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56章

    她语重心长:

    “牛嚼牡丹。”

    孙燕燕脸都麻了。

    恰巧毛丽也上了车,闻言皮笑肉不笑的说道:“他大姑,你是不知道,檀檀如今卖菜可了不得!”

    “就上回那紫云英,咱小时候田间地头都不稀罕的,她愣是卖二十块钱一斤。”

    “我跟燕燕商量着去菜市场照顾一下亲戚生意,没想到她一分钱也不少,还给我整了个没脸……”

    “要我说呀,咱们如今都是穷亲戚了,够不上吃她这样金贵的东西!”

    “啥?!”

    大姑的嗓门一下子抬高了:“就上次送过去那样的,二十块钱一斤?!”

    一旁的大姑父朱军也是满脸震撼,心想着那紫云英炒五花肉真的好吃,他跟儿子一家三口两顿吃光了,太草率了啊!

    毛丽感受着他们的这份震撼,心中暗自吐口气。

    心想:总算有人知道宋檀如今的得意嘴脸了!这孩子稍微挣点钱就抖起来,一点也不敬长辈,合该叫她姑回去做个恶人,好好教育教育。

    却不曾想大姑此刻一脸后悔:

    “哎呀!檀檀这孩子,怎么就这么实诚?!菜市场啥样的青菜买不着啊?非得送这么好的东西!”

    “这菜这么贵,卖钱不行啊,二十块钱能买多少东西?这小孩子,手就是大方!”

    她捂着胸口,一想到自家一两顿就干掉了一百块钱的青菜,这会儿心头都在滴血,根本顾不得再去深思毛丽话里的意思了。

    毛丽:……

    瞬间又憋了一肚子气。

    车子就在这尴尬的氛围中朝前驶去,行至半路,宋大伯停下车来,又跟大姑一起买些黄纸什么的。

    毛丽坐在车上想了半天,决定不能就这么闹僵了。毕竟后备箱还放着老大一个塑料框呢,这要是装菜,总能装个三五十斤的吧?

    要是孩子大姑不拿,就她一个人拿,那显得多难看呀。好似他们如今在城里住了,还要回村里来打秋风。

    正琢磨着,大姑已经又打开车门坐上来,手里头两刀黄纸并着一个黑色塑料袋,心情颇好。

    孙燕燕不愧是跟毛丽婆媳俩,此刻心有灵犀般打开了话头儿:“这过节,黄纸也不便宜吧,现在物价涨得快呀。”

    “那可不!”大姑面带不满,对着驾驶座的宋大伯说道:“要我说呀,还是大哥你不上心,早前我就打电话跟你说,趁早买——那会儿还没涨价呢!”

    “你非说不急不急,如今倒好,人家就拿准了咱们必须得花钱,这才一分钱不让。”

    显得她砍价功力很不行似的。

    不过转头又跟毛丽得意起来:“不过他要价也太不实在了,这不,我跟人家还价还了半天,最后加了五块钱,又磨了一包金元宝,还有一叠子美元——这一样单卖都得五块钱,也叫咱爷爷奶奶在底下出国玩玩。”

    好么。

    孙燕燕满腹的草稿瞬间被打了个结,戛然而止了。

    她气闷的坐在那里,还好有婆婆在。

    这会儿,只见毛丽也装模作样的赞了一句:“红梅,还是你会谈价。现在东西都贵,城里生活也难呀,物价涨得飞快,买个菜也那么贵……”

    这个主题延伸下去,他们回村里多带些菜,不就顺理成章了吗?

    可大姑接也接上了,但又没完全接住。

    只见她也一脸赞同:“可不是。鸡蛋价钱涨得老高,我这一份摊饼又是面,又是鸡蛋还是葱花还裹火腿肠的,四块五块都挣不来啥了。”

    “大嫂啊,不是我说你,现在孩子们压力也大,你也该想想多省点。”

    “就上回我去你家,收拾的倒挺干净的,那这么大一个阳台没利用上啊!”

    说起省钱,没人比大姑更擅长:“我教你啊,你找几个空油壶,在小区挖点土回来种蒜苗种葱的,特别美!”

    “我那鸡蛋摊饼的小葱花,好多都是我自己家种的。”

    “咱这老小区也没人管,家里放不下了,你再拎几个油壶在楼下走道边上摆一排呗!邻居们想吃,掐两根也就算了,自己不也能省点吗?葱头也不费几个钱……”

    毛丽:……

    毛丽已经没有再聊下去的欲望了。

    一行人就这么沉默着紧赶慢赶的,回到老家已经九点多快十点了,乌兰和王丽芬正在家里收拾菜呢。

    毕竟现在吃饭都有十一口人了,再加上他们两家子,一二十人饭量都小不了,也不是个轻松活。

    宋大伯的车顺溜的停到了院门口,孙燕燕下了车,发现小叔这家还是原来那模样,好像也并没有因为挣钱改善什么。

    院子好像有变化,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唯一多出来的,就是三只虎头虎脑的小土狗。

    “哎哟,”她故作惊讶的叫出声来:

    “婶儿,怎么养这几只土狗啊?”

    乌兰笑着将人迎过来,随口道:“乔乔在路边捡的,刚好,家里也缺个看门的,就养着呗。”

    孙燕燕便笑了起来:“婶儿,乔乔不懂事呢。这种小土狗。不定是个什么串串,能长多大还是两码事。”

    “真要想养啊,花点钱,买个品种狗。那狼犬什么的,也不贵。我有个熟人就在卖,五六百块钱就能弄一只……”

    乌兰哈哈笑了起来:“你们年轻人就讲什么品种,檀檀也是非说这小狗不中用,又去花三千块钱买了几只……”

    几只……

    虽然不知道买的是什么,可突然一下子舍得花钱,还养这么多狗,果然还是家里头阔绰起来了吧?

    孙燕燕心头不舒服了。

    宋大伯和大姑父一起将买回来的肉啊油啊往老院送过去,毛丽就在这边院子里溜达一圈。

    眼见着厨房边上还放着几个大铁盆,里头是成捆成捆的青菜莴笋什么的,不由惊讶道:

    “哎呀,咱们自己家人,怎么还弄这么多菜,太客气了吧!”

    一边儿又赶紧凑到王丽芬身边去:“妈,你这么大年纪,就该在家享福,怎么还来干活呢?”

    ------题外话------

    这月好像还欠了两个日万的加更……

    好吧,明天试试。

    月底了,大家月票摩多摩多呀!

    今天还是三更!马上!

    7017k

    112.农家肥发酵菌

    王丽芬这三月份采茶叶也挣了一两千了,虽然速度慢了一点,可质量不差呀!

    如今可听不得这样的话!

    这会儿赶紧就问:“我这年龄老吗?”

    毛丽又双叒叕卡住了。

    她心里盘算了老太太的年纪:您这也都七八十了,还不算老啊?

    乌兰倒没想到这话意有所指,是说她在家里支使老太太了——毕竟大伙一块吃饭搭把手择个菜,也不是什么辛苦活啊!

    反而还笑呵呵的应道:“不老,真不老,今年你跟我爸的身体瞧着都精神抖擞的,好得很!”

    那可不,灵气散落在房前屋后饭菜茶叶里。潜移默化的,不说治病吧,提一提精神还是稳稳的。

    王丽芬想了想,越发坚定了那句老话:“果然咱就是穷命,越是有活儿干,越是精神头好。”

    乌兰又对毛丽笑起来:“大嫂,本来今天中午人多,我琢磨着在村头家庭食堂包一桌的。那家手艺好,也是地锅饭。咱妈非说不干。”

    大姑闻言,果断接话:“那是不能干。自家地头都有菜,干嘛要去花钱吃人家的?多贵呀!”

    一边毫不犹豫的坐到一盆紫云英前挑拣起来,还说着:“檀檀呢?上回给我送这个菜也没说多少钱。你说这孩子,有好东西留着卖钱呀,干啥给咱送?自己家人,吃点啥不行。”

    再瞧瞧面前盆子里的一大捆大多都是带着粉嘟嘟花朵的紫云英,不由越发遗憾:“这如今都老了吧。”

    乌兰笑起来:“檀檀回来还说呢,他大姑你专门还带她去买了鸭子,便宜了好几十块。”

    “再说了,就是自家人,好东西才要留着。”

    又看看手头的紫云英:“就是今年手头紧才想着去卖卖试试的,谁知道味道真不错,不过如今开了花就没法吃了,就剩这么点儿,中午干脆都炒了吧。”

    怎么就剩这么点儿了?

    毛丽也赶紧笑起来:

    “我说呢,怎么巴巴的送紫云英过去。后来去菜市场才知道,这东西卖这么贵。你看我……”

    她做出一副羞愧模样:“我还当是两块钱一斤呢,去了说买个十块钱的。檀檀这孩子还气到了,愣是不卖。”

    宋檀回来压根没说这事,乌兰还是头一回听说。

    这会儿听着这不阴不阳的语调,心里就来了气,心想二十块钱一斤的菜,你十块钱想买五斤走。做什么梦呢?

    自己家亲戚也不能这样算账啊!

    送是送,买是买,这是两码事。

    不过没等她说什么,只见宋三成笑呵呵的陪着宋大伯和大姑父一起走回来,转头进家里又拎了兜黄纸:

    “走吧,咱先去上坟。”

    宋大伯在院子里看了一圈:“咱爸呢?”

    说起这个,宋三成很难不炫耀,于是矜持的抬了抬下巴:“后山呢。檀檀要在那儿种果树,咱爸现在在那里盯着。”

    宋大伯心头一惊:“种果树?”

    “那可不是说着玩的,她一个姑娘家,你就由着她的性儿啊?万一到时候赔了钱,那也不是小数目。”

    “再说了……”他眼神往后山看了看:“没看见你这上头有啥动静啊?”

    自家人说话都是实在考虑,宋三成也没细想他说的赔钱的事,只是得意的又加了一句:

    “咱檀檀一回来,村支书就说她是什么大学生返乡创业,硬是求着叫咱们把后山那一片包下来了。”

    “这不,又是给补贴又是给张罗着,如今在那一片荒山上种果树呢。今天先挖坑,估摸着下午树苗都快运过来了。”

    还得是挖掘机小伙子给力,原定五到七天的活,愣是不到四天给收拾差不多了。

    这会儿拿那个大挖斗挖坑,一挖一个准,剩下人再修整一下就可以等着种树了。

    哎呀,这燕平找来的小伙子,就是实在!

    不过他上午去市区接果苗去了,所以这会儿才没见踪影。

    说到这里,宋三成还隐约有点发愁:“这种树稍晚了几天,也不知道对收成有没有影响。”

    乌兰就看不得他这得瑟样子,这会儿赶紧打岔:

    “你们赶紧去烧吧,再不烧都中午了。对了,跟耕地的说一声,今天别走了,也留下来吃顿饭。”

    这耕地的要钱要的挺扎实,但当初说了不包饭,人家也确实不吃。

    这边村子也有亲戚,每次都去亲戚家里蹭的。

    今天地都快翻完了,再不留人吃顿饭不合适。

    宋三成看看时间,还真不早了,赶紧就带着大姑父和大伯一起往后山走去。

    上坟嘛,本地规矩大多都还是男人们的事。大姑和毛丽愿意去就去,不愿意去就拉倒。

    不过毛丽和孙燕燕惦记着田地里更多更好的东西,大姑则是看着一二十人要准备的菜,这会儿帮忙张罗着,腾不开手。

    就在这时,宋檀开着车跟乔乔一起回来了。

    车子同样停在院门口,隐约散发出一股味道,她从外头水龙头那里接了个水管,此刻正哗哗的冲洗着呢。

    乌兰见状,不由纳闷:

    “不是说开车去后山溜达一圈?这装什么了?有股味儿。”

    宋檀笑了起来:“真叫我爸说准了,我张伯今天一大早就去后山帮忙了。那些打碎的枝条叶子,他全部都收拾起来。”

    “然后堆在果园边上,叫我带着去咱后山跟大王认识一下——他以后要从猪圈和鸡鸭这边儿把粪便带走,一块堆肥。”

    说起这个,宋檀真觉得两千块钱的工资开的太值了。

    因为张旺家虽然略有些跛脚,可干活麻利,力气不小。别看人家闷不吭声的,脑子却很进步。

    今天上午,宋檀就亲眼看他把猪粪鸡鸭粪还有碎草泥巴等按经验配合七七八八,然后一堆一堆的堆起来,从箩筐里翻出一袋农家肥发酵菌来往上头倒……

    宋檀是真挺惊讶的。

    要说村里人会用化肥尿素打农药,那她是百分百承认,可这种发酵菌是各种有益菌类,各色菌种范围非常广,别的村子她不清楚,可村里人是绝对都没听说过的。

    ------题外话------

    这个发酵菌真挺好的,不过我没有堆肥条件,只查了资料。目前家里盆栽用的都是简单的枯草芽孢杆菌之类的……

    7017k

    113.诸事不顺的大伯母

    这种不同品类的菌类,目前绿色有机种植才广泛应用的,或者是一些专门做园艺种植的才研究。

    没想到张旺家看着不声不响的,却对农业和科技了解的这么深。

    也难怪他堆肥的口碑在村里一年好过一年……

    这波,农家经验+玄学+科学方式,不成功才怪呢!

    或许是感受到了她的惊讶,张旺家腼腆的笑了笑:“原先那一年我去镇上,人家那专门有人来做这个推广,十块钱一包。厂家还给指导……”

    “我试了试,别说,还真挺好的。就这么一堆肥。五六百斤,平时得三五个多月才能堆熟,用了这个,两个月就差不多了。”

    “肥效也好的很!”

    “到时候咱这山上差不多花谢了,果子刚长,正是需要追肥的时候。这东西腐熟之后还不烧根,效果快,好用着呢。”

    就这么着,鸡粪鸭粪因为他们在田里到处跑,没攒下多少来。

    可五头小猪能吃能喝能拉,着实收拾出来了好大一堆,宋檀收拾了一上午的猪粪拉到果园,回来了车能没味吗?

    不过也就这一回了,张旺家说了,如今有宋檀这个主人带去给大王认识,回头他俩就在果园共事,每天自己就能挑着桶来收拾猪粪。

    他做惯了,其实山路比开着车还方便一点。

    不过家里有客人在,这话宋檀没说太多,这会儿将车子草草冲洗,又收拾了一下自己,赶紧进院子跟大姑打招呼。

    大姑坐在那里择菜,看见宋檀就两眼放光:“瞧咱们檀檀,多能干!以后日子保准差不了!”

    毛丽还记得上回在菜市场的没脸呢,这会儿笑呵呵的说道:“檀檀啊,上回大伯母不知道你东西卖那么贵,闹笑话了。”

    “当时还打算跟你说个对象呢,你看这……多好的小伙子呀,愣是没缘分!”

    她做出一副遗憾的模样,等待着乌兰的追问和懊悔。

    毕竟姑娘都大学毕业了,也该找对象了。她宋檀如今都回家种田了,不靠着亲戚介绍,到哪儿去找市里头的好对象?

    乌兰果然追问起来:

    “什么对象啊?大嫂,你都知根知底吗?不是特别熟的就别介绍了啊。”

    檀檀如今一门心思收拾家里的田地,真要进城跟小伙子谈恋爱,怕是没那功夫。

    作为普通老母亲,乌兰的想法,那自然是跟其他人一样:姑娘大了就该说对象。

    但现在家里情况不一样。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