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刘禅从费祎处得知李严因粮草不齐,怕诸葛亮责怪,故谎称诏命退师。
刘禅依诸葛亮之意,革除李严官职,谪为庶人,发送梓潼郡。令其子李丰为长史,筹运粮草。
诸葛亮回朝后,太史谯周认为天象不祥,不可再出兵。侍中董允也认为五出祁山,皆未遂人意,足见灭魏之日,尚未到也。而蜀军连年征战,国力匮乏,人心厌战。
诸葛亮表示:“臣受先帝托孤之重,当竭力讨贼虽九死亦无憾矣……此去臣当拼死一战,曹魏庶几可破。”
刘禅听罢,同意诸葛亮再次北伐。】
<攘外先安内啊,丞相在外累死累活想要兴复汉室,结果朝中小人一直进谗言!刘禅的唯一值得夸奖的优点就是信任他相父。>
<刘禅听话也是他的优点。>
<刘禅:我爹给我找的什么托孤重臣,竟坏我相父大事!>
<李严其实也是托孤重臣,他应该是对丞相独揽朝政不满。>
<李严:大家都是托孤重臣,
凭什么你就可以掌军政大权,而自己要筹备粮草?!>
<唉,诸葛亮这次上奏北伐,已过去三年了,这也是最后一次北伐了。[哭]>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谯周什么成分就不说了,但其实董允说的没错,蜀国现在确实是力不从心了。>
<丞相心急了,因为他年纪大了估计在等,自己就过世了>
<丞相这里并没有反驳董允的话,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蜀汉目前就是一盘死棋了。丞相应该早就预料到如果自己死后,蜀汉的样子吧。>
……
“最后一次北伐了。”
此言一出,所有季汉的人像被定住一样,目不转睛地盯着光幕视频。
画面上的诸葛亮肉眼可见的苍老,言辞恳切,为北伐大业。
“阿斗这孩子听你话。”刘备从最开始的三国演义一直看到现在,对刘禅的期待逐渐降低。
现在看到他还会心疼自己的相父,担忧他的身体,刘备心中变得难受起来。
季汉君臣知道以一州之力对抗中原,难也。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难也。
蜀汉国小,几次的北伐势必会让内里人心动乱。
荆州派的人会想着打出去,但益州派的人在过惯安逸生活后沉迷其中,不愿再北伐。
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这句话的含金量持续上升。
……
第410章
三国:司马氏乃天命之所加焉?!
【关兴病故。蜀大将魏延、姜维作先锋,兵出祁山。魏国司马懿识破诸葛亮计策,魏延、马岱大败而归。
诸葛亮看着营寨内返回的败兵们:“我之失算,愧对众位将士。”
东吴、蜀汉结盟,东吴孙权三路兵马伐魏,与蜀国对魏国形成夹击之势。
司马懿知道蜀军运送粮草不便,开始闭门不战,以拖延蜀军战机。但是诸葛亮设计出木牛流马,以运送粮草,准备持久战。
“此木牛流马既不饮水,又不吃料,可以昼夜运转不停。”
司马懿夺去木牛流马,进行仿制,命人驱驾木牛流马,从陇西搬运军粮。
诸葛亮:“此正我之所求……木牛流马口中设有机关,只要将舌头扭转,木牛流马便不能行走……”
魏军仿制的木牛流马载着粮米向蜀军营寨走去,蜀军因此获得了大量粮草。
此时曹叡率军已大胜吴军,东吴诸葛瑾兵败沔口,其三路兵马,全部败退。
司马懿更是闭门不战,诸葛亮虽病重仍心急如焚,设法诱敌出战。】
<竟然过去了三年,这是第六次北伐。>
<连小关张也走了……蜀中无人了啊!>
<六出祁山失败的原因:第一次,马谡失街亭;第二次,粮草耗尽;第三次,张苞去世,丞相生病;第四次,苟安散步谣言;第五次,李严假传圣旨;第六次……火熄上方谷……>
<这时期司马懿已经在搞事了吧,曹家没得可以忌惮的人了,现在专心想把夏侯家势力也打没。>
<其实第六次北伐,丞相有些着急了,因为他感知到自己可能时日无多了。>
<蜀汉人马少,容错率低,每次北伐都得小心翼翼,避免大伤亡。>
<唉,诸葛亮出山时带的是什么,那是关张赵黄马……若他们还在,此时已经在庆功了!>
<曹叡很刚嘛,又御驾亲征了欸,可能他比不上曹操,但他也是算一代明曹魏属于本土作战,拥有九州之地,以逸待劳,直接耗死蜀汉。>
<丞相除了不会生孩子,全能啊!千年不世出的全能型绝顶天才!>
<遇事不决,亮子力学。[狗头]>
<木牛记载上说是一种大型的车辆,流马则是一种双排轮。>
<诸葛丞相尽力了,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唉!>
<司马懿的做法现在来看,无过就是攻,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失手,怎么都比打了却输强。>
[唐太宗李世民:司马懿这套做法就很滑头。]
[东汉建安六年孙策:木牛流马真有那么神奇?!究竟是何原理。]
[唐贞观四年房玄龄:最后一次的北伐,唉!]
[魏武帝曹操:大孙子看上去还真不错,御驾亲征,有担当!]
……
季汉
章武二年
张飞抹了把脸,擦掉眼泪:“哎!死得太窝囊了!若我还在,绝不会有这次的失败!大哥当初……冷静下来也好……多留些兵马给丞相北伐啊!”
张飞脑子混乱,只觉得三国演义越往后,看着就越伤感。
悲从心来,每次看到丞相北伐却只能因这因那的各种原因而无奈退兵时,就恨不得穿进光幕里与他站在一起共同战斗!
姜维握了握拳,心中暗自发誓,一定要刻苦钻研,不负丞相所传授之知识!
报丞相和陛下之恩!
张苞咬着牙低头,眼睛有些红。
他和关兴都死了……小关张……究竟是不如父亲和二叔啊!
关羽面容平静,半仰着头站在甲板上,轻声吐出:“若我守住了荆州,岂会有这些事!”
他蓦地睁开一双凤目,眼神凌厉,望着一望无际的江水道:“开船,出征!”
东吴也好,曹魏也好,都将尽归大汉。
……
【司马懿中了诸葛亮之计,进谷抢夺粮草。大量的干柴从谷顶丢下,司马懿父子三人和一众魏兵被困上方谷。
满谷尽是大火,魏军无路可逃,大量魏兵被烧死。
司马懿父子在大火中绝望地拥抱在一起。
“我父子三人死于此处。”
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魏军会死无葬身之地时,忽然天空乌云翻滚,电闪雷鸣,狂风大作,骤雨倾盆,满谷之火,尽皆浇灭。
司马懿大笑:“天助我也!不趁此时杀出,更待何时!”
突如其来的暴雨让站在谷顶上的诸葛亮也感到十分无奈,他紧闭双眼痛苦地紧闭双眼站在大雨之中一动不动。蜀军将士无不懊恼和沮丧。
因险被大火烧死,司马懿坚守不出。即使收到了诸葛亮写来的羞辱书信。
“仲达既为都督,统领中原之众,不思披坚执锐,一决雌雄,甘愿死守土巢,躲避刀箭,与妇人又何异哉?”
并真的送来一套女人服饰。
司马懿见后大笑,“来人,为本都督更衣。”司马懿大大方方地让侍卫将诸葛亮送来给自己女人服饰穿在了身上。对于诸葛亮的羞辱悉数笑纳。】
<按照古人迷信的说法就是,借东风的债要还,按现在的说法就是大火导致灰尘集水降雨>
<我发现司马懿只要是主动出击必败!>
<老天爷:亮子,借东风的高利贷,该还来了啊!>
<司马氏乃天命之所加焉?!>
<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发动技能【天命加身】>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上天都在帮对面,与天斗啊!>
<不过这次也是真的彻底吓到司马懿了,从此再也不敢出击!>
<逃避虽可耻,但有用>
<老天爷!你为什么要让司马家去开启那个最黑暗的时代!>
<天象真的很难说,刘秀时陨石,冰冻河,怎么看大汉都不该亡。>
<司马懿:已读,不回。就做缩头乌龟.>
<司马懿这心态是真好,枭雄气度,隐忍待发,免疫言辞激将,看来心态和气度比智商更重要。>
[汉昭烈帝刘备:天命?!朕不信!]
[明洪武二十九年罗贯中:天命在曹魏不在蜀,所以诸葛丞相一直在逆天改命。嘛要增加许多戏剧性的东西才能吸引人观看……也不能怪我这么写,这是演义不是历史啊!]
[魏武帝曹操:哼,司马懿倒是能屈能伸!不过司马氏是天命加身?朕不会让他们如愿!]
[唐太宗李世民:天命?玄乎。]
[汉光武帝刘秀:确实当年天降陨石,运气也是成功的一部分。]
……
曹操这下算是知道司马懿是如何窃取自家江山的了。
他能忍!
他太能忍了!
“缩头乌龟的战术打得好啊!”
不论是他对付诸葛亮还是他对付曹魏朝内,一招隐忍……躺赢。
一步步之中,在所有人都没注意到的时候,蚕食了身边曹魏的忠臣,留下的皆是他司马氏的忠臣。
“朝代兴亡更替,真的有天命一说吗?”曹操这时也疑惑起来了,若真是为什么三国时期的天命会偏移到司马氏!
“天命是平等的。”
曹操瞥向郭嘉,郭嘉接着道:“光幕现世,所有人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对于我们现在来说,未来都是未知的了,甚至会变得比历史上更艰难和不可预测。”
……
司马炎倒是想在光幕上发表评论:司马氏,天命所归!
但是……喜欢诸葛亮的人太多了,这话在这一时间节点上说容易被群起围攻。
而且,三国专场嘛,几乎所有三国人都是厌恶着司马氏的吧……
司马炎对此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学祖父,忍一忍。
第411章
三国:悠悠苍天,何薄于我?
【蜀国这时已得知陆逊不敌曹叡,东吴退兵,吴蜀两国夹击魏国的计划落空。加上司马懿坚守不战,蜀军难以进兵。诸葛亮劳累过度,旧病复发。
在成都的刘禅得知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重,十分焦急。
“这可怎了得呀!相父是积劳成疾,他为朕的社稷呕心沥血,一旦有个好歹,叫朕如何坐这江山…不!朕不能没有相父,江山社稷不能没有相父啊!
不行,让相父早返成都,朕要日夜守……”
董允劝说丞相病体不能再受远途颠簸,刘禅顿时坐在地上捶胸顿足地大哭起来。
诸葛亮自知命已危在旦夕,准备禳星延长寿命。】
<东吴不行啊,陆逊咋也不怎么行了?>
<东吴老臣也死得差不多了吧,现在东吴也就陆逊能打。>
<东吴水军厉害,陆地不太行。>
<诸葛丞相:如果陆逊进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费祎:丞相!陆逊没有足够的兵力,没有发动进攻!
吐血昏迷。>
<历史上孙权这一次是下了血本的,奈何满宠开挂太神勇了[捂脸]>
<刘禅的非常尊敬丞相,阿斗心地还是善良。>
<算你阿斗还有点良心。>
<阿斗从小到大被赵云、诸葛亮护着,后来赵云去了,现在就连撑天柱丞相也要塌了,代入刘禅来看,真的会觉得天塌了[哭]>
<说个巧合的事,周瑜活到了36,诸葛亮是54,司马懿是72,寿命均是相隔18……>
[东汉建安六年孙策:别小瞧了啊!谁说江东只能水上行,哼,咱们来干一场不就知道谁行不行了吗!]
[东汉建安六年周瑜:江东多才俊,攻城防守只管来试!]
[汉昭烈帝刘禅:不枉白疼阿斗一场。]
[明正德帝朱厚照:相差十八年怎么了?是想说明好心态决定寿命吗?]
……
“阿斗虽不聪慧,但也是个好孩子。”刘备思绪万千,最终化为了这简单的一句话。
刘禅是季汉众臣看着长大的,刘备有时候会觉得是不是自己做父亲的,没有做好。
平时太忙,没有做到言传身教。
“太子殿下近些年大有改变,有陛下的风范。”诸葛亮说道。
他看着光幕上已经成为皇帝的“刘禅”,因得知自己的相父重病,那无助又难过的样子,让他心里也不好受。
阿斗……他身上担负的是大汉的希望。
承载着朝臣们所有的希望。
希望阿斗在军营里能越来越好。
……
【诸葛亮不断挥剑作法,以祈求上天赐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