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乳尖细细的疼,现在还肿胀的在寝衣上撑起一个小尖儿。花穴处又酸又胀,花瓣酥酥麻麻的还有些疼。端静暗暗鼓起勇气伸手,在寝裤里试探着摸了摸肿胀的花瓣。
“嘶——”疼的她连忙缩手。
大混蛋!真是毫无节制!
端静气的咬牙切齿。
绿衣闻声快步进来,“公主,你醒了。刚好,奴婢才派了人去领膳,一会儿就可以用了。”
端静连忙回神,笑着点头称好,“绿衣最贴心了。”
绿衣抿唇羞涩一笑,接着道:“对了,梁公公手下的小子来说,皇上担心公主您的冰夏日不够用,让今后从他的份例里拨给您呢。”
端静点点头,坦然受了,“嗯。”
“要奴婢说,皇上说好也好,说不好也不好。以前伤了公主多少心,现在却什么好东西都往公主您这儿送。前儿在乾清宫吃了一道百合莲子汤觉得好,都要吩咐人往您这儿送一盅,也是真真叫人服气。”绿衣无语道。
端静闻言轻笑,淡然道:“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爱新觉罗家的男人都是这般模样。我也不知能令他欲生多久……”
绿衣见端静神情略有些黯淡,连忙道:“这么来说,皇上还是爱您的。”
端静轻轻摇头,“我哪里有本事让他爱呢?现在也不过是宠罢了……什么时候他爱我,胜过爱他的声名。而那时若我也爱他,我想即使后人唾骂,我也必将甘之如饴。”
绿衣默然,担心的看着端静,“……公主。”
端静见状,噗嗤笑出声来,“好绿衣,逗你的!怎么可能?我们可是父女,我连额娘都不敢说,他又怎么敢告诉别人。绿衣,别担心,再这样又能多久呢?他给的你就心安理得的收下,睡妓子尚要给嫖资,能让额娘和我们过的舒服一些,又何必故作清高呢?反正,已经是这样了……”
端静现在看的很开。
可不是要看开点嘛,一哭二闹三上吊,招数她都用遍了,还是无济于事。
眼下除了坦然接受,还能怎么办呢?
绿衣闻言讷讷点头。
“避子汤呢?季嬷嬷还没送来吗?”端静探头问道。
以往每次醒来,季嬷嬷都会将汤送到面前,端静也心甘情愿次次饮尽。
可最近几月许是平均一两月才同皇帝做一夜。
次数不多,送汤一事似乎也遗落了下来。
“不知是忘了?还是……皇上不叫送了?”绿衣犹疑着询问。
端静摇摇头,“他没说,许是忘了,又或者不想赐了,且随他吧。但即使他不赐药,我也不想且不能怀孕。绿衣,你还是照前几次的样子,去把之前刘院使开的养身药煮一碗来。听他说起过,那药里有调经避子的成分,吃了这几次,避子效果看起来倒也不错。”
绿衣点头,“奴婢这就去。”
作话:谢谢大家的珠珠,评论和收藏,感谢一直默默支持的小伙伴们~
肉肉全放!奉送2500+大章。
另外皇帝下章就走啦~
PS:文中引用的诗经,是作者超喜欢的一篇。很有恩爱小夫妻的日常有没有~
妻子说:鸡叫了(我们该起床了)。
丈夫说:天还没亮呢(再睡一会儿)。
出征
康熙二十九年六月,噶尔丹无视皇帝的警告,一意孤行,率军两万,以追击喀尔喀蒙古为名,大举南犯。
由于轻敌,前线清军,初战失利。
皇帝正式提出亲征。
朝臣们犹疑不定,但形式紧迫,皇帝意志强硬,很快便达成了共识。
七月初六,皇帝亲自送大军出征。
清晨卯时,大学士伊桑阿捧敕书,阿兰泰捧印,于太和门前授裕亲王福全为抚远大将军,大皇子胤禔为副将出古北口,是为左路军。
又授恭亲王常宁为安远大将军,出喜峰口征讨,是为右路军。
大皇子今年实岁十八,好武。
教授其武功的满族师傅,对他的天赋时常称赞。
与众人不同,对于这场战争,他跃跃欲试,满心激动,主动向皇帝请命要求出征。
到底是第一个儿子,皇帝思考了一会儿,便力排众议,给他了一个副将。让他在亲皇伯福全的手下混军功,也方便后续给他封爵。
不仅大皇子,就连大公主的新婚额驸般迪,也获得了这个光荣的蹭经验的机会。
当然亲儿子和女婿还是有差别的。皇帝为了考察般迪,并方便他立下战功,将他安插在了恭亲王常宁的手下。
而对亲儿子就没有那么多要求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希望他平安归来。
裕亲王福全向来比常宁稳重谨慎,让他跟着福全,起码身家性命是有更大保障的。
对于初出茅庐的亲儿子,皇帝安排的妥妥当当。
只要大阿哥少说话多做事,安安稳稳听福全指挥坐镇大营,也不用去前线拼杀,等战争结束,依福全的聪慧,请功折子上自然会有他的大名。
当然,有时候事情往往没有预想的那么简单。
七月十四日,康熙帝以抚军名义亲征,自东华门出东直门,驻跸河槽庄。
永和宫后殿,端静心不在焉的绣着手里的织金腰带,不多时手上已经扎出了好几个血洞。
绿衣在一边实在看不下去了,连忙抢走她手里的活计,“公主,歇歇吧。皇上不亲自往前线去,只是坐镇中军指挥而已,一定没事的。”
端静微微垂眸,“我没有担心他。”
绿衣见她口不对心的模样,连连道:“好好好,公主不担心,是奴婢担心好不好。奴婢担心啊,您这手指再多扎几个洞,怕是连水都沾不得了。”
端静看了看指尖上的几个针眼,摇头哂笑道:“算了,今儿不做了。反正也没剩多少要绣的了。”
“这才是嘛。”绿衣满意的笑了。
“摆膳吧,用了膳歇个午觉,下晌我们去陪额娘说说话,顺便给她染指甲。凤仙花现下开的真不错,额娘向来爱艳,一定会喜欢。”端静慵懒的起身,秀气的打了个哈欠。
绿衣点头,“刚好之前皇上赏了些贝母粉,掺着染指甲亮晶晶的,贵人定然欢喜。”
端静笑吟吟的捏了捏绿衣的圆脸,“好绿衣,真真是心灵手巧。”
绿衣笑的眯起了眼。
……
皇帝此次亲征,依端静所忧,带上了好些太医照顾身体。
七月二十,皇帝中军驻跸青城。
此处距离前线颇近,皇帝有意于此地坐镇指挥。
但这里风高,日夜温差大,寒暑难调。
太医们都颇为忧虑。
大学士伊桑阿和尚书顾八代知晓了,也连连劝谏皇帝回銮,另择驻地。
皇帝因担心前线战情,不愿退守,没有理会。
当晚,梁九功看着桌案前嗓音略带些暗哑的皇帝,颇为忧虑。
皇帝睡下后,他偷偷去找了刘声芳。
刘声芳捋着胡子正盯着手下煮养身汤,不光皇帝,许多大臣都不大适应这里的气候。
见梁九功来,他吓得捋掉了几根胡须,一脸幽怨的拉着梁九功找了个僻静的角落,问道:“梁公公,不会真叫老夫说着了吧。”
梁九功无奈的点点头,“皇上声音已经有些不对了。”
“老夫临行前,公主还派了身边的绿衣来叮嘱我,让我特别留意皇上的身子。这下好了,说什么来什么。回去公主还不得埋怨老夫言而无信啊。”刘声芳叹气。
梁九功闻言眼睛一亮,安抚道:“刘院使多虑了,公主向来不是苛责的性子。不过,要说谁还能劝动皇上,依咱家看,那可能……还真得是公主。”
“公主又没跟来,从哪变一个去啊?”刘声芳翘了翘胡子,无语道。
梁九功笑了,“嘿嘿……咱家是变不出来,但刘院使您变得出来。”
“你倒是说说我怎么变?”
梁九功附耳嘱咐了他几句。
刘声芳捋了捋胡须,无奈的接下了这个差事。
翌日,皇帝略有些咳嗽,但还是执意对前线回报的折子一一批阅。
守门的小太监传信,“刘声芳刘院使奉药求见。”
皇帝倒也不是不在乎自己的身子,只是在他看来,他身子向来强健,用两剂药也就适应了这里的气候了。
对于刘声芳的求见,他大概猜到了又是些老生常谈的劝谏,颇有些不耐。
皇帝神色冷峻的执笔批复手中的折子,随意挥了挥手,“让刘声芳把药留下,朕稍后就用,人就不必见了。”
梁九功在一旁劝道:“主子爷,刘院使医术高超,他开的药公主都说好。今日许是有良方进献也说不定,您不如赏脸见上一见。”
谈到端静,皇帝笔下微滞,想到了什么,搁笔道:“传进来。”
刘声芳小心翼翼的奉药而入,欲跪地行礼。
“行了,不必了。”皇帝叫起,“把药端来吧。”
梁九功试了药,奉给了皇帝,皇帝利落饮尽。
他捏了捏眉心,这些时日忙的不可开交。
军队部署、驻扎、训练、后勤等等,终日商讨批复,忙的不可开交,颇有些伤神。
皇帝拿着帕子随意擦了擦手,问道:
?
“公主身子怎么样了?方子可有斟酌?”
皇帝传刘声芳进来的主要目的在此。
刘声芳连忙回报:“回皇上,寒症已基本除尽,剩下的全靠养着了。”
作话:待会儿再发一章。
这几张考据的东西有点多。
大部分来自《皇帝起居注》
战场
“她这些时日经期不准,还添了痛经之症。你先前跟朕说,公主落水宫寒,不易有孕,避子汤容易加重宫寒。朕自那以后再没有给公主用过,也很少近公主身。如今这么久了,可有大好的迹象?会不会影响以后生育?”皇帝目光微凛,盯着刘声芳问道。
刘声芳额头冷汗都要冒出来了,“回皇上,避子汤确实不能再用。臣开的养身药也有调经避子功效,较避子汤柔和许多,少房事也有易养身。
且公主那时寒气郁结,若再加用避子汤,则是火上浇油。好在皇上及时止损,等臣此次随圣上凯旋回宫后,再去复诊。只要公主坚持用药调养,想来不会影响孕子。”
皇帝点头,“那就好。朕这些时日也在想,公主年岁尚幼,纵使有孕也妊娠艰难,好生养着,迟些再说也好。”
刘声芳闻言心里一颤。
不是吧,这是有要公主日后生育皇子的意思?
他连忙哆哆嗦嗦跪下,“回,皇上。您和公主血脉太近,若是执意生育,恐怕……”
皇帝眼神微眯,“恐怕什么?”
“恐怕……孕育艰难,皇子身有不全……”刘声芳伏在地上道。
梁九功闻言也连忙跪下。
怎么成了现在的局面?
明明只是想让刘声芳转达一下公主对皇上身体的关切,怎么扯到了皇子身上?
天,若真的生下一个不全的孩子,养倒不成问题,皇上可以派一圈人日夜围着孩子伺候。
可是,这寓意不详。
若让人知道了,不仅人心动荡,会被百姓认为是皇帝失德,上天降罪。
还有可能连同公主和孩子,都被打上妖孽的罪名,不容于世!
皇帝微微握拳,颓然倚靠在椅背上,不死心的继续问道:“是,七阿哥那样的吗?”
刘声芳不敢隐瞒,若是皇帝不信邪,一不小心酿成了最糟糕的结果,生下个痴儿或者残儿,那他死一百次也不够!
于是他一咬牙大着胆子道:“回皇上,七皇子手脚齐全,只是略有些腿脚不齐,不快步走倒也看不出来,只能算是略有缺陷。可您若同公主孕子,说不定皇子会缺失一腿,亦或一眼……”
“嘭——”皇帝顺手拿起桌案上的镇石砸在了刘声芳身边,他目光冰凉,额角青筋暴起,语气却是异常的平静,“闭嘴。”
刘声芳噤若寒蝉,低着头不敢再说。
梁九功努力放低存在感。
一室死寂。
半晌,皇帝目露哀伤,叹了口气,不死心的又问了一遍,“……一定会如此吗?”
刘声芳小心的擦了擦额角的冷汗,想了想低声道:“倒也不是一定如此,只是人伦天定,自有其道理……您若执意,单看上天是否恩德。不过皇上您洪福齐天,乃天之子,想来定会得天庇佑。”
刘声芳马屁拍的响亮,但语中明显透露着,这事全看天意,非人力可为之意。
他暗中告诫皇帝,最好别逆天而行,悖逆人伦。
只要不生,就不会有风险。
皇帝扶额阖眸,面色阴沉,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刘声芳。”皇帝沉吟道。
“臣在。”刘声芳垂首听命。
“好好照顾公主的身子……再,再做些不会伤身的避子药。”皇帝薄唇微抿。
“行了,退下吧。”
“是。”刘声芳正准备告退,突然想起了自己今日的目的,迟疑道:“皇上,临行前,公主特意着人叮嘱臣,要照顾好您的身子。此处风高,寒暑不调,圣躬违和更不利战事,不如另择一佳处休憩调养,也免得公主挂心。”
皇帝闻言,目光微柔,摆了摆手让他退下。
午时,皇帝下令回銮,驻跸第一泉。
于是这一场风寒,在端静不知道的时候,悄然消弭。
……
八月初一中午,由于恭亲王常宁率领的右路大军,在乌珠穆沁被噶尔丹部击败,不得不向南后撤。
于是,裕亲王福全的左路大军与噶尔丹的主力,在乌兰布通开启了决战。
这场战争是一决雌雄的关键。
噶尔丹方面摆出了‘驼城’冲击清军,而清军则以火炮还击。
所谓"驼城",就是噶尔丹部将一万多匹骆驼的驼背上绑上木箱,蒙上混毛毡,然后捆住四脚并让它们躺下,围成圆阵,而士兵们则躲在驼阵后发炮射箭。
说简单点,就是利用骆驼组成一个可攻可守的阵地。
驼阵不破,清军只能单方面的挨打。
为了破驼阵,皇帝一众想了很多办法。
皇帝亲生母亲的哥哥——国舅佟国纲提议,以火统火炮集火打散驼阵。毕竟骆驼再强壮也只是活的牲畜,撑不了太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