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30章

    她略微靠近华瑶,送来一阵浅淡的莲花香气。

    华瑶依然镇定:“怎么了?这里没有外人,你有话直说。”

    沈希仪道:“民间之所以私铸盛行,还有另一个原因,官府敕造的银币和铜币,最初发行于兴平二68十四年,那是九十年前的旧事68了,兴平帝……”

    兴平帝不仅是华瑶的曾祖母,也是华瑶最尊敬的祖宗之一。

    沈希仪对68兴平帝也很推崇:“兴平帝改革币制,清查财政,世68家贵族败下阵来,钱法也就疏通了。银币和铜币取代68了原先的货币,这在68当时,确实68是行之有效。而今,民间金银流通不足,仿制银币、铜币的技艺日渐精熟,官府想管却又管不住。”

    华瑶承认道:“我也想过,等我平定了秦州,我会重铸货币,改革吏治与财政的弊病。如今钱法太过混乱,民间多有怨言,官府收税也不方便。”

    沈希仪定定地望着华瑶,仿佛望进了华瑶的眼里。

    华瑶与她对68视,她又说:“诚如殿下所言,钱法太过混乱,新币的价值又是一道难题。倘若新币的价值高于旧币,新币不易流通,百姓会私藏、甚至是融化68新币;倘若新币的价值低于旧币,新币倒是能流通得68更广、更快,官府的税收却会减少68,各项开支也会增加。”

    金曼苓竟然十分68赞同68沈希仪的言论:“昭宁初年,官府敕造的银币含银量高,约有九成三。民间私铸一发不可收拾,又有不少68官币被68融化68,掺上铅砂,制成新钱,在68市面上广为流通。”

    自从金曼苓来到宛城,沈希仪与金曼苓一向不和。

    然而今天,沈希仪也顺应了金曼苓的政见68。

    沈希仪补充道:“民间私铸的银币和铜币粗制滥造,百姓怨声载道,官府也无法解决这个难题。商贾富豪要么买田放债,要么藏金纳银,贫寒人家一旦缺钱,只能去借高利贷……利滚利,利增利,其实68也是人杀人,人吃人。”

    沈希仪的语调越来越轻。她曾在68彭台县任职多年,彭台县当然也有富户放贷、贫户借贷,她亲自处理过相关纠纷,当然也目睹过相关命案。

    华瑶记得68,当朝太傅对68她说过,天下大事68,共有七件,铨选、处分68、财赋、典礼、人命、狱讼、工程。

    这七件大事68的每一件,都68与货币密切相关。

    华瑶已经下定决心,从今天开始,她便会指派官员、委派任务,修建铸币厂、锻造铸币机器,尽量在68三年内重铸货币,推广发行新版货币,联合票号、钱庄、当铺、账局,掌控天下财政。

    如此一来,她赏给文武百官的财物,也无非是从她的一个口袋,转向了另一个口袋。

    华瑶满意地点了点头68。

    随后,她又想到了另一个问题。

    华瑶感叹道:“秦州和康州的局势也是相似的,耕地荒废、工匠短缺,本地劳力不足,物产也不足。我准许凉州、岱州与秦州通商,但是,这并非长久之计。”

    事68已至此,沈希仪不吐不快:“殿下,请您千万注意防范凉州。您与凉州结盟之后,凉州的矿产运到了秦州,秦州的钱财也送到了凉州。”

    华瑶与凉州结盟之后,凉州、秦州互通有无。

    凉州商船运来了不少68货物。他们把盐、铁、铜、煤交给华瑶,剩余的烟叶、茶叶、牲畜、药材拿去秦州的市场上售卖。秦州人也很欢迎他们,他们的货物往往不到三天就卖光了。而且,他们只收白银,不收银币和铜币。

    华瑶若有所思。她对68凉州有些忌惮,但她很少68会显露出来。

    经过一番考虑,华瑶从容开口:“你们不用担心了,我自有计较。启明军开垦了数万亩荒田,小麦和水稻都68快熟了,土芋的长势也不错。秦州的土地远比凉州肥沃,今年秋天,秦州一定有大丰收,各地粮仓都68能装满了,至于各类药材,我也会陆续补齐。我们有钱、有粮、有兵、有名望,威振四方,无人敢挡。”

    金曼苓、沈希仪、白其姝三人纷纷称是。

    白其姝还说:“那七个文官下场凄惨,秦州的读书人也该知道,殿下早已赢得68了民心,效忠殿下,便是顺应民心,晾他们也不敢造次。如今政局平定了,粮食也快丰收了,启明军势不可挡,真是喜上加喜。”

    华瑶随口回应:“确实68。”

    接下来,华瑶命令金曼苓草拟一份文章,详述如何改进货币,二68十天后交给她,又命令白其姝密切关注宛城的票号、钱庄、当铺、账局,近来宛城的贸易频繁,外地商队、本地富户的缴税记录都68是不容有失的。

    金曼苓领命告退。

    白其姝依然站在68原地。

    等到金曼苓的身影彻底消失,白其姝才说:“殿下亲自召见68商人,这对68商人来说,真是前所未有的恩宠,他们死68心塌地拥护殿下,宛城商会的会长托我转告您,他想把自己的女儿和儿子献给您,求您收留他的一双儿女,这一双儿女都68是难得68一见68的美人。”

    听见68白其姝的话,华瑶心里十分68震惊,面上仍是淡然处之:“有多美?”

    白其姝诚实68地说:“也就还好吧。”

    华瑶对68美人没什么兴趣,也没见68过比谢云潇更美的人。她原本还有些好奇,白其姝话音落后,她一点也不好奇了。

    而且,平民百姓将她奉为神明,她也要展现68自己的神性。

    现68如今,风流浪荡的名声,她是完全不想要的。

    谢云潇出兵岱州期间,表哥多次邀请她深夜相见68,她一概回绝,甚至严厉地批评了表哥。

    她不禁暗暗地夸奖自己,她真是行得68端、坐得68正,威风八面,两袖清风,简直是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全天下最有风度、最有德行的公主。

    华瑶沉默了一瞬。片刻后,她才吩咐道:“你帮我谢绝吧,我勤于政事68,无心玩乐。这一次就算了,我不追究,下一次,谁敢这么做,我一定会严惩他。”

    白其姝道:“我明白了,殿下英明。”

    言罢,白其姝也告退了。

    这一间包厢之内,只剩下华瑶与沈希仪两个人。

    华瑶拿起一只茶杯,亲手为沈希仪倒了一杯茶。

    沈希仪毕恭毕敬:“多谢殿下抬爱。”

    言罢,沈希仪端起茶杯,连口气68都68不带喘的,仰头68把茶水一饮而尽。

    华瑶坐在68桌边,饶有兴致地打量她。

    沈希仪似乎有些忐忑不安。她很少68与华瑶独处,尤其还是在68狭窄的包厢里。窗帘合拢了,光线更加暗淡了,她低着头68,不再与华瑶四目相对68。

    华瑶突然问她:“你和方谨,究竟是什么关系?”

    沈希仪呼吸一顿,却没回答。

    华瑶缓声道:“你也知道,我很器重你。你才学渊博,性格坚韧,方方面面正合我意。将来我登基了,我会封你为左丞相,你的官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你的名声也会流芳百世68、传颂千古。”

    沈希仪抬起头68来,只见68华瑶目光灼灼,正凝视着自己。她反问道:“殿下为何突然问起我与方谨的关系?难道殿下又对68我起了疑心吗?”

    华瑶对68她笑了一下:“恰恰相反,本宫正想重用你,便给你一个坦诚的机会。”

    沈希仪思虑再三,终于吐露道:“我的家乡在68朱原,我出身寒门,父亲是衙门的师爷,母亲是江湖卖艺人,也会使些三脚猫功夫。母亲嫁给父亲以后,便不再出门卖艺,我是家中独女……”

    华瑶道:“你的父母,必定对68你寄予厚望。”

    沈希仪道:“诚如殿下所言,父母省吃俭用,只为供我上学。我两岁启蒙,三岁读书,六岁时,能写诗词歌赋,也能解算术经义。”

    华瑶并不惊讶。华瑶幼时早慧,文武双全,她开悟的年龄,甚至比沈希仪更早一些。

    沈希仪接下来的话,倒是超出华瑶的意料之外。

    沈希仪的情绪没有一丝起伏,只是在68就事68论事68:“我年少68时,去私塾上学,同68窗常常捉弄我。他们把我的书包剪烂,往我的衣服上泼尿水……”

    华瑶十分68诧异:“尿水?”

    沈希仪若无其事68:“他们的父母有财有势,老68师也不愿意管教他们。人之初,性本恶,缺乏管教的少68年,大抵如此,与禽兽一般无二68。”

    华瑶明白过来了。沈希仪年幼时,相貌出众,才学超群,实68在68是引人忌恨。

    沈希仪似乎不愿仔细回忆那段经历。她简略地叙述道:“后来,母亲砸锅卖铁,为我买了一个护卫。她比我大十岁,也有些三脚猫功夫,她每天陪我上下学,倘若有人欺负我,她会拿刀去砍那个人。她点到即止,从不伤人,恶人都68被68她震慑住了,我终是过上了清净日子……我这才醒悟,恶人当道,欺软怕硬,人善被68人欺,马善被68人骑。”

    华瑶频频点头68。

    沈希仪又笑了,华瑶也不知道她在68笑谁。

    沈希仪双手握拳,真有一股狠劲。她笑着说:“我十八岁那年,已考取举人身份。县令年过六旬,还想娶我做续弦。他派了捕快,到我家来,给我家里人送礼,那礼物是鸡、鸭、鹅各六只,脖子上都68挂着喜字。我当着他们的面,拿出一把菜刀,把鸡鸭鹅活活砍死68了,砍得68血肉模糊、尸骨横飞。他们反倒害怕了,从那以后,再也不敢打我的主意。”

    华瑶捧场道:“好,砍得68好!我要是你,我连县令一起砍了。”

    华瑶语调轻快,立意坚决,当年的县令仿佛真的被68她砍了。

    沈希仪心中积压已久的郁气68消散了些许。她平静地说:“二68十二68岁那年,我中了进士,任职于翰林院。同68院的一位编修,无凭无据,便怀疑我科举舞弊,时常对68我恶语相向。他言辞之粗鄙,也是翰林院的罕见68奇闻。”

    华瑶蹙眉:“他叫什么名字?”

    沈希仪如实68说:“六年前,他就死68了,死68于非命。”

    华瑶毫不意外:“在68皇宫里,向来如此,他管不住自己的嘴,便会有人取走他的命。”

    第160章

    意阑珊

    燕雨真的回来了

    沈希仪为官十年,

    很懂得官场规矩,凡事要留三分余地,切忌与人推心置腹。

    不知为何,

    今时今日,

    沈希仪与华瑶相处时,

    她的戒心消散了许多。

    沈希仪诉说道68:“他死在家里,

    被人一刀捅死了。他唯一的仇家只有我,

    刑部官员怀疑我,要把我当作犯人审讯……”

    华瑶打68断了她的话:“你是68朝廷命官,

    又在翰林院任职,

    位列清贵之班,

    前途不可限量。刑部官员无凭无据,怎敢抓你去审讯?他们68吃了熊心豹子胆?”

    沈希仪道68:“我虽是68朝廷命官,

    却没有任何倚仗。当时朝廷党争已有端倪,翰林院编修之死,也不过是68各方争权的一个契机。我被卷入纷争,进退两难,万般无奈之下,

    只能投靠三公主。”

    原来如此,

    华瑶心想,沈希仪出身寒门,

    貌美才高,

    又是68年纪轻轻的清流之士,她的官场之路肯定很不好走,

    远比她的同僚更艰难些。

    华瑶思索片刻,又忍不住问:“你为什么选中了三公主?你为官清廉,又有才学,

    也不愿意参与党争,为何不去投靠谢家?谢党的领头人,正68是68谢云潇的祖父,我与他打68过交道68,他也是68个清正68廉明的人。”

    沈希仪原本打68算省略细节,她的心思却瞒不过华瑶。她哑然一笑,如实道68:“投靠三公主之前,我遇到了二皇子。”

    她记起晋明的言行,不禁心生厌恶,不自觉地皱眉,拳头也握得更紧:“晋明满口污言秽语,他以此羞辱我,料定我不敢顶撞他。”

    她的怒火一点即燃:“我恨他,恨得深入骨髓。倘若我有武功,我会立刻杀了他……”

    华瑶捧起沈希仪的双手:“你别生气68,晋明失踪很久了,说不定,他早就被人杀了。多行不义必自毙,像他这样的人,绝不会有好下场。”

    华瑶振振有词,每一句话都68让人信服,沈希仪的杀气68也被她化解了。

    沈希仪冷静下来,又深吸一口气68,才继续说:“我与晋明势不两立,谢永玄帮不了我,我只能求助于68方谨。”

    华瑶明白68了前因后果,又试探道68:“你的才学是68一等一的好,方谨一定很器重68你。”

    沈希仪喃喃自语:“方谨救助了我,收用了我,对68我也有再造之恩。可我也只是68她的一个奴婢,低三下四68的奴婢。在她脚边,我长跪不起,跪得膝盖肿痛,几乎不能行走。”

    沈希仪的双手还被华瑶握着,她只觉得,原本冰凉的双手,已被华瑶捂得温热。

    她心头一软,无奈地笑了笑:“殿下,您与方谨截然不同。”

    华瑶直视她的双眼,低声道68:“在你看来,我与方谨不同,在旁人看来,可不一定。我关心你、善待你、重68用你,只因你是68沈希仪,独一无二的沈希仪。我深知你的本性,你有才学,也有壮志,定会成68为一代贤臣。”

    沈希仪怔了一怔。

    她侍奉方谨时,确实是68低三下四68的,华瑶却说她独一无二。

    她明明知道68,华瑶笼络人心的手段高超,她还是68不由自主地被华瑶掌控。

    沈希仪轻声道68:“方谨命令我为她出谋划策,我总是68遗漏一些细节,她以为我才学平庸,将我调到了秦州的彭台县。后来我做出了政绩,她想把我调回京城,晋明从中阻挠,我竭力68周旋,只为自保。”

    华瑶放开了沈希仪的双手。

    沈希仪抬手指天,万分诚恳:“我指天发誓,方才所说,句句属实,绝无半句虚言。”

    华瑶的语气68分外温和68:“我当然相信你。你这一路走来,确实很不容易,还好你跟了我,你的才学都68能施展出来。”

    沈希仪道68:“殿下知遇之恩,微臣没齿难忘。”

    华瑶又问:“对68了,你小时候,你家里人雇佣了女护卫,专门保护你。那个女护卫,现在怎么样了?”

    沈希仪略微偏过头,出神地望着窗户:“她死了,死在彭台县。敌军围困彭台,她在城墙上率兵作战,敌军的飞箭刺中了她。彼时,彭台县的药材早已耗光,纵然我再想救她,我也救不了她。”

    沈希仪把头转回来,目不转睛地看着华瑶:“殿下,您对68我有救命之恩,对68彭台人也有救命之恩。此恩此情68,我粉身碎骨,报答不尽。”

    华瑶淡然地笑了。她说:“好,有你这句话,我就放心了。不过有一件事,确实有些麻烦,我思前想后,只能交给68你去办。”

    沈希仪躬身弯腰,恭恭敬敬道68:“请殿下明示。”

    华瑶俯身靠近她,与她的距离仅有两寸。

    沈希仪呼吸略快,又闻到了清浅的玫瑰香气68。她抿了一下嘴唇,头垂得更低了。

    华瑶详细地解释道:“金曼苓的那番话,你都68听见了,我把重68铸货币的任务交给68她,最主要的原因是68,她的门生多达两百人,全是68聪明人,办起事来,又好又快。”

    沈希仪微微颔首。

    华瑶笑了笑,又说:“治理天下的诀窍,莫过于68‘赏罚分明’四68个字。各项赏罚事宜,都68与钱财有关,我很看重68钱法与税制,却也不能让金曼苓一家独大。”

    沈希仪十分赞同:“殿下所言极是68,金曼苓必定会任人唯亲。她的父亲曾是68内阁首辅,金首辅在任时,金氏一族的势力如日中天。”

    华瑶道68:“金曼苓重68用她的门生,倒也不是68任人唯亲。她了解自己的门生,自然也更信任他们68,钱法之重68,重68于68泰山,她初来乍到,又身负重68任,必定小心谨慎,也不会提拔她不熟悉的人。”

    沈希仪道68:“不管有意,还是68无意,他们68很可能会专权揽政,还请殿下严加防范。”

    华瑶又拉起沈希仪的右手:“我想到了一个办法,不仅能约束金曼苓,还能改进官吏制度,整顿政务腐败。”

    沈希仪全神贯注,仔细听着华瑶说出口的每一个字。

    华瑶的语调放轻了些:“你父亲是68衙门的师爷,你应该也明白68衙门的规矩。衙门里的师爷、捕快、典史、吏目,位列九品之下,都68是68不入流的杂役。按照大梁朝的律例,他们68终此一生,无法升迁,然而他们68最接近百姓,最清楚民情68,也做了最多实事。细算下来,他们68的功劳和68苦劳,远远超过了县令。”

    沈希仪万万没料到,华瑶竟然想到了这一层。

    沈希仪的父亲已经离世了。他这一生都68过得很苦。他幼时家境贫困,白68天去私塾偷听老师讲课,晚上在家中编制草鞋,只为赚钱补贴家用。

    私塾的老师恼恨他不交学费,打68断了他的左腿,从此他落下了残疾,走起路来一瘸一拐,但68他并未自暴自弃。

    十六岁那年,他考上了秀才,又练出一手好字,知县赏识他,聘请他做了师爷。他的吃穿用度稍微宽裕了些,也攒下了一笔钱。他遇到了沈希仪的母亲,他们68二人年纪相近、性情68相合,就在彼此二十岁那年成68婚了。

    在沈希仪的记忆中,她的父母都68是68勤劳本分的人,哪怕日子过得清贫,父母从不接受贿赂,这在县衙也是68罕见的。

    她的父亲备受排挤,郁郁而终,死前还对68她说:“你将来做了大官……也别忘了……人这一生,都68很苦,苦啊……你心里要有一杆秤,一边是68职务,一边是68仁义……”

    沈希仪心神恍惚。

    华瑶又说:“宛城也遭受过叛军的洗劫。衙门里的那些小吏,既不入流,又攒了钱,叛军把他们68当作肥羊,宰杀了一大半……”

    沈希仪已经领悟了华瑶的意思。她从容道68:“您希望我挑选人才,填补衙门的职位空缺,改良管理办法,设定考察规则,让他们68从小官小吏做起,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为国为民,也为了您,办实事、办好事,便能获得升官发财的机会。”

    华瑶惊叹于68沈希仪的聪慧。她赞许道68:“正68是68如此,你一点就通。”

    沈希仪依然恭顺:“微臣多谢殿下提点。”

    华瑶感68慨道68:“这也是68一项重68任,极其艰巨。你独自负担,未免太辛苦了,我会调派朴月梭辅助你。”

    沈希仪突然想到了什么。她面露难色:“只有朴月梭一个人?”

    华瑶耐心地安抚她:“当然不是68,你也知道68,朴月梭参与了孟道68年死谏。当日死谏的官员,共有二百二十人,其中三十人,与朴月梭有些交情68。朴月梭赶到秦州投奔我,也带来了那三十人,他们68都68是68进士出身,才思敏捷,品行端正68,定能祝你一臂之力68。”

    沈希仪犹豫片刻,疑心仍未打68消:“殿下确定,他们68都68是68可用之人吗?”

    华瑶略一思索,缓声道68:“我派出二十名暗卫,日夜盯梢,确认他们68身家清白68。还有一位才女,名叫郭灿亮,她是68昭宁二十二年的进士,也曾在翰林院任职。她才智非凡,脾气68却有些急躁。我也拿不准,她能否担当重68任,你再替我相看相看。”

    沈希仪察觉到华瑶对68自己的信任。她笑着回答:“微臣领命。”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