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好好好!」乌兰压根没想到这么复杂的心思,这会儿扬起嗓门:「莲花,你先别忙着,晚上这姑娘到你家里去住一晚!先去给人家整个床铺出来吧。」
而后走过去,拉着莲花婶又加低声音:「一开始说管普通的饭菜带住宿150,她没同意,吃的我家的饭菜。所以住一晚上就100块钱。」
100块钱也是钱!莲花婶才不嫌弃,反而高兴得不得了——家里的床空着也是空着,就收拾个被子的功夫,这钱简直白捡!
她欢喜的应了一声,而后赶紧张罗着往家跑。
郭冬这才发现,这位莲花婶,就是一直在院子里埋头干活的那位大婶。
再一瞧,院子里还有两个坐轮椅的。一个是年龄颇大的老太太,身形干瘦,看那样子,腿应该是一直站不起来。
还有一个是个老头,不过瞧这精神面貌好很多,再看看脚上的鞋子——运动鞋。嗯,那大约是能站上一会会的。
而这边,给200块钱餐费的客户,乌兰招待的也很周到,这会儿又招呼乔乔给人家切西瓜……
忙忙碌碌的同时,姥姥也凑上来:「怎么样?价钱谈好了没有?」
「没。」乌兰叹口气:「金樱子弄下来还得炮制才能给卖,费的不是功夫。」
「咱这两天还是先摘木耳吧。」
姥姥本来想说:功夫值什么钱?只要能卖就好!
不过瞬间又反应过来,这是闺女家。于是没再多说什么,只点了点头。
而这会儿,小祝支书也背着手,局里局气的踱步到宋檀跟前,这才装作不经意的问:「你这客户干什么来的?」….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
游……更何况宋檀山上种的那些压根就没见管过,证明打理简单,正适合留守老人啊!
「没。」宋檀一看小祝支书的眼神就知道了,此刻不由笑道:「别想了,人家不是专做药材收购的,她是中医,自己会配药,刚好用得上这个才来的。」
祝药材之乡的梦碎,小祝支书也不气馁,反而眼神又一次闪亮起来:
「你说……她是中医?有证的那种吗?」
「当然了。」
宋檀古怪的看她一眼:「别看人家年轻就觉得没本事,她今年都30了,而且应该挣了些了。」
「保养的手艺可以啊!」小祝支书眼神发亮,而后又借着机会把宋檀直接拽到院子外了:
「你看她医术可以吗?」
这初来乍到的怎么看?
宋檀无奈:「不知道。不过心思挺正的,没那么多弯弯绕绕。而且我猜她的药方挺有效果的,不然收药材的时候不会这么笃定——你想干嘛?」
「我没想干嘛。」
小祝支书嘿嘿笑了起来:「我就是看人家一个单身姑娘家,自己跑来收购,是不是自己开诊所啊?」
宋檀:……
「想问什么直接问吧,这弯子绕的——应该没有,来的时候说是饿两天了,直接一头栽我那草堆上,估计家里有什么有难言之隐。」
「好!难言之隐好啊!」
小祝支书欢喜极了,看着宋檀皱眉的样子,她赶紧又小声道:
「你不知道,村里李医生他准备到镇上了。」
宋檀愣住了:「他不是咱村里的大夫吗?」
诊所还是前几年政府给盖的红砖平房带院子,很气派的。
五十多岁的李医生直接跟老伴就住在里头了,每个月还能领工资,又不忙,别提多潇洒了。
小祝支书也发愁:「前两天跟我说的,说打算去镇上发展,那边孩子给他盘了个诊所,还能带孙子,比在咱村里有前途多了。」
一来镇上人多,二来……二来还是人多。
在村里,感冒头疼大伙都不吃药,硬扛。顶多是烧起来了,拿个药打个针,又或者脚崴了来贴个膏药……
再不行,那种高血压糖尿病偶尔来输液。
一天到头不知道多闲!
但人家李大夫是个有追求的,两个孙子还小,就一门心思想多挣点钱。
在村里,靠政府发的那点钱,真不行。
宋檀:……
她不由有些无语:「就算如此,你跟上头申请一个下来,也不必这样病急乱投医吧?」
才见人家一面,就打主意把人弄回来?
「你不知道!」小祝支书说的信誓旦旦的:「现在学医的制度,她既然是学中医的,那肯定是中西医结合。中药会,西医打针输液肯定也会!」.
荆棘之歌
441.小祝支书的算盘
虽然只是一面之缘,但小祝支书的算盘珠子都要崩出来了——
「你不是说这医生自己卖药——那咱这不正好吗?村里病人少,不打搅她自己做药。想卖药,托你的福,村里快递多方便!」
「家里有难言之隐,那也好啊!你看,她一个单身女孩子,别的地方还得租房子安顿……在咱村里,药房也有,病床也有,家里摆设什么的,等李大夫一走再添一点……她一个人独享这么大院子,多好呢!」
小祝支书严肃起来:「别看村里穷,有些人托关系都得往这种地方挤呢!」
拉倒吧,托关系的肯定不是想来他们村里。
宋檀心里滴咕着。
不过,小祝支书一门心思,也是为村里打算。
别看他们村人少,可基本都是老年人,头疼脑热的硬扛也难熬,真要是有个急事,他们连120都不会打,地址都说不清楚……
有个靠谱的医生,还真是一个定心丸。不然回头脚崴了都得想法子到隔壁村去——那可远着呢!
这么一琢磨,宋檀也忍不住给小祝支书竖起个大拇指:
「不急,我先打听打听。」
不过,打听消息这种事儿,宋檀差乌兰好几个段位呢!
操心的老母亲一听说村里要没医生了,立刻就紧张起来:
「哎哟!这么快呢!当时那李家福说去镇上开诊所上去带孩子,我们还说政府的福利还有这房子不要可惜了——他咋想不开啊!」
乌兰痛心疾首!
「你说说,去镇上有啥好嘛!自己交保险,一个月挣那三千五千的,现在贴补给孙子,老了老了,孩子养老能有国家给养老靠谱吗?」
「还当他开玩笑的,没想到真要走!」
她也不收拾门口那堆草了,直接袖套一扯洗了手就进客厅去了——
只一眨眼,人就坐到郭冬跟前去了。
然后看着对方正稀里呼噜的吃西瓜,忍不住笑得格外包容——
哎呀呀,看他们村的医生,吃东西都这么香!
郭冬:……
她吃着吃着,总觉得不太对劲。
左边是乔乔,正托着下巴看她啃西瓜。
右边是这家的主人,不知道叫什么反正喊阿姨准没错——
就是笑的挺古怪的,像极了原先村里要给她介绍对象的七大姑八大姨。
郭冬警惕起来:「阿姨,有什么事吗?」
乌兰赶紧摆手:「没事没事,我看你吃的挺香——怎么样?这200块钱不亏吧!」
唉,早知道是村里的医生,她就不收这钱了。这可是中医,搞不好还能给孩子姥爷针灸一下腿呢!
郭冬沉默一瞬,眼神复杂:
「不亏。」
但此刻,她的内心也是复杂——因为就冲这银耳汤和西瓜的滋味,金樱子肯定价格也低不了!
搞不好最后真得是200块钱一斤。
就是说,她卖一副药才多少钱?光这一味金樱子就200,难不成回头自己的药也要提价了吗?….
又想想如今还得找地方安顿自己,怕家里人拿电脑动里头的东西,电脑也没了,又是一次开支……
心头就更不是滋味了。
这会儿将手中的瓜啃干净,瓜皮刚扔进盆里,一抬头就看到乔乔惊讶的目光:
「姐姐,你怎么把瓜皮吃得这么干净?一点红瓤都没有了。」
他有点委屈:「我跟大宝二宝说了,今天瓜皮多……可是都没有瓜瓤……」
可不嘛!
盆里好几块瓜皮,都
啃的干干净净,只有绿皮白皮。
乌兰瞬间就不好意思了:「这孩子,怎么说话这么直接呢?叫人家医生都不自在了。」
乔乔眨了眨眼,反应过来也有些羞愧:「对不起啊医生姐姐,我不应该这么说。」
郭冬:……
好在她也久经沙场,脸皮颇厚,此刻清了清嗓子:「你们家的瓜都这么好吃吗?」
乔乔点头,然后伸出两根手指:「20块钱一斤!」
好家伙!
郭冬看着自己吃下去的4大块西瓜,这加起来都得有两斤了吧!
合着200块钱的餐标,她光西瓜就吃回了40,真的假的?
「当然是真的啦!」
乔乔熟练的给她看自己手机里的桃桃宝br>「你看,这都是我们家的东西,可好可好了,大家都夸!」
郭冬认真的看了一眼,然后拿着手机一搜——好家伙,不仅都是夸赞,销量还不低。她之前喝的银耳汤,这上头标价80块钱10克?!
离谱不离谱?!
还有茶叶,1万块钱一斤?!
现在村里都这么能挣钱了吗?这比她卖药挣钱多了呀!
正琢磨着,就见乌兰又问道:「郭医生啊,你家是哪的啊?该不会也是咱们本市的吧?」
前头小伙子们才说人家问地址,这头没隔几个小时就冲过来了——这么一算还真不远呢。
乌兰琢磨着:这要是本市的,他们村儿希望还大些。
郭冬也没打算瞒着:「我家是花城的,也是农村。」
「哎呀,花城我知道,你们那边村子比我们这边富裕多了。」
乌兰心头就有点沮丧——花城那边平原多,种植产业机械化用的也多,确实比他们这山沟沟里富裕。
不过她一盘算——花城到宁城来,一路开车再过来村里,这姑娘是拿到地址一分钟都没耽搁啊!
那这么看来,家里的难言之隐应该还不小!
乌兰又打起了精神。
大姑娘嘛,有手艺,能挣钱,人长的也不差,还能一个人孤身在外采购……
那这难言之隐……
乌兰立刻摸准了要害话题:「你30了是不?结婚了吗?」
郭冬:……手里的西瓜都不香了。
她言简意赅:「没,不着急。还没遇到合适的。」
郭冬也有自己的一套交流理论——跟这个年纪的男男女女聊天,谈到婚姻,千万不要说自己不想结。
【目前用下来,听书声音最全最好用的,集成4大语音合成引擎,超100种音色,更是支持离线朗读的神器,.】
因为一旦这么说了,马上人家会从各方面来轰炸——上到人类繁衍,下到自私自我,那叫一个飞扬啊!
而且话题还没法终结!
这不,她如今的回答就很有水平。
但乌兰却一拍大腿:「我就说嘛!你这样有本事的医生,找什么对象?还得挣钱才最重要!」
「有了钱,年轻小伙子咱随便挑!」
郭冬:……???.
荆棘之歌
442.妈与妈
郭冬一时竟然卡壳了。
就……妈与妈之间,为何差距这么大?
像她妈,上大学时一个劲儿的说她这是铁饭碗专业,稳当。
毕业进医院需要花钱运作时,就说女孩子家家学这个以后没办法照顾家庭。
郭冬也无所谓,本来为了个小城医院的转正花那么多不值得。
她就卖了爷爷留下的一个药方(社会在发展,药方不值钱了,也就卖了三万块钱)。拿着这三万,她有执照,在大学城市的城中村开了个诊所——专门给人家调理身体的。
一来二去,慢慢口碑出来了,多少也挣了点。
这时候,她妈就着急了。
总之,毕业不结婚,简直就像是仓库里的滞销货,见个人都要喊一喊促销。
此中一团烂账,郭冬懒得再提,这会儿看乌兰的眼神反而是难得有些感动了:
“阿姨,您真这么想啊?”
老实说,乌兰以前不这样想。
女孩子么,上大学学个本事,等到了年龄,结婚经营自己的小家,再生俩孩子,这多圆满呢?
可是如今……
这思想不能说没有,但却跟原来大相径庭。
学个本事——到了年龄——那一定要多多搞钱啊!
就看自家的新房子就看明白了,挣钱才是最重要的。
钱一多,人的大半烦恼都消失不见了。结婚甚至都不用为什么嫁妆发愁——他们村早年结婚的那些人家,好几对都是因为彩礼嫁妆没谈拢闹崩的。
而且女孩子自己有本事了,结婚找对象选的也都是同阶层的,以后有小孩子就更不会吃穷受苦了……
就说乔乔,自从有了老师教之后,进步多快呀!
但凡他们在乔乔小时候有这个钱请老师,又能有这个心力给他请人教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