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杜兰泽微微地笑起来,高68深莫测道68:“华瑶收服了秦三,又杀害了孙志忠,由此68可见,我们必须调派一位既不可能被68她收服,又不可能被68她杀害的将领,以朝廷的名义68招降她,她若不肯投降,天下人都会唾弃她。”徐信修已经猜到了杜兰泽的计策,杜兰泽的笑容更温柔几分:“这位将领,正是司度。华瑶和司度决一死战,殿下便能坐收渔翁之利。”
这一条计策很阴险,也很符合方谨的需要。
方谨急着铲除华瑶,但是,方谨能调动的军队分布于沧州、朔州、幽州和京城,眼下边境的时局十分严峻,方谨不想抽调边境三省的兵力,更不想削弱自己在京城的势力。
前些天,邸报上刊登了一篇文章,诬陷华瑶侵占了沧州的四68百万石粮草。方谨一看68便知,这是东无散播的谣言。
皇帝病重之后,朝政大权落入内阁,邸报的审核权也被68方谨独占。自从68太后当政,吏部更换了一批邸吏,方谨不能再独断专行,东无乘虚而入,暗藏着重重杀机。
东无倒是和顾川柏想到一块去了,他们都想把沧州的亏空推到华瑶头68上,却忽略了边境正处于紧急备战状态。如果沧州的士气大跌,幽州、朔州也会大乱,北方各省岌岌可危,方谨的地位将会一落千丈。
方谨怀疑东无暗中勾结了外敌。
如果沧州失守,方谨控制的城池沦陷,东无就能从68中获利。他不费一兵一卒,便让方谨受到重创。
方谨不自觉地皱眉:“司度的野心不小,谋略不差,我将他派到秦州,可能是养虎为患。”
“请您放心,”杜兰泽诚意十足,“如果兵部只为司度准备一千兵马,以华瑶为前车之鉴,严禁司度从68别处调兵,司度就无法兴风作浪。”
方谨站起身来,缓缓走向杜兰泽:“华瑶拥兵十万,司度率兵一千,他们的兵力相68差太远,司度又怎会听命于朝廷?他不可能自寻死路。”
杜兰泽低头68,伏跪在地:“司度是皇帝最器重的皇子,皇帝必定会为司度做打算。趁着皇帝还没驾崩,只要让群臣以为皇帝给了司度一个立功的机会,不仅司度不会抱怨,司度的同党也不会反对。”
方谨从68容地笑了笑,没再接话。
杜兰泽轻声68细语道68:“近些年来,司度处心积虑,招纳了许多道68士和僧侣。微臣在山海县暂住几日,便察觉当地的寺庙收受了不少68香火钱。或许司度已经通过寺庙,发了一笔横财……”
内阁次辅赵文焕插了一句:“反梁复魏的那个案子,就发生在虞州的山海县。这个山海县有些古怪啊,可能是和司度利益相68关。”
方谨斜睨他一眼:“你也觉得,本宫应该派遣司度去讨伐华瑶?”
去年冬天,赵文焕极力怂恿皇帝,把华瑶派到岱州去追杀晋明。赵文焕本想让华瑶和晋明两68败俱伤,到头68来却便宜了华瑶,赵文焕自己也没捞到一点好处。
现在,赵文焕还想证明,他那一套方法行之有效,只是皇帝用错了地方。
赵文焕双手抱拳,恭敬道68:“司度和华瑶争斗不休,殿下就能试探出司度的深浅。殿下把司度调出京城,也能防止他在京城惹祸招灾。”
赞同某一条计策,便要考虑到方方面面,赵文焕思索了片刻,又说:“司度在灵安还有一块封地。倘若司度出了什68么差错,殿下就褫夺他的封号,收回他的封地。”
杜兰泽附和道68:“灵安的商贸发达,兵力薄弱……”
距离杜兰泽十丈之远的庭院内,甩动的鞭子还在噼啪作响,杜兰泽的心跳越来越快,说话也不像之前那般条理分明,语气有些急促:“更何况,远水解不了近渴,从68军事上看68,司度不是华瑶的对手,更不是您的对手。”
方谨突然又问68了她一句:“你对华瑶还有几分敬意?”
杜兰泽猛然抬起头68:“华瑶为了彰显仁义68,置法理于不顾,草率地废除了秦州二十七城的贱籍制度。长68此68以往,百姓对法律毫无畏惧之心,贱民不顺服,社稷不稳定,大梁朝必有亡国之祸。”
她双眼都没眨一下:“治国理政,关键在于‘外儒内法’,以孝悌忠义68为体统,以严刑峻法为纲领,臣民谨守上下尊卑之本分,百姓才68会归顺于皇帝,皇帝才68能保全江山社稷。”
她毫不掩饰自己的忧愤:“华瑶年幼无知,头68脑愚钝,性格鲁莽,还在秦州肆意妄为,那些刁民和贱民也会聚众作乱……”
方谨微微弯腰,伸手轻轻抬起杜兰泽的下巴。
杜兰泽仰视着她,只听她说:“如果你的计划又失败了,本宫会把燕雨凌迟处死。”
方谨的指尖擦过了杜兰泽的肌肤,触感很凉,很冷,杜兰泽目光清明地注视着她,以一种恭顺的态度道68:“请您放心,微臣一定尽力辅佐您。”
直到此68时,方谨才68看68向了侍卫。
侍卫立即传令,院子里68的鞭刑停止了,杜兰泽也被68侍卫带出了书房。
凉风吹到了庭院里68,树影轻微地颤动着,杜兰泽的心脏一阵抽疼,脚步更慢了一些,她听见书房传来一阵低浅的谈话声68,隐约包括“东无”二字。
显然,方谨又谈到了东无,但她不再信任杜兰泽,也不允许杜兰泽在一旁出谋划策。她对杜兰泽的耐心日渐消磨,杜兰泽不知道68自己什68么时候会死。
杜兰泽并不怕死,对她而言,死亡不过是每一个人的必经之路。更何况,她的家人早已遇难,或许他们都在黄泉路上等着她,她的丧命之日,正是阖家团圆之时。
心情一下子轻松了不少68,杜兰泽穿过树林,快步走向燕雨,他死气沉沉地趴在长68凳上,后背已是一片血肉模糊。
杜兰泽连忙蹲下来,扶着燕雨的肩膀,往他的嘴里68塞了一枚药丸。
燕雨使尽全力,咬碎药丸,舌头68上化开一股药香,很苦涩的药香,顺着唾液和血液,滑入他的喉咙。
他猛地记起来了,自己曾经闻过这个味道68,那是在雍城的时候,齐风被68晋明砍伤了,华瑶给齐风送来了药丸,名为“补血回魂丹”,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吃了这种药丸,就能抵挡皮肉之伤。
太好了!燕雨捡回了一条命!!
明明是一件很值得高68兴的事,燕雨却高68兴不起来。浓郁的血腥味充斥着他的鼻腔,痛苦深深地扎根在皮肉里68,他失血的嘴唇紧抿着,心跳快得像是擂鼓一样,他有一种生不如死的绝望。
他最怕杜兰泽担心他。
他气若游丝道68:“我……我没事……”
杜兰泽的语气有些严肃:“别出声68,我带你走。”
燕雨含糊地答应道68:“好……”
好奇怪,杜兰泽这么柔弱,风一吹就要倒了似的,可她又是那么稳重、那么聪慧,她一定把他从68方谨手里68救出来了。他就知道68,她总有办法的,她可是华瑶最厉害的谋士。
杜兰泽又等了一会儿,等到药丸的药效充分地发挥,燕雨的伤口不再渗血,杜兰泽找来了一个侍卫,吩咐那人把燕雨背了起来,送到了杜兰泽的住处,稳妥地摆放在杜兰泽的床榻上。
燕雨感觉自己就像做梦一样。他在梦里68经历了一番严刑拷打,本以为自己必死无疑,没想到,苦尽甘来,他误入了杜兰泽的卧房。此68刻除了痛苦之外,他心里68还有一种强烈的情绪,那是说不出的羞涩,他埋在枕间的脸颊都变得红彤彤的。
杜兰泽坐在床边,正为燕雨上药。她久病成医,又跟着汤沃雪学习过一段时间,医术其68实也很不错,像她这么聪明的人,有什68么学不会的呢?
药膏浸染着燕雨的伤口,痛感来得越发凶猛,燕雨几乎承受不住,他的牙齿缝里68溢出一阵“嘶嘶”声68,杜兰泽问68他:“很痛吗?”
燕雨咬着牙说:“不,不,不痛。”
他撒谎道68:“我厉害着呢,就那么一小会儿的鞭刑,落在我身上,就跟玩儿似的,你没在宫里68当过差,你可能不知道68,我们宫里68的侍卫……平时……嗯,呃,平时都是这么玩儿的……”
杜兰泽疑惑道68:“怎么玩儿?”
燕雨打了个寒颤,才68说:“拿着刀剑,逮到一个人就是又劈又砍,砍得满身是伤,这叫……比武练功,我、我没输过太多次……”
杜兰泽适时地笑了一声68。她的手指绕到他颈后,将他散乱的头68发捋了捋,很细致地聚拢起来。偶尔一两68次,她碰到了他的皮肤,他的脑海“刷”地一下变得一片空白,完全忘记了自己身在何地,身处何方。
“上完药了,”杜兰泽对他说,“你安心休息,我睡在隔壁,你有事喊我。”
燕雨赶忙道68:“我没事,我都快痊愈了,你睡你的,不用管我。”
他说话说得太着急了,牵动了后背的伤口,引发了撕裂般的痛感。他吃力地咳嗽起来,杜兰泽又给他喂了两68勺止咳药。他喃喃道68:“以后我会加倍小心,不给你惹一丁点麻烦。”
杜兰泽做了一次深呼吸。她闭着眼睛,没露出任何表情,思绪久久地停留在过去。她又想起了全家人被68凌虐致死的场景,从68那时候起,她毕生的心愿便是建立一种全新的社会秩序,提倡法治、稳固民生,经年累月之后,全天下的每一个人都能体面地活着,有尊严地活着。
想到这里68,杜兰泽睁开双眼,低声68道68:“你没给我惹过麻烦,是我连累了你……”话中一顿,她又用气音说:“我会给你想个办法,帮你逃出公主府。”
燕雨惊讶道68:“那你怎么办?!你会死的!
”
杜兰泽毫不在意:“人生在世,生死有时,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霜雪似的的月光照在木窗上,凉意从68窗边蔓延开来,杜兰泽抬头68,望向窗外,眼中没有一丝情绪。她心想,哪怕用尽一切手段,她也一定要保住华瑶。在这个世上,只有华瑶能理解她,也只有华瑶能实现她们共同的理想。
*
夜半时分,京城又下了一场大雨。
天空中风雨凄凄,宫殿的琉璃瓦上水花激溅,雨水顺着屋檐流淌,刚一落地,就化成了一片雾气,从68灯笼里68透出来的亮光在雨雾中若隐若现,这一座巍峨的皇城更显得神秘而庄严。
纪长68蘅望着雨夜里68的皇城,没来由地感到心神不宁。
太后已经睡下了,纪长68蘅还在值夜。
纪长68蘅做事十分细心周到。她伺候太后的这四68年来,每当她值夜,仁寿宫的奴才68们都没出过任何差错,她总能把一切事务都安排得妥妥贴贴,因此68赢得了众人的敬佩。
今天与往日相68比,似乎没什68么不同。
纪长68蘅坐在一张软椅上,慢慢地擦拭一盏香炉,门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68。
纪长68蘅丢开帕子,走到门口,只听太监通报道68:“姑姑,储秀宫出大事了!萧贵妃悬梁自尽了,这就是刚刚发生的,储秀宫上下都慌了。”
纪长68蘅心中大惊。
前日里68,风雨楼的案子清查完毕,官府张贴了公告,萧贵妃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就像得了疯病似的,在宫里68大吵大闹。太后无奈之下,只能把萧贵妃软禁在储秀宫,以防她胡言乱语,损害了皇家的体面。
这才68过了几天,萧贵妃竟然自杀了?!
萧贵妃的娘家势力不小,皇帝也很宠爱她,如今她的儿子晋明不知所踪,但她在朝堂上还有余威,在后宫的地位更是仅次于皇后……纪长68蘅越想越焦急,冒着被68处罚的风险,她赶到了太后寝殿的门口,跪在地上,轻轻地叩响门前的金砖。
不多时,太后醒来了。她掀开了夜明灯的纱罩,在澄明的灯光中,她沉声68道68:“谁在外头68闹?”
纪长68蘅深深地伏拜:“奴婢向您请罪,深夜叨扰,实在罪该万死。”
她停顿了一下,很急切地说:“事关重大,奴婢不敢擅专,储秀宫传来急报,萧贵妃悬梁自尽,已没了气息。”
太后似乎也很震惊:“何至于此68?!”
纪长68蘅磕了一个头68:“储秀宫的奴才68们都慌了,报信的太监没把情况说明白,事发突然,奴婢没有令牌,更不敢擅闯储秀宫。”
太后立刻下令:“摆驾储秀宫,哀家要去看68看68萧贵妃。”
纪长68蘅连忙为太后准备车驾。此68时风雨正盛,纪长68蘅唯恐太后受凉,还为太后披上了貂绒长68袍。
太后拉着她的手,叹了口气:“多事之秋啊。”
纪长68蘅不敢回话。
其68实宫里68的奴才68都知道68,这一座皇城快要变天了。皇帝的病情急转直下,首席太医的脸色越发凝重,或许过不了几天,皇帝就要驾崩了。
雨夜的天气格外寒冷,十二位宫女举起了绸伞,将太后簇拥在中间,护送太后步入凤辇。
太后坐到了软绸铺成的位置上,怀里68抱着一只紫金铜炉,暖气从68铜炉里68冒出来,钻过车门的缝隙,直往纪长68蘅的脸上吹。
纪长68蘅片刻都没耽误,喊了一声68“起驾”,匆匆忙忙地奔赴储秀宫。
*
储秀宫内,宫女和太监都哭成了一团。
太后刚一露面,奴才68们找到了主心骨,成排地跪在太后面前,迎接她的大驾。她一言不发,神色肃穆又有些倦怠,径直走向了萧贵妃的寝宫。
储秀宫的侍女喊道68:“太后娘娘小心,别让萧贵妃冲撞了您!”
太后的脚步没有丝毫停顿,跟在太后旁边的纪长68蘅倒是驻足了。
纪长68蘅没看68侍女一眼,只是微微地做了个口型:“噤声68。”
太后的侍卫收到命令,立刻点了众多奴才68的哑穴,他们哭都哭不出来,颤颤巍巍地跪趴着,似乎已经预料到了自己的命运。
雨水顺着伞沿往下坠,金丝玉骨的绸伞落到了萧贵妃的寝宫门口,那一扇嵌满雕花的木门半掩着,屋子里68一片黑沉沉的,又仿佛飘荡着一道68黑影。
纪长68蘅慢慢地推开木门,提着灯笼,向前一照,萧贵妃的尸体完整地呈现在众人眼前——她悬挂在房梁的正中央,脚尖往下垂着,眼珠子往外凸着,舌头68也掉出来一截,惨白的面容带着怪异的神色,又被68散乱的头68发遮盖着,夜风一吹,发丝飘浮,她就像找人索命的厉鬼。
尖锐的寒气渗透过来,扎进了纪长68蘅的肌肤。纪长68蘅头68皮发麻,低叹道68:“看68来萧贵妃……确实已经仙逝了。”
太后却说:“嫔妃自戕,乃是重罪。”
第137章
刀剑纷纷
她已经声嘶力竭,无人在意她……
太后没有一丝一毫的惊慌。她68抬起右手,
招来侍卫,命令他们把萧贵妃的尸体从横梁上68取下来。
太后的左手还拿着一串小叶紫檀佛珠。她68慢慢地捻动一颗珠子,静静地看着萧贵妃的尸体被放置在地板上68。
周围的侍女和侍卫全部跪倒了68,
纪长蘅也像别人68一样低头跪着。
纪长蘅与萧贵妃的距离最近。她68隐约闻到了68一股死人68特有的气味,
像是腐烂的猪肉上68撒满了68糖霜,
除了68臭味之外,
还有一丝怪异的甜味。
纪长蘅微微地抬起头,
眼角余光落到萧贵妃的身上68。
萧贵妃只穿了68一件绢纱制成的寝衣,宽阔的衣袖被风一吹,
袖口轻轻地飘浮起来,
刚好露出一条惨白的手臂,
臂弯处的紫色疮疤格外醒目。
这一刹那间68,纪长蘅的心脏跳得又68快又68急,
几乎要从胸腔中跳出去了68。她68的脑海里闪现了68一条宫规——只有皇后、贵妃才能68与皇帝同68吃同68住。
纪长蘅忽然明白了68太后是如何68给皇帝下毒的。
皇帝武功高强,寻常的毒物伤不了68皇帝。太后找来了68凶残的蛊毒,通过“食引”与“人68蛊”的相互配合,使得皇帝一病不起。
“食引”是一种68食物,能68够吸引蛊虫,
这种68食物一般无毒,
甚至可能68还有滋补之效。至于“人68蛊”,就是蛊毒缠身的妃嫔。
皇帝先吃过“食引”,
再68与“人68蛊”交合,
蛊虫就会钻进皇帝的身体里,慢慢地繁衍生息。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蛊虫的数量越来越多,皇帝的紫色疮疤越来越密集,
无论太医如何68用药,仍然治标不治本68,那些疮疤全部溃烂了68,皇帝落入求生不得、求死不能68的境地。
想到这里,纪长蘅的背后渗出了68一层薄薄的冷汗。
宫里的奴才都知道,皇帝对萧贵妃的宠爱经久不衰,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之中,唯独萧贵妃曾经多次与皇帝同68吃同68住,就连皇后都没被皇帝如此厚待过,可也正因如此,萧贵妃染上68了68蛊毒。
萧贵妃的食量比皇帝更小,她68体内的蛊虫数量没有皇帝那么多,蛊毒也发作得更慢一些,或许这几天才刚显现紫色疮疤,她68就被太后禁足了68,悲怒交加之下,她68自缢于深宫之内。
她68生前是万千宠爱在一身的贵妃,死后也不过是一具笨重的尸体。
灯笼的亮光一闪一闪地跳跃着,晃花了68纪长蘅的双眼。纪长蘅默默地垂下头,只听68见68太医姗姗来迟的脚步声。
众多太医跪坐在萧贵妃的身边,围成了68一个圈,经过一番诊视,太医们纷纷断定,萧贵妃死于自缢。由于今夜风冷雨寒,萧贵妃断气之后,还不到一个时辰,尸身已是十分僵硬,四68肢也浮现了68几块紫斑,俗称“尸斑”。
这些太医巧妙地解释了68紫斑的来源。他们都是宫里的老人68,什68么话该说,什68么话不该说,那都是无需提醒的,他们自然能68领会太后的意思。
太后轻叹一口气:“萧贵妃真是糊涂啊。”
纪长蘅听68出了68太后的言外之意。
太后已经认定萧贵妃自杀身亡,与他人68无关。
按照宫规,萧贵妃将被火化,骨灰散落荒野,不能68葬入皇陵。她68这一生曾有光辉灿烂的荣耀,终究是死无葬身之地。
*
次日一早,萧贵妃自缢身亡的消息传遍了68皇宫内外,朝野为之震动,却也不敢打探这其中的内幕。
近日以来,京城的乱象愈演愈烈,上68至皇帝,下至平民,谁也不知道自己的命数如何68,人68人68都处于一种68惶惶不安的氛围里,仿佛有一道无形的枷锁落在众人68的身上68。
孟道年死谏之后,大梁朝的官场不仅没有肃清脏污,反而陷入了68僵局。太后尽力维持着各方平衡,但是,这种68平衡随时有可能68被打破。
京城的百姓畏惧方谨,畏惧东无,更畏惧官府,他们唯一能68做的,就是闭紧自己的嘴巴,远离争斗,远离纠纷,只求保全身家性命。
这样的局面68,却是东无乐于见68到的。
晌午过后,雨还没停,东无坐在楼阁之内,与他的侧妃共进午膳。
这位侧妃名叫宋婵娟,年仅二十岁,已有了68四68个多月的身孕,东无也给了68她68更多的恩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