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葡萄也不行,郑家沟葡萄全市出名了,咱们再去抢市场会难很多。”“现在国产的大樱桃和蓝莓倒是很吃香,可咱这边光照就是比不上人家,而且这这东西郊区种的多,都是当做种植园来运营的,咱们新手,风险有点大。”
“对了,花城的猕猴桃很出名,咱们两边气候接近,猕猴桃奇异果什么的你考虑吗?那个是爬藤的,没成熟之前也挺耐放。”
------题外话------
前两天事出有因更的少了,今天,日万!
努力赶稿子中,谢谢支持呀!
7017k
98.鹰嘴桃
“啥猕猴桃啊?”
乌兰就问:“是不是山里那种野杨桃?还没个乒乓球大呢,吃的时候还得捂,可麻烦了。”
“而且这东西不熟的时候就不熟,随便怎么磕碰都硬邦邦的,熟了两天不吃就得烂了。”
市面上的猕猴桃她也吃过的,就是那什么奇异果没吃过,只是大概了解,应该长得大差不差的。
张燕平想解释那不是一种东西,现在的果子到手就是甜的。
不过他是卖水果的,也不是种水果的,这样的具体怎么个采收,他也搞不明白,干脆又撂到一边去了。
“那石榴吧,石榴倒是可以,耐放。成熟季节那些好石榴一斤也能卖到二十块。”
乌兰点了点头:“石榴行,石榴开花的时候红红火火的,多好看呢!就是到时候卖果苗的给咱们指导不?”
“咱家门口的石榴长得歪瓜裂枣的,也不好吃,他得教教咱才行。
张燕平想了想:“不然种桃也可以,我朋友圈里今年的高端湖景桃,要四十多一斤呢!”
“就是这东西软烂,咱们往外运的时候,得多小心。”
但他越说越眉飞色舞:“檀檀啊,等你的家庭农场什么资格什么证的下来了之后,这边网店开起来,我给你当客服吧!”
“包准所有受损的订单都给你处理的妥妥帖帖的。”
只要不用下地干活,他可以去网上跟人家对线三天三夜!
做知心姐姐也可以。
“四五十一斤?这桃还能卖这么贵啊?”
乌兰说来又有点感慨了:
“村里都没几棵桃树了。你们小时候那池塘边有两棵毛桃树,果子青青的,六七月份才成熟,个头又小。吃一口甜滋滋的,带点酸,带点点苦,核还是红色的,别提多有滋味了。”
后来修池塘的时候那两棵毛桃树被砍了,这十里八乡,也没听谁家再种了。
顶多剩两棵五月桃,没人照管,吃起来没滋没味儿的。
乌兰越说越感慨:“现在日子好了,吃东西还没以前有滋味了。我去年上街买的桃,两块钱一斤,真就那样,现在都不爱吃了。”
这一番形容,让干了半天活儿本来就累的张艳萍瞬间口舌生津了。
他想了想,还真有了点想法:
“小姨,你要说跟桃桃有点像的桃,我还真知道一种。”
他翻出图片:“你看,成熟了也是青的,顶多尾端带点红。吃起来脆甜脆甜的,不酸也不苦,但就是有那股子桃味儿。”
“耐储存,耐运输,放冰箱可以保存个把月呢。”
他递过手机来,只见拳头大一个青色的桃子,只在尾端带了些点点的红色,而桃子上头则有一个弯钩一般的尖尖嘴。
“鹰嘴桃。”
“这个去年在网上销售,好像是十块钱一斤,都说有小时候那毛桃的味道。”
“种桃树,小姨你们总会吧?到时候再听专业人士指导,肯定差不到哪儿去。”
恰逢宋三成也从外头回来,这会儿听见什么桃,下意识问道:“后山要种桃树啊?”
“那行,桃树咱们这儿都会种,错不了。就是不知道好不好卖……现在年轻人不都流行吃啥大樱桃,什么蓝莓的吗?”
张燕平心说:就您家东西这口味儿,这还愁卖吗?
总之,他一脸期待的瞧过去:
“檀檀,种地是个大事,买树苗万把块钱也不能稀里糊涂的砸出去。不如我今天下午就好好查一番资料吧,咱们来个万无一失!”
宋檀也温柔的笑起来:“燕平哥,种地哪有万无一失的,只能说咱们多学多听多看,认真实践——不过你的一番好意也不能辜负……这样吧,下午你照常干活,晚上回来再查资料吧,总不能平白占用燕平哥你的改造时间呀。”
张燕平:……
他沧桑的扔下手中的耙子,而后将自己的领口往下一拉:“檀檀,这可是四月的天,我还戴着草帽呢!你就瞧瞧,就这两天的折磨,我的肤色对比都成啥样了?”
其实真没太大反差,就下了两天地,能晒出什么样啊?就一点点的冲突撞色而已。
乔乔得意的笑起来:“哥哥你晒黑啦,乔乔不怕晒哦。”
那是,这傻小子再怎么晒,顶多皮肤发红蜕皮,他就是不黑,那能有什么办法呢?
张燕平孤立无援,眼看着大部队都回来了,也只好哀怨的洗手准备吃饭了。
十一个人热热闹闹的一张桌子,大伙儿就着最中央一大盆的紫云英炒肉,吃的头都不抬。
旁边乌兰倒是没有抠门儿,炖排骨炖肉的都安排上了。可就这两天大伙吃饭的状况看,那一盆紫云英不吃完之前,剩下的是没人动的。
宋三成殷勤的一人递了瓶啤酒,村里的男人干活少有不喝两杯的,他也给自己来了一瓶,而后说道:
“板栗啊,下午有事我得出去一趟,先不去山里了,有事你先支应着。”
叫板栗的男人姓周,是炒茶叶的周毛柱的本家兄弟,如今也是有四五十的年纪了。
闻言点头:“行。就是收拾个山嘛,能有啥事儿。你该忙你的去。”
说完又随口问道:“干啥去啊?”
宋三成叹了口气。
“就咱们后山上坡拐角,挨着隔壁大桥村那一家,你们知道不?跟我家以前走过礼。上午那会儿听他家里打电话,说是老太太人没了。”
村里人嘛,十里八乡都沾亲带故的,他这么一说,桌上的人就都反应过来:
“哎哟,那家!那家不是那谁……男的叫张旺家吧?我记得好像有点跛脚。”
“是呢。”
旁边就有人接话:“就一点点儿,不影响干活,可麻利了。这不,供了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他女儿好像嫁到镇上了,儿子都在市里头。”
都是差不多年龄的,说起生老病死这个话题也有点伤感。忍不住又好奇道:
“不过我记得两口子身体都挺好的呀,怎么就突然说没就没了?”
宋三成也纳闷儿呢:“前两天倒是听说张嫂子不小心摔了一跤,说是腿摔断了还是怎么着。”
“我琢磨着抽空还得去镇上医院看一眼呢,这突然间这个消息,我也不清楚咋回事。”
------题外话------
最近几天没什么评论啊……
鹰嘴桃是我今年心爱的水果,青的又脆又甜真的好吃。
即将出场的人物会是檀檀的第一个长期员工,也是真实事件改编,所以会写多一点。
头一个李老头那个不算,那个只谈了今年一年,明年重新谈。
7017k
99.哄堂大孝(1)
说起摔跤这个事,大伙就又有话题了。
一是年纪大了,别的不怕,就怕行动不便还受罪,一旦躺那里不能动,两三个月人的精气神就没了。
二是家里人照顾也辛苦,里里外外这么多活,还被伤患病人拌着脚了不能往外走,随时得伺候着……
躺着的受罪,照顾着的也受罪。
久病床前无孝子,就是这个道理。
大家伙就着这个话题聊起来,都发出了对年龄和身体的唏嘘。
但宋檀冷眼瞧着,这一群大老爷们儿嘴上不停说,但该喝酒的喝酒,该抽烟的抽烟,谁也没把养生当回事儿呢,内心也着实实在无语。
宋有德也喝了杯小酒,这会儿想起比自己年轻的人说没就没了,心中一阵唏嘘:“三成,你既然要去,吃了饭就过去看看,留那里给人家搭把手。”
“不用着急回来,咱家有人呢。原先咱家里过事情,他们家也来人了。得去。”
村里就是这个规矩,倘若别人家有事你去帮忙了,那自个家有事别人也会来帮忙。
当然了,如果这家不给别人去帮忙,那轮到这家,自然也就没有别人搭把手了。
农村规矩大,讲究的也多,不像市区,只要钱给够,一条龙服务什么都办好。这边许多事还得亲朋好友一起张罗着才能办下去。
吃饭的人也都盘算着:“这会儿人才走啊,那后天早上得上山了。都是一个村的,原先也都供过礼的,我们就等明天过去拜拜吧。”
云桥村如今还是土葬,土葬的规矩是一大早抬棺上山,但是待客做法事等等,都是在人走的第二天。
这人才刚走,搭灵棚,请道士,准备烟酒茶水,约大厨……一系列的事儿多着呢!
宋山城也坐不住了,吃了饭将碗筷一放就直接过去:“我先去看看情况。”
余下大伙议论着,议论着,又都拿着工具上山了。
开挖掘机的小伙子也不知是张燕平哪里找来的,千里挑一的实诚人物,这会儿见大家都走了,想了想干脆也上山接着干活了。
换做其他的老油条,如果是按天算工的话,不说磨洋工吧,但也绝对不会超时工作的。
他一动起来,大家伙自然也就忙碌了,没过多久就把这事抛到脑后去了。
村里都是年龄大的,走一个走两个的,实在也正常。
没成想不过一个小时,宋三成就又拿着耙子气哼哼的上山了。
宋檀也带着乔乔在这里帮忙扒拉石块碎木头,这会儿看他爸一脸怒气,随着机器的轰鸣作业,她只好抬高嗓门:
“爸,怎么回事?”
去给人家帮忙的,怎么还这样子回来了?
宋三成一脸的愤怒:“别提了!这张家的三个儿女真tm不是东西!”
一说八卦,几个干活的老爷们儿也都不由来劲了,连忙问道:
“咋回事?孩子不孝啊?”
其中有人就劝道:“唉,老宋啊,你也看开点,孩子养大了就飞走了,指望他们能指望得上什么呀?”
“就是,一年见不到三两回,面子上过得去就行了。”
真要是这样就好了!
宋三成是一脸的怒不可遏:
“你们知道啥?这就不是孝顺不孝顺的事,这是长了一副狼心狗肺了!”
豁哟!
宋三成是厚道人,如今这么形容人家,必定是有什么大事!
只听宋三成道:
“我今天一过去,就听他家老大在那里牛气哄哄的跟那做白事的打电话,嗓门放的老大,说捡最贵的!又是要好寿衣,又是要冰棺,还要搞什么热热闹闹的法事……”
“我心想,咱们老人不就讲个走的体面吗?这孩子也行,身后事也是事,面子情也是情是不?”
“谁知道张旺家直接挥着锄头往他儿子头上砸,被大家伙架开,我才知道到底是个怎么回事!”
每个村里头都有些懒汉闲汉,但张家旺和张嫂子绝不是那样的。
人家两口子一个略跛脚,一个不怎么说话,但夫妻俩都能干。
那个年月,又是熬饥荒又是缺衣少食的,硬生生拉扯大三个孩子。
那会儿他们结婚早,生孩子也早,最大的孩子今年都四十了,最小的女儿也都三十一二了,都是有家有口的人。
平时虽说回来的少,但张家旺一提孩子,那也是满脸的骄傲,今儿个说孩子们又打电话了,明儿个说孩子们想吃自家种的菜,后个儿再说,孩子们特意买了什么什么来看老人……
上年纪人嘛,不都图个儿女孝顺?
这也是村中常态了。
但具体日子过得是冷是热,那只有各家知道各家了。
上周,就是宋檀出门买金樱子那天,张家大儿子打电话来说想吃老家的珍珠花了。
珍珠花是他们本地的一种野菜,树枝刚萌花芽的时候会有一粒一粒的叶苞,焯水炒肉,或者煮面条,滋味很是独特。
张嫂子就提着篮子上山去了,谁知下山时一个没注意,直接摔了下来,腿摔断了。
因为没带手机,硬是过了半晌午才被张家旺发现,拖了邻居给帮忙抬到屋子里,这才打电话给儿子,儿子就不耐烦说:
“妈你这么大个人了,没事老往山上跑干什么?家里缺吃的还是缺喝了的呀!”
然后又道:“我这正上班呢,哪有空回家?等回去都得几个小时了!我妹不是在镇上吗?你叫她赶紧的,找个车拉你去医院。”
电话又转到女儿身上去了。
女儿也不乐意,说:“村里都是儿子养,妈你不能啥事因为我近,你就都指望我呀!那断腿这么大事,你得给我哥打电话,你让我哥给叫120。”
好么,他们这地方,120倒是愿意来,出一趟车就得五百。
光单程花费时间都得超过一个半小时,救护车一来一回,等人送进医院恐怕都要四个小时了。
而且山沟沟里,老年人又不会定位,救护车到了岔路口,还得张家旺骑着摩托前面去引路。
这谁能等得起?
最后找了村里开村村通大巴的司机,这才赶紧找了辆车把人送走。
走到半路上老太太的状态看着不太好,开车的司机也害怕,于是赶紧就近送到到镇医院去了。
------题外话------
珍珠花真的很好吃,一种野菜。
有些村里的规矩,开车的车上不能拉死人,不然会倒霉很久。开车的司机也都很慎重。
7017k
100.哄堂大“孝”(2)
等到去了镇医院,医生拍片子说是大腿腿骨摔断了,这得去市区做手术。
手术稍微有点难度,得去三甲才保险。就是三甲医院报销比例不高,老太太还有点别的小毛病,前后加一起报销之后估计得个一两万块钱。
这边正安排着赶紧再往市区送呢,这边孩子们可算腾出空来打电话了。
电话接通大儿子就先说他妈:
“……不会享福!有吃有喝的,怎么就非要上山去呢?”
老二也打电话来,埋怨说:
“妈,你不知道我现在工作多重要吗?孩子上学多要紧,你就不能叫我们休息会儿?”
女儿倒是人亲自来了,来了就抱怨:“镇上有医院你住这里,我每天还能给你送个饭,你住到市区来,我还要在医院陪着,医院床位这么紧张,我晚上连个睡的地方都没有……”
老太太本就不大会说话,这会儿默默听着,眼泪汪汪的,最终什么也没说出来。
等到儿女们打听了医疗费之后,就更不乐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