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说实话这计策得亏是诸葛亮用,其他人来的话军队就早是一溃千里了,更别提后面的反杀。><精魏狂怒!
!
!>
<只要脑门没中箭,其他都不是什么大事!>
<然而曹老板把人口迁走了,刘备这边并不是全胜。>
<曹操也就是家大业大输得起。>
[魏武帝曹操:奸诈!]
[东汉建安六年孙策:这个计策也好!]
[东汉建安六年袁绍:哈哈哈,反被利用的感觉如何啊?曹孟德。]
[季汉章武二年张飞:太不严谨了!这都什么深情告白啊……]
……
曹刘原来是这么磕的啊。
曹操生性多疑,用兵不急不躁,却在遇到刘备时总是犯忌。
刘备和曹操不仅是宿敌啊。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
曹操一把捂住嘴巴,莫名觉得牙疼。
“嘶——”
诸葛村夫!
就算再家大业大也经不起一直输啊!
再输下去可要成袁本初了,唉。
“可恶的黄忠老头!一把年纪还如此有精力,当初为什么不摔死你呢?”
夏侯渊颇为赞同,黄忠的确太可恶了!
“日后南下荆州再撞见黄忠,一定要让那老匹夫知道我们的厉害!”
……
刘备看着前方战场的厮杀,眼中的场景和光幕上的场景变得一致起来,似乎又回到了几年前和曹操的最后一战,汉中。
那时候他们尚不知道是彼此的最后一面,但双方早已从二十多年前在许都青梅煮酒的记忆蜕变成沙场上相见两厌的敌人。
不,或许他们一直都是敌人,曹贼!
原来的历史上你,我和孙家都没能成为最大的赢家。
但是这一次,我相信我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刘备的目光放在另一个时空中东汉建安六年的曹操评论上面。
或许你,也真的能实现他的理想。
……
【建安二十四年,秋。
刘备在诸葛亮等文武官员的簇拥下,头戴王冠,登坛进冠冕玺绶讫,晋位汉中王。
立刘禅为王世子,封诸葛亮为军师,总理军国重事。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上将。
邺郡,魏王府
魏王曹操得知刘备自封汉中王后,怒不可遏。
“刘备乃一织席小儿,竟敢自立为汉中王。如此妄为,孤誓灭之!”
曹操甚至决定起倾国之兵,再往两川征讨。
司马懿阻止了曹操,并献上计策。
“当年孙权以其妹嫁与刘备,后将其妹骗回江东;而刘备久据荆州不还,彼此俱有切齿之恨。大王只需差一舌辩之士,持书去见孙权……孙权起兵攻荆州,刘备必发两川之兵救援……”
曹操大喜,派满宠前往江东。】
<所有的季汉粉这里就是大结局了[哭]后面的我不看了。>
<刘皇叔要走下坡路了。>
<距离曹操下线也只有一年了。>
<突然发现八年过去了诶,关羽一个人镇守荆州八年了,三兄弟也没能再见一面。[叹气]>
<那时候所有人都觉得刘备兴复汉室指日可待了。[哭]>
<刘备真的好励志,从一织履贩席之徒到如今的封王,完美体现了什么是从无到有啊。>
<哈哈哈看出曹老板真的很生气了,《天下英雄唯织席小儿与操耳》[捂脸]>
<哎嘿,是司马懿初登场了欸。>
<如果……曹老板再多活十年的话,格局又会变的吧。>
<属于魏武帝和晋宣帝的本剧初次会面。>
<那时谁也不会想到司马懿会是隐藏的大BOSS吧。>
<司马懿这计策就是妥妥的阳谋,荆州真的太隐患了,蜀汉和东吴不把这个隐患消掉是很难真的结盟。>
<满宠可是曹魏东南战区的总司令欸。>
<即将孙曹联盟,大魏吴王也即将上线了。>
<唉,转折点来了。>
第374章
三国:魏吴互不侵犯条约
[季汉章武二年张飞:我大哥是汉室宗亲,你曹贼只是一宦官之后。]
[东汉建安六年袁绍:真是难得啊,孤有生之年还能看到曹孟德用身世嘲讽别人。]
[魏武帝曹操:袁本初你就珍惜着你仅剩下的有生之日吧。]
[东汉建安六年袁绍:你……]
……
袁绍被气得咳血,“曹孟德!”
“江东那边如何了?”
袁绍身边的文臣武将在见曹操势大后,纷纷暗通许都,唯田丰、沮授等人一如既往的对袁绍忠心。
“孙伯符还是以江东境内山越分布众多,人数极广为由没有马上答应出兵。”
随着沮授的话音落下,袁绍又是一口血吐出。
“孙伯符小儿!”
“这……”
“主公……”
两人到床榻边搀扶着袁绍,袁绍紧紧闭上眼睛,缓缓出声。
“让谭儿去。”
其实众人都心知肚明,孙策觊觎荆州,又放不下中原被曹操独吞。
实则是想坐看袁曹两家争夺,他好在背后获利。
曹操亲率军大军逼近邺城。
…
孙策得知消息时,正与曹操手下大将张辽对峙。
“哼,那就是威震逍遥津的张八百?”
孙策骑着马在望着对面城楼上的人,手中挥着马鞭。
“孤倒想看看他这被抬进武庙的战神究竟有何水平!”
“伯符,谨慎行事。”周瑜劝道。
“公瑾,我都知道,孤不会小瞧他……”每个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人,均不是无能之辈。更何况是被光幕盛赞过的人。
“光幕上的话真是气人,什么大魏吴王!仲谋净做一些丢人的事。”这话也只能够孙策自己说,其余诸将皆是无话。
孙策打定主意要扭转孙家在历史上的名声,什么汉室宗亲,大汉丞相,那又如何?!他们不都一个目的,想要成为皇帝吗,整那么多的虚头。
他高高扬起马鞭又挥下。
“扎营!”
…
“将军,孙军正在城外扎营。”士兵前来禀报,张辽摆手让其退去。
“将军,孙策……”副将欲言又止。
张辽的面色并无异常,语气仍如平时一般。
“孙伯符不是光幕上的孙仲谋,暂时先避其锋芒。”
孙军看着来势汹汹率了十万大军,但其中水分有多少也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张辽也看得明白,袁绍不是一日能灭的,孙策想要的始终是曹袁两败俱伤。
而且据他所知,近段时间荆州也不太平,荆州境内的多有心向江东者。
……
【魏王使者满宠持书信来到东吴,将曹操的书信递给了吴主孙权。
满宠道:“吴侯,魏、吴自来无仇,皆因刘备之故,致生不和。魏王差我到此,约将军攻取荆州。魏王进兵汉川,首尾夹击。破刘之后,共分疆土,誓不相侵。”
孙权并没有立马答应,而是让满宠驿馆暂时歇息。
孙权文武官员议论纷纷。
张昭率先站出来:“魏、吴本无仇,只因听诸葛亮之说词,致使两家连年征战不息,生灵遭涂炭。今满宠来,曹操有讲和之意,我看可以出兵攻取荆州。”
顾雍也极为赞同满宠的话,提出可以一面送满宠回去,会知曹操。一面使人过江探听关羽动静,然后见机行事。
刘备这边已经得知曹操命满宠前往樊城协助曹仁商议起兵,并暗结孙权,令吴兵水路接应,共取荆州。
诸葛亮道:“吴中谋士极多,孙权断不敢轻易出兵,必要曹操令曹仁兴兵。可派使者,送官诏与云长,令其先进兵攻取樊城,使敌军胆寒,自然瓦解。”
关羽奉刘备之命,率部将樊城围住,樊城守将曹仁急派信使前往许都。】
<满伯宁——孙权的一生之敌。>
<不愧是政治家,《自来无仇》这话也说的出口,是谁之前说要踏平东吴的。[捂脸]>
<公瑾要是在,这使臣早死了。>
<不说周瑜,但凡是鲁肃在这里的话满宠这使臣也要死。>
<自来无仇?你曹操当初不是要会猎江东?赤壁之战是谁和谁?周瑜的死曹魏也有一半责任吧。>
<张昭真能活,到现在了都还没嘎啊、>
<张昭真不愧是带头大哥,又来了!>
<魏吴无仇……真是薛定谔的无仇。>
<《魏吴互不侵犯条约》>
<诸葛亮没想到东吴是铁了心要背刺吧.>
<这一段是罗贯中虚构的、关羽发动襄樊战争,刘备诸葛亮都没发过话。>
[魏武帝曹操:朝堂如战场,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汉昭烈帝刘备:这话说的没错,三国鼎足之势,一家强则另两家联盟……总是如此循环。]
[东汉建安六年袁绍:]
[东汉建安六年孙策:咳,你只要坚定地守住,就有办法!我这边也在和曹军对峙。]
[东汉建安六年袁绍:……]
……
袁绍低骂孙策太滑头!
周瑜望着光幕上的视频,完全置身事外的站在另一个方向思考,若他那时候还在,是孙刘联盟,还是吴魏联盟?
他是如同光幕视频里的那样共分荆州还是坐看曹刘相争什么也不做?
什么也不做……是不可能的。
曹魏强于蜀吴,共击曹魏是最好的选择。荆州暂时没有结果,但会一直是埋在蜀吴之间的刺。如果合肥能打下的话,几面攻魏倒是可行。
“光幕上面太偏颇了,世人都喜爱蜀汉和曹魏……”孙策看着滚动的评论,有些不满道。
“伯符你也不是今天才知道这件事。”周瑜回。
“唉,正因为知道,但是看了评论还是会感到不爽嘛,虽然上面的东吴和我们现在不同,可以说不是同一个,但是总是被叫东吴鼠辈什么的,背刺什么话的还是很不爽。”
孙策原以为自己都要脱敏了,但每次看光幕的评论才发觉自己根本就脱不了敏!他要向所有人证明,他们东吴才不是鼠辈!
“什么叫背刺之王啊?!
!
!”
“三国之间谁和谁会很亲密嘛。”孙策即使自己总在心里骂弟弟偷袭荆州是大失败,但也能明白光幕上那个孙仲谋的想法。
确实,占据了荆州,东吴就能拥有长江天险,可以据险而守,无忧。
太过保守了,只想着守家,没思考进取了。
得知孙策想法的周瑜沉默半晌,还是回道:“仲谋他有想进取,那不是被挡住了没成功嘛。”
孙策:“……”
该死,差点忘记合肥战神了。
“诶?伯符你拿枪干吗啊?”周瑜拦住想往外走的孙策。
“我要去找城里那个真正的合肥战神比试比试!”
周瑜:“……”
一直在帐篷里待着的孙权:“……”
第375章
三国:这是五子良将之首?
【曹操派于禁前去救援樊城,又想找个先锋同路,庞德自请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