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81章

    说着将麦麸米糠,还有之前捞的那堆水葫芦,以及剥下来的介于老嫩之间的碎笋衣,都往桶里塞去。

    宋檀瞅了一眼,心想这几只猪也就这两天归乔乔管,之前不都是她爸在喂吗?

    哪有不够的?

    肯定是乔乔又拿去给大王和大白开小灶了。

    由此可见,换岗行动还是很有必要的,不然显得自己多偏心呢。

    更何况……

    “乔乔,”她盯着这傻孩子:“你别老给大王吃这些东西。”

    它原先的主人知道,又该哭了。

    显得自己天天虐待狗似的。

    殊不知,他们池塘里这水葫芦如今多受欢迎呢!大白只嘬了一口,就恨不得一头扎进去,屁股朝天,再也不出来了。

    乔乔哼哼的:“我就喂小猪,我没喂大王。”

    但这话也不是很有底气,看起来多少是吃点了。

    宋檀也不管他——就算水葫芦好吃,可米糠麦麸吃起来能有剩饭剩菜香吗?

    这点心真不太行,大王估计也坚持不了多久,想喂就喂吧,不值钱。

    恰在这时,张燕平游戏死掉的声音格外明显。

    得嘞,该动动了。

    他暗然叹了口气,这会儿认命的捞起锄头拎起箩筐:“走走走,挖竹笋去!”

    在老家这段时间,肚子上的肉都胖的紧实了,再不动弹两下,他妈一旦见到,恐怕以后再也不会让自己到村里来享福了。

    “对了,不是说这竹笋不挖了吗,怎么今天又想吃了?”

    宋檀摇摇头:“有个客户给我介绍了十斤茶叶的生意,我送他五斤竹笋。”

    卧槽!

    !

    张燕平瞪圆了眼睛:“到底你有人脉还是我有人脉呀?一万一斤的茶叶张嘴就要十斤!”

    可恶,这样的土大款为什么不在他的通讯录里?

    “等等!”他又问了:“你这雨前茶和明前茶是一个价啊?你甚至都不过筛的!”

    一般炒茶叶,会将送来的茶叶过筛,分为各种芽叶的等级,价格高低有序。

    宋檀这里多简单,根本不分的!

    毕竟对于她来讲,一万方便好记,而且踩在了价格底线上。

    既不用再抬高,也不用再往下降,如今这么着多省心啊!

    但这也给她提了个醒:“你说的对,老喝毛尖是有点太枯燥了。等到暑天的时候,就采芽叶儿吧。照样还卖这个价。”

    张燕平快被这等扒皮行为惊的跳起来了——

    夏茶本身都带着苦劲儿,价格低很多很多的。春茶夏茶白露茶,也就是夏茶最便宜最廉价,恨不得低到尘埃里去。

    更别提还是芽叶,就是一个芽带上一两片叶子,那种按叶子的多寡来定价钱,叶子越多,越不值钱。

    然而宋檀却另有想法:“茶香带点苦涩,茶味带点浓厚,能多泡几道,说不定就有喜欢这口味的呢!”

    反正茶叶耐放,一年内能卖完就行。

    看如今这势头,真不愁!

    162.晒被子

    过了清明节后的这段时间,家里倒难得显出了两分清闲。

    当然了,这清闲也有限,比如乌兰每天仍旧执着上山采茶,孜孜不倦。

    宋三成带着人把七表爷的家收拾的干净利落,乌兰还帮忙把陈年的老棉花被都收拾起来,让宋檀带去镇上重新弹了一遍。

    太阳暖烘烘的晒了一天,当天晚上,七奶奶和七表爷就迫不及待回家睡去了。

    其实,在宋檀家里睡,那是睡得又香又沉,早上起来神清气爽的!

    可睡得舒服了,睡之前心里却总有点别扭。老话都讲完: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呀。

    老两口更是不习惯。

    于是回到家里,厚厚的两层褥子铺着,老粗布床单一摊,毕竟乡下这温度还是有些低的,尤其他们年纪大了,有些怕冷。

    上边再盖上一床薄棉被……

    第二天一大早,老两口都捂着腮帮子过来了。

    “怎么回事?”

    宋檀一大早去板栗园那喂狗去了,趁着清晨露重无人,灵气蔓延,也是个雨露均沾的意思。

    板栗已经郁郁葱葱,伸展出鲜嫩的绿叶,层层叠叠在枝头堆挤着,格外热闹。

    叶子中间,长条形的花包若隐若现,过不了多久就要开放,想来定是个丰年。

    园子边缘被围着的围网上头,抽出细嫩枝条的金樱子被宋三成用绳子固定,已经相当懂事的攀爬了上去。

    上头嫩叶舒展,下方紫红色的嫩茎茁壮粗胖,指甲大小的花包若隐若现,好一派生机勃勃。

    园子里边的豪华狗屋中是三宝四宝,这段时间尽忠职守做得非常好,宋檀还陪了他们好一会儿,这会儿恋恋不舍的分开。

    才进院子,就见老两口这模样,不由好奇。

    七表爷哼哼地:

    “上火了。”

    上火了?

    可仔细想想,昨天吃的也没啥特别上火的东西啊?

    张燕平偷笑:“七表爷,你是不是夜里偷偷泡人参了?这怎么上火上那么厉害呀?”尤其这么大岁数了,一般身体反应会迟钝许多,没想到如今反应还这么大。

    七表爷更气了:“你年轻人懂什么?我就说那被子一下不能晒,不能晒!非给都晒晒全铺上去了,好家伙,那太阳火气多重啊!一晚上牙龈都肿了。”

    张燕平傻眼了:“晒太阳不是杀螨虫的吗?七表爷,你可不能把上火的事也推人家头上。”

    宋三成倒是笑起来:“燕平,你不懂,太阳晒被子,晚上盖着确实容易上火,那是阳火,体虚的人受不住——表叔,我给你抓把野菊花泡泡吧?”

    七表爷摆摆手:“我喝茶叶,不稀罕你那野菊花。”

    这边匆匆做了早饭,扭头又拎着小铲子喊着乔乔:“走走走,挖菜去。”

    想了想,到底自己如今是拿工资的人,得给东家两分尊重,于是又装模作样的问了一声:“中午吃蒲公英能行吗?下下火。”

    这话不是白问吗?大厨做啥都好吃,那自然大家伙吃啥都行。

    只有张燕平,再次感叹回乡的生活多姿多彩——上次大雨后捡了地皮菜,他挑了一上午不说,今天又要挖蒲公英。

    “整个村儿的物种都吃过来了……”

    他滴咕着,然而手头却自发的拎了一个小筐子,跟乔乔一起出门了。

    宋三成正在把手头的铁锹结柄处收拾的紧一些,这会儿含笑说了一句:“燕平勤快好多呀。”

    宋檀哼笑一声:他这是到处找商机,顺带减肥呢。

    再说了,一顿三大碗,再要是一点活不干,宋檀就得把他送回去了。

    倒是这会儿她又想起来:“爸,我看山上有些银耳都快成熟了,可以摘一点回来咱们自家尝尝味道。”

    反正肯定不会差。

    宋三成停下手头的动作,一脸的沉思:“说来也怪,今年啥东西都长得好好的,除了虫子引的多一点,倒还真没生什么病。”

    “我记得原先我种银耳的时候,那还容易得什么灰霉病,天天拿个小竹片儿在那树上刮啊刮的,就为了去霉菌,最后还要抹石灰水消毒杀菌……这下倒好,真省事儿了。”

    至于银耳,他之前每天翻翻晾晾通风的,关注着呢!

    “我瞅了,这回第一茬儿摘不多,晾干了也就一斤两斤的吧。”

    挺多的了。

    宋檀滴咕:“这东西网上都是按克卖的。”

    倒是还有另一件事——

    “板栗园那边,一半树下放黑木耳和银耳了,还有一半空着,你看咱们套种个什么?”

    如今手头没什么要紧的活,宋三成对于种植就又不抗拒了,反正种什么都行,只要不是红薯就好。

    他想了想:“要不多种点豆子吧,黄豆少不了的。”

    这倒是。

    又可以磨豆浆,还可以磨豆腐挑豆皮,豆渣甚至还可以炒菜。

    当然,不想炒的话,也可以喂鸡喂猪,榨油也行。

    行!

    宋檀拍板:“上回留种的黄豆还有吗?我趁上午没人去,把豆子给点了。”

    宋三成想了想,也拿起锄头来:“上次地耕过了,不过这才下了大雨,我在前头再稍微翻翻吧,你跟在后头撒种子。”

    宋檀如今的力气可比宋三成大多了,她不着痕迹的接过锄头,而后把一小兜黄豆塞过去!“爸,我来吧。”

    眨眼间,整个院子又空荡荡了。

    三只小土狗在院子里团团转了几圈,发现一个人都没有,于是哼唧一声,又开始在杂物堆里拱来拱去了。

    而这头,七表爷瞅准了一块没人管的荒田,踩着同样被草根蔓延的绿田埂走过去了。

    七奶奶别看嘴里上火了,心情倒是好的很,这会儿还有心情哄孩子:

    “乔乔,吃草根不吃?奶奶给你挖。”

    乔乔欢喜地点头:“吃。”

    七奶奶便顺势把铲子在田埂上一扒拉,嫩白的白茅草草根便被她掘出了好几条。

    这草根嚼起来甜甜的,乡村孩子小时候拿来打发时间,再合适不过了。

    七奶奶把手的一把白茅根在田沟里用水洗了洗,准备给乔乔的,想想到底现如今用惯了自来水的,估计孩子的肚子没小时候那样结实……

    还是带回去吧。

    163.茅芽儿和蒲公英

    张燕平对于童年的记忆已经模湖了。

    毕竟他长久在城市里住,偶尔来老家玩,也不过就是暑假。

    这会儿看到乔乔已经熟练的跟着七奶奶一起蹲下来刨草根,不由大惊:

    “真吃啊?”

    “吃啊。”

    乔乔理直气壮的说道,随后又拽出了一根粗胖的白色草根举起来:“哥哥,你吃不吃?好甜的。”

    他这么一说,张燕平也有点跃跃欲试,但那草根也不过在水沟里摆了一下水……

    于是他也生疏的跟着一起刨着:“咱们先挖,回家洗了再吃。”

    说着瞅准了一片旺盛的绿草,铲子就往下头挖去,然后被七奶奶拦住了:

    “这傻孩子,这上头还有茅芽儿呢,不会吃!”

    说着从细长的嫩绿草叶中那么轻轻一抽,便从草心中抽出一根细细的、饱满的绿色长芽。

    乔乔已经迫不及待的接过去,只见草叶剥开,里头是一条绵软的白色毛绒状的东西。

    而他毫不犹豫的塞进嘴里,然后对七奶奶笑起来:“好嫩好软哦。”

    七奶奶便也笑了起来,干瘪的脸颊都显得十分生动:“嫩吧?四月初,吃茅芽儿,正正好的时节。”

    “这白茅根反而吃早了,这个季节发芽了,没营养了,没那么甜。等稻子熟了之后,它的滋味儿才慢慢好呢。”

    “来,不挖这茅根了,乔乔在这多抽点茅芽儿,我看这一片长得正嫩呢!”

    张燕平可算是长见识了。

    看乔乔吃的那欢快呀,肯定味道不差!

    于是他也左挑右拣,挑了一根最高最胖,里面的白毛毛都快要露出来的茅芽儿,一把抽出!

    然后剥开草叶,看着这粗胖的一条毛茸茸,直接塞进了嘴里。

    然而越嚼脸色越古怪,最终“呸呸呸”的吐出来:“我怎么感觉吃的跟毛毛似的呀!”

    就见乔乔在旁边哈哈大笑:“哥哥你好笨哦,你吃的都老了,要挑这种嫩的!”

    他拳头里已经握了细细的一小把了。

    七奶奶也是看乔乔有滤镜,这会儿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夸了再说:“是啊,我们乔乔多聪明,挑的都是嫩的。要是上个月来找找,估计更嫩更好吃。”

    张燕平:……

    只有他一个人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但是白毛毛都进嘴了,不吃个嫩的尝尝真正的滋味,他不甘心,于是又蹲下来,扒拉着这群嫩草了。

    那头七表爷蹲在荒田里气哼哼的:一群人光顾着吃零食,中午的菜不找了?

    再看他的篓子里,蒲公英刚长出来的嫩叶已经挖了十几株了。

    眼见着张燕平手里抽着几根茅芽儿,一边还跃跃欲试的要过来,他赶紧提前吆喝一声:“快挖蒲公英,开花的不要啊,带花包的也不要。”

    七表爷每天转悠也不是瞎转悠的,哪片地里长的什么多,他看得清清楚楚。

    比如隔壁那块荒田里,荠菜就长了不少,不过这一看就知道,太老了,包饺子都不鲜嫩,不是季节。

    再看这边的蒲公英,黄色小花稀稀疏疏的开了十几朵,剩下好多还都是嫩绿的叶子,他便毫不犹豫的挑准了。

    等到乔乔过来,他又是老一套的教导着:

    “这个叫蒲公英,也叫黄花地丁,婆婆丁。咱们吃,一般都是吃这个嫩苗。”

    “作用呢,就是清热解毒,化痰止咳,消炎凉血。你要是嗓子疼啊,牙龈疼啊,胃炎呀尿路感染啊,都可以吃。”

    乔乔照样只拿自己能记住的那些来重复:

    “尿尿疼,牙疼,肚子疼嗓子疼都可以吃,清热解毒,化痰止咳。”

    七表爷的脸色明显有些苦闷。

    “不是所有肚子疼都能吃的……算了,这点你别记了,你就记剩下的吧。”

    “来,”他吆喝着:“就那几根茅芽儿还没抽完吗?赶紧的,挖蒲公英。”

    要不怎么说七表爷会吃呢。

    一行人总共挖几个小框的嫩蒲公英,回到家中,他又翻出来一兜毛绿豆淘洗干净先泡着。

    然后一群人又开始挑拣蒲公英了,把老茎和根须去掉,叶子洗干净,绿油油水灵灵的小野菜,足足堆了一箩筐。

    七表爷看着这篓子菜,一边得意,一边又倒抽一口凉气捂了捂腮帮子,郁闷道:“瞅瞅你们一个个能吃的,这才几个人呢,一顿光青菜就得这一筐子!”

    亏的是在农村里,好多菜地里都有,真要是市区啊,一天天的,迟早吃破产。

    正说着呢,宋檀和宋三成已经从山上回来了。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