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呸呸呸!我就说这肉怎么吃起一股绵的味道,就不像真肉!”我:“啊对对对,可你们刚刚吃得很香呀~”
……
家人们,后续就是我被他们混合双骂了,呜呜,再也不搞抽象了。】
<其实我真的觉得预制菜挺好的[捂脸]本懒人很喜欢。>
<预制菜真的要少吃,之前不就是有个博主测评预制菜嘛,都进医院了[捂脸]>
<我点的外卖,我相信它是真的,呜呜。[哭]>
<就算你自己买菜做饭,现在的菜又有多少是真的健康的[笑哭]>
<我们身体早就免疫了哈哈,我反正对预制菜是没什么恶意的,都是半成品……小的时候也吃过。但是很恨那种无良商家,挂着现炒的名头卖的却是预制菜。[发怒]>
<点了,我之前点了一个外卖,我下单几分钟他就已经开始有骑手派送了……真的不敢吃[捂脸]>
<你父母没打你一顿已经是他们最大的爱了哈哈哈。>
<博主父母吃完夸:女儿能干!
知道真相后:呸呸呸!>
<要想吃真正的现炒那还得是高级饭店和小饭店才行,警惕连锁的。>
<我独居,我感觉预制菜还不错[捂脸]自己弄的话,还算卫生吧,味道也挺好的。>
<预制菜的成本不低的,里面不能有防腐剂,成本比较高……>
<预制菜挺好辨认的吧,感觉预制菜做出来的都没有锅气[捂脸]>
[宋熙宁四年苏轼:啊……感觉做出来的不怎么样,]
[宋仁宗赵祯:进医院?是说这种吃了不好?为什么大家还要买?]
[明洪武帝朱元璋:无量商家这话倒是没说错,商人利欲熏心,什么坏事都能做出来!]
[明正德帝朱厚照:不过很方便欸,这种要是普及的话,能省下不少时间。]
[汉元狩五年卫青:如果是健康的话,运用到行军之中倒是方便。]
[宋熙宁四年王安石:后世人活得越来越简单,做出的菜看着是方便了,但是也变得更没“味道”了。]
……
“后世做菜都进化到这一步了吗?”
“看着还不错欸,到底好吃不……”
普通百姓看视频就是看个热闹,也没去想究竟是哪里不对,该运用到什么地方去。
他们普遍对这种预制菜没什么想法。
“肯定很贵吧。”
“应该不算,看他们在评论上说工作太忙没时间做饭就会用这个……既然如此方便那兴许不算贵。”
“这样的话,他们岂不是都没厨子了!”
“……”
……
秦始皇嬴政在脑子里想了一圈也没想出一个具体的形容词。最后根据后世人的习惯,说出:“这……太科技了。”
汉朝的卫青说的也没错,如果预制菜健康的话,引入军中是件益事。
苏轼不赞同后世人的做法,他认为菜就是要用传承下来的烹饪之法制作。
预制菜,什么也不需要,只用加水变热就行,这样吃着真的好嘛?
看似是生活的进步,也是一种倒退。
……
大家对于预制菜的认知都来源视频的部分内容,其余皆是猜测,光幕视频的评论区各朝人有表示想要尝尝预制菜什么味道的,也有坚决反对这种东西的人……还有认为预制菜可以有,但应是特殊时期才用,不能用在普通时期。
第445章
乌蒙山外连着山外山
上个视频播放完,李然然感到有些无聊,吃完饭后又重新到首页去刷新的视频。
正巧推荐的某个视频的标题让她很感兴趣,不带犹豫地直接点了进去。
【乌蒙山连着山外山,月光下洒下了响水滩】
【“越过绵绵的高山,越过无尽的沧海
……
乌蒙山连着山外山,月光洒下了响水滩
……
你来过,年华被传说,百里杜鹃不凋落
……”
这首耳熟能详的歌在近年走进了大家的视线,歌曲名叫做奢香夫人。
她被明太祖朱元璋称赞为:奢香归附,得胜十万雄兵。
是大明统一西南边陲的重要力量之一。】
<这首歌终于火了,我在没火前就听了很多遍……感觉突然就爆火了[捂脸]>
<也不看看是谁的歌[狗头]这个组合的歌我们差不多都听过,可能当时并不知道是他们的而已。反正从我记忆开始,他们组合的歌都很火[吃瓜]>
<受这几年的大环境影响吧,很多年轻人也开始喜欢了。>
<歌词写的真好,初听时还不知道奢香夫人是谁,一直以为就是一首歌,后面才知道是一位女中豪杰[点赞]>
<我是从电视剧《奢香夫人》里了解到的,女演员真的很美[对手指]>
<我知道有一个古蔺奢香广场。>
<真好欸,在我印象里面女将军或者是女性掌权者,在少数民族地区会偏多。>
<妇好?武则天?>
<隋朝时期的冼夫人,辽国的萧太后,包括大明后期的女将军秦良玉(土司夫人)……我理解的是儒家思想的限制下,确实让很多的女性失去了机会,如果能公平竞争的话,或许会有很不一样的变化。>
<你这就扯远了,古代科学技术包括思想都没发展起来,凡事都要有一个过程,古代封建社会那时最重要的是需要稳定和循规蹈矩,创新带来的变化和不可控因素太大,很少人愿意为此去拼那一个不确定的结果。>
[隋开皇十一年杨勇:嘶—干嘛不放完!听曲怎能只听一半![发怒]]
[隋文帝杨坚:重点是让你听曲吗!?]
[唐玄宗李隆基:哟,还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啊。歌词虽直白,但也别有一番风味。]
[武周太平公主:呵呵,你还点评上了……]
[明洪武帝朱元璋:嗯,是我大明的奢香夫人.]
[明洪武二十九年奢香:竟……会为我作歌、建广场……]
[明洪武帝朱元璋:朕一直都知道奢香夫人与众不同,必然会安定贵州,造福百姓。]
……
怎么看光幕上评论的意思,后世的年轻人原先是不喜欢这类歌曲风格吗?
众人开始将这时期的小曲风格与光幕上经常出现的歌曲进行对比……
年轻人原来也爱靡靡之音啊。
还专门为她修建了广场。华夏历史上没人会不为此心动。
至于光幕上对儒家思想的又一次批判,众人已经学会什么是能调侃、思考的,什么又是不能多言的。
某些女子厌倦了闺阁中的日子,也会羡慕自己的父亲和兄长可以建功立业,可以去外界拼搏。对于光幕所言的“稳定”和“循规蹈矩”这类话,更是感到烦躁。
……
武周时期
上官婉儿:“若是公平竞争的话,所有人都有同等机会……”
朝中男女比例又会有怎样的变化?
陛下是光幕亲口言定的华夏历史唯一的女皇帝,她的成功是否代表着其他女性其实也能成功,走向曾望不可及的山顶。
太平公主揉着脑袋,她近日很烦自己的侄女……
李裹儿,有野心,自被光幕曝光后,似乎没什么在乎的了,不管不顾,将长安搅得乱成一团。
“唉,本宫从来都是为自己打算,财富、权力紧握在手中……”
“今时今日,本宫像是重新对这个世界有了认识一般……”
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本是偶遇,说出去谁也不会信她们是偶遇,不是特意相邀。
两人看着光幕,偶尔吐露一两句自己的看法,仅凭只言片语,二人便知对方心中的答案是何。
……
【元末川南,彝族土司之女,彝族名舍兹。
明洪武八年,舍兹嫁与贵州宣慰使、水西彝族默部首领陇赞霭翠,人称奢香夫人。
元明两代对西南少民地区都采用土司世袭治理的方式,宣慰使便是诸土司中实力最强者。
奢香常辅佐霭翠处理政事,因处事公平、对人友善,深受族人的爱戴,被尊称为“苴慕”,即“君长”之意。,
明洪武十四年,朱元璋派征南将军傅友德、西平侯沐英等人率师30万,经贵州出征云南。奢香的丈夫霭翠因病去世,其子安年幼,奢香便代行宣慰使之职。
奢香又审时度势,决定归附大明。她亲往贵州、云南各部落对土司们阐明形势,又积极协助明军开辟道路……】
<宣慰使换种通俗的说法就是土司之王。>
<少民地区好像女子可参政,并且王的妻子也是有很大的决策权。>
<母系氏族社会的残余、>
<傅友德惨,可怜,老朱为了他好大孙可狠了╭(╯^╰)╮>
<该说幸好去的是傅友德和沐英两人嘛,他们都军纪严明,换成是蓝玉……估计奢香夫人就要联合众土司反抗了[捂脸]>
<那时候西南边陲还有元朝的残余势力,不算很好对付。>
[汉武帝刘彻:等等,土司世袭治理的方式,是之前讲过的明清时期对边疆地区改土归流?]
[清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是这样。]
[明洪武二十九年傅友德:咳咳咳,陛下待我们这些老臣可好了,不要再胡乱编造……]
[明正德帝朱厚照:……太祖陛下和汉高祖这都是开国皇帝中与唐太宗的反例欸。]
[明永乐帝朱棣:你不会说话,可以不说,给老子憋着!]
[明洪武帝朱元璋:朕一向分得清,每个人的用处和他们的品行朕心中都有数,西南那块地方还真就需要傅友德和沐英去做!]
[元世祖忽必烈:你抄袭我大元的治理方式!都是我大元的经验之谈!]
……
说什么母系氏族社会的残余,其实还不就是少民地区落后,不服王化……
观看这次光幕的人并不算很多,因为在知道要播放的内容是一个女子,还是一个少民地区的女子,他们心中就更加不屑一看了。
看是不想看的,但光幕偏偏又跟着不能消失……还是被迫听了一些内容。
他们那些地方女子参政,还是因为人口太少,易于管理,没有太多的纷争和利益。
……
明
洪武二十九年
奢香夫人知道一直缠绕在心中的问题有了答案。
她没有做错,她为族人带去了更多的好处,他们能够好好生活了。
她今年已经三十八岁了,也从懵懂无知的少女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奢香夫人。把持贵州宣慰使之职,协调各方土司的恩怨,开山凿险……她还想为族人再做更多的事……
傅友德等老臣都觉得自己曾经离死亡原来如此的近。
好险。
感谢光幕的出现,止住了陛下向内的杀心,扩张了陛下向外的杀心。
远在某岛国的蓝玉打了个喷嚏,这岛上人看着挺弱,其实也挺弱,就是也得仔细琢磨一番要如何对他们。
第446章
怎会舍得离开
【明洪武十七年,明廷置贵州都指挥马烨,并责令其在贵州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即废除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司制度,改由中央政府委派流官直接进行统治,实行和内地相同的郡县制度。
马烨视奢香为“鬼方蛮女”,对她摄贵州宣慰使感到不满,又在改土归流中横征暴敛,不顾百姓伤亡,强行命土司开设驿站,强迫土司上缴赋税。
奢香行文陈述,却被马烨抓到贵阳,,扒光上衣,鞭笞其背。试图激怒彝兵。
对马烨忍无可忍的四十八部头人,得知奢香受辱,誓要为其复仇。
贵州战事一触即发,奢香揭露了马烨逼反的用心,最终说服各部土司,避免了一场殃及整个贵州的灾祸。】
<马烨这事要用不同的视角看[吃瓜]>
<改土归流本来就是一个大工程,而且很得罪人。>
<奢香是真能忍。>
<马烨就是想逼反他们,然后朝廷就好直接派兵杀人,那样改土归流会更快。>
<主要是看得明白,知道任由马烨在贵州本族人会死伤很多人,但若如他愿起兵反抗的话,又会死更多人。奢香夫人的大局观念看得很清楚。>
[汉武帝刘彻:办法是个好办法。]
[唐太宗李世民:
好手段。]
[隋文帝杨坚:奢香夫人和冼夫人一样都是大义之人,审时度势。]
……
刘彻逐帧学习中。
一直都对明清时期的归土归流感兴趣,可惜光幕基本是略过或者简略的提及一二。这次的视频中倒是有挺多的先关知识。
……
【明洪武二十四年,奢香请贵州宣慰副使宋钦之妻刘淑贞替自己引荐,去京师上访。奢香面见朱元璋面陈马烨马烨在贵州的倒行逆施,请求皇帝治他的罪。
朱元璋问:“以何报答。”
奢香回:“愿令子孙世世不敢生事”“愿意勘山凿险、开置驿道”。
朱元璋封奢香为“顺德夫人”,并将马烨召回京都治罪。奢香回到贵州后将结果告知诸土司,众人无不感朝廷的恩德,从此贵州人心安定。
奢香履行承诺亲率各部开山凿险,开置驿道,以一己之力,打通贵州与川、滇、湘的通道。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稳定了大明对西南边陲的统治。
奢香大量聘请汉儒,兴办宣慰司学,培养各族子弟。改进了彝族的文字,使其更加简化易于传播和使用,有力的保存和传承了彝族的民族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