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诸葛瞻和儿子诸葛尚率大军七万从成都出发与魏军冲杀,诸葛尚被魏军师纂从背后一枪挑下马,受伤的诸葛瞻持佩剑与围过来的魏军兵士奋力拼杀。诸葛瞻:“我诸葛氏祖孙三代,世受国恩,今日一死以报先帝。”说完便横剑自刎。
邓艾逼近成都。
有臣子提议放弃成都,投奔南中七郡,也有臣子提议投吴。
谯周:“不如降魏,列土以封陛下,则上能自守宗庙,下可保全黎民,望陛下三思。”
刘禅犹豫不决,刘谌认为成都尚有数万兵,姜维全师皆在剑阁,内外夹击,可获大胜。
刘禅直接将刘谌赶了出去,刘禅火速修降书给邓艾。
成都城楼插满了白旗,守城的兵士泪流满面。谯周捧着玉玺来到魏军营寨内,向邓艾请降。】
<邓艾这招确实奇,赌的成分很大,可怜蜀汉无人,朝廷软弱啊。[叹气]>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邓艾带的这群兵,现在留下的这几千人各个都是尖兵、特种兵了。>
<我记得好像有守军的,丞相时期在阴平屯兵,但是丞相走后刘禅就被那些兵撤走了好像。。>
<2000魏甲可吞蜀!>
<我算是看明白了,刘禅乃魏国灭蜀的第一功臣![吃瓜]>
<涪城和江油都是直接投降的。>
<诸葛瞻、诸葛尚父子战死绵竹,唉,你们这些大臣也是病急乱投医了,诸葛瞻是文官欸,有担当武职,但武力比不上那些人。>
<你敢信,绵竹抵御邓艾是诸葛瞻人生第一次上战场[捂脸]>
<恨在军无功于国,悲在朝无辅于政!唉,都说的是以报先帝……没人说要报刘禅,刘禅真的不得人心,都知道他是个废。>
<丞相去世时,诸葛瞻才八岁,他能学到什么……>
<诸葛瞻:吾有三罪,不能制伯约,守国土,除黄皓。>
<这时候吴国丁奉正在带兵赶来相救,没想到刘禅投得太快了。[白眼]>
<刘禅的缺点活得太长[捂脸]让他儿子上位该多好,这才是昭烈遗风!>
<成都还有十几万这都不敢打???>
<邓艾的表情也很好笑:???降了?这就降了?!这么快?!>
[魏武帝曹操:唉,为国忧心,连孩子都没时间生。]
[东汉建安六年孙策:哼!刘阿斗倒是再坚持一会儿啊,我们的兵马马上就要到了……]
[汉昭烈帝刘备:……有没有可能你们无论怎么样都能得好处。]
[东汉建安六年张辽:邓艾带的这一批士兵质量是真好。]
……
“孔明……”刘备之前在光幕介绍成都武侯祠时就已经知道了丞相的儿子战死绵竹。
“孔明,这算算时间你儿子出生的时间也太晚了。”法正对着诸葛亮不怀好意地摇头。
诸葛亮:“……”
不好的预感。
法正凑近了些说道:“都说了不用事必躬亲,肯定是这平时太忙了,导致啊……”法正转身吊了个胃口,又接着道:“这生孩子不容易哦。”
诸葛亮轻咳一声,捂着脸:“咳咳,亮……”
刘备颇为善解人意地也劝说,“孔明啊,现在你真的不用那么累了,我们都在啊!”
光幕上适时传来张飞的评论:孔明,孔明,孔明!安心生儿子,教导儿子吧!
满屏上几乎全是关心诸葛亮身体的评论。
上到跟着疑问的汉高祖刘邦,下到清朝武侯粉丝。
……
有细心的将军已经将光幕上的内容以及评论上各种乱七八糟的内容结合在一起,有意地想要训练出如光幕评论说的“特种兵”。
……
【刘谌的妻子崔夫人一头撞在柱子上,刘谌的长子也自尽在刘谌的怀里。
刘谌跪着哭诉:“蜀汉完了,江山社稷完了,谁之罪?先帝,刘谌无德,不能保住祖上的基业,唯有一死,以谢祖上,先帝有灵,知孙儿一片愚忠。”
刘谌看了一眼刘备的画像,横剑自刎。
刘禅脖挂象征请降的白布,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余人出皇宫来到邓艾及众将士面前,跪地请降。
剑阁关,姜维等将领跪在“诸葛孔明之灵位”前。
姜维:“姜维无能,误国误民,有负丞相重托……我姜维才疏智短,但忠心可鉴,至死也要保住先帝创下的基业。”
“我有一计,可使汉室幽而复明。”
钟会得知姜维率部来降,十分高兴:“伯约,何来迟也?”
姜维:“国家、全军安危系于姜维一身,今日至此,犹为速也。”
钟会宴请姜维,姜维恭维道:“……司马氏能有今天,皆将军之力,故此,姜维甘心归附。若是邓艾,定要决一死战,岂肯降他?”
钟会听后十分高兴:“我与伯约结为异姓兄弟,若有二心,当如此箭。”说罢,将手中箭折为两段。
并让姜维继续统领着本部兵马。】
<原先以为刘禅的禅是封禅的禅,今日方知刘禅的禅乃禅位的禅啊!刘皇叔啊刘皇叔,你看看你取的是什么名字嘛!>
<还在剑阁抵挡的姜维他们到底是为了什么啊……>
<刘备完全可以跳过刘禅这一代,直接立下一代[吃瓜]>
<刘家就刘禅一个窝囊废,孬种。>
<没人能在阿斗投降前,占领成都。>
<唉,看哭了,给丞相和苦姜烧一张高铁票过去。>
<伯约言重了,唉。>
<《未立寸功诸葛亮,误国误民姜伯约》>
<伯约的这一计在伯约去世后八十年才被世人知晓,当真是忍辱负重。>
<像钟会这种名士,在姜维说出那么一番话是真的会肃然起敬啊。>
<钟会很欣赏诸葛亮,对姜维能够投降他是真的感到高兴。>
<这廖化好能活哈哈,宣布三国演义更名为《廖化回忆录》>
<钟会:只要你恨邓艾,咱俩就是兄弟!>
<姜维比钟会大二十二了。>
[季汉章武二年诸葛亮:猜到了……]
[汉昭烈帝刘备:刘禅是真的对不起在前线的将士们。]
[魏武帝曹操:看来活得久也不是什么好事,摊上他这样的后代……[摇头]]
[东汉建安六年荀攸:姜维正好利用钟会和邓艾之间的恩怨,从中想夺得一线生机。]
……
“不是禅位的禅!”刘禅气恼,他现在能够尽力平静下来了,不像两年前第一次知道自己的未来时那样不知所措和恐慌。
“三叔,伯约!”刘禅深呼吸一口气,缓慢开口道:“请你们相信我,禅绝不会是贪生怕死之人。”
为了证明今日的自己已非两年前的自己,刘禅自告奋勇向张飞请求,“孤愿往前线一拼!绝无怨恨之言!”
姜维诧异地看过去,张飞却是满脸的笑意,但随后又绷着脸沉声道:“嗯,好,给你这个机会!”
“你且记住,此去你不是太子殿下刘禅,只是一个小兵而已。”
第421章
三国:怅然若失
【邓艾得知钟会收降姜维,愤怒不已,认为钟会别有所图。自专封刘禅为扶风王,并凌迟处死黄皓。
马昭认为邓艾恃功自傲,有反心,便加封钟会为司徒以制约邓艾的太尉之位。
钟会将司马昭的手书递给姜维,姜维看后道:“邓艾能侥幸偷渡阴平,全赖将军之功。”
姜维继续煽动着钟会的野心,将早年武侯献给刘备的图送与钟会。
钟会认为邓艾反心昭然若揭,将在蜀中建国。听姜维之言,截邓艾之书信,写傲慢之语给晋公。
司马昭知晓邓艾和钟会之野心,亲到长安,并命钟会收捕邓艾。
钟会收捕邓艾,又得知司马昭已经屯兵到长安,立马明白司马昭在怀疑他。
钟会:“我意已决,事成则得天下,不成则退守西蜀,也不失为刘备也!”
然钟会手下人心不齐,监军卫瓘立马反杀进皇宫,钟会中箭身亡。
姜维则被魏军围住,绝望道:“我计不成,乃天命也!”举剑刺进腹部。
电闪雷鸣,姜维靠在柱子上,睁目而亡。
“蜀国之灭,绝非将军之罪,实是后主无道而致!”
卫瓘的话音刚落,靠在柱子上的姜维闭目。】
<邓艾的脑子也是,司马昭也只是一个晋公,你就自作主张让刘禅是王?刘禅等级能比司马昭高?>
<看到黄皓的下场安心了。>
<司马昭:你邓艾在教我做事?!>
<这时候如果钟会把司马昭给他的书信给邓艾也看了,会不会是邓艾、钟会、姜维三人伐司马昭啊?>
<卫瓘死于八王之乱司马玮之手。>
<卫瓘以身入局,姜维一计害三贤。>
<卫瓘怎么也没想到
灭蜀的功劳最后算给他了.>
<曹老板架空汉天子埋下的祸根。>
<魏晋从开国到灭国都是不断地被权臣架空。>
<钟会的爹钟繇是书法大家,他自己那一手字也写的漂亮,所以他模仿邓艾的字迹,完全没问题。>
<姜维、邓艾、、钟会这三人都好惨[捂脸]>
<钟会人称小刘备[捂脸]>
<不可能成功的,因为蜀人气馁,魏人思归……钟会人心没笼络好。>
<伯约真的勇了一辈子,出场战子龙,临死还手刃数人。>
<电视剧还给伯约体面[哭]历史上伯约被乱军剖腹取胆了,全尸都没留下。>
[汉昭烈帝刘备:黄皓这死法好!就应该凌迟处死!
!
!]
[季汉章武二年诸葛亮:五马分尸?!]
[季汉章武二年张飞:伯约别伤心!俺们杀进长安、洛阳,定让魏军瞧瞧,谁敢动你!]
[魏武帝曹操:还不失为刘备也?!啧,小刘备啊……半点都没学到刘备的精髓!拉拢人心太差劲了,鼓舞士气也不行,画大饼就更是不行了!这样还想着谋反?!]
[东汉建安六年孙策:同意,一点都不会哭,假哭都哭不出来。不过,这说来好笑,钟会打的旗号竟然是给你魏国报仇。[捂脸]]
……
诸葛亮心头一跳,“伯约被所有人误解的那几十年,死后也没能有个全尸……他全是因为我当年对他的那几番话……”
看到姜维在历史上如此惨烈的结局,诸葛亮不免心生愧疚。
“一直是在埋怨自己做错了事,是自己的才智不足……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伯约。”诸葛亮回想起姜维来到他这里和阿斗一起学习的日子,他知道姜维是多么聪慧的孩子。
智勇双全的姜伯约,理应会有最好的结局。
最后却落得死无全尸……
……
钟繇感到非常不安,“要不……还是算了吧。”
钟会那孩子,养着太危险了。从光幕评论上看,他一直都很聪慧,年纪轻轻就坐上了三公之位,前途可谓一片繁华。
别的不提,司马昭对钟会应该是很宠信的,最后竟造反了?!
钟繇叹气,家族长久才是最佳之策。
……
【宴会上跳着蜀舞。
司马昭看了一眼坐在大殿下的旧日蜀汉君臣,只见旧臣尽皆落泪,唯独刘禅嬉笑自如。
“安乐公,颇思蜀否?”
刘禅沉浸在歌舞中,没有有听见司马昭的问话。司马昭再次询问。
刘禅笑道:“此间乐,不思蜀也!”
司马昭叹息:“唉!人之无情,乃至于此!即使诸葛孔明在世,亦不能辅助长久,何况姜维?”
郤正与刘禅的窃窃私语,被司马昭尽收眼底。
司马昭再次问:“颇思蜀否?”
刘禅哭泣:“先人坟墓,远在西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
司马昭笑道:“此语怎如郤正所教相似?”
满朝文武大笑,司马昭笑着突然中风,不能说话,他手指了指身边的司马炎,随后就歪头死去。
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逼迫魏主曹奂禅让退位,魏国灭亡。
公元265年,司马炎登基。公元280年,晋讨东吴,吴主孙皓投降,吴国灭亡。
自此结束了魏、蜀、吴三国之间,长达七十二年的混战局面,天下大势,合归一统。】
<看到刘禅就来气。>
<阿斗:相父我还于旧都了>
<司马炎披散头发可能是暗示他磕了五石散。>
<安乐公智取司马昭,蜀后主终还旧都>
<别说是刘禅保了蜀汉三十年,丞相死后还有蒋琬、费祎、董允在!>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跳蜀舞的姐姐都苦了……刘禅你太没心了!>
<司马昭:你的脸皮可真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