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啧啧,申遗还这么麻烦了啊,这样看的话国外好多也不一定能成功吧。[吃瓜]><我国申遗成功的好像是五十九项?>
[秦始皇嬴政:兵马俑?嗯,有眼光。]
[汉武帝刘彻:世界的中心不是中国?]
[唐太宗李世民:虽然早有猜测,但……还是不爽。]
[明洪武帝朱元璋:怎么才五十九项……]
[元世祖忽必烈:什么啊,泱泱大国想要申遗还要他们同意才行?!我自己家的东西,爱懂不懂!]
……
对于申遗没有太多想法,但若是和前朝相比的话……那可不能输啊!
刘彻琢磨着大汉有没有什么东西是能完整保存到后世的。
秦始皇陵的兵马俑还真是让人出乎意料。
“之前还嘲笑秦始皇的陵墓被后世人当做展览,接受所有人的游玩和观看,今日再看原是我们想简单了。”
刘彻严重怀疑后世那么崇拜秦始皇,主要原因是不是秦始皇确实留下了自己存在过的痕迹。
“唉,朕的陵墓在王莽篡汉时就被毁了……建的陵墓也没有秦始皇的大和神秘……”
文化遗产的话,要留下什么呢?
……
“我们的文化他们懂不懂,理不理解那是他们的事情!自己搞不懂还要怪我们了?”
观看光幕的众人其实并不能太理解视频中后世人为了申遗做出的努力。
“非要去申遗吗?申遗成功了有什么好处?”
“我们的文化还要让那些外国人,洋鬼子认可?”
“真是笑话,我们上下几千年的文化,还是唯一没有断绝的文明古国,那些乡巴佬搞不懂是自己品味差!”
许多人在光幕评论上发表言论,古代的中国大多都是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中华文化就是世界上最先进,最厉害的文化。
与其他文化交流?
呵呵,不好意思,同时期的其他文化好像都没有我们厉害呢。
一直都是我们的文化向外传播,他们受到影响,吸收和接纳我们的文化。
……
第397章
朱墙黄瓦,几百年时间,江山依旧在
【中国古代的理想都城从城郭到皇城、宫城到左祖右社、天地日月,都离不开一条中轴作为全局秩序的把控。
中国人对此早已深入骨髓,但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外国专家光靠申遗文本来理解这套传统哲学有一定的困难。
而且中轴线太大、太复杂了,即使走姿街上也很难对其整体有一个实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拿出了数字展陈方案,联合某公司把中轴线上所有的东西都绊倒了云端,创造了一个“数字中轴”,从礼仪祭祀到市井民俗,从历史演变的脉络到“时空舱”的全景导览,原本抽象枯燥的数据库,搬上了“数字中轴”。这大大方便了国际专家理解我们的中轴线。
北京中轴线始建于元代,距今已经700多年,近50年里北京经历了大规模的城市化,当代北京与古代北京已经大不相同。即使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对中轴线的感知也会减弱,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
为了让中轴线在真正的社会土壤中“活起来”,更是开发了“数字打更人”扫描二维码,人人都可以拍照上传身边的建筑和文物,公众参与文化遗产
的保护和传承。这种广泛的公众参与确实成为了中轴线资料的一部分。
“再没有一个民族对中轴对称线,如此钟爱与恪守。”
它早已不是一条线了,它还是历代先贤的理想,帝王的抉择和神工巨匠的智慧。
这是一场文化串联。】
<传承,发扬。>
<现在回看,这不妥妥的考点吗?学习!>
<我特别喜欢玩种田类的游戏[捂脸]每次玩的时候我都要自己搞个中轴线对称,看着真的非常爽!>
<古人的智慧好伟大,不只是帝王、工匠、还有许多背后劳作的平民百姓,是他们的血汗建造成功。>
<看完只想说,虽然现在看可能古代的技术什么的都不够先进,但是在那个时代这些技术是非常厉害的,而且古人真的很聪明,我们现在很多在用的方法就是从他们流传下来的技术从中吸取再造而成的。>
<视频好,解说好,今天还了解到了新的知识。>
<北京中轴线的北端延伸,以千米为单位,一直延伸到内蒙古正蓝旗那里是元上都遗址,而且北京中轴线偏向西北-东南就是因为元上都的中轴线北端直指。>
<啊,怎么只申请北京的,西安的中轴线比北京还早欸。>
<北京毕竟首都,还是集大成者,明清两朝的都城,更有意义嘛。>
<学土木的我看完视频,对这高超的建筑技艺和建筑文化,深感佩服。>
[唐太宗李世民:朕明白他们对中轴线申遗的执着了。]
[宋仁宗赵祯:嗯,也是一种历史文化的延续和传承吧。]
[元世祖忽必烈:他们也算是发现了朕当初建造花费了多少心思。]
[明洪武帝朱元璋:心思真多。]
……
赵祯记得光幕提到过开封的中轴线,所以大宋在开封所留下的痕迹也是保留到了后世吗?
对于这种相隔千年的“浪漫”,赵祯似乎也能理解后世人对考古的重视和惊喜了。
……
“他们为什么总觉得我们很蠢啊?”
“之前不还叫我们老祖宗吗?哪儿有人会觉得自己的祖宗蠢?”
光幕各朝无数的工匠们发出了灵魂般的质问。
先不提九族在背后的压力,就单单是工匠这一使命,皇帝直接任命下去的建筑,怎么敢随意糊弄?
而且工匠那么多人,不创点新,不把本职工作发挥到最优,是很容易被其他工匠取代的!
……
李然然看完视频,“这是真的学到知识了欸。”
“七月就申遗成功了吗?之前好像没有刷到过,不过最近好像是春节也申遗成功了吧。”
“嗯……以后某些国家应该不会再想着来偷了吧……”
她发现下一个视频封面是故宫下着大雪,隐约猜到了bgm是什么,还是控制不住地点了进去。
【满脑子都是九子夺嫡mvp结算画面】
(大雨倾盆而下,明黄的瓦和朱红的墙,在雨雪中显得格外寂寥。
远景、近景,多角度的看遍全故宫。)
<这是什么啊?是故宫欸。溥仪进去都得买门票的故宫。[狗头]>
<去过一次,感觉好压抑[捂脸]>
<不要抱着臣民的心态去,像我都是抱着老子是皇帝的心态去。[捂脸]>
<想到了大明王朝里:嘉靖殡天,百官来唁,漫天飞雪的场景了。>
<想起电视剧里某人的名台词:“大明朝的两京一十三省是在我的肩上担着,天下苍生这几个字,还轮不到你来说”哈哈哈,大明的举重冠军小阁老[吃瓜]>
<好想看汉唐时期的宫殿啊,明清时期都没有真正的巨木却还是建造了紫禁城,若是汉唐时期,那宫殿是不是更大更宏伟了.>
<几百年的时间,斗转星移,春去秋来,人间帝王换几轮?江山依旧在。>
<春庭雪的歌一响起,我脑海里就自动在mvp结算了[捂脸]然后主要画面还是雨夜,大雪,皇城,漫步,一种压抑又难以形容的兴奋在心里荡漾。>
<要知道故宫里的一砖一瓦那都是一段历史和故事啊……明清两朝的历史在这里面上演,会想曾经的帝王坐在宫殿内面对一个又一个的抉择,他们做出的决定。>
<啊……咋个你们想到的画面都这么沉重呢,我怎么就想到了甄嬛传里祺贵人雨中求情的画面。[捂脸]>
<故宫的建筑真的很恢弘,朱墙黄瓦氤氲出的气氛是不能言说的。>
<六百多年的风风雨雨啊……>
[明洪武帝朱元璋:哼,看吧,现在人们提前故宫想到最多的还是我大明!]
[元世祖忽必烈:啧,这视频真不怎么样,直接说六百多年的风雨了,不把我这个打基础的算进去?]
[清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
不要自夸了,听听标题是什么!九子夺嫡mvp结算画面,那可是我皇爷爷的专属!]
[明嘉靖帝朱厚熜:哦,还有一个进自己家还要买门票的末代皇帝是谁啊?]
[清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一码归一码。听说他也不是我嫡支,被抱养来成为的皇帝,算不得。]
……
“嗯……之前的特效视频看着有多震撼,现在看到实景反倒是觉得普通了不少。”李世民评价道。
“光幕也没有说错,确实是不如我大唐宫殿的高大。”
“这也是集大成者?”
众人质疑了,都被前面的视频骗了。
“到明清时期他们都用不上巨木了吗?”李世民发出疑问,莫不是之前的朝代用完了?
……
第398章
三国:莫非朕不知兵?刘备不听
【东吴派韩当为正将,周泰为副将,潘璋为先锋,凌统、甘宁为救应,起兵十万以拒刘备。
席间刘备失言,引得黄忠不服气,独自前去与韩当、周泰对敌。被围困,身中箭矢,因此殒命。
“臣乃一武夫,幸遇陛下,臣今年七十有五,寿命足矣。”
“望陛下善保龙体,以图中原。”
……
刘备与东吴方会战猇亭,关兴追潘璋,得青龙偃月刀,砍杀潘璋头颅以忌先父。
江南之人畏惧刘备,吴侯孙权特擒范疆、张达二人同张飞首级送回,上表求和。
谋士马良劝说刘备,答应求和。但刘备不听。
“朕意已决,先灭吴,再灭魏。”
吴侯孙权得知刘备不肯讲和后,无可奈何。
“难道孤只有坐以待毙不成?!”
这时候谋士阚泽出来推荐陆逊,张昭、顾雍、步骘反对,认为陆逊年少,无威望。孙权权衡之下还是拜陆逊为东吴大都督,掌管六郡八十一州兼荆楚所有兵马。】
<历史上黄忠在夷陵之战前就死了,这里多了报刘备赏识之恩的机会。而且他本人可以说也是关羽发现而推荐给刘备的,他要为关羽报仇完全说的过去。>
<唉,五虎上将最后只剩下了赵云。[叹气]>
<说为什么不带魏延、马超、赵云的,那是因为他们都在守边,如果魏国打来了怎么办?>
<从这里就看出来蜀汉青黄不接,没得年轻人。>
<士为知己者死,如果这时候黄忠再劝劝刘备,是不是不会有后面的事了[哭]黄老将军一路走好!>
<完蛋了,季汉的下坡路是停不下来了[哭]>
<看到关兴报仇,心里终于舒坦了,正道的光啊!>
<其实马良说的对,这时候已经可以和东吴讲和了,最大的敌人还是魏国啊。顺着台阶下是最好的。>
<刘备:冤枉啊,历史上要真是这些条件,东吴也求和了,我绝对收兵[捂脸]>
<这部分属于罗贯中自己的艺术加工了,我也记得历史上那些投降的人活得好好的,而且这次东吴是真的没求和.>
<陆逊,江东小周郎,其才不亚于周瑜。>
<周瑜去后,江东个个都是不亚于周瑜了。[捂脸]真东吴的人才计量单位:周瑜。>
<陆逊、陆抗父子,东吴大都督的牌面。>
<看吧不怪关羽看不起陆逊啊,实在是他们东吴自己人都觉得陆逊不能服众,没有什么大功。>
<陆逊真的可惜了,一代儒将却被孙权气死了。>
[汉昭烈帝刘备:是朕失言,那上面的话朕是绝对说不出口的!罗贯中,你又多添了些什么进去?]
[季汉章武二年黄忠:死法窝囊,竟被人算计!但战死沙场,也值得了!]
[东汉建安六年夏侯渊:哼,死了好!]
[季汉章武二年张飞:东吴真不能容才,孙权你莫不是嫉妒人家长得帅,又有才?]
[吴大帝孙权:哼,胡说八道!]
……
“小周郎欸。”孙策指了指光幕上的人,又笑着偏头和周瑜说。
“公瑾,看来你在东吴人的心中地位很高嘛。”能被光幕称作是东吴人才的计量单位,那确实是一个很高的评价。
“伯符你的眼光也好嘛。”周瑜不接孙策的打趣,他反而提醒孙策上面的陆逊可是你的女婿。
重视家人的孙策:“……”
……
“老而无用?”刘备呢喃着,“朕怎会说出这样的话,黄老将军朕一向敬重。”
“陛下,也许该注意着黄老将军的健康了。”诸葛亮适时提醒道,“光幕上言在真实历史上黄老将军根本没有参加伐吴作战,而是在那之前就病亡了……”
诸葛亮不难相信季汉的下坡路会一踏步多快。
五虎上将仅留赵云,更别提马上就要开始的火烧夷陵……
“嗯……是要注意!朕让华佗前去为每位臣子都检查下身体。”刘备觉得心里郁闷不已,从光幕上看伐吴前期都还算得上一帆风顺,究竟会是哪儿里出现了问题呢?
随着音乐的播放,光幕视频中的甲板上走出一个儒雅的男子。
“陆逊。”
“他是孙策的女婿,在江东中并不出众。”诸葛亮早在他出现在关羽、吕蒙的事件中时便已着重调查了此人。
“东吴之后的大都督是陆家父子,可见他们二人不一般,应谨慎。”
法正突然想到光幕之前的玩笑话,“现在关将军没事,所以吕蒙也还活得好好的,看来传闻还是有些可信度。”
历史上吕蒙莫非真的是被关羽的魂魄索命?
……
【马良劝说刘备谨慎行事。
刘备感到不耐,自负道:“朕用兵多年,反不如一黄口孺子?”
“朕七十五万大军,接连七百里,营寨四十座,他能奈我何?”
东吴韩当、周泰等人也对陆逊被任命为东吴大都督感到不满。
周泰建议安东将军孙桓是吴侯之侄,应先救之。陆逊却不同意,认为等破蜀之后,危机自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