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55章

    他明白着呢。

    宋檀赶紧补充:“不过呢,你可以做慈善。”

    ------题外话------

    哎嘿!虽然今天很痛苦,但是熬过去了又是好汉!连夜赶出来的三更,注意查收哦!

    7017k

    109.做慈善积功德

    张旺家刚才关于包山的提议,人家没说钱,分明意思是低于市场价或者干脆意思两个钱得了。

    宋檀承他的情。

    他刚刚说的把自家的山地包给宋檀,指的就是他家屋子下方这一片坡地,恰恰好是连着后山这片荒地的。

    大约二十亩,属于这个碗型山脉里头的又六分之一,山林当然不比田地,可张旺家能干,这片山地里种的全是葛根,也能挣钱。

    葛根一开始并不是有意种的。

    只是这山林长了不少的葛藤,张婶子心思巧,有一年冬天挖了一两百斤回去,晒出了十多斤葛粉,除了给孩子们的,剩下也挣了千八百块钱。

    第二年他们两口子便有意将这块地收拾出来,还多埋了些肥料,让这些野生葛根迅速的生根蔓延。

    如今每年入冬,夫妻俩靠这个都能赚个万把块。

    万把块,听起来也不是很多,但胜在没成本啊!只需要出力气就行了。

    这山上想要挣钱,前期非得多投入不可,那对于村里人来说就不合算了。

    于是两人又套种了些豆子西瓜花生什么的,收成实在一般,但靠着这些,再收入个两三千块钱也不成问题的。

    因此老两口就没有再出门打工,而是安安心心地收拾着家里的田地。

    如今四月初,葛藤绿叶萌发,不是挖葛根的好时节,要入冬了才合适。

    而且现在挖葛根,收拾山林,又赶不上好农时。因此,两人谁都没提现在包山的事儿。

    但是因为这份思量,宋檀给建议也给了诚心:

    “张伯,钱这东西你光带走还是不行。要我说呀,这个钱你先死死拿在手里头,儿女说什么都别给。”

    “感觉到时候了,就直接捐出去,捐款是不能追回的。是行善积德,咱来世有福报呢。”

    来世不来来世的,宋檀是修的仙又不是修的幽冥道,如今这里灵气稀薄到可怜,那她自然是说不准。

    但对于张旺家来说,心灵寄托比什么都强!

    此刻他果然反应过来:“对对对!我都用你婶儿的名义捐出去,我给她积福!下辈子叫她过好日子!”

    他的神色是肉眼可见的赞赏:

    “还是你们年轻人有文化,懂得多。”

    转头又想起一重忧虑来:“那万一我出了意外咋办呢?”

    这谁说的准呢?

    若是查出来有病,有空能安排后事也就罢了。可如果遇上个天灾人祸的,比如平地摔一跤,或者怎么着的……

    都想的这么细致了,想来张旺家是真的认认真真透透彻彻的思考过了。

    又想想人家还专门去镇上问断绝关系的政策……

    宋檀也认真的回答:“那抽空我带您去市里头,咱们约个律师写个遗嘱。紧接着呢,再花个几百块钱去做个公证。”

    “到时候,您身后的事儿怎么安排,这笔钱怎么安排,国家法律面前,亲生儿女也追不回来。”

    张旺家还是头一回听得这么细致,此刻只一脸的安心:“好好好,就这么办!”

    想了想又道:“你放心,到时候我托律师再写一份那个什么,就是我给你干活的时候要是咋了,谁也不准来讹钱!”

    眼瞧着对方的腰背都挺直许多,这会儿精神抖擞的回家去了。

    宋檀叹息一声,看了看已经快收拾出模样来的荒山,也长出一口气——

    家里的事真的太多了,如今有人能来干活,仿佛一下子就卸下不少担子了。

    倒是宋三成有些犹豫:“檀檀啊,你不是跟你李爷爷商量着不给他工资,叫他给咱看稻田吗?”

    “这边儿你张伯这里又给了两千,是不是得嘱咐一声,让他藏着别说出去?”

    宋檀笑了起来:“不用,爸。”

    人家张旺家的本意就是要出这口气,叫他藏着,那他这份工作有什么意义呀?还不如出门打工呢。

    “咱这么多活,总得找些靠谱的人来做吧,先把工资的话放出去,也省得人家开口,要的多不合适,还伤了情面。”

    在村里干活,别看这些短工一天一两百的,可真要论长期稳定的开工资,两千块钱也就差不多了。

    毕竟农活是有了就干,没有也可以拖拖的。所以这么些年过去了,除了规模性的农业计划,也没听说谁干农活还雇个长期工的。

    这就又导致了,愿意吃苦的人嫌工资低,不嫌工资低的也不一定爱干活。而开高工资,农民家里头又实在给不起。

    宋三成抽了口烟:“我晓得这个理,就是怕你李爷爷那头听着不舒坦……”

    不患寡而患不均啊!

    宋檀摇头:“我李爷爷有子孙孝顺呢。再说了,他是不干力气活的,就是搭把手掌个眼,没事来溜达两圈。”

    “你说这工作我开两千的工资,那村里的其他老头老太还不得抢疯了?所以我们早前就商量好了,他要乐意呢,咱不提钱,就是米面粮油的帮忙送,比他一个人买着方便。”

    “年底咱家的猪肉再割二十斤,这就算行了。”

    “要是不乐意,说一声也行。”

    宋三成松了口气:“我晓得……你说清楚了就好。”

    转头又得意起来:“看我闺女如今做事,有条有理的,不愧是我闺女!”

    宋檀:……

    这可真是亲爹,你闺女从大学象牙塔,再到社会也就干了两年不到,如今脑子这么清醒,你不想想是为啥呀?

    不过她也乐得家长放心,这会儿又问道:

    “爸,明天一过,我看门口的田地都能翻差不多了,到时候水塘放水,底下两块稻田要准备起来了。”

    “然后菜种该撒的撒,菜苗该移咱也得移了,这后山全靠你一人照应着了。”

    宋三成瞧她一眼:“我还能干不成吗?本来就我一个人照应着的。”

    “再说了,你张伯那人,明儿一准过来!”

    “哦,对了,”他又想起来一件事。

    “你大伯打电话说,明儿大家回老家来上坟。咱家人多,你晚上别忘了跟你奶奶说一声,明天上午别采茶了,帮忙搭把手做顿饭吧。”

    ------题外话------

    还有,等我再补一点。

    月票摩多呀!

    7017k

    110.大伯一家要来

    这是村里的老规矩了,家里若有后辈子孙在,清明前总是要抽空上个坟的。

    不过到孙子辈儿就可有可无了,他们是陪着爷爷宋有德。

    老宋家的坟,就在大伯所分的那处荒山上。

    离的稍微有点远,得绕过后山,再往前走个一二十分钟才到。

    没办法,当初分的时候就分了那一片。

    但虽然远了点,可陈大伯作为长子,那一处的山地加田地足足有五十亩,是远胜宋檀家许多的。

    如今也都还是茶山荒地的,没人管了。

    但宋三成也心满意足——老规矩家底多给老大嘛,他能有啥意见,自家离得近还方便呢!

    他说着还有点遗憾:“你说早说回来多好,咱明天还能去田里割点紫云英叫你大伯大姑他们都带走。”

    如今都在翻地了,明天肯定都埋土里去了。

    宋檀微笑起来了,心想这可真是不巧啊!

    她也不多说什么,只嘱咐一句:

    “爸,茶叶蜂蜜都不能送啊,咱还欠着钱呢。”

    一说这话,宋三成首先压力就上来了。

    “那不能,多贵啊,我都不舍得喝的。”

    宋檀又加一句:“那明天茶叶别喝咱们今年的好茶啊,不然万一大伯说喝着好,你是说价格还是不说呢?”

    说了,一来人家也不信。二来又怕露了财。

    不说呢,你这支支吾吾的,自家茶叶都舍不得,说出去不像话啊!

    蜂蜜同理。

    宋三成是实诚,也不是傻,这会儿就一脸纠结:“真不给喝啊?我还琢磨着……”

    他能琢磨什么呢?大老爷们儿就好个面儿,想炫耀呗!

    这会儿想明白了,只能又一次叹气:“怎么偏就赶上紫云英没了才回来呢!往年三月底就回来了!”

    能为什么?

    大伯母毛丽和儿媳妇孙燕燕赌气呗!

    自打上回大伯母跟宋檀在菜市场闹了个不欢而散后,她心里就越想越憋气,回去就跟孙燕燕说了这二十块钱一斤紫云英的事。

    孙燕燕首先也是不信。

    可晚上宋子怡在屋里又哭又闹,要吃乔乔哥哥送来的菜后,她还是琢磨着:

    “妈,我看小叔今年的菜,搞不好真是这个价!”

    “你想啊,啥菜能有这么好的滋味呢?现在人多舍得吃啊!”

    可要是二十块钱一斤,这紫云英田间地头长的,也不要本钱,那还不得赚飞了呀?

    婆媳俩约了个时间,一大早去菜市场等着,等到快中午了,才见到那辆破皮卡停在路边。

    然后不到半小时,那菜就被一扫而空,好些个人家,跟钱都不是钱一样,十斤八斤的往回买。

    婆媳俩站在那数一数,就那半小时的时间,卖出去的都有一两百斤了!

    就这么一会儿工夫,两三千到手了,这赚钱跟割草似的,怎么就这么简单呢!

    婆媳俩谁也没说话。

    回家了就嘀咕起来:“怪不得檀檀上回这么硬气呢,原来是家里发财了。”

    “……偷偷摸摸的腰杆子硬了,好心当做驴肝肺了……”

    宋大伯听他们嘀嘀咕咕说完菜市场的盛况,这会儿也不能信:

    “真二十块钱一斤啊?我以为乔乔上回说傻话呢。”

    “那可不,”孙燕燕坐在一旁嗑瓜子:

    “爸,你就是对家里人太实诚了。你看我小叔,这田地里的野菜,他都能这么黑心的赚钱。往咱家送个三五斤的还觉得特大方,叫咱们承情呢。”

    “胡说什么!”宋大伯不想跟儿媳妇多说,就问着毛丽:“你真看到了,是那个价吗?”

    大伯母白眼一翻:“说了多少遍了,那能看错吗?我去买,一时没想出来是这个价,给的钱少了,她还嘲讽我一顿呢。”

    “真是,就他们在农村里挣那点钱,说出去还藏着掖着,怕我们眼馋还是怎么着,谁家没地呀?”

    宋大伯坐在那里,脸色也不好看了。

    因此,月底大姑宋红梅打电话问啥时候回老家时,夫妻俩就支呜着先推脱:

    “这段时间店里有点忙,过两天吧……”

    这一拖二拖的,眼看清明都要过去了,这可不能拖到清明后啊!

    这才匆匆忙定下日子来。

    大姑宋红梅今天上午没出摊,心里心疼的跟什么似的,又在家里左看右看,最后才忍痛拎了壶油,又割了刀肉。

    夫妻俩这才坐着公交来到宋大伯门口。

    没别的意思,就是蹭个车一块回去。

    碰巧见他们一家人正张罗着往车上搬东西。

    儿子宋学海今天就负责接送孩子和上班,宋大伯开车带着毛丽和孙燕燕还有宋红梅夫妻俩回去。

    宋红梅来的时候,就看见孙燕燕和毛丽俩往车后座上放了个批发市场装水果的那种大塑料框,还拿了几个塑料袋。

    她心中纳闷,不过也没问,就是跟宋大伯说着:

    “大哥,回去你打算买点什么呀?我给咱爸妈拎了壶油,买了块肉,你记得别买重复了。”

    孙燕燕甜甜的叫了声姑,而后又看着她手里的东西,一叠声的夸赞:“哎呀,我大姑真是贴心,瞧这肉,多新鲜!一早上菜市场割的吧?”

    “还有这油,这也是好油啊,超市里几十块钱一桶!”

    夸人的话谁不爱听呢?

    大姑也跟着说起来:“那可不,我今天都没出摊!”

    一想到自己没挣到的钱,她心口都有些绞痛,再想想割的肉拎的油……

    唉!

    怎么说呢,要是在世界上买什么东西都不花钱,那就好了。

    倒是话赶话的又突然想起来:“哎呀,上次檀檀送过去一筐子紫云英,吃起来味道真好呀!”

    一边说,一边脸上还有悔恨的神情——本来打算吃个两三天的,没曾想一顿没收住,到晚上就没了。

    米饭都多吃了一大锅。

    她唉声叹气起来:“也不知道地里头还有没有什么菜,回家了得去菜园子里再看看。”

    孙燕燕心中鄙夷。

    能把占便宜说的这么直白的,也就是她姑这号一等一的抠门人了。

    但是呢,这想法偏跟自己家不谋而合了。

    她于是也笑眯眯的的应和着:“是呢,上回送过去的也有。就是吧……哎哟,叫我说巴巴送过来,才那么点,子怡一顿都给吃没了。”

    “这回可得多拿点走。”

    ------题外话------

    三更,没啦!

    谢谢大家的打赏投票评论订阅支持!

    7017k

    111.牛嚼牡丹

    大姑诧异的看孙燕燕一眼:“不是送了五斤吗?不少了吧!你们年轻人就是惯孩子,子怡才多大点儿,一顿吃完那不得撑坏了吗?”

    “下回可不能这样吃了啊,好东西得细细的,不能那个啥……”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