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热门推荐 第266章

    陈砚舟是被胃部抽搐的灼痛唤醒的。

    1970年11月7日晨,沪郊红星公社第三生产队知青点。

    糊着《人民日报》的土墙上,水汽凝结成蜿蜒的溪流,在"抓革命促生产"的标语上蚀出黄褐色的沟壑。

    铁皮炉上烤着三个红薯,焦黑的表皮炸裂声里渗出糖浆,与角落里来苏水的气味搅成浑浊的漩涡。

    "砚舟哥,该换药了。

    "搪瓷缸沿磕在牙齿上的震颤让他彻底清醒。

    端缸的姑娘手指关节粗大,蓝布衫领口磨出毛边,红绳系着的五分硬币坠子正在锁骨间摇晃。

    这是林秀芹,食堂帮厨的女儿,她后腰别着的铁勺木柄包着医院绷带——三天前原主吞肥皂自杀时,就是这把勺子撬开他紧咬的牙关。

    吞咽动作牵动食道,混着泥沙的稀粥滑入胃袋。

    陈砚舟借着晨光打量腕间静脉处的褐色针孔,那是赤脚医生用缝衣针改造的输液器留下的痕迹。

    他记得前世在苏富比拍下的明代青花药杵,此刻却觉得眼前豁了口的搪瓷缸更具时空的荒诞感。

    "昨夜里赵哥又去鸽子市了。

    "林秀芹突然压低声音,铁勺刮过缸底发出刺耳声响,"带回半斤古巴糖,藏在茅房第三块砖下。

    "陈砚舟的指尖无意识摩挲枕套补丁。

    粗粝的棉布下藏着硬质突起,拆开线头,烫金的"华侨商店高级糕点提货券"赫然入目——有效期至1972年8月31日。

    票据边缘残留着暗褐色污渍,像是干涸的血迹。

    屋外突然传来柴油机的轰鸣。

    隔着糊报纸的窗户,上海牌轿车正碾过晒谷场边的水洼,惊飞啄食的芦花鸡群。

    副驾驶座上的男人戴着鸭舌帽,缺了根小指的手正紧按牛皮公文包。

    公文包侧面的红星标记在阳光下闪过暗芒,那枚五角星第三个尖角处有道细微的划痕。

    "新来的政工组长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