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49章

    “有有有!”老爷子乐呵呵的。

    他一个独居老人家,吃饭能吃多少呀?还是对付着吃的多些。

    如今家里买一包盐,恨不得一年都吃不完的。

    宋三成也大着嗓门:“行!那老爷子,等你回去了抽空再看一眼,可别没有了还不说呀!”

    “檀檀说了,你要是真这样,那她可不敢叫你负责这两块稻田了……”

    李老头笑眯眯的,看起来根本不像是倔脾气的臭模样,反而一脸的满足与开心:

    “好好好,你们一家厚道人,檀檀这姑娘也好,我都知道!”

    ------题外话------

    这里指的“租”是土地经营权的转让流转。谢谢大家的评论支持还有查漏补缺,一起进步,一起养成,爱你们!

    所以刷个牙又补全了这一章……剩下真没了,太困了。

    檀檀现在没有钱,灵气也不够,所以土地不多。不过一步步来,慢慢包,慢慢种,这是个慢文。

    另,昨天紧赶慢赶,终于完成了投资项目,不容易啊!给自己鼓个掌!

    谢谢大家,剩下的评论区来,。

    7017k

    96.买鱼苗

    像李老头这样的老年人,云桥村还有很多。

    不夸张的说,像他们这样一个不足三十户人家的穷山村,李老头这个年龄段的,大约就占了三分之一。

    这个村子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少人的,曾几何时,整个村子也有两百多户人家。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物价的增长,山村渐渐开始落后。只有在每年春节前后几个月,才会热闹起来。

    因为村中但凡是六十岁以下的,全都出去打工去了。

    哪怕五六十岁的大龄工并不好做,基本都是些比较熬人的工作,时薪十几块钱,大多全靠加班费。

    但上头有老人,下头孩子可能才刚成家立业,房子车子孩子教育,哪样不要钱?

    孩子们别说供养老人了,自己的日子都难着呢。

    打工,也是逼不得已的一种生存方式。

    也正是如此,哪怕祝君再三承诺如今农业贷款好审批,利息还极低。如果宋檀有把握的话,完全可以向信用社申请……

    宋檀有把握吗?那自然是极有把握的。

    可她找得到人手吗?

    根本找不到。

    十里八乡的情况都是如此,总不能干农活的时候,还得去各个村子摇这些老年人来干吧?

    就他们这个年纪,平时可能不显,可一不小心都能跌个跟头都能出大事情,再牵扯到招工用人这件事……家财万贯也耗不起呀!

    至于说请别处的年轻壮劳力……那人工成本得合成什么价?

    还不如先由小就大,一步步来,等到村子里慢慢发展稳定了,自然会有不想离乡的年轻人往回走。

    这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也因此,宋檀跟老年人打交道,从来不提钱的事儿。

    宋三成跟李老头聊了聊今年的气候,然后又上高处的田地去看耕地耕的够不够细致,等到这一圈转完了,工作结束了吗?

    没有。

    荒山上挖掘机带着刀片一路推进,嗡鸣阵阵,还得专门空出人手,将它打碎的那些藤蔓树苗枝条什么的,都耙到一边去。

    否则这些个树叶枝条大量的堆到土里,一时间却并不能腐熟,极有可能会耽误后续种植。

    张燕平戴着草帽麻木的站在山林中,看着姨夫一家特意照顾自己才分配的活,又看了看手中的耙子,满脸都是心酸。

    是呢,应自己的要求,今天是没下地,而是直接上山了。

    宋三成爬上山坡,将这绵延的一片收进眼底,浑身都充满了斗志。

    眼神再往下延伸,那是他们承包范围内的一口池塘,蓝天碧影,水草幽幽。

    就是这个池塘里的鱼滑头的很,轻易钓不上来呀!

    宋三成瞬间又想起来一件事,火速摸出电话:

    “檀檀啊,上回不说买点鱼苗回来吗?你别忘了!”

    巧了,宋檀正在打量眼前的渔场呢!

    这是他们本市的一个渔场,像做这种本地生意的,都是以口碑为重。这家渔场规模不大,鱼苗也以常见的种类为主。

    老板一口本地话说的又急又快:

    “你头一回养啊?那不能搞多喽,一亩最多不能超过1500条!多了你没有经验,搞不过来的。”

    又问:“池塘咋样啊?多大,多深啊?啥子地方啊?打算养鱼卖还是自己池塘里随便养养啊?”

    这老板的问题全都在点子上,宋檀就算有灵气作弊,也不妨碍她多学经验,于是一五一十的回答:

    “一口池塘不大,三亩左右,深水也差不多三米深,是在山洼洼里,周边一圈水草。”

    “主要还是自家吃,多出来的也打算卖卖。”

    老板沉吟一会儿:“你那个山洼洼里的池塘怕是水放不干吧?冬天了捞鱼可麻烦。”

    “附近也没得别的水可以引过来,夏天太热了,容易干,还容易得病。”

    宋檀点头——它要真是高品质鱼塘的话,就算是偏远山村,不说一千,八百块钱一亩总是要有的。

    如今什么价呢?

    三百。

    那还挑什么呀?权当是给山上果园做储备水源呗。宋檀包下它,一是图方便,二是在自己印象中,这口池塘就没有干涸过。

    这就够了。

    老板干脆也不让她看眼前这些活蹦乱跳的鱼了,而是来到另一处,这里摆放着大大小小的分隔箱,里头是密密麻麻刚出生的小小鱼。

    “你也没得经验,就养这些吧,鲫鱼,鲤鱼,草鱼,鲢鱼。搭配着买。别看它们品种普通,但是草鱼吃草,能把你那池塘边的水草吃的长不起来,不然要不了几年恐怕里头就要长满了。”

    “其他三种鱼搭配,养起来池塘的水循环好,干净,鱼也皮实好吃,不爱生病。”

    “你不是打算自己吃吗?那鱼塘估计也没清理过吧,里头肯定还有大鱼,够吃一段时间了,现在就买这些水花就行。”

    水花?

    老板便哈哈笑起来:“就说你没养过鱼呢,我们养鱼的管这种刚出生的小苗苗都叫水花。”

    “你要是觉得行呢,我就给你搭配好。三亩鱼塘,抛掉损耗,一共买个五千尾差不多了。”

    宋檀点头:多一点少一点她都能养得起,数量方面反而是没太大问题。

    不过之前倒也做过功课,这老板说的都是实诚话,以至于她也愿意听取经验。

    “多少钱?”

    老板一脸的兴致缺缺:“给三十吧。”

    宋檀:……

    啊,原来水花鱼苗价格那么低啊。

    老板又指了指另一侧的鱼苗:“这些两厘米的,价格就不一样了,一条五毛,个头越大越贵,你看你养啥样的吧!”

    这还用挑吗?

    “就要水花!再来8000尾,我家还有个大点的鱼塘,地势好,能放水。”

    “行!”老板也高兴起来:“我就瞧着姑娘你是个实在人,也不多找你要了,给七十五吧。”

    宋檀心里一算,不由失笑:合着实在人价格也就便宜三块啊?

    不过一万三千条水花总共才七十五块钱,还要啥自行车呢!

    她爽快的给了钱,然后看到老板连泡沫箱也不舍得给,只拎了两个塑料袋子:

    “这袋是八千条的,这袋是五千条的,你放心,只有多的没有少的!你要是不信任我呢,回家自己有那空,数数也行。”

    “少一条我赔你一百条。”

    宋檀笑出声来:“叔,不至于!”

    ------题外话------

    啊,关于前两天的疲惫,因为我妈和我小表妹都在家里啦,很难进入状态。

    不过他们今天回去了,明天就可以白天更新啦!明天六或者万吧。新的一周了,打起精神!

    谢谢大家!

    7017k

    97.后山种什么

    就这么着,乔乔一手一个塑料袋,就把这些鱼苗都拎回去了。

    家里头奶奶王丽芬和乌兰都在院子里洗洗涮涮,忙得不可开交。

    没办法,按照当地的规矩,请乡亲们干活是要包一顿午饭的。宋檀一家四口,爷爷奶奶,再加上张燕平,还有那个住在家里的开挖掘机的小伙子,以及后山上帮忙干活的宋三成的三个老伙计……

    一共十一个人,偏偏因为家里的饭菜味道好,这十一个人里除了宋檀饭量一般,其他的人都是一顿能干两三碗的。

    做饭做菜,工程量不可谓不大。

    宋三成如今忙得脚不沾地,乌兰也是,一大早就得跟宋檀和乔乔一起到地里去摘紫云英。

    随着天气暖和,田里里打了花苞的紫云英越来越多,像这种就不能再采摘了,都老了,也没法吃。

    因此,为了保证质量,每天采摘和挑拣的时长就增加了。

    更何况自从知道紫云英吃不了多久之后,来菜市场买菜的人越来越多了,都是十斤八斤的买,然后回家焯水冷冻,这样就可以吃到过年了。

    这不,宋檀今天一大早还又加了一单:“妈,今天还得再往外地发货两千斤。”

    为此,全家人都出动了。

    乌兰还纳闷:“他批发回去卖呀?”

    宋檀摇头:“不是,他说家里是开农家乐的,紫云英发过去之后一律焯水冷冻,然后给来吃饭的客人每人上一份。”

    不拘是炒菜做汤还是干什么,只说是地头里长的野菜,数量不多,因此不卖,只做赠品。

    好家伙,这段时间那叫一个客似云来呀!

    本来春天就是吃山野菜的好季节,这么一折腾,人人都知道这家的农家乐口碑超群,收入是大大的涨。

    当然了,这些内情,那买菜的小伙子是没说出来,但宋檀猜也猜到了。

    放在以前,挣钱的事,乌兰只有开心的份。可如今她还得琢磨着怎么才能干的又快又好,还不耽误中午做饭。

    活儿多了也愁人啊。

    不过……

    “哎呀,这一笔四万块钱,再加上这两天卖的零碎的菜钱,是不是就可以把剩下的那个承包费交齐了?”

    不然老欠着,心里怪不是滋味儿的。

    宋檀残忍地打破她的幻想:“妈,后山既然是打算领补贴种果树的,那种都种了,也不能白种,咱们今年就要看到成果。”

    三五年的大苗子,一亩地不说多,种上个一百棵,这都得小两万砸进去了。

    “完了你还得请人栽种浇灌吧?这小山包全都得靠下头那个池塘,买个电水泵带卷儿长管子,零七碎八的不起眼,那也得花不少钱呢。”

    “还有咱这田地里……”

    宋檀还没交代完,就见乌兰已经痛苦的闭上眼睛:

    “行了行了,你别啰嗦了。”

    转而又问:“蜂蜜卖出去没有啊?这也是钱呢!”

    那还能有卖不出去的?

    群里一吆喝,那要两千斤紫云英的外地客户也一口气要了十瓶。

    总共就十三瓶,如今就剩一瓶留着喝了,库存清空。

    蜜蜂采花蜜还得再回去酿几天,暂时是没货了。

    问人家批发回去是干什么?说也打算调蜂蜜水当做赠品。

    宋檀琢磨着,要不是时间太短,盈利点还没核算出来,这有眼光的年轻小伙子,怕不是要把茶叶也整成他们的招牌了!

    乌兰收拾着手头的菜,一边指挥着宋檀:“抽空再去后山,把猪喂了,鸡鸭也喂了。”

    宋檀山上跑了一趟,瞅了瞅一群小鸭子,回来就又有想法了:

    “妈,我看这鸭子都在换毛了。咱在后山池塘那里搭个鸭棚吧。”

    原先是打算放到田地这边的池塘来养,但田地这边是规规整整一个圆边的四方形,而后山池塘那个,却是仿佛一面带手柄的镜子。镜子手柄那处,刚好可以搭个简易鸭棚,到时候整片后山有大王看着,从上往下一览无余,也方便管理。

    乌兰想了想:“不急,等山收拾好了再弄。现在果树最要紧!”

    四月不等人啊!

    而后这才想起来:“你打算种什么呀?”

    宋檀还在哼哼哧哧:

    “咱们这里,说到底快递还是有些不方便,山路又颠簸,我瞧着镇上最近两年也没啥钱给咱修路。”

    人家郊区的还可以搞个果园什么的现场采摘现场卖,他们这儿却不行。

    不晕车的人来这一趟都得晕车了,实在是路不好走。

    “既然这样,那就得种那种能放、皮实不怕碰撞的。”

    乌兰想了想:“那就是苹果?梨?石榴枣子?葡萄?”

    别的她也想不出来了。

    反正像家门口那棵本地樱桃那样的,是肯定不能种的,好吃是好吃,可摘下来一不能捂二不能挤三怕碰撞,半天不吃就不太行了。

    宋檀也犹豫:“我还没想好呢。”

    这波属实是仗着灵气艺高人胆大了。换做任何一个种地的,这么个莽撞没规划,不赔本才怪呢。

    正说着呢,张燕平戴着草帽扛着耙子,如同一个地道的老农民一样,耷拉着肩膀回来了。

    他哭丧着一张脸:

    “妹呀,不管你打算种什么,哥都有人,哥给你联系去!你带上我,咱们去选苗子吧。”

    上山是真不想上山了。

    乌兰哈哈笑了起来:“燕平,不行还是回家吧,再在姨这儿一天天的活干下去,你妈真要心疼了。”

    张燕平欲哭无泪:他是不想回吗?分明是他妈每天打电话过来,勒令他必须在这里呆着!

    不过当小姨的最终还是说了句公道话:“檀檀,要种啥你还真得问问燕平,你大姨说了,他嘴刁!啥好吃的他吃啥,店里的进口水果都被他霍霍光了。”

    “咱东西卖那么贵,你要种也种个贵的吧。”

    张燕平精神一振:“对!这事就得听我的!我想想啊——苹果橘子在咱这儿长不太好,没别的原因,就是个气候问题,排除掉。”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