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40章

    “还是说,王常侍你以为天子是个蠢笨之人,可以任你施为?又或者说,你把张赵等常侍全都视为了无物?”

    王甫也已经不敢说话了。

    “诸位,我们一群宦官,权柄全都来自于这身后的北宫,而如今天子年纪到了,又极为聪慧圣明,那外朝自然明白,天子这时候必然要做个决断的,所以才会如此蠢蠢欲动……讲实话,陛下若是想继续把事情交给我们,我们自然要尽心尽力,可陛下要是不想让我们再做事,以我们的年纪、身份,此时只能尽量谋身求个后路了!”

    言到此处,曹节神色愈发黯然:“现在的问题是,陛下虽然与我们留了几分面子,但以新代旧之意却总是没变的……你们一个个的,不想着如何存身,怎么还想着杀人放火呢?这些年,仗着天子的信任,你们做过多少得罪人的事情?夜深人静之时,你们扪心自问,真没有怕到流汗的时候吗?”

    正月间,冷风依旧,王甫却是大汗淋漓,心乱如麻!

    “不瞒老师。”公孙珣对着卢植昂首挺胸般的解释道。“学生行此事,一来是要在朔日大朝后站出来,告诉天下人,我辈士人之血还未冷,并不会因为一时之挫而有所动摇,所谓逆境之中奋发向前,化身中流之砥柱……”

    卢植面无表情的抬起头来看了自己这个学生一眼,然后继续低头写起了自己的公文……话说,如今朝中非是最紧要的文书,大多都已经开始用纸。不过,这也没让公孙氏多赚了多少,因为仿造的纸张很快就出现了,如今洛中用的‘公孙纸’,除非是蔡邕那种对纸质量杠精化的书法家,否则都是从河南本地作坊里买来的。

    这边,见到自己老师如此反应,公孙珣难免有些尴尬,便赶紧低下声来继续解释:“老师,不管如何,天子以新代旧之意总是有的,既然如此,我辈就应当把握大势,主动出击。一来,要提前布局,让己方的一些人在一些关键职务上就位,伺机而动;二来,应该用各种手段压迫局势,让事情尽早激烈难制,逼迫对方露出破绽,所谓以血勇之气催动堂皇向前之阵……”

    “你且住,”卢老师终于放下了手里的纸笔。“昨日你去骂袁逢、吓王甫就是要压迫局势?”

    “是!”

    “你就不怕被王甫宰了?”

    “南宫和家中我是不怕他动手的。”公孙珣从容道。“而路上我安排了三十骑护卫,俱是血战回来的北地精锐,他要是敢来死的一定是他!”

    “……”

    “老师以为如何?”

    “谁教你的?”

    “什么?”

    “谁教你的‘压迫局势’?”

    “……桥公!”

    卢植猛地睁大了眼睛,然后良久方才微微颔首:“若是桥公让你如此做,那想来也是有道理的。你再说提前布局……这也是桥公的意思?”

    “非也。”公孙珣不由紧张了一下。“这就是我的有感而发了。老师你看,我刚刚被任命为了曹中主管洛中防盗防火防贼的从事,便不由思索,如此职务,若是得了尚书台和司隶校尉的首肯,那洛中随便一个两千石以下之人岂不是都能手到擒来?所以,我们应当把敢做事的人放到司隶校尉这个职务上,而让心中有大节的人来统帅尚书台。”

    “那也没用。”卢植幽幽言道,然后再度从脚边捧出了一个公文盒子。“两千石以上,无论如何都是要请旨的,而中常侍全都是两千石,而且还多封侯爵。”

    “但若是提前有这样的准备,届时只需要天子点一下头,那事情就可以骤然做成了!”公孙珣勉力再劝道。“老师作为吏部曹尚书,一定要心里有所明悟才对。”

    卢植忍不住笑出了声:“那文琪你这位千石郎中不妨与我这位吏部曹尚书说上一说,谁是敢做事的人,谁又是心中有大节的人?”

    “现尚书令阳球阳方正,可堪为司隶校尉!”公孙珣压低声音,正色言道。“而光禄大夫桥公,最有资格做这个尚书令!”

    卢植微微一愣,然后居然缓缓点了点头:“阳球此人比你还胆大包天,桥公此人更是节义为天下冠,所以,你这两句话虽然有些是愈矩,却真的无可辩驳!”

    公孙珣继续低声言道:“还有,昨日我与杨彪同出袁府大门,他拉着我的手说自己很快要去京兆出任京兆尹,恨不能助我一臂之力。我就对他说,京兆繁华,王甫等阉宦必然会有所荼毒,不妨在彼处暗中收罗证据,然后送到我处,以作备用!”

    “哈!”卢植不由嗤笑一声,然后再度放下了刚刚拿起的公文。“杨文先居然也被你拉上船了?你这一夜之间到底做了多少事?”

    “真是偶遇。”公孙珣无奈解释道。“桥公是下朝时碰上的,杨文先是袁府碰到的,阳方正之事是刚才刘公带我去接受任命时陡然想起的,他不是之前便在尚书台前方喊过吗……什么,若为司隶校尉,怎么会让妖异如此嚣张?”

    “还有吗?”卢植不由追问道。“除了这三人,还有人要上你这中流砥柱的船吗?”

    “没了。”公孙珣赶紧摇头,复又急速催促。“如此还不够吗?老师你的吏部曹实在是太紧要了,若是你能襄助一二……”

    卢植一边低下头来公文,一边连连摇头:“文琪,你所言压迫之势尚未起效,此时曹节、袁逢都未显乱象……运作司隶校尉、尚书令这种要命的职务,简直是在提醒对方要有所警醒。”

    公孙珣固然失望,但却也知道自己老师所言不差,而且终究是他变被动为主动的第一日而已,也没想太多。所以,一念至此,他只好微微躬身行礼,就此告辞。

    然而,就当公孙珣离开吏部曹所属,准备回中都官曹所在门廊时,一名捧着公文木盒的尚书郎却是迎面失笑喊住了他:

    “文琪昨日骂的好痛快。”

    公孙珣自然连连谦虚,而二人寒暄数句之后方才准备各自归位。

    然而,就在二人错身之时,这位吏部曹尚书郎却是忽然捧着他的公文盒子低声言道:“文琪确实厉害,那袁太仆似乎是被你骂的有些心慌,这都上表将一些灾厄归到自己身上,准备自请降职了。”

    公孙珣只是微微点头,却并不以为意……毕竟,对于袁氏嫡子而言,官位这种东西,今天降下去明天还要升上来的,人家袁逢始终免不了一个三公之位的。

    不过,刚要抬腿,公孙珣却是猛地一个激灵,然后愕立当场良久,最后他居然再度转身往卢植这个吏部曹尚书处去了。

    ……

    “初,本朝太祖在洛,与诸公相约诛宦,然曹王凶淫,袁杨昏鄙,故屡不得时。迁延日久,朝堂遂有黯挫之色,疲敝之语。及朔日,太祖殚夜而为,先惊王甫,再斥袁逢,复又说得杨彪同谋。翌日,趣见吏部曹尚书卢植,求以阳球为司隶校尉,桥玄为尚书令,乃速定人心。洛中闻之,无不侧目,皆以太祖为中流砥柱。”——《世说新语》·豪爽篇

    第十三章

    相邀

    连着好几天,公孙珣都领着十好几个白马护卫,以一种严密谨慎的姿态往来于家中和南宫之间,偶尔去洛阳城内处理一些灭火抓贼之类的公务,或者是去司隶校尉那里交接文书,也都是前呼后拥。

    对此,知道的自然知道他这是在防备王甫报复,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路中恶鬼袁公路’换了花样呢!

    可是,连着数日都不见王甫有任何行动,反而听说这厮开始关闭家中大门,深居简出,也不知道是吓坏了还是故意示敌以弱,反正搞得公孙珣着实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毕竟,这天底下只有千日做贼的道理,哪里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子衡在何处,速速叫他过来,就说我有事要和他参详!”这一日傍晚,公孙珣刚一回来便忍不住连声呼喊,准备与对方论一论此事。

    话说,不喊吕范喊谁呢?

    若是掉脑袋的事情,不要说韩当、魏越,就连自己义从中随便一个人恐怕也远胜那些北军精锐,可这种动脑袋的事情,也就是吕范和娄圭了,而娄圭这个半地头蛇又必须要在緱氏那里不动,以作必要时的接应。

    “子衡出去了?”数息后公孙珣不由大为惊愕。“故人相邀?他在洛中也有故人吗?”

    “回禀少君。”韩当也是满脸不解。“我们也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只知道是昨日有人先投书到了緱氏义舍处,然后今日早间娄子伯便快马让人把书信送到了吕子衡处,他看了信后便径直出去了,还不许护卫跟随,如今大半日也没回来……”

    听完解释后,公孙珣更是一头雾水,这哪哪都对不上啊?但不管如何了,他也只能勉强作罢,准备等吕范回来以后再说。

    而正当公孙珣准备留下韩当先行用饭的时候,门外却忽然有人来报,说是有人久候在门前,看到主人回来便立即递刺相邀。

    讲实话,公孙珣第一反应就是王甫终于要下手了,因此心里反而如一块石头落了地一般松快了下来。在他看来,今晚上彻底让对方吓破胆,让这厮记起来自己是从北疆绝境中杀出一条血路回来的男人,日后自然也就消停了……

    可是,当公孙珣接过家人递来的名刺后却又不禁怔住:“蔡伯喈相邀?邀我?”

    “正是蔡府的仆从。”家人赶紧应道。“说是蔡伯喈蔡公请少君去府中一叙,还说已经备好了素琴金经……”

    公孙珣愈发无言,且不说蔡邕这厮被自己坑过那么多次,如何还会来请自己?只说如今这种局面下,他一个名士风流之人又怎么好和自己这个众矢之的……咳,中流砥柱之人相交呢?

    他就不怕被牵连?

    当然了,想归想,公孙珣还是准备去应约的,而且还依旧做了完全的准备,叫上了数十人大张旗鼓的去了蔡府……

    毕竟,虽然蔡邕这个废物是万万干不出鸿门宴之类举动的,可是他叔父蔡质却是正经的九卿,而且之前还跟阳球发生过争执,双方背后都举着酒杯跟人吹牛,说迟早要弄死对方全家云云……所以,指不定就是蔡质忽然背地里投靠了王甫,然后借他侄子的名字想搞死自己呢!

    然而,话虽如此,公孙珣却一路平安,步入蔡府,也只是蔡邕一人立于阶下,微微拱手相迎而已。

    换言之,居然真的只是蔡伯喈一人相邀做客,而且他还不顾身份和年纪主动做出了降阶相迎的礼节,这么一看反而是公孙珣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蔡公!”公孙珣见状赶紧遥遥行礼。“何至于此啊?”

    “朝中波谲云诡,谁人不知道王甫欲杀你?”蔡邕鼓着朝天鼻叹道。“文琪能在此时不避风险而来,本就是信得过我,我又怎么能拘于俗礼呢?再说了,待会还有事情要拜托于你呢。”

    公孙珣微微点头,也就不再客套,然后二人相扶,便步入了内堂。内堂中则早已经摆上两个几案、两个蒲团,也不分主次,只是一左一右边相对而列罢了。

    而二人甫一坐下,作为主人的蔡邕便挥手让家人上酒上菜,对此,公孙珣心中虽然疑惑,可终究是对对方保持着巨大的心理优势,所以倒也能够耐住性子。

    先吃饭,一直到酒足饭饱,然后几案上的酒菜全部撤下,又开始抚琴……不得不说,人家蔡伯喈的音乐造诣确实是独步天下,更别说是一人专场了,倒也听得公孙珣连连颔首。

    就这样,连续奏了三首曲子,蔡邕终于是按住了琴弦,然后仰头长叹:“我蔡邕平生最爱招待客人,聚众宴饮,然后等到酒酣之时,鼓琴作乐,一曲奏罢,数十名士一起捋须赞叹,那时候便会觉得飘飘然若仙,人生之乐莫过于此。却不想夜朗气清之时,一人一客独奏,倒也别有一番滋味。”

    公孙珣闭口不言,只是连连点头,外加心中暗暗发笑——我倒想看看你今日要玩什么花样!

    “文琪,我琴乐已罢,你可有那种暗含志气的短诗相赠吗?”蔡邕复又诚恳问道。

    公孙珣当即一摊手:“蔡公胸有感慨,所以才会仙乐飘飘,我一头雾水,哪里又有什么志气作诗呢?”

    “这倒是我想当然了。”蔡邕不由尴尬一笑,然后忽然回头朝家人吩咐道。“去将夫人她们都叫来……”

    这下子,公孙珣终于有点心里发麻了,这就要登堂见妻了吗?不是,这蔡伯喈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无缘无故的……咱们交情真有那么好?

    不过也来不及多想,不一会,随着一阵佩环作响,公孙珣只能赶紧起身相迎,然后定睛一看,却又不由大惊失色!

    要知道,公孙珣原本以为只有对方正经的夫人一人出来见礼……这倒也无妨,礼节所在嘛,甚至说想要拉近交情这种事情根本就是士大夫之间难以避免的举动。

    但此时,随着蔡邕的招呼,居然出来了一堆的女人!

    而且细细一看,这些女人,无论是年纪还是装束,怎么看怎么像是姬妾之流,便是前面为首的一个,虽然牵着一个总角打扮小女孩,脚下还跟着一只白猫,却也不像是个正室打扮,顶多是个小妻……夫人当然也可以指小妻,但这算个什么事啊?!

    于是乎,公孙珣一时愕立当场,不知所措。

    “哎呀,文琪不要急着见礼,也不用慌张。”蔡邕对对方的反应似乎早有预料,便赶紧站起身来捋须解释。“我今年四十有六,原配早逝,续弦的正室也于七八年前便去世了,可苦于膝下无子,便不得不多养小妻、妾婢……不过即便如此,如今也只有五娘为我生育了一女而已,也就无论嫡庶了。”

    公孙珣闻言不由看向了蔡邕小妻手中所牵的那个秀丽小女孩,倒是脱口而出:“这便是文姬了吗?”

    “你又是从哪里听来的胡言乱语?”蔡邕无奈道。“我女儿的闺名在一个琰字,而若是按照族中议定的女子的字序,将来她及笄出阁时便可以取字,唤为昭姬,哪里又来的什么文姬?”

    公孙珣只觉得头昏脑涨,便连连摇头:“倒是颇类其母,生的格外出色。”

    “这倒是句实话。”蔡邕不由捋须失笑。“我只此一女养于膝下,自然是格外出色。”

    “大人!”那小女孩闻言忽然仰头插嘴道。“他不是在夸你,是在说大人你长得丑。”

    蔡邕微微一怔,也是不由有些面色涨红:“文琪还是如此让人讨厌。”

    公孙珣尴尬不已,只能连连摆手:“蔡公如此作为,必然是有所要求……且说正事!说正事!”

    “那就说正事好了。”蔡邕闻言复又尴尬一笑道。“文琪既然见过了我的小妻、女儿、姬妾,那自然就算是有所托了……”

    “托什么?”公孙珣警惕万分。

    “文琪不是前途远大吗?”蔡邕从容反问道。“而我却垂垂老朽,真要是有了些意外,总是可以帮忙照顾一二的吧?”

    此言一出,不说那些姬妾个个哀叹,便是公孙珣也呆住了:“蔡公在胡扯什么?且不说托付不托付……就是真要是托付,你交游那么广阔,何人不可托,怎么要托我一个中都官从事呢?莫非你家着火了,我可以赶紧派人来救?”

    “哎,”蔡邕赶紧摇头。“一来,自然是以防万一而已;二来,其实今日还有一事,非托付你不可,倒是家人只是顺便而为罢了!”

    公孙珣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此人乃是中都官从事、白马中郎公孙珣,你们记住他的容貌和姓名后便都退下吧。”蔡邕如是吩咐道,然后复又扭头看向了公孙珣。“文琪随我去东阁!”

    公孙珣终于有所明悟了……感情是这破事!

    “大人,我也要去!”一众蔡氏的姬妾都要退下,唯独总角打扮的那蔡昭姬却是一手抱着猫一手拽住了自己父亲的衣角。

    “也罢!”蔡邕自然不无不可。

    当即,仆人挑灯在前,三人一猫自往蔡府东阁去了。

    “蔡公可是想把东阁藏书托付与我?”公孙珣心中既然有了一丝明悟,自然就干脆直言了。

    “然也。”蔡邕一边拽着自己女儿,一边坦然道。“我这些天仔细看了你家版印的书籍,确实精美异常,而且轻便整洁,比当日你从我家中带走的那些原本要好很多……既如此,不如将剩余的这些藏书也尽数与你,将来还我纸本便可。”

    公孙珣心中也是懒得吐槽,他刚开始见到自家老娘送来的那种书以后也是惊艳一时,但后来听说只要雕版不失去,就可以版印多次后,心里就立即明白了过来——物以稀为贵,这玩意跟天下名士蔡伯喈手录的原件相比,实在是不值一提。

    当然了,这个真相肯定也不值在蔡邕面前一提。

    说话间,三人一猫已经登上了蔡府东阁。

    “文琪你看,我生平藏书万卷有余。”蔡邕松开自己女儿的手,然后接过自己家仆的灯笼,亲自在前方为公孙珣挑灯来看。“仅凭这万卷书,便足以傲视天下名士……想当年,山东、关西,多少名门士子年轻气盛,对我蔡伯喈在洛中如此名声心存不忿,但见过我鼓琴、书文之后,一百个里面倒有九十九个甘拜下风。至于剩下的一个,我只要引他来这东阁之上走上一圈,便也要俯首而拜了。文琪,以为如何啊?”

    饶是公孙珣这人心中并无什么文德可言,此时也不禁袖手而立,微微叹气:“满目望去,宛如玲琅美玉,让人心存敬意。”

    “好一个满目玲琅!”蔡邕当即大笑。“我还以为文琪会不屑一顾呢?当日你可是面不改色,掠走我上千卷书……”

    “那是我心里清楚,书至辽西我家中,必然不会让蔡公的宝物如明珠蒙尘!”公孙珣听到此话倒是微微回过了神来。“不瞒蔡公,若论见识学问,我母亲须不逊于你……这点便是卢师也常常感叹!”

    “这话咋一听荒谬至极,但我却是隐隐信了。”蔡邕轻笑道。“不然,又怎么教出来你这种人物呢?在北疆,为白马中郎,被雁门一郡信重;在洛中,为中流砥柱,让阉宦全家胆寒。就算不说这些,那‘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以至狼心狗行之辈,汹汹当朝;奴颜婢膝之徒,纷纷秉政’之语,也是让人心服口服……你可知道,自从听到这番言语之后,我常常在家中感慨,自己枉活四十有六,却实在是不如你!莫非,儒生真的百无一用吗?真的不如你们这些允文允武之辈?”

    公孙珣不禁心中一动:“蔡公似乎意有所指?”

    “刚才当着姬妾们的面我不好多说,但此时我便不瞒文琪了。”蔡邕昂然答道。“朔日大朝之后,天子下旨,让我还有几位博士、大儒参议改元之事,我便趁机在改元的奏疏中夹纸上书,直言朝中人事,将那些‘狼心狗行之辈、奴颜婢膝之徒’各自一一点出!今日下午,这奏疏已经封盒送入北宫了,此时陛下应该已经预览了。”

    公孙珣目瞪口呆,但终于还是问了出来:“敢问蔡公,你都点了谁的名?”

    “我不如文琪敢直对曹节、王甫二人。”蔡邕慨然道。“但是天子乳母赵氏的骄纵,中常侍程璜、光禄勋伟璋的贪鄙,城门校尉赵延、屯骑校尉盖升、越骑校尉曹破石的不法,我一个都没有拉下!而且,还向天子附庸部族一路南下,然后遇到大汉边界,便在此处定居下来依附大汉,为玄菟郡高句丽县的侯国,而当时便有一侯加五部之分。而后来王莽代汉,驱我族北伐匈奴,族人不愿行,朱蒙王便被诛杀,从此我们高句丽称王独立,并日渐扩张做大……这些倒不必多言,只是一王五部的规格却是一直没变的,王自为王,政事则出于五部贵人,便是中间有王族衰弱,强部代替为王一事,也依然是一王五部。”

    众人纷纷微微颔首……且不提众人皆知的高句丽历史,对方强调的其实是所谓的高句丽的内部政治制度。按照他的说法,高句丽五部,是不包括王族的,换言之,应该是有六部,这六部甚至可以内部轮换王位!而后来所有的扩张红利,都是这六部一起享用。

    而这六部,便是高句丽内部政治基本盘了。

    “但是,”哑哑可虑忽然摇头感叹道。“大约是二十余年前,五部之一的椽那部渐渐强横,远超我们其他四部。其中更是出现了明临答夫这个人物,此人素来执掌军权,十余年前势力达到极致之后,便擅自废立国主,王族成年者也几乎被他杀了个精光,如今我们的那个什么王虽然是被弑之王的亲弟弟,却不过是个傀儡罢了。”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这便是出了权臣了!

    “刚开始的时候,”哑哑可虑继续言道。“明临答夫还愿意跟我们其余四部做些交换,我和桓那部的于畀留甚至一度被他邀请执掌国政,但随着他权势日涨,一把年纪还尚公主、分公有国土为他私地,还挡住了两次大汉的攻击……如今的他已经是大政独揽,甚至还仿效贵国大将军之例,建了一个官职,唤做莫离支,独揽朝政,准备父死子继!”

    “天下事都是一回事。”张俭闻言难得感慨一声道。

    “我曾与明临答夫有过交手。”公孙域也回忆道。“当日听闻高句丽内乱,便起兵五千,准备帮扶余人夺回一些失地,也好平衡一二,结果五千骑兵到了坐原那里,彼处却已经沿着河流山脉建好了城寨,骑兵无法攻坚,便无奈退了回来!”

    “那明临答夫回去吹嘘,”一旁的哑哑可虑不由笑道。“说公孙太守五千骑兵被他迎面击败,于是威望更重……”

    公孙域冷笑一声:“若是我被他击败,然后有所损失,怕是要被槛车入洛了,哪里还能与可虑公你在这里喝酒笑谈此事呢?”

    “不止呢!”哑哑可虑继续笑道。“后来公孙太守卸任,换成耿临耿太守继任,他也是起玄菟郡五千骑兵去坐原试探,而那时坐原的堡垒防线更加稳固,耿太守干脆是中途返回……结果明临答夫回到我们高丽朝中,又是一番吹嘘,说汉军五千精骑,匹马不得返,从此高句丽得他护佑,就可以平安了!”

    公孙域和公孙珣一起呛了出来……这要是真被高句丽人杀了五千骑兵,怕是玄菟郡都没了吧?这明临答夫怎么就敢这么吹呢?!

    当然了,高句丽内有权臣作乱无法扩张,而大汉两次试探不成,就此熄火倒是真的,怕是高句丽内部的愚民相信的也不少。

    “倒算是高句丽人的传统了。”公孙大娘也是难得摇头失笑,众人却不解其意。

    “总而言之。”那哑哑可虑正色对公孙珣拱了拱手,复又摸了摸自己肥大的肚子,也是不由感慨。“公孙县君,你的意思我自然明白。可我虽然是高句丽五部之一的族长,如今能指挥动的却不过是本族之人罢了,能保护商道就已经力竭了,至于国政一事,非是我不愿与大汉和平相处,实在是身不由己!不然,我一个之前做过执政的五部族长,怎么就能闲到来辽东访友呢?实在是在国内被排挤的不成样子了。”

    公孙珣一时无言……他本就是想办对方一个难堪而已,并未多想。而对方如此坦诚,把高句丽国中内情告知不说,还直接说明了自己的尴尬现状,那自己反而不好再逼迫下去了。

    于是,他当即颔首,就此放下此事不提。

    接下来,自然铁锅炒菜,美酒故人,倒是一醉方休了。

    但就在宴会结束,公孙珣在卞夫人的服侍下回到一街之隔的官寺内,准备就此休息之时,之前在宴中毫无表现的娄子伯与吕子衡却携手尾随而来。

    不用多言,卞玉知机的暂时退出了房间。

    “何事?”公孙珣随手拿起榻上一个卷宗,背对两个心腹翻看,面色上颇显无奈。

    娄圭与吕范对视一眼,各自无言。

    “有事且说……”

    “少君,刚才那哑哑可虑在上面细言高句丽局势,分明是有所暗示!”娄子伯正色言道。“而我与子衡在下方商议,却是正得一妙计,非但能让少君于朝廷立下奇功,于辽东士民有所补,更是可以让少君本人借此计跳出辽东樊笼!”

    “我也觉得子伯此计可行,就是不知道如今局面,文琪还愿不愿离开此地了?”吕范的言语向来更加直接。

    公孙珣怔立良久,却忽然扔下手中卷宗,然后翻身坐下:“若真有用,便尽管说来,切莫效高句丽人煌煌大言,为天下人笑。”

    ……

    “太祖迁辽东襄平,辽东者,本太祖邻郡,地阜而民敬,其乃安之。时吕子衡、娄子伯在侧,患辽东偏远,不得展志,遂效重耳齐之故伎,假其醉而行事,阴戴其名结高句丽流人。待归,太祖则昂然坐于榻上候之:‘约已成乎?’二者方悟其志,愈大振。”——《新燕书》·卷一·太祖武皇帝本纪

    PS:明临答夫废立之后确实曾让可虑和于畀留联手执政,不过后来被他排挤了。坐原之战只有韩国人的历史有相关记载,汉史没提……很显然是胡编的。

    第十五章

    谋断

    娄圭的计策很简单——这‘蘑菇大王’哑哑可虑看似是来访友的,但观其言行,若是能在汉地找到外援对付明临答夫这个政敌,怕也是一万个乐意的,甚至很有可能就是专程出来找外援的。

    所以,答应他,然后帮他这个忙就行了。

    “这就行了?”公孙珣目瞪口呆。“娄子伯你莫不是来耍我?”

    “少君听我一言。”娄圭毫不怯场,直接上前一步低声言到。“此事看似荒诞,其实……”

    “其实如何?”公孙珣嘴上质问,可脑袋一转,却是自己率先转过了一个弯来。

    那就是,这哑哑可虑此次辽东之行,恐怕确实就是来寻求外援的!

    自己之前只顾着赌气,没往深处想,而想在回想一下,即便是自己当时没有引出这个话茬,对方恐怕也会主动说起此事。

    来求援的内因自然不用说了,政治斗争失势,甚至这厮权力根基所在的部落联盟旧制都有被明临答夫这个权臣打破的可能性,对这些旧贵族而言,明临答夫就是最可怕的敌人!能有任何机会把对方撵下去都是要抓住的。

    而具体怎么撵下去呢?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