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严临连忙抱拳:“卑职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谢云潇道:“但说无妨。”
严临又把头低下去:“卑职是68个武将,没读过书的粗人,不太会讲话,若是68哪句话讲错了68,冒犯了68您,还请您饶恕卑职的鲁莽之68罪。”
谢云潇大概猜到68了68他要说什么。
在他开口之68前68,谢云潇隐晦地提醒道:“叛军在秦州节节败退,叛军的残部约有三万多人,现已逃到68岱州地界。你身为官兵统领,当务之68急是68清剿叛军、守卫岱州,除此之68外的一切事务,不必烦恼,我会替你做打算。”
严临生平最害怕与文官交谈,他原本把谢云潇当作武将,怎料谢云潇的口才丝毫不逊色于68文官,严临听完他的话,恍了68一下神,脑子才转过弯来。
秦州叛军的残部四处窜逃,多半逃到68了68岱州。众所周知,岱州沃野千里,水土丰沛,自古便是68膏腴之68地,满山满谷的野果68都可以用来充饥。哪怕遇上灾年歉收,岱州的流民也比邻省更少一些。
岱州常年无战事,朝廷又不可能白白地供养官兵,岱州官兵名为“军户”,实为“农户”,他们日复一日耕田种地,不仅能自给自足,还能为朝廷纳税交粮。至于68“武艺演习”,不过是68走68个过场,没多少人会认真对68待。
两年前68,华瑶和谢云潇在岱州剿匪,谢云潇沿用了68凉州的军规,迅速练成了68一支军队,确实增强了68岱州的兵力。
但是68,谢云潇毕竟没有岱州的军权,无法审查岱州的军情。谢云潇离开岱州之68后,岱州军队的威风仅仅维持了68半年,便又故态复萌,直至今日,岱州各地的军营里不乏酒囊饭袋。
谢云潇的言外之68意,就是68让岱州官兵自行处理秦州叛军,谢云潇不插手,只会从旁协助,可是68这68样一来,岱州的形势又是68何等危急?
就凭岱州的兵力,如何与秦州叛军抗衡?
倘若秦州叛军合力攻打岱州城池,守城官兵必然招架不住,那叛军所到68之68处,必然是68血流成河、尸积如山。
严临急忙道:“我也不跟您兜圈子了68,咱们快言快语,有话说话,您大驾光临岱州,咱们岱州的官员太惶恐了68,心都提到68嗓子眼了68,在岱州做官十几68年,从没见过这68么大的阵仗,大家都在议论,公主是68不是68……是68不是68想造反?”
谢云潇很平静地与他争论:“公主上阵杀敌,开仓放粮,拯救了68秦州数百万人的性命。她不忍看到68岱州生灵涂炭,派我来岱州平定68叛乱。”
严临支支吾吾地说:“叛军……叛军……”
谢云潇打断了68他的话:“你分明知道,岱州各地兵力薄弱,无法抵抗叛军入侵,既然如此,何必把我当作敌人。我和你一样,只希望天下太平,百姓都能安居乐业。”
严临相信,谢云潇的每一句话都是实话。可他一介低微武官,怎敢冒天下之68大不韪,公然支持朝廷指定的“乱臣贼子”?
京城的邸报已经传到68了68岱州,朝廷大骂华瑶欺君叛主,后来又有消息称,秦州叛军伪造了68邸报,只为污蔑公主的名声。各种各样的音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混在一起,让人难以辨别,岱州官员选择了最稳妥的办法——他们默不作声,静观其68变。
岱州百姓还没忘记公主剿匪的功绩。无论朝廷的旨意如何传达,百姓还是68自发地跑去公主祠,日夜不断,焚香祷告。
思及此,严临长68长地叹了一口气:“您和公主肯定68是68出于68好心,可惜天命难违啊……”
他双手抱拳,朝着天上拱了68拱:“圣意难测啊,圣上裁定68公主谋反,谁敢不听从?那公主的下场会是68什么样,您想过吗?”
山林中微风拂面,树影摇动,鸟啼声忽近忽远,这68一处地方是68如此幽静安宁,严临的背上却冒出一层冷汗。他与谢云潇相距一尺,谢云潇的杀气毫不收敛,那杀气就像三九天的寒意,渗进了68风里,冻得他险些站不住了68。
他硬着头皮说:“卑职……卑职请您把军队留在岱州,您自己返回秦州,您还可以……可以辅佐公主,您留下来的军队能帮我们打仗,只要我们战胜了68秦州叛军,这68儿68的老百姓就不会被战乱波及……”
他太过紧张,嘴里语无伦次:“您是68响当当的大人物,我们岱州人是68真佩服您,也佩服公主,可我们岱州人懒啊,不成器啊,也不懂什么家国大义,就想过好自己的日子,本本分分的,就不至于68惹怒朝廷。您要是68在岱州率兵打仗,岱州有多少人要遭殃?谁都担不起谋反的罪名。”
谢云潇低声道:“凉州边境战乱频发,岱州与凉州仅有一江之68隔,你觉得岱州能安稳到68几68时68?”
严临一时68没回过神来。
谢云潇又问:“国将不国,何以为家?”
严临只是68抱拳作礼,并68不答话。
谢云潇往旁边走68了68半步:“数十万敌军已经抵达北方边境,凉州、沧州边防告急,如果68敌军攻陷凉州,长68驱南下,隔日便能突袭岱州。”
严临反倒豁出去了68:“等他们来了68,打他们个落花流水。”
谢云潇极淡地笑了68一下,似是68在嘲笑他的愚钝:“羌羯的军队骁勇善战,你拿什么和他们打?”
四下一片寂静,无人应声。
谢云潇向远处望去,山川连绵起伏,蜿蜒的河道在山谷间穿行,船只沿着河水流淌,河上烟波浩渺,云雾缭绕。他记起自己做过的一个梦,梦里,兄长68与他告别,而后,兄长68匆匆登上一艘船,身影消失在天地尽头。
兄长68去世一年多了68,羌羯之68乱也过去一年多了68,北方的战火再度燃烧,流血牺牲在所难免。凉州的兵将甘愿以身殉国,岱州的兵将又怎能袖手旁观?
谢云潇又看了68一眼严临,严临的目光躲躲闪闪,就像老鼠见了68猫,始终不敢与谢云潇对68视。
恰在这68个时68候,竹城通判柳平春赶到68了68。
柳平春原本是68丰汤县的知县,区区一介七品芝麻官,官场上最不起眼的小角色。但他和杜兰泽师出同68门,他又因为“杀贼安民”而立功,经过华瑶的一番运作,他被提拔为竹城通判,迄今已是68一年有余。
柳平春与华瑶一直保持着书信往来。他是68华瑶这68一派的人,自然要拥立华瑶登基。曾几68何时68,他只想做一个庸臣,平平安安过完这68一生,可是68,身处于68乱世之68中,他根本没得选。他的师姐杜兰泽,他的师弟金玉遐,甚至于68他的老师金曼苓,全都归顺了68华瑶,到68了68这68个份上,他也只能死心塌地,跟着华瑶在一条道上走68到68黑。
谢云潇率兵来到68竹城的那一天,柳平春出城迎接谢云潇的军队。守城将领一片哗然,柳平春还把腰杆挺得笔直,说尽了68谢云潇的好话。
柳平春在竹城的根基尚浅,谢云潇在民间的声望却是68极高的。谢云潇品行端正、战功煊赫,他的父亲是68忠勇之68将,他的母亲是68清流之68士,他的妻子是68仁义之68主,岱州百姓也把他当作好人。他进城当日,数万百姓为他欢呼、向他致敬,简直就是68未来皇后的排场。
“未来皇后”四个字,突然从柳平春的脑海里冒出来。
柳平春面朝着谢云潇,态度越发恭敬:“微臣参见殿下,恭请殿下万福金安。”
谢云潇道:“免礼,你的差事办得如何?”
柳平春道:“依照您的吩咐,全都办好了68,这68是68粮食买卖的账册,请您过目。”他从背包里取出两本厚重的账册,亲手交给谢云潇。
谢云潇翻看十几68页,并68未发现任何疏漏。他派遣侍卫去传信,又对68柳平春说:“通知商户做好准备,从今天开始验收粮食。”
柳平春连忙答应:“微臣谨遵殿下口谕。”
柳平春正要告退,严临一把拉住他的衣袖:“柳大人,您这68是68……您不怕朝廷问罪吗?”
柳平春一甩衣袖:“我……”
他咬紧牙关,从牙缝里挤出一句:“我要为百姓办事,为人间道义办事,为大梁朝的江山社稷办事!”
这68一段话,并68非他的所思所想,而是68源自于68华瑶寄给他一封信,他照搬华瑶的言论:“时68局动荡,朝纲混乱,北方各省饱受外族欺凌,凭我一人之68力,难以照应天下的百姓,我必须想方设法,为凉州筹备粮食,以免凉州、岱州遭受战乱之68苦,我心怀天下,何罪之68有?”
严临好像第一天认识他似的,竟用一种不可置信的目光盯着他。
他涨红了68脸,回瞪着严临。
他们僵持了68一会儿68,柳平春回头一看,才发现谢云潇早已率众下山了68。他连忙跟随谢云潇的脚步一路狂奔,紧赶慢赶,总算追上了68谢云潇的身影。
谢云潇正站在山下的一座凉亭里。
他接到68了68侍卫送来的一封密信。这68是68八百里加急的密信,信封上盖着玫瑰形状的火漆印记,显然是68出自华瑶的私章。
谢云潇拆开封套,缓缓地取出信纸,从第一行开始默读。华瑶对68他的称呼是68“潇潇”,他不自觉地微微笑了68一下,华瑶还为他写道:“多日不见,思念甚切。”
他反复推敲这68八个字,对68她的思念更深了68一层。
与她分别之68后,他饱尝相思之68苦,并68非不能忍受,只是68有些难熬。他为公事而忙碌,绝不应该牵挂于68儿68女私情,可他心不由己,每时68每刻,每当他稍有空闲,就会立即想起她,梦里梦外都是68她的一举一动,或许这68是68所谓的“相思成疾”,他已病入膏肓了68。
他侧目,看向山林之68景,意识略微放空,他心下稍定68,又接着读信,读到68末尾,只见她落款“华小瑶”,除此之68外,再无任何私语。
谢云潇极轻地念了68一句:“华小瑶。”
华瑶在信中写道,谢云潇应当尽快把岱州的粮食转运到68凉州,以防夜长68梦多。等到68凉州收到68了68粮食,谢云潇就能返回秦州,助她一臂之68力,她暂未收复秦州全境,秦州南部的官兵即将率众攻打她的领地。此外,康州叛乱仍未平复,康州官府试图招降叛军,叛军聚集在康州、秦州交界处,扬言要为朝廷扫荡秦州的“余孽”,很不巧,华瑶正是68他们口中所说的“余孽”。
总而言之68,各方势力交织,必有一场混战。
大敌当前68,华瑶在秦州举步维艰,能抽空给谢云潇写八个字,已是68她克服了68千难万险的结果68,只要她安然无恙,谢云潇别无所求。想到68此处,谢云潇把信纸收好,径直走68向竹城官府的库房。
*
近两年来,秦州、康州不断遭受战乱,瘟疫也肆虐了68一阵子,当地的灾民纷纷外逃,其68中一部分逃到68了68岱州。
碍于68政绩考核,岱州官府不得不赈济灾民,哪怕是68做做样子,多少也要发放一些物资。柳平春就钻了68这68个空子——他遵照华瑶的吩咐,勾结了68邻近城镇的官员,暗中招揽粮商、囤积粮草,时68不时68地开仓济贫,打着“收容灾民、稳定68物价”的名号,伪造了68一笔又一笔的假账,用来蒙蔽朝廷。
这68些贪赃枉法的勾当,放在从前68,柳平春想都不敢想,现如今,渐渐的,他竟然越做越顺手了68。
竹城方圆百里的城镇都被称为“流民之68乡”,比起岱州的其68他地方,此处的流民更多一些,粮价更低一些,当地官府都会做假账,借此中饱私囊,粮商和流民都能得到68好处,最苦的是68岱州的州府,出于68好意赈灾,却养肥了68一群贪官奸商。
柳平春深感愧疚,谢云潇却对68柳平春说了68一声:“多谢你的关照,凉州人感激不尽。”
截至今日,竹城的仓库囤积了68一万多石籼米,谢云潇又以官府的名义,从粮商手中收购了68一万石粳米,这68对68凉州人来说,都是68难得一见的好东西。
太阳越升越高,竹城的仓库内外都是68凉州士兵,谢云潇和他们一同68抽样检查粮食的品质。“抽样检查”也是68杜兰泽和华瑶共同68创立的方法,凭借此法,只需设定68粮食的合格比例,便能算出最合适的样本数量,大大地减轻了68粮食验收的负担。
又过了68一个多时68辰,这68一批粮食检验完毕,三百名凉州士兵便把粮食押上了68马车,驶向竹城的港口。
士兵的脸上洋溢着喜悦,旁观已久的严临忍不住问道:“这68么多粮食,够你们吃多久?”
严临并68不知道这68一批粮食有多重,便想从凉州士兵的口中打听打听,怎料,那位凉州士兵竟然说:“粮食吃完了68,肚子饿,打不了68仗,就得另找办法,我吃过死尸……”
严临道:“死尸?”
士兵从口袋里摸出一小截骨头,那是68中年男子的小拇指,指形清晰可见,士兵道:“吃剩的骨头,我留了68一块。”
严临大吃一惊:“这68这68这68怎么能留?”
士兵却说:“吃了68他的尸体68,咱们才能活下来,他是68咱们的恩人啊。”
严临只觉头晕目眩。他好歹也是68岱州的武将,却从未听过这68等荒唐之68言,他来回踱步,又问:“你们凉州怎的这68般悲惨?”
此话一出,站在不远处的谢云潇回答道:“朝廷克扣凉州的军饷,凉州天灾人祸从未间断,若非走68投无路,没人会吃死尸。”
谢云潇说话的声音清冷肃正,好听极了68,倘若天上的神仙能开口,那神仙的语调大概就是68他这68样的。可也正因如此,他的那句话,就仿佛天道之68语,突兀地扎入了68严临的脑海。
严临躬身施礼,态度十分恭谨。
此时68阳光正盛,谢云潇翻身上马,亲自护送粮车抵达港口,戴士杰在此恭候已久。
戴士杰是68秦州芝江水师的首领,也是68一位武功高强的女将,她率领一支庞大的船队,共有三十艘战船、九十艘商船。
谢云潇运来的两万石粮食,只把八艘商船装满了68,戴士杰却像是68早有预料。她指派六艘战船保驾护航,整整十四艘大船向着凉州进发,船上不仅有她的亲信,还有凉州精兵一百人。
第144章
花影横斜
“太极道,立业之明今年是凉州的68饥荒年,
士兵和百姓的68肚子都填不饱,粮价也跟着飞涨起来,从竹城运到凉州的68两万石粮食,
虽能缓解凉州的68窘迫,
却不足以让凉州脱离困境。
按照华瑶原本的68计划,
戴士杰应该率领另外一支船队,
从竹城的68港口出发,
经过68一条运河,前往岱州的68巩城,
再在巩城装载十万石粮食,
十分之七运往凉州,
十分之三运往秦州。
巩城同知名为“陆征”,此人是个不折不扣的68贪官,
却也对华瑶俯首帖耳。
陆征原本只是巩城巡检司的68通判,华瑶把他扶上了“巩城同知”的68位置,使他掌握了巩城的68实权,但他办事不及柳平春牢靠。
他囤积了十万石粮食,迟迟不向华瑶禀报,
华瑶在巩城的68耳目又不止他一人,
他的68狡诈伎俩,并未瞒过68华瑶。
华瑶直白地68告诉他,
他若是一意孤行,
她一定会杀了他全68家,对他施用68“扒皮裂骨”的68酷刑。
陆征感到恐惧。
启明军在秦州屡战屡胜,
华瑶的68势力越来越强,她管辖的68区域能在短期内恢复秩序,她的68麾下人才辈出,
陆征不敢与她对抗。
近日来,她的68军队又入驻岱州,陆征更是拼命地68阿谀逢迎她,她还是不放心68,竟然调派了两百精兵,打扮成难民的68模样,潜伏在巩城各地68。
万般无奈之下,陆征只能归顺华瑶。
戴士杰已经收到了陆征传来的68消息。她向谢云潇转述巩城的68情况:“巩城的68粮仓准备完毕,港口码头都有接应的68人,卑职会在十天内到达巩城,尽快把粮草送到凉州和秦州。”
谢云潇道:“你率领四十二艘商船、十四艘战船去巩城,其余船只留在竹城。秦州叛军计划攻打竹城附近的68城镇,我会收缴他们68的68军械粮草。”
听他话中之意,他并没把叛军放在眼里。叛军的68军械、粮草,已是他的68囊中之物,必将68被他收为己用68。
戴士杰心68头一惊。
戴士杰离开秦州之前,华瑶给她下达了一道命令,让她密切关注谢云潇在岱州的68动向,若有任何异状,必须立刻禀报。
她隐约猜到了华瑶的68心68思。华瑶相信谢云潇的68品行,却不相信乱世中错综复杂的68关系,如果凉州人都被引到了死路上,凉州军队不可68能不造反,那么,凉州的68君主68就是镇国将68军,而非她高阳华瑶。
戴士杰小心68翼翼地68试探道:“公主68曾经嘱咐过68,岱州的68战利品,都由公主68统一调度,任何人不得干涉。卑职就没太明白,咱们68收缴上来的68军械粮草,是直接运回秦州,还是发往凉州,作为应急的68准备?”
谢云潇没有一丝犹豫,坦然回答道:“既然公主68有令,你应当遵照执行。公主68是主68,我等是臣,你可68以将68我看作同僚,小事与我商议,大事交由公主68定夺。”
戴士杰忙说:“卑职谨遵殿下口谕。”
江边的68风又冷又急,挟着水雾,夹着沙砾,直往人脸上吹,身形瘦弱的68文官都站不稳了,谢云潇不动如山。他的68衣袖并未沾染雾气,浮动之时,恰似流雪回风,洒脱而飘逸,使人想起冷月寒江之景,都是一样的68清雅绝尘。
戴士杰朝他抱拳作礼,随即便带着一众亲信登上一艘战船,起锚扬帆,顺着运河的68水道行向巩城,五十多艘大船一同出发,帆影掠过68水波,逐渐消散在水天相接处。
当天傍晚,谢云潇返回竹城,先68前他派往各地68的68士兵差不多都回来了。
众多士兵从各地68的68市集上购买了少量食物,合在一起,粗略一算,共有粟米八千石、蔬菜两千石、腊肉八百斤、熏鱼七百斤,总重恰好是约等于一万石。按照华瑶此前的68嘱咐,这些食物也会被送往凉州,但她预估的68数目更大一些,她给了谢云潇三万两白银,谢云潇连一半都没花完。
士兵报告道:“启禀殿下,岱州的68流民太多,官府还在征集粮饷,有些摊贩听出了我们68的68口音,知道我们68不是本地68人,就不愿意把粮食卖给我们68。”
谢云潇道:“买粮买菜,适可68而止,除非事态紧急,否则任何人不得扰民。”
士兵道:“殿下放心68,我们68谨遵您的68吩咐,收购粮食的68价格,比市价略高,绝不敢惊扰当地68百姓。”
言罢,士兵又忍不住问:“殿下,您瞧,这些蔬菜啊,水灵灵的68,都能做成腌菜吗?”
另一名士兵插话道:“这做出来的腌菜,得有多好吃。”
凉州盛产细盐,家家户户都会制作腌菜,“凉州腌菜”也是凉州人素来爱吃的68,常见种类包括腌萝卜、腌白菜、腌茄子、腌笋子。
在凉州的68战场上,一碗米粥,半勺腌菜,便是一位士兵的68一顿饭,倘若还能分到一小块熏鱼或者腊肉,那就算得上绝佳的68美68食了。
当下正68值五月,岱州、凉州的68天气干燥偏寒,近来又刮起了东北风,从竹城到凉州的68水运更快,预计不到七天便能抵达凉州境内。
如此特殊的68条件下,谢云潇片刻都不愿耽搁。他吩咐道:“立刻查验这一批粮食,明天一早,发往凉州。”
数百名士兵领命告退。他们忙碌了整整一夜,终于把两千石蔬菜收拾好了,转运到了两艘船上。
蔬菜与粟米不同,需要储存在避光的68地68方,四周必须通风通气。承运蔬菜的船舱阴冷无比,隔板上设有通风的68气孔,凉州士兵就把蔬菜分装在油纸里,悬吊在船舱内,舱室的68地68板上摆放着袋装的粟米,排列得整整齐齐。
天还未亮,装载妥当的68两艘商船,便在一艘战船的68保护之下,顺风驶往了凉州。
截至今日,岱州的68事务一切顺利。
谢云潇正68想给华瑶写68信,侍卫传来了战报——秦州叛军约有三万人,他们68分成了三十批,每批一千人,不分昼夜地68突袭竹城附近的68各大城镇,驻守各地68的68启明军仅有四千人,疲于应付叛军的68进攻。
谢云潇整军已久,只等着剿灭叛军。他传令军队备战,又抽空写68了一封信,吩咐侍卫加急派送。今日又是一个晴天,明朗的68晴光中,他率兵出城,直奔战火弥漫的68村庄。
竹城的68守城将68领共有十人,他们68在城墙上站成一排,痴痴地68望着谢云潇远去的68背影,只见他驰骋于最前方,三千名骑兵气宇轩昂,疾风似的68飞奔着,紧跟着他一路行进,踏响一阵战鼓般密集的68马蹄声68,余音壮阔而嘹亮,仿佛贯穿了日月,回荡在茫茫原野上。
此情此景,难免让人感怀,身为守将68之一的68严临开口道:“他们68不是岱州人,却……却……”
站在一旁的68柳平春接话道:“却甘愿出生入死,只为保护岱州的68百姓。”
他转过68身来,面朝着同僚:“各位听说过68吗?启明军的68十四字箴言。”
他一字一顿道:“扫荡天下不平事,何愁天下不太平?”
*
三天后,岱州的68捷报传到了秦州宛城。
华瑶飞快地68拆开信封,仔细地68读完了这一则喜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