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6章

    华瑶反问道:“我们痴人说梦,不行吗?”

    船工哑口无言。

    华瑶飞快地跑到岸上,买来两支竹筒糯米酒。片刻之后,她回到乌篷船上,把竹筒递给谢云潇。

    谢云潇竟然说:“我从未喝过酒。”

    华瑶有些惊讶:“为什么?”

    谢云潇道:“父亲不许。”

    华瑶拿掉自己脸上的面具,又挥出一巴掌,打掉了竹筒的塞子:“我姐姐说,只有乡巴佬才会喝米酒,可我太馋了,就想尝尝。”

    她双手捧着竹筒,仰起头,小口小口地啜饮,呛了一下嗓子,才停下来。

    她抱紧竹筒,欢欣雀跃:“好好喝,我果然是乡巴佬。”

    谢云潇取下面具,拧开竹筒,饮下一口米酒,甘甜清冽,回味绵长。

    乌篷船离开码头,驶入河道,水面上波纹荡漾,灯光消散在树影里,谢云潇站在船头撑篙。夜风吹过他的衣袍,今夜的风是暖的,夹杂着清冽的酒香,以及华瑶若有似无的轻笑。

    夜色很浓,河道很长,成千上万的灯火倒映在水面上,亭台楼阁坐落于河道两侧,远处的灯市光明鼎盛,像是天上仙宫神殿,这条河也成了银河。

    华瑶坐在谢云潇的身边,问他:“凉州每年有几次灯市?”

    “两次,”谢云潇道,“上元节和七夕节。”

    华瑶摘面具的时候,不小心扯松了自己的发带。她毫不在意,懒散地问:“凉州有什么好吃的吗?”

    谢云潇随便报了几个菜名:“炖羊肉、笋鸡脯、梅花酿、鲜鱼羹……这些都是凉州有名的美食。”

    谢云潇的衣带随风漂浮,华瑶抓住他的衣带,轻轻地绕在指间:“这几样菜,是不是你爱吃的?那我以后请你吃饭,就知道要怎么准备了。”

    谢云潇看见她玩弄他的衣带,立刻提醒道:“殿下,你拽着我的衣带,难免和我牵扯不清。”

    华瑶双手背后,又找了一个话题:“你回到凉州以后,也会和别人一起划船逛灯吗?”

    谢云潇手里的竹篙向下坠了一截:“我会在凉州军营任职,率领骑兵四处巡逻,没时间也没闲心划船逛灯。近几年来,凉州各地都有盗匪出没。”

    华瑶终于等来了“盗匪”二字。她脱口而出:“三虎寨?”

    谢云潇收回竹篙:“你竟然听说过三虎寨。那寨子在凉州与沧州的交界处,寨子里的强盗杀害了不少平民,凉州人说它是马蜂窝,除不尽,又经常蜇人。”

    华瑶从自己的口袋里拿出一张黄纸和一支炭笔,又在纸上画出凉州、沧州、岱州的地形。她画得很快,也很精准,就连一些罕见的地名都标注得一清二楚。

    华瑶把炭笔递给谢云潇,谢云潇接过炭笔,在纸上圈出三虎寨的窝点,笔尖掉下几粒碎屑,华瑶抬手一挥,她的掌风吹开了碎屑。

    华瑶的指尖轻轻一按,指向凉州北部的赤羯国领土:“凉州和沧州一直没有合作,那三虎寨和赤羯国会不会合力攻打凉州?”

    谢云潇沉思片刻,答道:“沧州希望凉州出兵,凉州不敢从前线调兵。赤羯、羌如各有三十万精兵,其中三十万驻扎在凉州的雁台关、月门关附近,还有十万驻扎在觅河沿岸,剩余的二十万散落各地。”

    华瑶叹了口气:“我听你说过,凉州的军粮需要水路运输,如果三虎寨、赤羯、羌如在这几个地方设下埋伏……”

    她指着江河的航道岔口:“军粮一定会被劫走,凉州的处境更艰难了。”

    谢云潇道:“若要剿灭三虎寨,朝廷至少应该支出……”

    “多少银子?”华瑶问。

    谢云潇隐晦又直接:“差不多一栋摘星楼。”

    华瑶点燃那一张黄纸,灰烬落到了案几上,她轻声说:“我爹命令工部修建摘星楼,工匠才刚打了个地基,就有文官写了一篇《摘星楼赋》,称得上文采斐然。”

    谢云潇评价道:“百无一用是书生。”

    “哈哈哈哈,”华瑶嘲笑他,“你喜欢看书,讲话也文绉绉的,凉州军营的士兵也是你这样的吗?”

    谢云潇推开案几上的烛台:“军营里的士兵大多不会读书认字。你毕竟是公主,不是士兵,我和你闲聊,应该有个分寸,总不能荤素不忌,满口粗话。”

    “是吗?”华瑶一下来了兴致,“假如我不是公主,你会对我说什么粗话?”

    华瑶在皇宫长大,从没听过粗话。她心里有些好奇,忍不住问出口了。

    谢云潇和华瑶四目相对。幽幽闪烁的烛光中,他的双眼湛湛有神:“你真是……”

    “我准备好了,”华瑶严阵以待,“粗话要来了吗?你快说呀。”

    谢云潇把他的面具倒扣在桌上:“我早就想问你……”

    华瑶正襟危坐:“你如此认真严肃,沉稳正经,可有大事相商?”

    不知道为什么,谢云潇又记起她那句“我愿意为你建一座金屋,阿娇”。

    谢云潇立刻侧过脸,不再看她:“公主殿下,您能否也认真严肃,沉稳正经一些?”

    华瑶随口说:“那倒不难,只是少了许多乐趣。”

    乌篷船停在宽阔的水面上,华瑶又喝了两口米酒,她诗兴大发:“今日一别,不知何时再见,我给你写一首正经稳重的送别诗吧。”

    谢云潇本来想说“倒也不必”,但他看见她神色怅然,而他也即将返回凉州,奔赴战场,或许,今夜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

    未来的事,谁能预料?生死存亡都是说不准的,他低声道:“洗耳恭听。”

    华瑶拿出一块丝绢手帕:“你说过,等你回到凉州,你要率领一队骑兵,四处巡逻。可惜,我没见过你骑马的样子,不过我可以想象。”

    她握紧炭笔,在手帕上写字:“画舫传灯暮色明,鸳鸯逐影水风清。潇潇洒洒真才俊,策马挥鞭岸上行。遥似云仙游碧海,皎如玉树落华庭。流光飒沓三千景,难解思量……寄此情。”

    她抬头,看着他:“遥远的遥,和华瑶的瑶,音节相同。所以,这首诗里,既有你的名字云潇,又有我的名字华瑶,这首诗的诗题,就叫做《明月夜河上华瑶送别谢云潇》。”

    谢云潇淡然地问:“你经常写诗送给别人吗?”

    “开玩笑,”华瑶道,“我堂堂一个公主,怎么可能天天写诗送人。”

    谢云潇真没想到她运笔如此迅速,整首诗只花了她不到片刻的功夫。他不知道自己出于什么考量,对她这首诗挑三拣四:“既然是送别诗,为什么要用‘情’字收尾?”

    华瑶振振有词:“我用‘情’字结尾,只是为了平仄押韵,我第一次写送别诗,不能写一首不成格律不押韵的,你说是不是?”

    谢云潇附和道:“也是。”

    华瑶头头是道:“更何况,情之一字,有千百种解。”

    谢云潇向她请教:“愿闻其详。”

    华瑶故作高深:“你太年轻了,我跟你说不清楚。”

    谢云潇道:“我们同岁,我比你大四个月。”

    华瑶直接把手帕塞进他的怀里:“李白写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送给汪伦的送别诗,不也是‘情’字结尾?诗仙都这么写,你还有什么不满意?”

    “受教了,”谢云潇捡起手帕,“《明月夜河上华瑶送别谢云潇》看起来像情诗,实际上是送别诗,好在你我身正不怕影子斜,不必顾忌,我决定收下了,承蒙……”

    华瑶欣然点头,他接着说:“承蒙殿下关照,多谢殿下款待。”

    华瑶豪爽地拍了拍桌面:“客气了,客气了。”

    恰在此时,不远处驶来一艘五丈长的画舫。

    画舫的甲板上站着八个剑客,其中三个剑客跳下甲板,踏水而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跃而上,重重地踩住了乌篷船的船艄。他们来意不善,与华瑶的距离仅有三尺。

    “请问……”华瑶还没说完,站在她对面的那个剑客发出一声浪笑。

    那剑客放肆地打量华瑶和谢云潇:“小娘子与小郎君,都是新来的船妓吧?我家大人有请二位,断不会亏待你们。”

    华瑶不以为然:“我和我朋友都是正正经经的良民,你找错人了。”

    京城的河道纵横交错,华瑶和谢云潇都不知道他们无意中驶入了烟花道,此地暗娼聚集,鱼龙混杂,乃是好色之徒在水上寻花问柳的惯常去处。

    华瑶和谢云潇年纪轻轻,相貌极美,身材极好,衣着朴素,又乘着一艘破船,船上摆着竹筒酒,怎能不引人遐思?虽然他们二人都佩了剑,但在京城,人人尚武,不通武艺的平民百姓也会捡些兵器挂在身上,当作装饰。

    那剑客以为华瑶正在抬价,伸手来摸她的腰肢:“小娘们,骚个什么劲儿,破船停在烟花道上,偷过几十条汉子吧?你这张小嘴吃过多少男人的……”

    华瑶正想拽着谢云潇溜走,谢云潇已经拔剑出鞘。

    京城的武学招式以“雅致高妙”为上佳,而谢云潇在凉州长大,他所学的每一招都是为了杀人见血,速战速决。那三名剑客联手合作,连他一招都抵挡不了,转瞬之间,就被他砍得节节败退。

    昏暗烛光之中,鲜血溅开,晕染一片血腥味,华瑶连忙大喊:“等等!剑下留人!京城禁止斗殴!岸上有拱卫司的高手巡逻,专门追捕违法者,你武功再厉害,一人难敌百人,还要顾忌我爹你爹他家主人的爹!”

    谢云潇收剑回鞘,趁此机会,那个剑客挥动刀柄,刀尖直刺谢云潇。

    华瑶怒骂道:“你没长脑子吗?!”

    华瑶劈出剑鞘,震得剑客栽进了水里,当场淹死了,尸体浮到了水面上。

    谢云潇提醒她:“你也冲动了。”

    华瑶反驳道:“这不怪我,我根本没用劲,是他自己不会游泳,不关我的事。”

    华瑶还想拽着谢云潇逃跑,然而,那一艘画舫越靠越近。

    那画舫的船头站着一个趾高气昂的锦衣男子,年约二十岁左右,衣袍上绣着卫国公的家徽。他眼中怒火滔天,额间青筋隐现,华瑶已经推断出他的身份,他一定是卫国公的幼子,名叫卢彻。

    卢彻经常对朋友说“闲来狎妓多意趣,赢得青楼薄幸名”,因此,他在京城的名声极为浪荡风流。他喜爱酒色,任性骄横,从来就不是个好相与的人。

    他恶狠狠地瞪着华瑶,亲手点燃一支竹筒,火花“啪”地窜了出来,一飞冲天,炸开一片白色浓烟。

    “糟了,”华瑶说,“我们跑不掉了。”

    谢云潇疑惑道:“为什么?”

    华瑶指了指天上:“那是召唤……拱卫司的信号。”

    话音未落,岸上的哨兵敲响铜锣,挂起一面青色旗帜,拱卫司的人马一定会在一刻钟之内赶到此地。

    华瑶捡起一张面具,又把面具盖到谢云潇的脸上,她语气严肃:“我会赶在今夜亥时之前,把你送回驿馆,绝不会耽误你明天的行程。”

    谢云潇的右手沾了血,很不干净。他就用左手抓她的袖子:“你打算做什么?”

    那画舫近在咫尺之间,卢彻一脚踹上乌篷船,华瑶立刻亮出令牌:“我是高阳华瑶!当朝四公主!”

    卢彻见她年轻貌美,舔了舔嘴唇,看也不看令牌,骂道

    :“你个破落户要是公主,我他爷爷的就是天皇老子!给你脸不要脸,敢打老子的手下,还诈我是吧?炸你爹的!浪蹄子样,爷们几个今晚干不死你!!”

    谢云潇愤怒至极,手背上青筋毕露:“不讲人话的杂碎。”

    他极快地转过剑柄,剑锋直劈卢彻:“你真该死。”

    华瑶一把拦住谢云潇,厉声道:“卢彻!你父亲见了本宫都不敢如此放肆!你再敢胡言乱语,等到拱卫司的人马赶过来,本宫就以大不敬治你的罪!冒犯皇族是死罪!明知故犯,罪加一等!你这种脏东西,就应该被凌迟处死!!”

    华瑶疾言厉色,气势汹汹。

    卢彻眉头紧锁,又见自己的三个剑客已经死了一个、重伤两个,顿时气不打一处来,只当华瑶是在说谎话骗他!不然她怎么知道他的名字?他在烟花道上颇有威名,向来是个大方的恩客,哪个娼妓不爱戴他?!

    卢彻刚喝了一壶烈酒,酒气上头,怒火欲色交加,急需纾解。他指着华瑶,怒吼道:“把她拿下!”

    船舱里走出一男一女两位高手,这二人面色乌青,头发灰白,练的是旁门左道的毒家功夫,绝非正统。他们得令之后,便与十几名剑客一同出招,乌篷船周围显出条条人影,杀气腾腾。

    华瑶凌空一跃,使尽全身力气,甩出一道剑光,斩在水面上,凿开两丈宽的巨大波浪。

    乌篷船上下颠簸,惊涛拍船,浪花如雷,卢彻摔进了河里,呛了一大口水。他咳得喉咙发痛,满口咸腥味,心头的怒火越发炽烈,抓着船舷怒骂道:“我杀了你个贱人!”

    那一对练毒的男女直追华瑶,华瑶身影一闪,转弯退到了画舫之外,刚好与谢云潇交接。

    她给谢云潇使了个眼色,谢云潇与那二人交手,在他们招招逼近之时,华瑶埋伏在暗处,洒出一把棋子,再拽着谢云潇跳回乌篷船上。

    那一把棋子只是打痛了那对毒攻男女,并未伤害他们的性命,但他们自乱阵脚,收不回掌风,猛然劈死了自己人,越发地乱成一团。

    鲜血染红河水,许多剑客的尸体漂在河面上,岸边的拱卫司骑兵也赶来了。

    华瑶正要逃向河岸,她忽然看见,河上驶来一艘宏伟壮观的龙纹游船。

    华瑶双眼一亮,大喊道:“皇姐!皇姐!”

    那游船的行速极快,华瑶拉着谢云潇往船上跑,边跑边喊:“姐姐!姐姐!救我!姐姐!有人要杀我,姐姐救命!!”

    在这世上,华瑶只有一个姐姐,那就是当朝三公主,高阳方谨。

    游船的甲板上,晚风微凉,方谨手握一条长鞭,倚着栏杆。她头戴琉璃宝钗,身穿镂金红裙,周身一派傲然之气,很是英姿飒爽。

    方谨比华瑶年长七岁,如今正当二十二岁妙龄。她的母亲是已故的孝仁皇后,她的外祖父是内阁首辅,她的姨母是国子监祭酒,而她本人不仅是皇帝的嫡长女,也是皇帝最器重的女儿。

    华瑶上船之后,直接扑向方谨,泣不成声:“姐姐,姐姐……”

    游船前侧的花厅里,碧纱宫灯照得满室通明,尽显珠光宝气。这间花厅以珍珠为窗帘,以珊瑚为屏风,以白玉为台阶,还有一群衣衫不整的美人跪在阶前。

    那些美人有男有女,全是伺候方谨的奴仆,方谨淡声道:“你们都退下吧。”

    美人们磕头谢恩,悄无声息地离去。

    方谨牵住华瑶的手:“起来吧,瞧瞧你,像什么样子,哭成泪人了。”

    华瑶缓缓起身,坐到了方谨的旁边。

    方谨端起一杯龙井茶,吩咐道:“你先去内室,换一身衣裳,入秋了,天气冷,你别着凉了。”

    华瑶只说:“我得罪了卫国公的幼子,卢彻。”

    方谨头也没抬:“卢彻,算什么东西,也值得你落泪?”

    华瑶抽泣一声:“卢彻的手下冤杀了自己人,可能会嫁祸给我,我怕卫国公夫人进宫,找皇后娘娘告状。”

    方谨将自己的手帕递给华瑶:“死了几个奴才罢了,无关痛痒,我把案子审个清清楚楚,他们就没办法嫁祸你了。”

    方谨与华瑶交谈时,卢彻及其手下,还有拱卫司的几个卫兵都被带进了花厅。

    这几个卫兵之中,官职最大的是“百户”,官阶正六品,他见到方谨,也把腰杆弯得很低:“卑职拱卫司百户,参见二位殿下,恭请殿下圣安。”

    “免礼,”方谨道,“今夜之事,因何而起?”

    卢彻的酒意消散,整个人完全清醒了。他跪着爬向方谨,解释道:“三公主,三公主明鉴!是华瑶……华瑶!四公主她……”

    方谨淡淡道:“华瑶这两个字,是你能喊的吗?谁给你的胆子?我还以为你的姓氏是高阳呢。”

    众所周知,“高阳”乃是皇姓,方谨这句话,可谓诛心之言。

    拱卫司的卫兵们心中也有了计较,这一边是卫国公的幼子,另一边是三公主和四公主,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卫兵便发话道:“四公主原本是在河上行船,经过一条河道,恰好遇见了卢公子,卢公子认不出四公主,情急之下,动起手来……”

    “不是我!”卢彻喊道,“是他,他先动的手!!”

    卢彻指向谢云潇,连声叫嚷:“京城严禁斗殴,违者收监三个月!你睁大眼,瞧瞧我是谁!我不比你更懂律法?!”

    此时此刻,谢云潇仍然戴着面具,笔直地站在华瑶背后,像是华瑶的近身侍卫。

    华瑶低声道:“今天京城有灯市,我带着侍卫,出来逛灯,在码头租了一艘乌篷船,我从来没有坐过小船,我心里有些好奇……”

    “下次别坐小船了,”方谨打断她的话,“破破烂烂的,你也不嫌挤得慌。”

    华瑶点头:“姐姐说的是,我记住了。”又说:“我在河上赏景,卢彻把我当成船妓,派出剑客来侮辱我,我没理他,他就要杀了我,如果不是我跑得快,我再也见不到姐姐了……”

    卢彻骂道:“四公主!我敬你是公主,你竟然颠倒黑白?!我的剑客死了好多个!全被你杀了!杀了!是你杀了人!!”

    忽有“啪”的一声重响,官窑白瓷碎片洒了一地,滚烫的茶水泼开,溅在卢彻身上,卢彻感到一阵剧痛,吓得尖叫了一声。

    方谨负手而立:“在本宫面前大呼小叫,你是一点规矩也不懂。”

    拱卫司的卫兵们纷纷跪下,跪伏在地上,齐声道:“请殿下息怒。”

    华瑶接着说:“我根本没有杀人,卢彻养了两个练过毒功的高手,他们功法不稳,自相残杀,尸体必定留有余毒,还有几个人水性不好,自己溺死了,关我什么事?姐姐让仵作检验一下,就能证明我说的都是实话。”

    “那便是了,”方谨坐回原位,判定道,“今夜之事,全因卢彻一人而起,错已铸成,覆水难收。卢彻对皇族大不敬,本是死罪,念在他初犯,又害死了自家剑客,发送到拱卫司细审吧。”

    卢彻此时才知大事不妙,他急中生智:“四公主呢?不能只审我一个,四公主要和我一块儿去拱卫司!还有她那个侍卫!”

    华瑶怒声道:“你已经犯了大错,还要拉我下水,我问你一句话,你不能狡辩,只能点头和摇头!”

    方谨的两名侍卫一左一右地架起卢彻,在他的惊慌吼叫之中,点了他的哑穴。

    华瑶质问道:“今天晚上,我在水上划船,你把我当作船妓,派出剑客强掳我,我拿出公主令牌,你还是对我说了很多污言秽语。我的侍卫拔剑出鞘,只是为了保护我,而你恼羞成怒,差遣两名练了毒功的刺客杀我,你敢不敢承认?”

    卢彻讲不出一个字,急得满头大汗。

    方谨瞥了一眼拱卫司的卫兵:“你们几个,愣着做什么,还不记下供词?”

    卫兵连忙站起身,从宫女的手中接过笔墨纸砚,将华瑶的一言一语记录下来。

    方谨低声道:“有劳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