再度紧张起来,双方再度咬紧牙关,顶着伤亡,努力向前。

    “五官中郎将向前百步!”公孙珣勒马继续向前,却是忽然换了言语。

    周围卫士还有已经簇拥在公孙珣身侧的河间弩兵们一边继续紧随其后,一边也大声传递言语……战场之上,纷乱无比,然而两翼的白马义从和前方的枪戟兵阵听得此言却几乎是本能一般重拾力气,奋力搏杀向前,以求继续推进战线。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