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22章

    ……

    第370章

    岳飞、辛弃疾这些人给你,你也不会用啊

    【杨家将的故事从南宋开始在民间大量流行,猜测是和当时南宋最大的敌人金人有关。

    而相比于折家、种家、姚家、狄青等长期和西夏作战的武将,老百姓们相较于会更多的想念抗辽时期的重要人物。

    大概是怀着一种期望都心情,渴求上天能再赐一个抵抗北方金人的英雄武将!

    杨家将的故事传到明朝,我们大家都知道终明一朝,他们最大的敌人是北方的瓦剌和蒙古,北边的势力一直都笼罩在明朝人的头顶。他们也因此会对同样抗击北方少数民族的英雄武将有好感。】

    <你们有了又不珍惜,看看岳飞是什么下场?还想能有个抗金的英雄出现,南宋时期多少武将是被冤枉的?>

    <明朝也是一样的道理,赐给了你们的于谦,他的结局是什么呢?皇帝任由嫉妒他的人冤枉他,直接下狱处死!

    !

    ![发怒]>

    <所以就说嘛,南宋和明朝这两个朝代他们不是没有出现过抗击金人和北方蒙古的英雄,全是因为不珍惜!临到头来又后悔,又追忆以前。>

    <皇帝做的事关百姓什么事?是百姓冤枉的他们吗?百姓他们能怎么办?皇帝要让谁死,老百姓有办法阻止吗?恰恰因为老百姓怀念他们才会留下许多民间传说,让后人记住。>

    <对啊,岳飞不就是通过民间戏曲变得更广为人知的吗?>

    <反正宋朝的所有这类型的我都不喜欢看,就是因为嗯……太憋屈了!

    !

    !>

    [宋太祖赵匡胤:后人无能!废物皇帝!智障都能当皇帝了!后面一律痴迷神鬼之术的皇帝,全都不许做皇帝!

    !

    !

    ]

    [明洪武帝朱元璋:嗯!赵大的话,朕也赞同!后面痴迷修仙炼丹之术的皇帝,都不许再做皇帝!

    !

    !

    ]

    [宋太祖赵匡胤:老朱说的对!

    ]

    [明正德帝朱厚照:

    堂弟?!

    ]

    [明嘉靖帝朱厚熜:

    你个沉迷女色的无道昏君少关心别人!]

    [明正德帝朱厚照:欸?难道朕没有子嗣是因为太沉迷女色了吗?]

    ……

    宋

    淳熙二年

    “谁都不许动岳将军!谁动岳将军我们就和谁拼命!

    !

    !”

    城中百姓怒吼出声,不久其余人也跟着一声一声的吼出来。

    “岳将军是天赐给我们的!谁也不能夺走他!”

    “我们只相信岳元帅!”

    …

    有大臣问赵鼎:“现在民间百姓只知岳飞,而不知官家,日久……”

    “闭嘴!”赵鼎直接打断下臣还未说完的话,“岳飞为人如何岂是你能议论的?”

    “他忠于我宋,这一点就足够了。”

    非要让他们说的话,目前只要能够驱逐金人,重回故里,才是第一要紧的事情。

    至于以后岳飞会如何,官家又能怎么想……

    赵鼎只能现在尽力而为,要让官家认同岳飞,官家现在还是小孩子尚能应对,但他身边的宦官和其余人一定要仔细盘问,不能让他们给官家说岳飞不好的话。

    ……

    【其实说起来,南宋对北边金占区的汉人态度主要是呈拉拢的,一直鼓励他们南迁。还承诺过给他们田地耕牛等等。

    我们知道的最著名都北归人是辛弃疾。他便是一出生就在金占区的山东,后来夜袭金营,五十人破五万人!成功南归。

    南宋人看待杨业,估计也是觉得他原属北汉,后随着北汉投降归为北宋,也算是北归人。

    杨业抗辽属性加满,再加上杨业本身的悲情色彩,在被人坑害后,拒不投降,绝食而亡,更是容易令百姓们产生好感。

    其实细看南宋后产生都各种本子,例如由杨家将衍生出的二创文学杨门女将,或者呼家将等本子戏曲,会发现正是因为当时人们处在的南宋王朝,对比所有封建王朝看它的军事不太行,所以才会选择在中塑造一批厉害的武将。】

    <我咋记得南宋好像挺瞧不起北边汉人的……>

    <北归的人里面辛弃疾你也不重用啊,人家一身将才全无发挥。>

    <辛弃疾出道即巅峰,回了南宋给的官职什么也是闲散的,好不容易熬到要北伐结果朝廷也不听他的策,最后北伐失败朝中主战派再次遭贬,唉……>

    <辛弃疾给人种生不逢时的感觉。>

    <南宋欠的人太多了,辛弃疾真的超级意难平,少年名震天下也只能落个回家种田结果。[叹气]>

    <对啊,南宋那些福利有个屁用?!希望他们南迁但是又不重用,全等于白扯!>

    <知道他们为什么要虚构杨家将吗?因为当时打辽国,属于宋朝自己这边欺负孤儿寡母,结果还没欺负过[狗头]别个辽国当时就是萧太后领军。>

    <宋朝真实存在的女将只有韩世忠他老婆梁红玉吧。>

    <小时候我其实一直以为花木兰和穆桂英是同一个人[捂脸]>

    <北宋的名将还是挺多的,首先太祖太宗时期的李继隆(赵二小舅子)、曹玮(曹彬四儿子),北宋末年的刘法(有“时论名将,必以刘法为首”之说,但因其子刘正彦发动“苗刘兵变”,功绩被抹除),两宋之交的吴璘、吴玠兄弟……>

    <首先要清楚一点,那就是我大宋从不缺武将,特别是名将。说实话宋、辽、金、西夏都是菜鸡互啄,优秀的匹配机制,所以打了百多年,宋朝这边还总是能在关键时候天降大才,虽然下场都不好就是了。我记得南宋末年的时候还逼反了一批将军欸。[吃瓜]>

    [宋太祖赵匡胤:还嫌弃上了?南宋你什么本事啊?有人才还不用?非把人逼反才高兴?赵光义你真是好本事!

    !

    !

    ]

    [元世祖忽必烈:南宋啊……那不是你赵大的后代了吗?[吃瓜]放心好了,你家小皇帝还算有骨气,反正比北宋亡的时候好多了。朕对待昔日宋人也是极好的,没干金人那些龌龊事[点赞]

    ]

    ……

    宋

    开宝三年

    赵光义笑出声,“对啊,南宋不都是你的后代了吗?咱俩半斤八两……”

    被赵匡胤狠瞪一眼,顿时一掌拍下去,赵光义说不出话来了。

    赵普在旁坐着,现在他也实在是看不懂这位的操作了。非要气官家干嘛?官家留你一条命已经是看在多年的兄弟和太后的份上了。

    ……

    曹彬惊喜起身,环顾四周,放肆大笑:“哈哈哈哈,是我的儿子!这小子像我!”

    还以为曹家就此没落,没出什么将才了呢,看来他的种还是有用的。

    赵德昭在一旁说着恭喜,又忙问:“令郎曹玮几年几何?”

    曹彬不笑了,他沉默了。

    “殿下啊,臣现在只有三个儿子……大郎曹璨,二郎

    曹珝,三郎曹玹,这四子曹玮,唉。”

    “这没事,估计就这几年了。”身边的副将跟着说道。

    ……

    宋

    元祐九年

    宋哲宗赵煦闭眼沉思,“刘法可是六年前在塞门寨斩掳五百余、焚荡族帐万二千、获孳畜铠仗万三千的那位?”

    章惇听官家提起,也想到了六年前与西夏那一战。当时大将米赟阵亡,士气沮丧,但刘法领兵猛攻西夏洪州,一举便扭转了战局。

    “是的,战后刘法成为了第三将主将。”

    赵煦记得很清楚,刘法这人那时候他就觉得这人有勇有谋,看来果真如此。

    “时论名将,必以刘法为首。”

    刘法忧心忡忡,虽然现在还没儿子,但是未来他儿子干的可是谋反罪啊。

    “苗刘兵变”之前有在光幕上听过,那时心中还未多想,现在……

    “将军不必忧心,这位官家可不是那位只想着逃跑的官家。我们都觉得这位有太祖之才……”

    第371章

    愚忠?

    【至于说为什么现在杨家将的故事不受人喜欢了,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这故事本子本来就很一般啊。

    故事线和叙事无比混乱,加上它书中传递的价值观已经不被我们所接受和期待了。

    许多小时候看电视剧的朋友们,当时一定会很疑惑:

    “为什么他们这么厉害,还血战金沙滩了?七兄弟死的死,散的散?”

    “满门寡妇西征,杨排风、穆桂英和佘老太君这么厉害,为什么还是没打赢?”

    “为什么辽和西夏都没灭掉?”

    答案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宋朝不行。

    宋朝是什么?是历代王朝中最窝囊懦弱的王朝,要想吹战神和武功是吹不出来的。

    所以本子里面最常说的就是朝中奸臣当道、皇帝昏庸才导致他们打不赢。

    但是咱们现代人又不爱看这些了,他们太“愚忠”了。代入感太差!

    是喜欢杨家将的满门忠烈却被皇帝猜忌,奸臣诬陷,小人离间,还是喜欢他们无事被拉来批斗,有事就拉上战场?

    其实就连岳飞,现在的人也不喜欢他的故事了。不是说不喜欢岳飞,而是对于他的故事,现代人觉得太憋屈了!

    古时候老百姓不敢反对皇帝,皇帝永远没错,错的是他身边的奸臣。】

    <说到心坎上了哈哈哈,小时候看杨家将气得半死!大郎替了宋太宗,二郎替了南清宫,三郎马踏如齑粉,四郎失落在辽邦,五郎出家破红尘,六郎执着保家邦,最堪七郎结局惨,乱箭之下把命殇……>

    <放现在的眼光看忠臣孝子的故事真的过时了。>

    <我要是岳飞,早反了[狗头]>

    <问:为什么北宋拥有那么多的名将,不仅没灭掉一国,自己还被灭了?>

    <里面最yy一点的,就是都打到人辽国的首都了[捂脸]>

    <说的太对了,四大名著中《水浒传》为什么大家不喜欢后面的结局?也是因为招安了啊。>

    <那为什么现代人还是很喜欢诸葛丞相,也没说他是愚忠?>

    <宋朝那些皇帝能和汉昭烈帝比吗?>

    [唐太宗李世民:诸葛丞相是那些人能比的吗?]

    [辽圣宗耶律隆绪:哈?想什么呢?宋军打到我上京?宋军有这个本事?哈哈哈哈。]

    [明洪武帝朱元璋:还真别说,北宋末年还真有宋军打到了[吃瓜]]

    [明正德帝朱厚照:也能理解忠臣孝子的不爱看,有的确实看着窝囊,光幕之前吐槽的二十四孝就说的很好。]

    ……

    光幕的这段话让众人不敢吭声,说什么?赞同?还是不赞同?

    忠臣孝子是他们从小便学习的故事,忠君爱国是要刻在他们骨子里的。

    光幕的这番话虽有些大逆不道,但摸着心问某地地方还是认同的。

    ……

    宋

    开宝三年

    不管愚忠不愚忠,反正北汉怎么看都是要亡的。与其浪费兵力人力财力还不如尽早投了。

    宋国那边给出的待遇也不错……

    北汉本就处于下风,所有人更加坚定了直接投降的想法。

    刘继业看了眼儿子刘延朗,刘延朗立时明白。

    “爹,你是想?”

    “那位怕是也容不得我,早做打算。”

    …

    久战,思和平。

    曹彬等人一路上未遭遇到大规模的阻拦,很顺利的便进了城。

    北汉皇宫里的皇帝刘继元被朝中大臣联合起来绑了,不久关于北汉举国投降的消息便传到了赵匡胤的耳中。

    而也是这时,辽军在田钦祚的手里吃了大亏,不得以退兵。

    此时,五代十国的中原割据局面,终于结束。

    赵匡胤看着战报感叹,“接下来的硬骨头便是燕云十六州!”

    “朕发誓一定要收回燕云十六州!使宋之一朝,不再是弱宋。”

    ……

    李然然刷完视频又去忙其他的事情了,等再次摸到手机的时候已经是饭点了。

    照例打开13站视频,播放下饭视频。

    【三国演义·巧取汉中】

    【夏侯渊被斩后,张郃败逃回南郑。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