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她还记得自己第一次看见德国的科隆大教堂时的震撼之情,原来这钱也是从老佛爷的百亿补贴中出的。“这世上多我一个有钱人又怎么不行了!
!
!”
李然然决定不看视频了,太糟心了!
……
忙碌了许久回到家中的李然然在点完外卖后,从手机中各个软件划过,始终没有找到一个感兴趣的软件。
“唉,还是刷视频吗?”
“算了,那就刷吧。”
刚打开13站视频的首页,便给推荐了一个“历史向”视频。
李然然较为有兴趣地点进去。
【嘉靖、海瑞中门对狙】
(一身布衣的海瑞端坐在牢中,丝毫没有因此气馁和落魄。而在他对面的牢外,一披着黑衣黑帽的男人坐在椅子上,面色似有不虞地盯着海瑞看……)
【海瑞因上《治安疏》被嘉靖帝下狱。
海瑞此前已经和黑衣男人说了许多话,黑衣男人一直在询问海瑞对于当今圣上的看法。
黑衣男人问:“我华夏三代以下,可称为贤君者,该首推何人?”
海瑞答:“当首推汉文帝。”
黑衣男人闻言却反问他为何在给皇上的奏书中引用贾谊的言论,明苛责贬汉文帝,实乃隐射当今的圣上。
被黑衣男人再三追问心中的贤明之君是谁,海瑞面色不改地答:“尧舜禹汤。”
听了海瑞的话这让黑衣男人更为不悦……
又问海瑞,既认为汉文帝是贤明之君,为何要隐射当今皇上。
海瑞不答,眼中无光,低垂向地面。
黑衣男人大为恼火,怒为其为何不回话,并言是有旨意让海瑞回驳。
海瑞句句不提当今圣上,却又句句不离当今圣上。
最后更是说到深处,不顾妄议之罪,言及当今皇上的错误。
“……可是当今皇上自以为效文景之举,二十年不上朝,美其名曰无为而治……大兴土木,设百官如家奴,视国库为私产,以一人之心,夺万民之心……上奢下贪……当今皇上不如汉文帝远甚!”
黑衣男人大为破防,脸色阴沉得可怕。
海瑞接着说出心里话:“朝中无一人敢对皇上言之,我若不言,煌煌史册,自有后人言之……他们不言,我独言之……他们是不是想让皇上留骂名于千秋万代……”
这话听得黑衣男人直接回道:“独你一人是忠臣、良臣、贤臣?!”
“我只是直臣。”
“无父无君的直臣!”
随着黑衣男人将话吼出,海瑞的眼中隐有泪光,脸上更是因此难过,处处透露着受伤。
黑衣男人只是瞪着牢中的海瑞,等待海瑞接下来的话。
海瑞自幼没了父亲,唯母亲养大,在母亲的教诲下,海瑞知道了虽无父,但即食君禄,君即耳父……
海瑞更是道出皇上应是天下苍生的父亲,但皇上并不将天下百姓作为子民……
随着海瑞口中的一句句朝廷腐败,上行下效,两京一十三省多有饥寒和待毙的婴儿……
“君父知否?”
四字落下,黑衣男人闭上眼睛,脸上踌躇,怒气从心蔓延到全身,最终吐血……
嘉靖帝在离开时送海瑞八个字。
“无父无君,弃国弃家。”】
<哈哈哈哈,称之为嘉靖老登的破防实录[笑哭]>
<省流版
海瑞:你就是傻逼,自诩文景之举,其实就是个摆烂命
嘉靖:妈的,你爹没教你好好说话吗?
海瑞:你就是我爹
嘉靖:……
嘉靖(汗流浃背版):我没你这个儿子>
<嘉靖帝最为破防的还是在于TM的海瑞竟然真的是个难得的忠臣[捂脸]想发泄又发泄不出来,所以只好胡搅蛮缠。>
<和大明文官斗了一辈子的嘉靖帝,也是真的感慨海瑞这种人。感觉华夏历史几千年,像海瑞这样的人是真的屈指可数。>
<所以嘉靖老登没杀他啊,嘉靖不是彻头彻尾的昏君,他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他不认为自己是昏君,但百官也不认为他是明不不不,嘉靖他虽然几十年不上朝,但是大事他还是握在手里的,国库账本这些他也记得清清楚楚,朝中的文武也尽是人才,而且就冲着他没杀海瑞这事,真的感觉嘉靖这个人就如海瑞说的一样,私欲太重。>
<嘉靖帝:独你一人是忠臣、良臣、贤臣?!
海瑞:家有诤子,不败齐家。国有诤臣,不忘其国。
嘉靖帝:哼!朕不听你的,大明就要亡国?!
海瑞:难说。>
<老道士还是真的在乎自己面子的,而且他真不是昏君所以他最后真的被海瑞说破防了,但凡是换到他孙子万历帝来,理不都理[捂脸]>
<唉,明实亡于嘉靖。>
<唉,明实亡于万历。>
<都别争了,明实亡于洪武。如果朱元璋不建立明朝,明朝就不会亡嘞。[吃瓜]>
<海瑞回击他:独你一人是圣君、良君、贤嘉靖表示自己只想做道君[捂脸]>
<嘉靖老了,唉,海瑞骂晚了。>
<老道士啥都知道,就是觉得自己能够稳坐钓鱼台,永操胜券,错都是让内阁背了,臣子也看得明白,没人敢去和老道士说你错了……>
[汉武帝刘彻:就你也配和我爷爷比?]
[汉高祖刘邦:刘恒那孩子评价如此高?!]
[汉昭烈帝刘备:文帝贤明之宋仁宗赵祯:堪称帝王楷模。]
[明洪武帝朱元璋:……朱厚熜这是被迷住了脑子?]
[明正德帝朱厚照:哈哈哈哈,
好意思和人家汉文帝比了。]
[明嘉靖帝朱厚熜:……]
[明永乐帝朱棣:你小子二十多年不上朝,纵容宦官,不拿大明百姓当子民看,你才是不配为君!不过,你好歹还是在乎些名声的。
你学你爷爷,什么真本事没学到,只学了个表面功夫。]
[明洪武帝朱元璋:
,别尽扣到朕的头上来!]
[明崇祯帝朱由检:(暗自庆幸)]
[唐太宗李世民:嘉靖的脾气倒是让人意外,真没杀他。]
[唐玄宗李隆基:真杀了那还了得?本来名声就差……]
[武周太平公主:呵呵,真没想到你竟然还会在乎名声,日杀三子,抢夺儿媳的事情怎么就不见你心慈手软呢?]
[宋神宗赵顼:海瑞是忠臣,真心忠于嘉靖帝,太过难得。]
第440章
忠臣良臣贤臣
明朝嘉靖皇帝和臣子谈话的这一段视频,瞬间风靡各朝。
不少士子指点江山道:“嘉靖帝不听臣子言,是他……”
还有人想起光幕之前在提到四大名著时,其中《西游记》可是有暗含嘉靖一朝之事。
“若是生在他在位的时期,真是倒八辈子霉了!”
“那个为大明续了几十年命的张居正好像也是嘉靖帝时期挖掘出来的。”
“嘉靖帝真识人不明!活该被骂!”
有人甚至将现在生活的不满,对朝政的埋怨之情,全都发泄到嘉靖帝身上。
总之……光幕视频的评论区一片热闹……
……
汉
高祖七年
“刘恒这小子再次让朕大为吃惊了!哈哈哈哈……是个好孩子。”
刘邦毫不掩饰的夸奖,让不少听者用心揣测其意。
吕雉面上不显,看似是毫不在意,但她暗中将刘盈交到了身前,并附在他的耳边说了几句。
刘盈纠结地不想去做,吕雉腾地起身指着他道:“本宫怎么生了你这么个儿子!”
“你下去吧!”
吕雉是不容许自己的权威被试探,谁都不许!
刘邦若真想改立太子,那就……
……
汉
元狩五年
“文景之治,爷爷在史书上和后世的评价中,可见是真的好。”
刘彻难免有些羡慕,而在羡慕的同时他又觉得自己也能做到!
文治武功,他都要做到!
“这嘉靖帝以文帝自诩,观他所做之事根本没有我爷爷的一半!”
刘彻摇头,他对那些坐上了皇位但又不思进取的人感到烦闷和不爽。
“不就是文官吗!有什么不能斗的!”刘彻所能想到的文官的危害,再联想到光幕多次提到的明朝文官误国这件事……
再次坚定了文臣不能太团结这个想法。
……
唐
贞观四年
“大兴土木!二十多年不上朝!家奴!私产!这么多的缺点他到底是怎么认为自己可以比肩汉文帝的?!”
李世民突然就对光幕上这位素不相识的嘉靖皇帝感到佩服。
佩服其勇气。
他都没能说出自己有汉文帝厉害……再说了,也不是谁谁谁都能相比的!
不过,光幕视频中海瑞骂人的形象莫名就让李世民联想到了自己朝中的某位大臣。
他于是将目光移到文臣那边和房玄龄、杜如晦坐在一起的人。
魏征察觉到陛下的视线,将头压低,并不直视圣上。
“至于海瑞是不是个好官,朕也无从得知,但朕也知道海瑞这类的臣子确实少见。”
“海瑞说的话也并无道理,嘉靖帝都因他的话被激怒了,但还是没有杀他。或许光幕之前说的对,嘉靖帝是个很聪明的皇帝,但是他又有其他的想法,修仙问道,卖弄权术……”
可能真因为没有在明朝生活,不了解明朝的官场,所以大唐的几位文臣纷纷发表自己对嘉靖帝的看法以及对海瑞这位著名“清官”的赞扬。
当然了,李世民也只是听听。
他对于自己能听到的东西一直都是保持怀疑态度,他更相信自己再去求证查过后的答案。
作为皇帝,他能理解嘉靖帝。但嘉靖帝忘记自己皇帝的身份,皇帝是万民之父,他接受万民的供养,同时他也要对万民负责。
李世民深知自己的肩上担着大唐的百姓,担任着要建立盛世,让大唐境内的所有百姓衣食无忧的责任……
……
宋
庆历元年
汉文帝确实是帝王的楷模。
赵祯便是想做一位开创了大宋“文景之治”的“汉文帝”。
“嘉靖一朝能人甚多。”这点倒是与他这朝相似。
赵祯想到被誉为天下第一榜的“龙虎榜”,说的便是他这朝的考试。
庆历新政啊……
赵祯最近也烦着,所有的改革并不是轻而易举的,也不是动动嘴皮就行的,赵祯下定决心。
“大宋要改!必须改!所有的后果皆由朕来承担!”
既已知了未来几十年的走向,岂能不自强?
宋国内部又岂能不认真对待?
邻居辽国听说也在如火如荼的搞变法……
……
明朝皇帝们各自批评嘉靖帝,但因着前面已经对嘉靖帝是什么性子有了一定了解,这时候再看光幕上他和海瑞的对话,竟然觉得问题不大……
洪武帝朱元璋只是郁闷,为何大家都说明朝干脆不建立得好,这样就不会亡国了……
真要说起明实亡于洪武……朱元璋又又又郁闷了,所以他其实也为子孙后代留下了挺多问题……
纵观历史,朱元璋认为:“祖宗之法是要变化的。”
“凡是没变的,最后都亡了。而且还要在意使劲阻止变法的大臣,因为那很可能是动了他的利益。”
朱厚照十分幸灾乐祸,刚好兴地的他那小堂弟有几岁了。
他甚至想着等朱厚熜再大几岁就将他招来北京。
要改藩王制度,倒是可以拿其入手。
朱厚熜早就躺平认嘲了,加上他自己的悔过也不错,只要他肯努力,肯将心思花在正途上,朝中没人会是他的对手。
张居正是他留给子孙后代改革的一柄大刀,快刀斩乱麻!
而光幕这次提到的海瑞……
朱厚熜从之前在讲《金瓶梅》时,就对一直在光幕视频的评论区中发言的海瑞很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