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于是,他开口问道:“爱卿此番平定西北,建下战功赫赫,按理,朕当倾其所能,犒赏爱卿。只是爱卿已经为异姓世袭之王,广宅良田无数,手中握有千军,照比着朕,也并未差到哪里去,不知朕还能封赏你什么?”这话说得,叫做臣子的心里就忐忑些了。万岁之意分明是暗示着崔行舟,手握军权,身受荫封,简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叫做皇帝的都不知道该赏赐他些什么好。
这样的话,就是敲边鼓,又叫“杯酒释兵权”,就是暗示着能臣——战事既然已经差不多了,你且识趣些,交出军权,我们好君臣继续和和美美下去。若是不识趣,那么日后也别怪我没提醒你!
这话一出,满朝寂静,能在京城久历的百官都是人精,谁能听不出来?
一时间,大家都不说话,大殿之内,只有丝竹绕梁,人们都屏气凝神听着崔行舟如何应答。
淮阳王被万岁突然敲打,并未诚惶诚恐,只是微微一笑道:“臣为国捐躯,岂是为了荣华利禄?边疆平定,百姓安康,万岁健朗便是对臣最大的封赏,不过……臣的确是有个不情之请,不知万岁可肯答应?”
刘诞从宫宴摆起时,便一直饮酒,并未吃菜,听闻崔行舟开口,便抿了一口酒,淡淡道:“爱卿所谓何事?”
崔行舟郑重起身,跪在刘诞的龙椅前道:“臣出征之前,曾经发誓,国未平无以为家,所以一直迟迟未娶,更是膝下无子,虽尽了人臣的精忠,却失了在母亲前的孝道。所以此番回眞州,便要立刻娶妻生子。然臣之过了婚书的未婚妻乃一介平民,虽然臣不嫌弃,但她与臣吃苦颇多,有助臣平定西北,义救过蛮族女王与王子,得以让大燕与蛮族缔结盟约,让百姓得以早日安稳,不受战乱荼毒……若不能让她凤冠霞帔入王府,实在是有愧于她。不知万岁可否恩赏,赏赐她诰命加身,风光还乡?”
说实在的,淮阳王的请求,还真不是什么非分的要求。按理说,就算他不开口,身为天子也该嘉赏功臣亲眷。
一个诰命也花费不了多少银子,不过是上下嘴唇一碰,再赏些封地的事情。
可是,刘诞就是说不出口。天知道,若是时机成熟,一个小小的诰命算得了什么?他身边的凤位宫服金冠,才配得上眠棠的风华绝代!
这几日来,刘诞都是心情舒爽,只以为一道圣旨,就可以接回他的眠棠。虽然暂时的女官职位,是委屈她了。可是假以时日,他必定要扶她做了皇后的。
满心的期盼,却在今晨的城门口上,一眼望去悉数化为了泡影!
柳眠棠,你在想些什么?难道只因为失忆忘了前尘,你就能心甘情愿地嫁给劲敌崔行舟吗?
而他刘诞,一路披荆斩棘,终于登上皇位,可不是为了他人做嫁衣,将自己心爱的女人,亲自赏赐给别的男人的!
这么想罢,刘诞的目光转冷,开口道:“爱卿也说了,柳姑娘乃平民出身,定然短缺了礼数礼节,倒不如让她先入宫,跟在皇后娘娘的身边修习礼仪,柳姑娘必定能受益匪浅,颇多良益!”
他这么说罢,就有臣子忍不住偷瞄皇后。
石皇后刚吃完肘子皮,嘴唇晶亮,前襟也沾染了油星子,一旁辅助皇后的女官们一个个急切得像内急便秘一般,又不好人前指正皇后,只一个个低着头。
反观那位柳姑娘,无论是用筷,还是坐姿,都是一等一的优雅,一看也不像现学的,竟然有几分世家女的从容端雅……
这柳姑娘真的入宫去的话,她跟石皇后,是谁教给谁礼仪,还真说不定呢!
第75章
不过新帝突然发难来刁难崔行舟,实在是出乎众人的预料。
这等明晃晃召功臣未婚妻入宫的行为,实在是有些欠妥。一时间,臣子们都等着崔行舟如何应对开宣新帝的刁难。
崔行舟的眉眼变冷了,正待开口时,那坐在后位上吃肘子的皇后却笑道:“皇上,别拿臣妾说笑了,臣妾哪是做夫子的料?再说柳姑娘这一路来,也是吃了不少的苦头,入了京城,就是要好好玩玩走走,若是入宫上了规矩夹板,岂不是更累?不过本宫向来爱热闹,喜欢请诸位夫人入宫来玩,柳姑娘倒是可以趁着夫人们相聚时,跟她们多学学呢!”
石皇后长得质朴,说话也透着利落豪爽,一边笑着说,一边将一只鸭腿放到了皇帝的盘子里,一下子便缓和了气氛,就好像万岁爷方才真的是在开皇后的玩笑一般。
刘淯也是一时被骤然而知的真相气得乱了心神,以至于开口强令眠棠入宫。其实他话一出口,看见眠棠骤然变冷的表情时,就已经隐隐后悔。
他这般人前为难她,依着她的脾气,是要生气的。以前他可是从来都不忍她生气的……
好在他那个粗枝大叶的皇后及时将话拦住,倒是给稳住了摇摇欲坠的君臣关系。
更何况,就像皇后所言,以后可以借着皇后举行宫宴茶会时,宣眠棠入宫,到时候,他自然能得机会跟她说知心话。
定个婚而已,只要他俩还未成礼,那么也不算横刀夺爱。只希望眠棠不要再跟他怄气了,他有能力将她留在自己的身边了。
开宣新帝想到这里,便也放缓了语气道:“皇后所言甚是,倒是朕想得不周到了。”
一时间,宫宴再次恢复了和乐气氛,推杯换盏间仿佛一团和气。
至于崔行舟的请求,新帝也是欣然应允,只是以二人不过定亲,并非成礼为由,给出的并非诰命,而是淮桑县主的封号,同时赏田产封地,甚是出手阔绰。
淮桑花有追忆过去之意,这封号若非深知二人纠葛之人,估计也意会不到这一点。
但崔行舟偏偏知道,更明白开宣帝在用封号撩拨着他的未婚妻,希望眠棠想起他们俩人以前的往事。
可惜新帝用错了地方,眠棠伤了头,将跟子瑜的过往忘得干干净净,压根想不起跟他的前尘过往。
关于这点,崔行舟还是很放心的,婚书上白字黑字,柳眠棠既然签字画押就得认。他跟她签婚书时,虽然好商好量,一副过不好就可以放她走的宽容样子。
但是柳眠棠若真是狗胆包天,将来想要跟他解婚约试试!那时她便知道什么叫上了船便下不来了!
接下来,两个人都忙成了一团。淮阳王自然有无数应酬,而眠棠作为初入京城交际圈的新人,也交际不断。
现在不比在灵泉镇,每次应酬,换新衣行头,不能重叠了样子。每次参加宴会结识的人也要用心去记。
眠棠每日里都忙成了陀螺,脑子里也全是事情,有时候回府里洗了脸,头钗没有拆卸干净,就趴在床榻上睡了。
可是崔行舟不知是吃什么长大的,跟她一般累,可每次就算深夜回来,也能将她拨醒,胡闹上一场。
他们在京城停留的几日,暂居在开宣帝赏赐的一处宅院里。
李妈妈现在如同拧紧了琴弦的胡琴,每日里在柳眠棠的耳旁发出不急不缓的铮鸣——“小姐,如若日后王府举办茶宴,正值四月时节,有水亭、山庄两处,当设宴何处更为稳妥?宴席排位如何摆布?”
李妈妈问得郑重,眠棠也答得郑重。关于这些个摆宴的礼仪一类,她记了足足两大手札。
至于那些个赏玩摆件,马球、品茗一类的更是记都记不过来。
眠棠觉得自己此生似乎都没有这般用心努力过,但平心而论,这些都不是她爱学的。
可是那次宫宴之后,眠棠觉得若学不好这些,很有可能被皇帝拿来当借口,要挟她入宫。是以头悬梁,锥刺股,倒是一改往常吊儿郎当的态度。
不过每当李妈妈满意考问走人以后,眠棠都是往身后的软塌上一倒,不禁幻想着若是没有答应在婚书上签字,自己现在该是何等逍遥快活!也不用参加这么多宴会,学这些劳甚子的规矩。
心中的怅惘一不小心便说溜出了嘴,好死不死的,偏偏崔行舟今日赴宴早早回来,正好听见了她的自言自语。
这几日,崔行舟大小宫宴不断,每日归来时身上都略带了酒味。
本想着回来,借口自己酒醉,让未婚娇妻的纤指按捏一下头穴,可没想到一入门,就听见眠棠嘟囔着不签婚书就好了。
这些可捅到崔行舟的肺门子上了,修长的身子定立在门口不动,面罩寒霜北雪,等着人来哄。
眠棠翻身看到他瞪着自己,又一翻身倒在床榻上假装看不见。
崔行舟立了半响,不见她下床来哄,便大步走过去,拉拽着她的脚踝道:“说说是怎般后悔的?”
眠棠任着他拉,滚落到了他的怀里,嗅闻到略显浓重的酒味,很是贤惠道:“王爷饮了酒,要不要李妈妈调醒酒汤?”
崔行舟捏着她的耳垂道:“别打岔,且说说方才之言。”
眠棠躲着他的手道:“君子不立墙下听他人私语。我还没有计较王爷进了我的屋子不打招呼呢!”
崔行舟将她两手捏住,在娇艳艳的嘴唇上啄下一吻道:“你整个人都是我的,更别提什么屋子不屋子!”
以前谪仙样清冷的夫君崔九,如今已经被风刮得不见了影子。眠棠眨巴着眼睛,觉得他有些霸道,可偏偏那么不讲理的话从他的薄唇里说出,又是那么让人心里微微的欢喜。
于是她也不说话,只笑着伸手勾住了他的脖颈,再印上一吻。可是崔行舟欲加深这一吻时,她却笑着躲开道:“喝酒喝得臭死了,快去洗洗!”
其实她在说谎,崔行舟酒饮得似乎并不多,散发出来的也是清香的酒味。不过现在天还早,像这般黏腻在一起,实在有些不像话。
她跟他还没有成礼,却已经像老夫老妻般在了一处。淮阳王似乎在西北憋闷着了,很是迷恋床笫之事,几乎没有一晚上是歇着的。
眠棠初时还好,可时间久了也有些受不住了,很委婉地问李妈妈这样的过来人,是不是别的夫妻也都是这般。
李妈妈小声告诉眠棠,一般的男人可没有这等子精力。王爷龙虎精神,非旁人能比,也是爱宠着小姐才会如此,不过长此以往下去,很容易掏空男人的身子,不够养生啊!
眠棠想起以前见到了那些个黑着眼圈虚着身子的浪荡公子,可不是都被酒色掏空了身体吗?想着崔行舟将来也会那般,她真是有些担心,也决定不能这般纵容着他了。
所以待崔行舟洗完要回转眠棠的屋子歇宿时,屋门竟然从里面已经上了门闩。崔行舟推不开门,眠棠在屋里扬声道:“时辰不早了,王爷请回自己的屋子歇宿吧,我身子略乏累,便先睡了……”
崔行舟皱眉在门外道:“你的小日子也不是今日,就算是,我也可搂着你睡,别闹了,快些把门打开!”
眠棠在屋子里只想用枕头压住脑袋,他竟然记得她小日子的时间!叫碧草芳歇她们听见,像什么话!
当初她签下婚书时,是想着趁着两人没有成婚时好好相处,不再有虚伪谎言,都暴露一下彼此的不足。
北街的生活太美满,眠棠每次想起,都觉得如梦似幻,两个人过得跟戏台子演的恩爱夫妻一般。
也许崔行舟就是因为那段日子太美好,而执意要娶了她。他自己都被自己骗了也说不定。
所以眠棠现在一改以前的举案齐眉的贤惠劲儿,时不时露一露自己的顽劣,若是王爷后悔了,倒是可以趁着婚前,两个人有商有量地及时解了婚书。
可是没想到,签了婚书后,压根就没有眠棠设想的磨合相处的事情,或者说磨合倒是磨合了,但压根不关磨合彼此性格脾气的事儿啊!
那般整日的胡混在一处,就连眠棠这般不拘小节的江湖女子,都觉得有些不像话!
所以今日这门儿,她坚决不开,绝对不能任着他的性子来,不然王爷迟早要变成乌眼儿软腿的王爷,而她则成了吸取男人精气的狐狸精!
崔行舟拍了几下门后,忽然不见了动静。眠棠从被窝里探出头来,缓缓舒了一口气。可刚转过神来,却看见一个健硕颀长的身影正立在她的床前。
崔行舟刚刚洗浴,披散着浓墨长发,一身宽松白袍胜雪,正垂着眼眸冷冷盯着她呢!
眠棠冷不丁看他,被吓得一下床上弹坐了起来,她自问耳力不错,可方才压根就没有听见声音,真不知他是怎么进来的。
闪眼一看桌旁的窗户,竟然被人从外面挑拨开来,看来王爷做了破窗入户的贼。
“从入了京城,你便越发的不听话,今日先是说要跟我解婚书,现在又不让我进你的屋子,柳眠棠,你想造反不成!”
说话间,他已经将人拎提了起来,准备打一打她的屁股。
眠棠连忙告饶,只说他们又没有成礼,这么整日黏腻在一处,像什么话!而且李妈妈说了,男儿不可太放纵了自己,在王府里就算成了夫妻,也会分房而居的。
崔行舟反驳道:“以前在灵泉镇上,是你跟我说的,不温热了枕席,不叫夫妻,还叮嘱我莫要冷落了你呢。怎的现在倒假模假式起来?……难道你真的后悔跟了我,而不是等着你的子瑜将你接回宫里做娘娘?”
眠棠没想到他居然又喝起她跟子瑜公子的陈年老醋,于是也生气道:“我都记不得了,哪个想着跟他好了。你再胡说,我就真进宫跟皇后修习礼仪去!”
崔行舟如今抱得满怀的软玉,怒气倒是消散了不少。听眠棠气得嚷嚷要入宫,便慢条斯理道:“你去啊,信不信你前脚进宫,我后脚就领兵入宫接你去!”
眠棠觉得这样的事情,崔行舟也许能干得出来,眨了眨眼睛道:“不要胡说,被有心人听到,还以为你要谋逆呢!不过皇后真的给我下帖子了,邀请我明日入宫品鉴宫里糕饼师傅新创的糕饼。”
崔行舟连想都未想,扬眉道:“不去!就告诉皇后你身子不舒服,怕过了寒症给皇后!”
眠棠道:“你现在已经替我回绝了几次了,而且你请调回眞州的奏折,不是被万岁都给压下了吗?总是这么僵持着也不好,不然你不是要被他留一辈子?”
崔行舟闷哼一声:“他一个被太皇太后扶持起来的的,有什么本事留住我?不过想分肥肉倒是真的。”
现在在朝堂上,这帮臣子们都在研究瓜分西北军的事情,并以地方藩王不可拥兵超限为由,要崔行舟交出军权。
而他们现在之所以不敢硬来,就是因为西北军就在京城之外,且只听崔行舟一人的调遣。
而现在三津地区可以说是剑拔弩张,除了西北军外,还有太皇太后亲近武将的兵马,更有仰山旧部的兵马,与崔行舟的西北军呈对峙之势。
也有一些老臣前来登门拜谒崔行舟,私下痛陈当今天子来路不正,是不是刘氏皇脉之人都成疑,乃篡权夺位之人,希望淮阳王能匡扶大燕,借手中之兵力,将开宣帝哄撵下台。
总之,京城的淮阳王府门前很热闹。崔行舟倒是有些看出了远远避开的绥王的心思。
自古以来,推翻前帝夺位都是个脏活,身负骂名,手上染血也不见得就能坐稳帝位。
绥王扮演贤王上了瘾,自然不会干这种脏活。于是便将他的皇侄子推出来,担了天下的骂名。
说实在的,刘子瑜半生流落在外,他的出身的确是硬伤诟病,而且皇后也是个粗俗之人,实在不足以服众。
而现在,又有人撺掇着崔行舟出面匡扶天下,若是崔行舟真是个野心膨胀的,手握重兵,难免会不动心,一旦他真的发难,京城势必大乱,
到时候就会有人渔翁得利,那绥王出面平乱,顶着贤名登基,顺理成章地成为大燕的匡正明君!
不过崔行舟可不打算上当。他当年开蒙的恩师曾同他讲,君子顺势而为,又不可随波逐流,方可成中流砥柱。
他手里的兵,都是在血战里磨砺出来的,绝对不会移交给旁人。
可是若有人想借刀杀人,让他出面拉拽刘淯下台,只怕也不能如愿。
但是现在皇后邀请眠棠,而一味推拒不去,难免会造成淮阳王桀骜不驯,不服当今圣上的僵局。
所以眠棠今日也是想了又想,觉得自己应该前往:“总是一味推拒不是办法,所以今日皇后叫人来传旨时,我便接了。”
崔行舟一皱眉:“你不怕他不放你出来?”
眠棠微微一笑:“你都说了,若是胆敢扣着我,你便派兵来接我,我还怕什么?再说了,我也不是一个人去,那应邀前往的还有逝去太上皇最宠爱的女儿稼轩公主。她为人方正,在皇族里声望颇高,我前些日子在兵部左司马夫人的宴席上见了稼轩公主,送给了她一套灵泉镇铺子里的微缩画盘子给她,得了她老人家的欢心,所以明日入宫,我便跟她的车马一起去。你说稼轩公主回来时,会空着车马,将我一个人留在宫里吗?”
崔行舟这几日忙着参加宴会,而眠棠这样得了封赏的淮桑县主自然也成了京城宴会的宠儿,终日里应酬不断。
崔行舟知道眠棠与人相交的手腕高超,只是没有想到,她短短几日竟然能讨得稼轩公主那等老虔婆的欢心,要知道这位公主年轻便守寡,随后也未改嫁,可是出了名的性情古怪,且为人清高,除了得眼的几位世家夫人外,从来不与穷苦出身的清流寒士交际。
眠棠笑了笑:“我这样的,自然入不得公主的眼,只是我打听到,她与逝去的驸马伉俪情深,才一直未曾改嫁,所以费了些周折,拓印了公主和驸马的肖像画,并吩咐陈先生画了公主揽镜梳妆的小像,而她眼里嵌着的正是驸马在她身后簪花的情形,许是公主觉得我懂她的情深,便对我和善些吧!”
其实眠棠能这么快熟稔京城旧事,李妈妈真是功不可没,她曾经陪着太妃在京城小住,出入贵妇王后的茶会无数,了解的事情,可比侯门里年轻的夫人都多。
所以这次入宫,只要她跟从稼轩公主前往,就不怕开宣帝做下什么不合规矩的事情。
一向周正严谨的稼轩公主可不能任着人拉她入浑水,担负着将西北大帅的未婚妻搞丢了的骂名。
她说完了自己的打算后,却看崔行舟沉默地看着她,便忐忑搭配:“怎么,我想的不对?”
崔行舟伸手摸了摸她的脸,觉得自己先前的担忧倒是多余了。
这个女人像一尾活鱼似的,适应力极强,到了哪儿都能如鱼得水。而他则要看住了她,莫要让她游得太远。
“你安排得甚好,倒是比我做得圆滑得多。”
眠棠觉得他谬赞自己了,笑着道:“这不是我手上没有军权,说话没你硬气,不得已想出的人情法子吗?我若是个男子,手里掌着兵,才懒得跟人这么费事,只挎着刀,踹着宫门进去,到时候,他想请我走,都得看看我的心情呢!”
崔行舟想了想,到真觉得柳眠棠就算做出这事儿来也不甚叫人意外。
不过现在,入宫的事情了结了,便要追究一下不叫他入门的事情了。
眠棠被他审得咯咯直笑,然后说出担忧他身子的事情。
崔行舟却不以为意道:“你当我是那群软脚虾,若不是心疼着你娇弱,手脚伤还没全好,我全放开了的话,便叫你日日下不来床!原本就吃得不够,选如今你还要给我断了顿数,当真是讨打!”
结果那一夜后,眠棠总算领教了崔行舟吃够了是什么王八德行了。
待得日上三竿,快要到了入宫的时间才勉强起来,那腰酸得跟颠马急行军走了八百里夜路一般。
当她盛装打扮,穿戴整齐后,稼轩公主的马车也到了府门外,她便依约上了稼轩公主的马车,跟着她一起入宫去。
只是稼轩公主看着淮桑县主上马车的动作,跟有腰伤的老妪一般,略显迟钝,便问:“前些日子见你,还是欢实的样子,怎么今日这般?可是扭伤了不成?”
眠棠却不好跟常年守寡的公主细讲扭腰的过程,只能笑着说自己练习射弓的时候,扭伤了腰身,然后便将话题转移到了养生一道上去了。
稼轩公主上了年岁,最喜好养生一道。而眠棠在西北苦读的医书算是派了用场,说起来是头头是道,很是行家。
稼轩公主觉得这位县主虽则出身不高。可是仪态礼仪却不输大家,最主要的是,说话办事都对了她的心意,真是难得的可心人儿。
而且她的未婚夫淮阳王也是难得的清流,作战骁勇,不掺和朝政更迭的烂事。对待新君与旧臣都是不卑不亢,恪守自己的本分。
这也对了稼轩公主的胃口,所以对待淮阳王的未婚妻,也是格外的和颜悦色。
等入了宫门时,其他的贵夫人也都从马车上下来,彼此见礼寒暄,再一同入宫面见皇后。
石皇后今日穿得很喜庆,一身的粉色长裙,上面绣着朵朵白花,显得身子更胖。原本穿得就够闹眼睛的,偏偏还戴了一头的红花,配色其实不够雅致。
稼轩公主看得直皱眉,觉得宫里的女官们真该请辞去了,皇后这般穿戴,她们怎么不拦?
而且今日茶会的主题也够荒谬的,竟然是叫人品尝糕饼,她当京城的王侯贵妇跟她一般,都是吃货不成?
第76章
虽然石皇后的穿着,在一群华衫雅服的夫人里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也不乏有阿谀奉承之辈,恭维皇后的红花簪得雅,并谄媚道,下次她们也要学着这个式样簪。
这样的溢美之词,听得如稼轩公主一般清高的贵夫人们听得蹙眉垂目,一副不屑的样子。
眠棠倒是觉得石皇后这样打扮并没有什么让人笑话之处。她虽然打扮不合时宜,可在眠棠看来,跟灵泉镇北街上爱美,但不得章法的姑娘也没有什么不同。
若细细来论,她的出身还不如皇后,没有什么可笑话别人的地方。
但是要她夸赞皇后穿戴得漂亮,又有些下不去口,于是迎合了一下皇后此番茶会的主题,细细品啄了一番端呈上来的糕饼。
这一吃,倒是吃出写别样滋味来。糕饼里的夹馅也不知是什么做的,竟然带着淡淡的奶味,入口绵软极了,眠棠吃得有些停不住口,于是不禁开口赞好吃。
石皇后一听,可来了兴致,问淮桑县主吃出什么味道了。
眠棠认真地又咬了一口:“这股子奶味不带腥臊,味道甘醇,像是西北才有的大尾肥羊产的奶所打的奶酪子,不过还有桑葚的味道,酸中带甜,吃起来不腻。”
方才有人夸赞石皇后的穿戴时,皇后都是一副兴致乏乏的样子,可是现在听淮桑县主吃出了配方子,却很是雀跃道:“这都能被你吃出来,可见县主也是懂吃的!”
眠棠笑着道:“皇后下次可以试试用肥羊奶做的奶皮子,用淀粉裹了炸,再撒上些芝麻,吃起来都能拉丝,配红茶吃最美味呢。”
石皇后听得眼睛发亮,吩咐身边的女官记下,得空做了试吃,若是味道好,也要给皇上品尝。
其他的女眷初时还抱着矜持,秉承宫礼,对那些点心不过是略品尝下味道而已。可是后来被眠棠和皇后热络的美食攀谈撩拨得也口水生津。
年岁大的夫人们还好,年纪小些的,正是好吃的年岁,加上石皇后命人不断端出的糕饼的确是美味独到,于是一个个的渐渐吃的都有些收不住嘴了。
这场茶会虽然没有诗词歌赋的切磋,也没有彼此卖弄才艺,可是单靠一个“吃”竟然从头撑到了尾,也算是开了大燕宫中茶宴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