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58章

    第429章

    纪晓岚的形象?

    【明朝的《永乐大典》是解缙、姚广孝等人纂修。解缙素来有才子、状元的名号,姚广孝更是朱棣心腹中的心腹。

    想要纂修一本传世巨著,这个人选一定要选好。《四库全书》需要学识渊博的“通儒”来总揽全局。

    纪昀便是在编纂《四库全书》中起着核心主导作用的“通儒”。

    他随侍在皇帝左右,或应制作文,纂修书籍,或者扈从出巡等,他一直深受乾隆帝的喜爱,荣宠之盛。

    乾隆三十八年开始纂修《四库全书》,纪昀被正式任命为四库全书馆的总纂官。

    纪昀作为清代学者,对我国传统学术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和评判。

    后人对纪昀的评价是:“一生精力粹于《提要》一书,凡《四库全书提要》、《简明目录》皆出公手,大而经史子集,以至医卜词曲之类,其评论抉奥阐幽,词明理正,识力在王仲宝、阮孝绪之上,可谓通儒矣。”】

    <解缙可惜了,唉,做臣子的还是少掺和进立储上。永乐九年以“无人臣礼”的罪名被捕入诏狱,十三年被纪纲灌醉后埋在雪中死亡。才四十七岁……>

    <朱棣问:解缙还在世上吗?>

    <姚广孝:我要送殿下一顶白帽子子。>

    <一代妖僧,黑衣宰相。>

    <通儒啥意思啊?不懂。>

    <表示能述一家之言,对儒家经典熟练掌握的人。也就是说儒学很好的人,不论什么内容都知道。>

    <解缙被称为神童,纪昀也被称为神童,两人这点上还挺相似的。只不过纪昀的官运比解缙要好。>

    <怎么办我对纪晓岚的印象除了电视剧里的形象外,还有一个他日御数女[捂脸]>

    <哈哈哈,是不是说纪晓岚被留在宫里办公,一连好几日没回家,乾隆帝来时,见他“两眼暴赤,颧红如火”,被吓了一跳。纪晓岚就说自己欲望无法得到抒发才如此,乾隆帝知道后颇为大度的马上找了两个宫女为他伴宿……果然就恢复好了[狗头]>

    [唐太宗李世民:咦~]

    [明洪武帝朱元璋:解缙这小子朕知道,是个大才子啊,怎么掺和进立储之争了……]

    [明洪武地朱元璋:不对!

    你还想换太子?!

    !

    !高炽那胖小子不好吗?!他可是朕亲自指定的燕王世子!]

    [明永乐帝朱棣:爹,不是那样的,我觉得没那心思哈……[擦汗]]

    [明永乐十三年朱高炽:咳,皇爷爷,父皇对我很好,真的很好……]

    [隋开皇十一年杨勇:太子啊……你身边是不是也有痴心妄想,不安现状的弟弟?一顶是你弟弟不老实,天天给你父皇吹耳旁风。]

    [隋文帝杨坚:

    你……唉!]

    ……

    隋

    开皇十一年

    杨勇表示自己能够共情千年来所有的太子。

    有过杨广那卑劣小人,他现在看谁都顺眼了。

    “杨广就是孤永远的仇人!”

    皇宫中的杨坚颇为担忧自家太子的精神状态。

    “唉,广儿他……”

    “陛下,此事就算过去了,不要再提了。”独孤皇后劝说道。

    杨广做的那些事本就该死,现在死在被囚禁的王府内,也只能说是上天都看不下去。

    死了一个儿子,总不能让另一个儿子也不舒服。

    杨坚和孤独皇后都知道杨勇在光幕曝光所有事情后,是恨极了杨广。

    “既然如此,那就这样……罢了。”杨坚仍是不安,“皇后,勇儿他能担得起这个位置吗?”

    对于杨勇,独孤皇后这几年也算看清了。

    “虽非英明之主,但守土之君足矣。”

    “唉,朕也不求他能有李世民厉害,就不要二世而亡吧。”杨坚甚至开始思索要不自己从现在开始养生?

    赌一赌孙子?

    ……

    明

    洪武二十九年

    朱元璋从光幕上得知了解缙的遭遇十分愤怒,决定让朱棣滚过来,他们好好说道说道。

    “父皇?”

    “呵呵。”朱元璋无视朱棣的脸,一巴掌将其扇开。

    “今天你必须给我说清楚了!高炽到底哪儿不好。”

    朱棣捂着脸觉得委屈,他哪知道这上面的永乐帝做了些什么丧尽天良的事情啊?!

    竟然还想换储!

    “高炽很好,特别好啊!儿子非常喜欢他!”

    “哦,是么?”朱元璋在脑海里过了一遍老四的儿子们,又问:“那你二儿子呢?”

    “高煦?不啊,他就是个武夫,哪懂得了治国?”

    朱棣一点也不觉得自己会因为朱高煦换储君。

    当他看见朱元璋阴沉的脸时,暗叫不好……自己好像说错方向了。

    “武夫啊,不懂治国?哼,朕看你这儿子还真是真是像你啊。怪不得光幕之前提到他的偶像是

    太宗皇帝李世民。”

    “看来你这个当爹的也给了他很大的勇气嘛,不然他怎么会最后造反?!”

    朱棣:“……”

    朱高煦你给老子在家等着,回去了看我怎么收拾你?!

    在南北榜的视频之后不久,朱元璋就各处征召人才,

    其中解缙受董伦的推荐,到南京城担任翰林待诏。

    解缙看着光幕上谈到的他的结局,心中一阵悲凉。对于自己完成了《永乐大典》他的预感告诉自己这是一本巨著,不亚于《书四库全书》。

    “远离太子……不要搅合进去……”

    ……

    纪晓岚捂着脸,不愿面对现实。

    “听听光幕上都说了些什么?!”

    他是欲望重了点,但是他还是有文人风骨的!这当着全天下,各朝各代的面将这些事摆在台面上来说……太丢人了……

    “哈哈哈哈。”

    有人忧,就有人喜。

    和珅是后者。

    “看你纪晓岚怎么面对众人的眼光非议!不是爱面子吗?看你怎么办!”

    “哈哈哈!”

    乾隆帝倒是没什么反应,自己的臣子做什么事,是什么样的人他怎么会不知道?

    ……

    第430章

    野史太野

    【乾隆五十二年,乾隆帝在避暑山庄翻阅《四库全书》时发现书中谬误颇多,因此下令复校。乾隆五十六年,乾隆帝再次在避暑山庄翻阅全书时,又发现了错误,遂下令复校补漏。

    在纪昀等人的直接过问和监督之下,《四库全书》终于完成了。此时,时间已到嘉庆九年。

    这一项文化工程,共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努力。

    纪昀在其中的功劳显著,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占据了主导地位,是当之无愧的学术界一代宗师。】

    <乾隆帝厉害啊!两次都是他发现了书中有错误诶。[点赞]>

    <额,上面的那条评论……你是不是对乾隆帝有什么误解?>

    <啊……之前不是说他学了几万多首诗嘛,就只有一首入了中学生的语文课本里,而且最后一句还疑似纪晓岚代笔[笑哭]>

    <不是,乾隆毕竟是皇帝诶,他的文学素养和知识面肯定比许多人都要高啊,从他写了几万首诗就能看出来了吧[捂脸]想嘲笑他,但也不要一棍子打死了吧。>

    <《四库全书》编了三十多年啊,我记得《永乐大典》好像几年就完成了。>

    <纪晓岚的作用是啥?主纂修官?>

    <反正就是对《四库全书》没好感……>

    <编写出来后,那些孤本什么的,是不是都被毁了?>

    <包毁的,清朝惯性如此,最爱做的事。>

    [明永乐帝朱棣:可恶的清朝人!]

    [宋熙宁四年王安石:不赞同他们如此编写方法。]

    [宋熙宁四年苏轼:《四库全书》编写出来后有在市面上传播吗?]

    [明景泰六年于谦:肯定不会。]

    [明正德帝朱厚照:写诗写了几万首?!佩服,佩服……]

    [明嘉靖帝朱厚熜:你看看他活了多少岁,你要是也活到了那个岁数也可以。]

    [清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

    ]

    ……

    “他……”杜甫纠结地开口,“这位乾隆皇帝写了几万首诗仍被后人嘲笑……是因诗中的内容还是其他原因?”

    “额,说他没才华吧,他又写了几万首。说他有才华吧,好像后人对他的评价不太行。”李白伸懒腰,仰着头道:“那就给我们看看他写的诗是什么样子?”

    “嗯嗯,我也好奇这样一位皇帝诗人会写出什么样的诗。”

    高适等人也纷纷附和。

    没有太久的时间,光幕上已经出现了乾隆帝的诗歌精选。

    而发送到光幕上的人则是道光年间的人。

    伴随着一阵阵的笑声,众人心中还明白了一件大事。

    那就是道光帝很难压制住百姓了。

    ……

    道光帝气得不知如何是好,他当然不是觉得任由清代百姓笑话皇爷爷这件事让他感到不好,而是因为他现在的处境十分被动。

    广袤的土地上,遍眼望去,南方尽是反贼。

    此时的局面让他想到了元末明初和明末清初的境况。

    “苍天啊!大清不能亡于朕之手啊!”

    “为什么!天下还有何人能信任?!能托付?!”

    “忠臣、良臣、贤臣又在何处?!”

    ……

    【说起纪昀,我们对他的印象还有一个就是他也是写书的人!中学时我们有学过他的一篇文章《河中石兽》,它出自纪昀所写的《阅徽草堂笔记》之中。

    这里简单介绍下,纪昀这个人和他创作的《阅徽草堂笔记》之间的故事。

    创作时间是纪昀在担任《四库全书》总纂官十余年之后,通读《阅徽草堂笔记》全书不难发现此书和《四库全书》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甚至是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纪昀的创作。

    乾隆五十四年,纪昀年过花甲,开始写书。这个时间段,《四库全书》即将完成,纪昀的时间也相对宽松,写文的环境较之前相比宽松。

    清朝乾隆晚期,封建皇权至高无上,并专制制度达到顶峰。乾隆帝更是刚愎自用、独断专行。作为朝臣,最大的危险是皇帝。纪昀在这一时期创作的《阅徽草堂笔记》虽也有揭露官场的黑暗,描写亲朋故友间的友谊,但也有对皇权的妥协。】

    <哦,是河中石兽啊……现在还记得里面的最后一句话:“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提《阅徽草堂笔记》还真没什么印象,但是《河中石兽》还是记得的,这篇文章是要求全部背诵的吧?>

    <写文环境的话,是说那个时期的文字狱吗?我记得好像康熙晚期一直到乾隆晚期,文字狱盛行欸。纪昀在这个阶段写书,确实不太容易啊。>

    <但是纪昀不是乾隆帝很看重的人吗?宠臣?>

    <你搞错了吧,乾隆帝的宠臣不是和珅吗?民间都传出和珅是乾隆帝的早死妃子的转世了。>

    <哈哈哈,你这野史还挺野的[捂脸]不过我听到的事另一个版本,是说乾隆帝和和珅有一腿,和珅呢找了个男宠,男宠白嫩文弱,和珅十分喜爱,但是这事被乾隆知道了,很吃醋,直接下令把男宠赶走了[捂脸]>

    <妈诶,你们看的野史都好野,你们说的这些是不是出自和珅的传记啊?我记得好像写他的那本书里有很多野史。>

    <怎么就不能是真的了?古人本来就玩得花啊,男女都爱找男宠,养优伶。>

    <乾隆帝早期确实是文治武功无可挑剔的皇帝,但是晚年的一系列操作属实是拉低了自己的档次。>

    <在封建皇权专制的巅峰下写书,还能指望写出什么抨击皇权的书?保全自我就很不错了。>

    [清乾隆时期和珅:?!纪晓岚写的东西都进后世的课本了?!]

    [清乾隆时期纪昀:怎么了啊~不行?]

    [宋太祖赵匡胤:文字狱不可取。]

    [明正德帝朱厚照:野史好野啊,爱看[吃瓜]]

    [清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光幕又乱说了些什么东西!]

    [清乾隆时期纪昀:臣对陛下忠心可鉴,绝无二心!]

    [清乾隆时期和珅:臣……臣也是如此!怎么就来了那么多莫名其妙的野史呢!]

    [清乾隆时期和珅:陛下就是千古一帝,文治武功是其余皇帝远远比不上的。]

    [唐太宗李世民:……算了。]

    [汉武帝刘彻:就不多说了。]

    [明洪武帝朱元璋:满清鞑子算个屁的千古一帝!真好意思吹!]

    [清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呵呵,朕也懒得废话,功过自有后人评说,但是……]

    [明洪武帝朱元璋:?]

    [清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但是朕可以改史书上对你的评价啊……]

    ……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