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72章

    很明显,即便是张角的计策,那也是失败了吧?他求得是青壮,可现在呢?但是,单纯以应对自己和刘焉的谋划来说,这反而比纯粹有组织的青壮更有效吧?若只是有组织青壮,利用骑兵的速度依然可以回头一刀致命,可现在呢?

    关云长说张角该杀,太平道该杀……是该杀!但是,若是能在本地安居乐业,又有谁会把远在河北的‘大贤良师’视为人生的希望呢?仅仅是对瘟疫的恐慌就让他们抛下一切往此处而来吗?!

    张角和太平道的行为很可笑,这些流民的行为也很可笑……但他公孙珣和刘焉更可笑!

    而且不仅是二人针对张角的击杀谋划显得可笑,他公孙珣之前对赵国的担忧和安排尤其显得可笑!如果前面真的还有十余万流民,乃至于饥民滚滚而来,那跟钜鹿挨在一起的赵国乡野之间还能有什么东西剩下?

    太行山会立即被盗匪填满!

    新开垦的田地会立即被豪强们紧急修筑的坞堡所吞并!

    那些刚刚获得了些许土地的本地百姓会争先恐后的去请求豪强大户们接纳他们为徒附,以求自保!

    大量的流民也会优胜劣汰的被豪强们所吸收!

    或许只有邯郸公学能继续存在下去?

    但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尽管张角只是单纯的为了造反而煽动这个煽动那个,可他却在无意中得到了一股强大无匹的力量,数年后的某一日,这股力量会将一切秩序撕碎!

    所谓黄巾起义……一开始确实只是一个野心家彻头彻尾的谋逆之举而已,两汉四百载,这种事情多如牛毛!但是,这次造反和这位野心勃勃的大贤良师却恰好出现在了一个特殊历史节点上,使得这场阴谋谋逆在开始后迅速改变了性质,演化成了一场真正的起义!

    老百姓真的已经绝望到只能相信一个宗教疯子的地步了!

    自己之前把一切想的太美好了!该醒了!

    “君侯!”审配面色严峻的来到公孙珣身侧。“请您决断!”

    “决断什么?!”公孙珣没有带口罩,只是面无表情的翻身上马。“继续赶路……过邺城,转河内,去洛阳……咱们两百骑兵,难道还担心被饥民撕了不成!”

    审配无言以对,只能翻身上马!

    “君侯……”就在这时,那王宪王道人忽然拄着自己的九节杖畏畏缩缩的开了口。“我不跟你走了……这里没有太平道人约束他们,会出事的,我认识路,也跟张角熟,我试着送他们去钜鹿!我不跟你走了!”

    众人俱皆无言,便是刚才放言要杀张角的关云长都默不作声。

    “去吧!”公孙珣面无表情的点点头,转身向南。

    流民滚滚,铺天盖地,以不可阻挡之势自南向北而来,离王道人越来越远的公孙珣握着缰绳的手都在颤抖,却只能强行压着各种心思,然后在一众心腹的簇拥之下,头也不回的带着两百义从逆流向南。

    等到了邺城的时候,公孙珣大概可以肯定,确实应该有不下十万流民往钜鹿而去了。

    而且,公孙珣也没有接到刘焉文书……实际上,后者惊慌失措,在流民从邺城外路过之时,数日间,他都躲在城门紧闭的邺城中不敢出声。

    宛如一只缩头乌龟!

    诗曰: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

    “光和三年,春,大疫;二月,京兆地震,太尉刘宽罢;又,辽西太守赵苞拜光禄勋;又,邯郸令公孙珣拜中山太守……十二月,上立何贵人为后,大赦天下,加何进侍中、将作大匠、河南尹。”——《三辅决录》·赵歧

    第八卷

    第一章

    宴于桑庭

    汉光和六年末,公元183年底,涿郡,涿县城南。

    可能是今年天气转暖比较早的缘故,上午阳光下,如果细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那棵光秃秃的大桑树居然已经开始有些嫩芽抽出了!

    正值农闲,又将过年,中山广昌县尉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正在这棵即将返青的桑树下闲坐晒太阳,顺便与族人闲谈。

    “叔父,”有差了一辈的妇人一边在太阳下晾晒衣物,一边忍不住插嘴道。“你家德然这么年轻就已经做到了县尉,还是广昌那种大县的县尉,从玄德父亲那里算起,这可是咱们族中好久没见到的正经差事,你为什么非但不高兴,反而一直说他不如玄德一个白身呢?”

    “你们懂什么?!”刘元起闻言蹙额起身,拢着袖子连连摇头。“如今中山公孙太守即将离任中山,才给我家德然忽然安排了这么一个职务,俨然是觉得他不堪大用,只不过德然终究追随了他数年,又只碍于同学情面,这才给了个交代而已!其实,若公孙太守真是看重他,就应该让他辞去职务依旧带在身边才对,这样,前途才能真正算广大一些!可笑我家德然,对此浑然不知不说,得了此官以后还让人回家四处宣扬……”

    话说,刘元起毕竟年纪有些大了,一张嘴便喋喋不休,还咬文拽字,更重要的是这种得了官还埋怨的行径也着实让人无语,于是周围的族人纷纷来劝,便是那些晾衣服的妇人们也都偷偷说着刘元起夫人得到消息后截然不同的表现,然后不禁掩口而笑……

    当然了,说了半日,刘元起也看出来了,自己这些族人和自家老婆一样,完全不懂这里面的道道,只当是自己得了便宜还卖乖呢!于是,气急败坏之余,他便准备起身离开此处。只是一时犹豫是出里门去外面转一转,还是去寻刘备说说话……在他看来,这几年愈发沉默寡言但也愈发长进的刘玄德俨然比自家儿子强太多了,说不定这小子才是族中将来真正的依靠。

    这是刘元起的真心话。

    如今世道越来越差,可刘备非但闻名涿郡,手下还有几十骑幽州少年游侠追随,族中安稳将来恐怕真要落在他身上了。而且再说了,如今这小子守孝期满,那公孙太守之前又屡屡有信使来,便是论官场前途,自家德然怕是将来也要远远不如对方的。

    然而,就在刘元起心思百转之际,忽然间,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里门外由远而近,俨然是有十余骑奔着此处而来了。

    世道不好,虽然知道可能是来寻刘备的,但族中青壮依旧小心的爬上树登高而望,见到那些骑士礼貌的里门前下马方才放下心来。

    仔细一问,果然就是来找刘备的。

    于是,刘元起一边让族中人引着来人去刘备家中,一边早早让人去喊刘备出来相迎,然后,他倒是无须多想了,直接顺道出了里门,往外面遛弯去了。

    而就在刘元起出了里门的当口,大桑树下西北处的篱笆前,一个面白唇红,须少大耳的年轻人果然也带着一个衣着不整的文士、一个络腮胡子的青年壮汉,出现在了来客之前。

    “涿郡刘备,见过二位,”刘备轻轻与两个为首的中年人见了礼,却又不禁有些疑惑,只是面上没露出而已。“两位素味平生,不知为何……”

    “中山商人,苏双张世平……见过玄德君。”作为访客,两个中年人自然要赶紧报上家门。

    刘备和身后二人听到中山二字,俱是有些恍然,便也不再客气,而是当即邀请对方入内。

    “这是我两位同乡好友,张飞张益德,简雍简宪和。”双方就在院子里铺席坐定以后,刘备抬手一指,便开门见山。“此二人俱是我生死之交,两位若有什么言语,还请不要避讳。”

    苏双与张世平对视一眼,却也不说话,只是朝院中随从打了个眼色而已。而几个随从见状,立即从院门外的马背上取下来些许事物,并陈列在了两拨人中间的席子上。

    不是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只是足足数百金而已。

    然而,刘备端坐不动,看都没看身前的这些金子一眼,便是那简雍和张飞,也只是一个歪坐着捻须若有所思,一个端坐着满脸好奇而已。

    苏双和张世杰见状,不由面面相觑,只能躬身一拜,说了此行目的。

    “你们是中山贩马客商,想托庇于玄德?”简雍听完以后,第一个失笑开口。“如此说不通啊?玄德虽然在涿郡颇有名望,本地游侠愿意给他面子,但若只是想借玄德之名让那些游侠不骚扰你们,只要给我们少许资助,一顿宴席、几匹马、几把兵器都行,何至于数百金相赠,又直言托庇呢?而且,还一来两家?!”

    “说的对!”满脸胡子的张飞嗓门极大。“你们这些商人向来是算计的厉害,今日既然能与我家兄长数百金,那想来所求之事也是极难……莫不是犯了什么事情?”

    苏双和张世杰欲言又止。

    “两位自中山来,”就在这时,刘备忽然开口。“可知道我兄中山公孙太守即将离任,或将来涿郡为郡守?”

    苏双和张世平各自叹了口气,然后齐齐俯身再拜,起身后,那苏双倒是干脆揭开了谜底:“不瞒玄德君,正是因为知道这件事情,我等才来寻求托庇!若是三位不嫌我们啰嗦,还请让我们慢慢说来……”

    刘备面无表情,默然不应,倒是简雍继续接过口来,与对方从容交流。

    原来,按照对方说法,这里面牵扯到了安利号和甄氏等中山豪商数十年来的竞争问题。

    要知道,安利号的根基向来是在环渤海一代,而且之前多年未曾有所突破,但这不是因为安利号本身不愿意扩张,也不是它没有这个竞争力,而是说这年头做生意是要政治庇护和当地豪强配合的,而公孙氏的势力范畴之前始终出不了这个圈子!

    往南,东海糜氏始终依靠着泰山的复杂情况卡住琅琊一线,而往河北腹地,之前一直挡道的便是中山甄氏为首的一大群中山、安平的显贵们了……他们沟通南北,向来是独霸河北平原西部、南部这些地方。

    但是,这不是公孙珣从雁门做官做到赵国,又一路做到了中山吗?

    之前公孙珣在雁门、上谷北面的弹汗山打了一仗,甄家立即老老实实的将北面通往并州的那条贫瘠商路让了出来,用以示好;后来公孙珣去了赵国,安利号虽然没有大肆并吞式的扩展,却也顺势和中原曹氏、夏侯氏、丁氏这波人结成了一个永久性商道;然后公孙珣去做了中山太守……

    呃,你说以公孙太守的手段,便是没有对谁谁谁下黑手,这甄氏和一众中山豪商也免不了在和安利号的公平竞争中七痨八伤,元气俱丧啊?

    “去年春天,天子设置騄骥厩丞,囤积马匹一事,诸位应该也知道吧?”张世平正色询问道。

    “这是自然。”简雍抱着膝盖再度失笑。“听人说是天子卖官卖的钱太多,西园都要堆满了,十常侍们眼馋,就出了这个主意……结果各地马匹被豪强大户垄断买卖,一匹好马卖到上百万钱!也就是我们一群游侠没门路,不然不也发财了吗?!如何,两位既然是贩马的,当日可曾有机会发财?”

    “幸亏没机会!”张世平摊手言道。“此事在别处自然是闭着眼睛赚钱的好机会,但河北这边……诸位不知道,中山、安平的各家豪商当日就是因为这件事情被安利号用手段拿住的,几乎一败涂地,亏得不成样子,从此再无余力与安利号在河北相争!不过,安利号却也没有下死手,反而退了一步,依旧让对方维持了一个架子。”

    “我大概明白两位的难处了。”简雍继续笑道。“之前诸河北豪商以中山甄氏为首,与安利号相争。如两位这种,俨然是十几年来都是趁着双方互不侵扰的默契,往来于辽西、中山二者中间,做些马匹、布帛的转手生意。而如今局势大变,安利号实际上已经掌握河北生意主动,便总觉的之前的行商方式有些过时了,是也不是?”

    “宪和明鉴!”苏双大为感叹。“真是一点就透……”

    “但我还有一事不明。”简雍忽然打量了一下二人,然后猛地坐直身子问道。“你们来找玄德,大概是听说了公孙太守与玄德的情分,又知道公孙太守将为涿郡太守,将直接影响你们生意……然而,生意而已,若只是求保全,直接加盟了安利号便是,何至于找玄德这个不相干之人求庇护呢?而且,如此多的金子,还是有些过了吧?”

    “不错。”刘备也是终于淡淡开口了。“我刘备非是贪财之人。若你们只是求平安庇护,又来登门造访,那出于道义,我自然可以为你们引荐本地安利号掌柜。至于这些金子,乃是你们辛苦行商多年赚来的,还请收回去吧!”

    “玄德君的义气果然是如传闻那般,此行是找对人了。”张世平感慨之余却又缓缓摇头。“可不瞒玄德君,若是真是只求加盟安利号,以我们二人之前多年往来辽西、中山,却也无须引荐……”

    “那你们……?”刘备终于疑惑动容。

    “玄德君,”苏双无奈解释道。“今年秋后,便有传闻说公孙太守将为涿郡太守,我等那时便已经主动去寻了安利号请求加盟。然而,安利号直言,为了公孙太守清名,他们非但没有吞并涿郡各路生意的意思,反而要主动求退……”

    “我不信!”张飞忍不住插嘴言道。

    “一开始我们也不信。”张世平苦笑道。“可如今涿郡及涿郡以南,只有些许大城中还有商号,其余种种,安利号居然是真的主动弃了!我等无可奈何,而今后生意却几乎全要看公孙太守脸色,便只能四处寻访,求一位有根基的本地豪杰来做庇佑……”

    “而且我们也不瞒玄德君,”苏双继续接口言道。“现如今范阳卢氏那里已经人满为患,我们二人小门小户,根本无力去登门,打听了半晌才找到玄德君这里,还请玄德君看在我们一片诚恳的份上收留一二!”

    刘备恍然大悟,而思索片刻后也是毫不拖泥带水:“我兄如此行事想来只是心存清白之念,并无他意,但你们心存疑虑也是正常……既如此,承蒙二位看得起我刘备,且容我打探一二,若真是如此,我便腆着脸帮一帮二位又何妨?”

    苏张二人不由大喜。

    “然而无功不受禄。”刘备复又言道。“以后生意若能平安,便以安利号那种干股的名义送来一些资助便是,这些金子拿回去安心整顿生意吧!”

    苏张二人愈发觉得此行是找对人了。

    而当日,这苏张二人便在刘备家门外的桑树下置酒买鸡,邀请刘备乡邻族人宴会一番,所谓宴会于桑庭之中,乡里野趣,自然就不必多言了。

    不过,宴席之后,众人兴尽而归,刘备和简雍、张飞回到家中闲谈,却是心中忍不住疑窦丛生……毕竟之前公孙珣在中山,可没这么清白的?!

    或者说,这年头天下真有如此清白之官?

    不要说简雍和刘备,便是家里杀猪的张飞也是不信的。

    但是,刘备手下那么多豪侠少年,多不事生产。单靠张飞的资助以前尚可,以后呢?以后公孙珣来到涿郡为太守,他刘备孝期也早已经过去,正要做些大事,以求建功立业的……没钱怎办呢?

    收这种正经来路的钱,总比届时贪污强一些吧?

    故此,三人议论纷纷,终于还是满怀踌躇的睡下了。

    但这三人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此时,涿郡南端著名的樊与亭中,他们口中的主角,新任涿郡太守公孙珣却已经重新回到这幽州的土地了。

    “云长还在读书吗?”亭舍中,之前仰头看了半天星星的公孙珣见到邻屋灯火依旧,便径直掀开布帘走了进去。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杨慎

    第二章

    论于樊舆

    “云长还在读书吗?”公孙珣掀开门帘,旋即失笑。“子曰:学而不厌,说的就是云长这种人啊!”

    屋内抱着熟睡孩子的关羽妻子胡夫人见状知机退下,而关羽则放下手中的书本,起身从容一礼,口称君侯。

    话说,和关羽接触越是久,公孙珣就越来越觉得,这种人是注定要有所成就的……身高九尺、力大无穷,本可以靠老天爷吃饭,天天吃饱喝足练练肌肉,当个冲锋陷阵的将军都是最顶级的那种。

    然而他偏偏却是行事坐卧,手不释卷!

    所谓天生比你强,还比你努力……公孙珣官越做越大,手下人才越来越多,然而便是跟关羽格外有些相冲的审配都不得不承认,当日公孙珣连夜追回这个河东杀人犯的举动,确实是堪称慧眼识英雄!

    “正在读《史记》。”双方重新坐定以后,关羽收起了手中书本。

    “哪一篇,可有所得?”公孙珣随意问道。

    “《陈涉世家》。”关羽蹙眉答道。“却有几分疑虑……”

    “读史不比读经,读经在于微言大义,读史在于以古鉴今……”公孙珣缓缓言道。“我当日读《史记》,《陈涉世家》这一篇无外乎是得了其中三句话。”

    “愿闻君侯高见。”关羽正色拱手言道。

    “一曰:燕雀焉知鸿鹄之志哉;一曰:天下苦秦久矣;一曰: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关云长不是人云亦云之人,所以他沉吟片刻后便正色讨教起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难道不是同为壮志之言吗?君侯何以分列为二?”

    “于我而言不是这样的。”灯火之下,唇上修剪了整齐胡子的公孙珣摇头言道。“‘燕雀’之语在激励自己不要畏惧人言,待到天下事变,彼时别人自然会理解你的苦心与能耐;而‘王侯’之言在于辨人,身为上位者,不要因为出身而对人有所区分,应当察其言观其行才对……”

    “原来如此。”关羽难得失笑。“君侯为上位者,居高临下,自然会对‘王侯’之言另有看法,倒是我眼界低了一些,依旧作为激励自我之言。”

    “今日为下位,他日未必就不能为上位,或主政一方,或统帅一军……云长,你不要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所谓‘宁有种乎’,不止是暗示贤才未必不能出于寒微,也是在暗示贤才未必不能出于豪右之家,要一视同仁才对!”

    关羽捋着胡子默然不应。

    公孙珣不由轻声失笑:“云长这是何意啊?”

    “无他,我知道君侯此言是一番诚恳美意,有意教导于我。故此,我若翻脸驳斥,未免失于礼数,可是要我对那些出身豪右之家的人物高看一眼,我却极难做到……做不到的事情又怎么能应许呢?不如不应!”

    公孙珣拊掌大笑……这关羽,倒是倔强的可爱。

    不过,笑完之后,关云长倒是继续认真追问了下去:“君侯,还有一句‘天下苦秦久矣’,莫非也能以古鉴今吗?”

    公孙珣当即肃容:“我不是说当今之世大汉已经尽失人心,而是说若有星星之火成燎原之势,那当政者就应该彻底反思己身了!”

    “君侯所言甚是!”关云长肃然起敬。“若天下各郡国君长皆如君侯,又哪里会有如今的局面呢?”

    公孙珣一时沉默。

    “是羽哪里说得不对吗?”关羽依旧认真莫名。

    “你还记得我们当日出赵国,遇到太平道聚拢流民往钜鹿一事吗?”公孙珣平静询问道。

    “这是自然。”关羽当即应声。“怕是终身难忘。”

    “那你知道朝廷诸公是怎么应对的吗?”

    “不是不了了之吗?”关羽昂然反问。

    “当日到了洛中,我师刘公刚刚因为京兆地震罢职,不好上奏此事,我便去寻了司徒杨赐杨公,具言此事。”公孙珣循循道来,居然是不气不怒。“杨公本就对太平道有所警醒,听我讲完此事后更是震动,便当着我的面制定了针对太平道与张角的处置方案……当时的情形,若是急索张角,怕是立即就要引起叛乱,从而天下震荡。于是杨公便在奏疏中建议,先不要动张角,而是通知各地方刺史、郡守同时动手,先将太平道三十六方的首脑拿下,然后将太平道众安抚在本地,最后再动用大军围剿钜鹿!”

    “这是极对的策略!”关羽毫不犹豫的称赞道。“就该如此处置才对……可为何不见动静?”

    “不知道。”公孙珣摊手言道。“反正当日主政者尚书令曹公自知天命将至,处处与人为善,便是素来不对付的杨公也未有阻碍,甚至联名上奏。故此,奏疏必然是送到了北宫的……至于天子为什么没有采纳,又或者到底有没有见到奏疏,那就是后来的事情了。但无论如何,中枢那里三公与尚书台当时真的是尽职尽责了。”

    关羽一时默然,他当日也随在洛中,哪里不知道那曹节是冯夫人的外族……此言怕是真的了。

    “还有今年夏日河北那场大疫。”公孙珣继续言道。“云长或许知道我们在中山填埋污水,扑杀蚊虫,隔绝疫病;也知道张角在南面继续凭着符水蛊惑人心,愈发做大……”

    “这一次他还有了经验,所取者俱是精壮,钜鹿周边如今俨然已经只知有太平道而不知有官府了!”关羽忍不住插嘴言道。“如此下去是要出大事的。”

    “不错,但云长你可曾知道,这一次,朝中有识之士也一如既往的拼尽全力意图处置此辈?”

    “愿闻其详。”关羽的面色愈发严肃。

    “此次领头的乃是我当日在尚书台的上司刘陶刘尚书。”公孙珣循循介绍道。“刘尚书是宗室重臣,又主管尚书台中都官曹多年,此事本该是他分内之事,而他此番上书更是直言张角要反!”

    “想来这一次是曹节病逝后赵忠、张让独揽朝纲,二人一个狭隘,一个贪财,一起遮蔽了天子?”关羽忍不住插嘴言道。

    “非也。”公孙珣嘴角冷笑不止。“赵忠为人狭隘,又与刘尚书向来有龌龊,所以据我所知,他当时确实以大长秋、黄门监之名试图遮蔽这封奏疏。然而,此事却被复起为太尉的我师刘公却突然掺了一手,刘师以太尉之名与刘尚书联名上奏……故此,天子本人是亲眼见到了奏疏的,还细细阅览了一番。而天子看完奏疏后,却避开刘师,只将刘尚书招到御前,以中都官曹格外辛苦为名当场去了刘尚书的尚书职务,还额外赐了加官,让他去修《春秋经义》去了!至于张角与太平道,也就不了了之了。”

    关羽双眉倒竖,却不知该做何言语!

    “刘尚书是个忠臣。”公孙珣幽幽叹道。“天下人都知道的……”

    “天子到底是何意?”关羽着实忍耐不住。“天下人皆知刘公是忠臣,他难道不知道吗?”

    “若不知道,天子为何还要如此周转一番,好言好语的卸了刘尚书的职司呢?”公孙珣愈发感叹道。“依我看,天子只是嫌麻烦而已,什么这个那个的,扯开了全是大麻烦,不如将就着过便是!就拿去年几件大事而言,三公按照惯例清理吏治,一时罢免数百人,士人与阉宦为此争扯不休,他却将罢免之人全都加议郎衔留在洛中;檀石槐一朝身死,西部鲜卑就地反叛,北地太守皇甫嵩求复河西,他却置之不理,反而在西园开宫市、做买卖;也就是巴郡蛮族反叛时他认真了一些,可一旦平叛,却又依旧抛之脑后,转而大修洛阳……不过,听人说洛阳修的确实不错,都有撒水车了。”

    关羽叹气道:“君侯之意,莫非是说天子才是该认真反省之人……若他再不振作,就将有星星之火,烧起大乱吗?”

    “非也!”公孙珣起身负手摇头道。“上个月,王道人从安利号那边传信说,张角的爱徒,大方渠帅马元义将起身往荆州、扬州收拢当地青壮十万,准备归河北而居;而钜鹿当地,信众、豪强所赠的粮草、布帛也已经堆积如山,此时旗帜、兵器或许都已经开始制作……云长,大乱就在眼前,不需要天子振作了!只希望此事之后他能有所反省。”

    关羽肃容而立。

    “对了。”公孙珣复又回首道。“去年我母亲赠与云长你的那把‘冷艳锯’如今可曾用顺手了吗?”

    “顺不顺手都无妨,为国杀贼,义不容辞!”关羽躬身而拜。

    公孙珣点点头,径直出门去了。

    门外,胡夫人揽着才三岁的孩子勉力躬身一礼,公孙珣复又摸了摸这个唤做关平的男孩脑袋,这才昂然而出。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