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74章

    全世界都在说秦语

    秦

    始皇帝五十七年

    嬴政七十岁。

    “咳咳……”

    听到咳嗽声,嬴政皱眉教训道:“太子!养生不能停!今日回去便让太医给你把把脉。”

    “喏。”扶苏捂着嘴,将咳嗽声强制压了回去。

    嬴政对扶苏处理政事的能力越发放心的同时又对他身体保持了怀疑。

    本应是难熬的冬天,但朝廷调配得当,没有造成百姓太大的损失。

    国内一切安定,经过了几十年的巩固,嬴政的目光逐渐向外看去。

    不是匈奴,是更西边,以及南越更南边。

    蒙恬等将军已经老去,但大秦更年轻一辈的将军也是时候出场发挥他们的本事了。

    ……

    秦

    始皇帝六十七年

    嬴政八十岁。

    这年已经得旧日六国民心的大秦皇帝陛下失去了他最为看重的儿子。

    扶苏竟然走到了始皇陛下的前面,始皇陛下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是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事情。

    民间出现了些许骚乱,毕竟大家都认可扶苏太子殿下的仁德,几十年间扶苏为民做事在百姓口中有极好的名声。

    嬴政送了自己长子的最后一程。

    他闭上眼睛感受着风雪洒落脸上冰冷的触觉,直到一阵声音将他从回忆中唤醒。

    “陛下?”

    “原来是你啊。”

    嬴政有想过这时候会来找他的人可能是刘季那混子,也有可能是过于谨慎的萧何,再或者是李斯……项羽……

    唯独没想过来找他的人是张良。

    他目光直视着张良,张良容貌极甚,站立在风雪中任眼前人打量。

    说实话,嬴政此前并不觉得张良会为他所用,在张良的心中,灭秦更是他的执念。可最后张良还是站在了大秦的朝堂上。

    “朕似乎从没问过你为什么?”

    “臣也想见识下陛下治国的手段。”

    ……

    秦

    始皇帝七十七年

    嬴政九十岁。

    蒙恬、蒙毅、李斯、刘季等老臣早在这十年间相继离世。

    这十年里嬴政一直在思考继承者这一问题。

    长子先他而去,是立长孙还是剩下的儿子?

    朝中贾谊言自古立嫡立长,自然应是太子的长子。但也有朝臣用后世朱允炆、朱棣一事进行反驳。

    嬴政有种莫名的直觉,自己会活到一百岁。他有足够的时间去调教太子的儿子。

    就在始皇帝七十七年的时候,时年二十岁的太子的儿子嬴政的孙子被立为太孙。

    大秦的变法很厉害,大秦就像一辆有目标的列车,一直向着目标前进开去。

    永不停歇。

    ……

    秦

    始皇帝八十七年

    嬴政一百岁。

    “汝当谨记……”

    “孙儿谨记……”

    跪坐在病床前的太孙一副仔细聆听的模样,像极了他的父亲扶苏,嬴政不由恍惚了一瞬。

    “朕颁布的政策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没有说不可更改……每过几年一定要进行实时修改和检验……万不可偷懒!”

    嬴政又絮絮叨叨地说了许多话,最后他望着床上黑色的花纹,认真地说道:

    “天下万民是你的子孙,不可辜负。”

    “还有……”嬴政手指着光团,“光幕几十年过去没有更新了,但你们不可侥幸觉得光幕不会惩罚人。”

    在太孙这一辈的人看来他们非常好奇每个人面前的光团是代表什么,里面的书籍和内容几十年来都要翻倦了……他们一直戏称光幕就是累赘。

    但他们又从之前人的口中得知光幕是神,若是不尊敬它的话,是要受到神罚的。

    太孙见爷爷在临死前都还要念叨着光幕,不由对光幕起了丝畏惧之心。

    “孙儿明白,时刻牢记在心。”

    随着太孙的承诺落下,嬴政的眼睛缓缓闭上……

    这位大秦的君主,第一位皇帝陛下,嬴政崩于咸阳宫,享年一百岁。

    ……

    大秦的发展循序渐进,后世的子孙不忘开疆拓土之心,百年间大秦又向外扩张了一倍。

    嬴氏诸王分布在世界各地,均不服谁。

    坐于咸阳的皇帝昏庸无能,无力对抗诸王,只能同意诸王自立的要求,偌大的大秦王朝至此走向衰弱。

    全世界的人都在说秦语。

    “哇,实在是难以置信那么古老的年代始皇帝竟然活了一百岁!他真的不是什么天神下凡吗?”

    某高中教室内,一女生捧着脸对屏幕中复原的始皇陛下像翻花痴。

    “还有啊,那什么光幕你们就不觉得很奇怪吗?怎么让大秦一统六国后的发展变得更玄乎了……”又一个女生手指着历史课本上“光幕”二字,满脸的不相信。

    “感觉挺假的……光幕也就出现了百年而已……”

    “你们这么争,还不如看科学家们即将研发成功的穿越回大秦公元前217年呢!”周围的人也跟着一起讨论几日后的穿越大秦刚一统六国时的事。

    “也不知道科学家们能否成功。”一男子摇着脑袋比着手势加入了他们。

    “哦!我的天呐!你们竟然在讨论伟大的始皇陛下!”一头金发肤色白皙的女生做着夸张的动作,尖叫起来。

    众人捂着耳朵,这时一个肤色与女生呈鲜明对比的男生从门外走进来问众人:“你们有想好学什么专业吗?”

    “我想学秦语言文学……”金发碧眼的女生兴高采烈道。

    “我想学考古!”说话的人正是刚刚对秦始皇画像犯花痴的女生,“哈哈,听说始皇陵很神秘呢!好想亲自打开这个秘密!”

    “我要进科学院!也想参加项目,如果以后真能穿越时空去看眼迷人的老祖宗就好了!”

    ……

    大结局二

    高祖崩后

    “光幕这就结束了?”刘邦察觉到已经几个月没有见到光幕播放新视频了,心中甚是怀念。

    “光幕现世本就有违常理,若真的结束,兴许又要回归平常了。”萧何瞧着面前的光团,上面依旧能看以前的视频,也能在上面聊天,还可以在上面查看数万的书籍。

    不管怎么说,光幕的出现确实为大汉增添了更多可能性。

    “唉,朕倒是怀念它了。”刘邦摸了摸嘴角,“好几日未曾饮酒了,萧何啊,今日可要留下陪朕一醉方休!”

    “陛下……”根本就容不得萧何拒绝,人早就被刘邦拉着去往亭内喝酒。

    饮酒到一半,刘邦突然叹气。

    萧何心想,总算是来了。

    “淮阴侯……朕该如何是好。”刘邦喝得醉醺醺,旁人肯定会以为他在说醉话,但熟知刘邦其人的萧何是知道他根本没有说醉话,也压根就没醉。

    “淮阴侯他不见得会反汉……相反他为大汉立了不少功劳,若对其多加猜忌恐伤人心……但淮阴侯不是一个能控制的人,他性情张扬不服输……”

    萧何再往后就没有说了,因为韩信已经知道自己未来的下场是什么,他的心中有没有恨?这非常难说。

    刘邦没有和萧何说话,一个人嘴里嘟囔着淮阴侯、刘盈、吕雉等人的名字。

    ……

    汉

    高祖十年

    距离光幕不再更新视频已经过去了两年,这两年间大汉国内安定,百姓们逐渐从战后的阴霾中走出,大家对未来充满着希望。

    因为光幕说过大汉四百年是华夏最为重要的一个王朝,西汉的前几位君主都是明君。

    所有人都坚信在刘氏君主的带领下,大汉肯定会实现治世!之后会迈入盛世!

    “匈奴”

    匈奴依旧是悬在所有人头上的一把利剑。

    刘邦老了,身体在战争期间留下了隐患,这几年越是寒冷天气越是感到自己不久人世。

    “咳咳咳……”

    刘邦卧在病床上,在他身边侍奉汤药的人不是美貌动人的戚夫人,而是大汉的皇后吕雉。

    “皇后怎么来了……”刘邦对吕雉有股愧疚。

    吕雉没有回答他的话,只道:“陛下的身体还是要多加注意,这些日子天气寒冷,不宜饮酒……”

    “是是,是朕错了。”刘邦不在意地回道。

    两人又是一阵无言,最后还是吕雉见时间已经差不多了便起身离去。

    刘邦皱眉望着吕雉的背影,心中难掩纠结。

    太子刘盈,不是他想要的下一任帝王人选。

    若是刘如意……朝中必起波澜,而且原历史已经告诉了刘邦答案。不选刘如意是对他和他母亲最好的结果。

    这几年他还多观察了薄姬的儿子刘恒,也就是历史上的汉文帝。

    这个儿子看上去人畜无害,可与他流着相同血的刘邦怎么看不出刘恒的心呢?

    “唉……”

    ……

    汉

    高祖十二年

    刘邦崩。

    他在生命的最后还是选择相信自己的妻子,大汉皇后吕雉。

    刘盈是不好,但他的母亲吕雉不是任人宰割之人。

    刘恒等人都太年幼,其母亲不成大器。

    至于吕雉之后的结局,刘盈这一脉是否断绝……与已经离世的刘邦没什么关系了。

    刘邦在去世前为妻儿留下了一个还算和平的局面,外患匈奴暂时消停,内部的藩王几年下来也大多归顺,朝中大臣信服吕雉。

    刘邦评价自己的一生,说不得还有什么遗憾……真要算的话,可能就是还没享受够帝王人生。

    帝王命,操劳命。

    ……

    刘盈登基,吕雉为皇太后,摄大权。

    刘盈软弱无能,在太平时代能做一个守成之君,可是在汉初,大汉需要的不是一个守城的君主。而是一个具有开拓精神,不断试错的君主。

    在刘盈登基的第二年,萧何去世,曹参为丞相。

    次年春,匈奴蠢蠢欲动,冒顿单于欲向吕雉求婚。朝中的局势不稳。

    吕雉对刘盈几乎是放任其发展,自她从光幕中知道刘盈未来会做什么事之后,她便对这个儿子再升不起慈爱之心。

    她非常赞同后世武则天的做法,这个儿子不行就换下一个儿子。可是她不像武则天那样有好几个儿子,她只有刘盈一个儿子。

    “陛下是时候成亲了。”

    这一次的吕雉没有选择张嫣嫁给刘盈,而是让刘盈自己挑选了一位他喜欢的女子为皇后。

    “儿子不行,就多养几个孙子。”

    吕雉结合后世的经验,使得百废待兴的大汉焕发生机。

    国内的政局暂时稳定了,但是边疆的局势却令她心忧。

    她知道有一个人渴望掌军,渴望死在战场上,也不愿终老于一四方屋子中。

    最后吕雉亲往淮阴侯韩信的府邸,两人密谈一日,谁也不知道他们说了什么。

    总之淮阴侯能带兵了。

    匈奴胆寒。

    ……

    刘盈的儿子孱弱,刘盈这几年纵情声色身子也垮下去了。

    许多的大臣暗讽吕雉不管儿子的身体,是坐看皇帝身子衰败,好继续掌权。

    吕雉一概不理这些话,只是说:“哀家从光幕上知道皇帝这孩子,不能强制压着他做他不喜欢的事,哀家只是想给他一段快乐的时光……”

    “哀家自是希望陛下身体健康,一切都好。”

    谁也不会相信一个母亲真的忍心不管不问孩子。

    ……

    没过几年,刘盈因病去世,其三岁的长子继位,皇太后吕雉为太皇太后。

    大汉的军工业发展异常迅速,有光幕之前的知识做铺垫,再加上数万书籍的打底,许多本非这世纪的武器均已出现。

    匈奴日渐衰弱,不是大汉的对手。

    南边百越虽多瘴气,但大汉还有光幕留下的治疗瘴气预防瘟疫等的方法。

    因此,大汉几年的开疆拓土,并未引得国内百姓的怨声载道。

    相反,在民间还有多参军,靠军功实现逆袭的话。

    吕雉的掌权无论是民间,还是朝堂,大家无不服气。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