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总之,一大堆乱七八糟的鸡汤灌进胸怀,王扒皮这才觉得舒坦一点。他打开手机,恨恨的想:一千块钱一瓶的蜂蜜?怕不是想钱想疯了!
这网上、这直播,这么多人卖土特产,随便一个都能吊打她!
而就在这时,贴心的大数据立刻给他推送了一条通知——
【奶奶,您等的主播终于开播啦——田园记事,带您一起重温时光】
王扒皮对什么田园那是一点都不感兴趣的,但今天或许是气冲上头,他下意识的把链接打开了。
【鉴于大环境如此,
而后,只见屏幕如烟雨画卷一般展开,淅淅沥沥的雨幕之中,农村颇具特色的廊下,一个精神矍铄的老头正坐在那里。
面前是刚起了个头的……草编?
身侧男孩子的声音中蕴满了天真:
「爷爷,这个草席是给姐姐编的吗?现在盖房子都用机器了,你怎么不用机器呀?」
说话的男孩面容白净,眼神清澈。只好奇的站在那里,就让人不由生出了好感。
王扒皮:……
王扒皮自然是没有的,他已经看穿这个直播的套路了——这个男孩看起来就不像是正常人,肯定是用这个来卖惨的!
但,嘴上不屑一顾,手却半天没有点到关闭。
他听着直播间里传来的雨声,此刻忍不住又往老板椅里放松的躺了躺,心想不就是土特产吗?
看看人家是怎么带货做推广的?
宋檀?哼!
……
天气预报还是挺准的。
这雨从一大早开始
下,到现在都没停过,不过老宋家半点儿不着急——今年的雨水少,也干了好久了,这会儿下一场雨,刚好润润土地。
只有还没彻底安顿下来的郭冬不是很开心。
她的金樱子才只晒了半天呢,总不能半干不干的就那样放着吧?
糖分那么大,很容易坏的。
于是只好又在诊所的厨房里烧了火,打算慢慢的把他们烘干。
好在因为之前晒过了,这次烘个三小时应该就差不多了,倒也不是特别艰难。
不过,一边是小火慢慢烘着的金樱子,一边又是外头雾蒙蒙的雨幕。山林都笼罩在一片灰色的水汽当中,四周除了雨声,再也没有别的嘈杂……
真舒服啊。
郭冬忍不住就笑了起来。
…
而这边,乔乔又想起自己的小朋友们,于是要带大家学习新的技能——编草席。
当然了,他承认这个有点难,因为一大早看爷爷编东西,手指上下翻飞,一不留神,那些噼好的草叶就主动连在一起了……
「唉。」他只能遗憾的对直播间众人叹口气:「对不起啊小朋友们,这个好像有点难,乔乔老师也没学会。」
「不过没关系,咱们先看看吧,看熟了说不定就会了。」
弹幕一片无语。
【绝无此种可能!】
【他好像真的对我很有信心】
【脑子会了,手不会】
【区区草席有什么难的,待我再修炼百八十年,定然能手熟!】
【话说,这个草席就是我上次想买的那个吗?多少钱呀?】
【估计不会便宜】
【是啊是啊,上次看主播床上的那个,好像睡起来真的很舒服。】
【我不管,我就要买!】
【沿海地区羡慕哭了,我们这里热,但没法买——这玩意儿一潮湿就不行了。】
【那就一年买一床新的嘛,总不至于一年都撑不到的】
【我想,钱包顶不住——毕竟乔乔老师什么时候也没有卖过便宜的东西啊……】
【啊对了,我看店里新上架了黑木耳,乔乔老师真是把我当外人,都不说一声的。】
【啊!夏天吃凉拌木耳太爽啦!我这就去买!】
默默看着的王扒皮:……
这些弹幕怎么回事,花钱这么积极吗?
要不……他也去看看?
……
而这边,宋有德还在回答乔乔的问题:
「要是编以前那种草席,老屋子里还有一台机器。不过这草又特意多噼了两半,太细了,以前那个机器编起来不够密实,还是手编吧。」
细的跟粗的,完全是两种编法,机器就没办法通用了。
而宋有德现如今一个人在这里编草席,也是为了先编出一个来给大伙打个样。
檀檀说了,先给个标准出来。
达到这个标准的,编一床给五十块钱。
这个价钱不高,但也不低。
对于他们这些渐渐干不动力气活的老人来说,简直再合适不过了。
不说别的,就莲花她婆婆,昨天学了基础之后,今天已经拿走一大把挑出来的杂色草,坐在轮椅上慢慢练去了。
还有檀檀他姥爷,那手也是灵巧的很呢!
455.高粱酿酒
大雨下了整整一天,乌磊也刚从洗衣机里把洗干净的沙发套拽出来——
别问为啥下雨天洗衣服,问就是平时干活太累了。好不容易碰上下雨,乔乔辛君张燕平已经丧心病狂的安排好了工作——刷刷洗洗拖地换四件套……
总之,一上午都没闲下来。
乌磊感觉好心酸。
“都住别墅了,家务活还要自己干,这住的是个什么别墅……”
碰巧辛君搂着崭新的床单经过,不由纳闷道:“可这别墅也不是我们的啊,咱们不是免费在这儿蹭住吗?”
“哦,”他又反应过来:“我是正经包吃住待遇的。”
乌磊:……
他、他也跟檀檀有血缘关系的!
而楼下,七表爷站在廊下看着淅淅沥沥的雨幕,这会儿在院子中找到了一块地方:“刚好,下雨天可以省点功夫,到时候这一块儿也好刷洗。”
“刷洗什么?”宋檀好奇的看了看。
下雨天,除了姥爷一大早非要去爷爷那边研究编草席,其他人都闲着呢。竟是个难得惬意放松的好时机。
宋檀是想试试现在自己能不能把灵气化到水里,这才出来鼓捣了半天,扭头就见七表爷这样讲。
七表爷瞅她一眼:“桃林下边挨着的那两块地里,种的还有高粱你忘了?”
“这都七月了,我昨天晚上过去看看已经熟了,只是赶上下雨没来得及收割。”
“啊!”
宋檀是真忘了——毕竟高粱跟玉米一样,种的都不多,而且是乔乔一门心思种下的。
“都熟了不赶紧收割,下雨会不会泡烂啊!”
比如稻谷,赶上收割的时候下雨,不仅没法晾晒,甚至他们会直接在茎杆上直接再次发芽……
七表爷却摇摇头:“【高粱扛起枪,不怕水汪汪】这句话听过没有?这东西它不怕水不怕旱,放心吧。”
“我是琢磨着现在也没人吃高粱,回头那片收割下来的都酿酒吧。”
哎呀,在宋檀家干了几个月,也就只有来客的时候喝点小酒,人生都失去乐趣了。
“啊?”宋檀有点犹豫:“粗粮啊,不尝尝吗?”据说营养成分高,口感香甜,她还没吃过呢。
恰逢宋三成走出来抽根烟,听到这话大惊失色:
“啥?!吃高粱?不吃不吃!”
他深恶痛绝:“又苦又涩还难吞,还剌嗓子……咱家大米不好吗?非得吃那个?”
宋檀:???这么难吃?
“那算了!”她果断摇头:“都酿酒吧!”
说起酒啊,宋三成虽然不嗜酒,但偶尔也是喝的。
这会儿兴奋的就跟七表爷凑在一起:“这酿酒是啥样的呀?酱香的还是浓香的呀?酱香的我可喝不惯啊。”
七表爷也高兴:“反正高粱多,咱都酿!”
就是麻烦些。
又问:“打稻谷脱的那稻壳都还有吗?”
“有啊!”
宋三成指一指仓库:“一堆呢。”
稻草在后山堆了个草垛,稻壳是打算喂鸡鸭的,因此都用麻袋装好了。
“那行。”七表爷琢磨了一下:
“檀檀,那你回头得买个大的蒸锅、蒸馏器还有装酒的罐子和瓶子。”
不然靠家里的大铁锅,蒸出来太麻烦了。
宋檀迅速摸出了手机:“那要多大的?”
啊这。
七表爷也好些年没有酿酒了。
如今乍一提起,虽然他自信手上功夫没丢,可也难说——
因此,便保守道:“蒸锅不用太大,五十斤的就行。我估摸着你那两分地能有两三百斤的高粱,差不多能出一百斤酒——你就按照这个准备吧。”
一百斤酒啊?
宋檀忍不住琢磨起来:“你说这要是卖,得多少钱一瓶呢?”
这个白酒的市场她还不太了解啊。
七表爷不由无语——这高粱还没打下来呢!
他只好哼了一声:“最起码也得一个月以后才能知道口感了,你现在操心价钱太早了。还不如想想,板栗园的黄豆到时候用来干啥。”
到时候收完高粱,下一个估计就是黄豆了。
说起黄豆,宋檀是真期待啊:
“我先买个大的豆芽机!”
清炒豆芽,醋熘豆芽,小酥肉炖豆芽!
豆渣,豆浆,豆腐花,水豆腐,千张豆腐!
炒黄豆,豆面,黄豆焖猪蹄儿——
她盯着手机,眼神渐渐丧心病狂:
“我是不是还得再买个磨盘……”
七表爷:……
人生三大苦,撑船打铁卖豆腐,你是真想不开呀。
但……
“你给我看个小磨盘,巴掌大的那种。我到时候研磨点调料颗粒,买的那些现成的要么太细,要么太粗,自己打家里那个粉碎机打的也不够好。”
宋檀嗯嗯点头,此刻总算觉得自己半年功夫没白费——不说别的,家里她能吃的东西是越来越多啦!
到时候大石磨回来,把乌磊哥拴在磨上让他抽空转两圈……
咳咳咳。
不行,到底是亲戚,乌磊哥那点力气,拉磨纯粹糟蹋了她的黄豆。
总之,得找个什么拉磨啊!
她思来想去,渐渐把目光放到了后山——
而此时,悄无声息抽完一支烟的宋三成看着这茫茫雨幕,突然又问道:
“这场雨一下,稻田里的水都不用再放了——檀檀,秧苗现在长得啥样了?能种不?这个月又是收高粱,还得收黄豆,我估摸着你的桃也差不多了,这边还要栽稻——咱村里的人估计都不够了。”
】
宋檀一愣:“春天帮忙在山上栽桃树还有那么多人呢?”
宋三成摆摆手:“往年七八九月份,他们出门打工的多,都得准备了。”
这个时节去南边的电子厂啊玩具厂鞋厂什么的,要是碰上个加班多的,一个月能挣五六千呢。
不过要是年龄大了,那就辛苦一些,收入少一些,可算下来也能挣个三四千块钱。
干到过年回来,别的不说,明年一年的米面粮油,人情礼物份子……总是够了的吧?
留在老家干活虽然好,可宋檀这边的活有一天没一天的,不保险啊。
宋檀:……
她新包下的几百亩山头呢!
留人,这波必须得留人了!
当然了,不光得留这一群中老年,今年过年,确实得向小祝支书说的那样,拼命给家乡薅点年轻人了!
456.代理商和供货商
这场雨果然如天气预报所说,整整下了三天。
好在第四天的早晨,太阳光又一次成功洒落。
宋檀起了个大早,此刻跑到田边去看已经被水快要浸没到田埂的两块水田,再看看底下渐渐沉淀下去的泥浆,对旁边一脸期盼的李老头点点头:“我觉得正好!”
“可不!”
李老头也高兴得不得了:“这就可以插秧了。你赶紧找人来吧,天太热,一早一晚的,今天争取给它干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