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18章

    哗啦哗啦的雨跟着下了下来。】

    <你说他是唯物主义,他求龙王。

    你说他封建迷信,他崩龙王。[捂脸]>

    <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数英雄兮张忠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狗头]>

    <玉皇爷爷也姓张,为啥为难俺张宗昌?三天之内不下雨,先扒龙皇庙,再用大炮轰你娘。[狗头]>

    <俺张大帅写的好诗还有多少嘞。[吃瓜]>

    <龙王:我以为他只是打嘴炮[哭]>

    <而且这竟然还有点科学依据[捂脸]因为形成降雨的原因,最常见的便是要冷热空气上下交替产生凝结核,水汽凝结后在云层形成水滴,才能形成降雨。

    >

    <双方都以为对方是真的[捂脸]

    龙王:坏了,他来真的[哭]

    张宗昌:坏了,他是真的[震惊]

    >

    <哇,天呐!张宗昌他虽然是恶人,但他竟然对世界科学家有贡献诶!他无意间发现用大炮打云层可以让天下雨耶[狗头]好牛逼啊,张宗昌简直就是天气之子,oh

    no,不对,应该是天气之父!

    >

    <咱们现在的人工降雨也是用炮轰,张大帅他怎么就不算是天气之父呢[吃瓜]>

    <他就是天气老子[吃瓜]

    >

    <龙王:你骂骂就得了,别真轰啊。我也只是跟着上头办事的。[哭]>

    <其实害得当地百姓喊爹叫娘的,其中还有你张宗昌一份嘞。[白眼]>

    <我发现是真的诶,我们对神明的敬并不纯粹。这可能就是独属于我们人民的反抗精神吧。

    >

    <我记得在古代,反正忘了是哪个地方的风俗了,他们就是如果长期不下雨的话,会去暴晒龙王。>

    [宋仁宗赵祯:额,嗯……他?这……

    ]

    [汉高祖刘邦:他娘的,竟是抄袭朕的大风歌!这改的都什么玩意儿!太粗俗没文化了!]

    [汉武帝刘彻:跟着他做真的能够降下雨?有科学依据又是什么?

    ]

    [隋文帝杨坚:就算经过南北朝大分裂时期,现在我们还是很尊敬神明的。]

    [唐太宗李世民:我可以保证,咱们大唐还是比较敬神明的。]

    [唐玄宗李隆基:盛唐没什么变化,也是一样。]

    [宋太祖赵匡胤:经过五代十国之乱,求神拜佛,之风不减。]

    [宋神宗赵顼:像什么暴晒龙王的事情,不会干。]

    [元世祖忽必烈:虽然我们信奉的神不一样,但是怎么可能不敬神明嘛!]

    [明洪武帝朱元璋:嗯……还在做小和尚时,跟着到处流浪时,我是真的不信神明。]

    [明正德帝朱厚照:嗯?祖宗不信吗?不可能吧……你后代的我们都信欸,不是还有一个想修仙修疯了的吗?]

    [明嘉靖帝朱厚熜:……]

    ……

    “降雨还能够人工干预……?”

    光幕播放的视频再一次刷新了大秦君臣的认知。

    但凡掌握了这门技术,那岂不是不用担心干旱了?

    今天又是羡慕千年之后的人都一天。

    ……

    刘邦口里骂骂咧咧,“什么东西?!啊?!他算几根毛??!随意抄你祖宗的诗,还改的乱七八糟!真丢人!”

    “还是个将军!真没文化!”

    ……

    宋仁宗赵祯一时也说不出什么话来了。难道要让他说觉得光幕视频里的这位张大帅,张宗昌他不敬神明吗?但是他又确实真的为百姓降下雨了。

    原来骂神和威胁神真的可以呀。

    ……

    这次的光幕视频引起了许多人的讨论,有关于神明的讨论,有关于要不要尊敬神明的讨论,有关于光幕上张宗昌的做法有没有错的讨论?

    “要有反抗精神吗?”

    “这难道就是光幕想要传递出的东西?”

    第364章

    宋初武将破防

    李然然的评价是不知道该说什么,那就单走一个6吧。

    在下方的视频推荐里面看感兴趣的视频,目光停留在其中一个标题上。

    李然然不禁发出疑问:“欸?不受欢迎了吗?为什么?小时候经常看呢。”

    抱着这样的疑问,李然然点开了视频。

    【为什么杨家将的故事不再受人喜欢了?】

    【要讨论杨家将的故事为什么不再受人喜欢了,现在变得不流行了这个问题。

    我们还需要先来谈谈它曾经为什么那么流行,为什么在北宋那么多的将门世家里,就杨家将最为出名的。

    要知道啊北宋著名的将领家族有很多,折家将,杨家将,呼家将,狄家将,种家将。

    为什么偏偏就杨家将最出名?无论是演绎还是相关的电视剧、电影,也是杨家将的最多。

    和其他的将门相比,折家将十世为将,杨家将三世为将。

    和狄青比职位,也是万不能相比的。人狄青是枢密院使,参知政事。而杨家将最大的职位是杨老令公,杨业的云州观察使。

    论功绩的话,嗯……北宋的武将颇有些生不逢时感,都是打的防御战,没有特别突出到战绩。

    可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杨家将却深受各朝人民的喜爱?】

    <《杨家将》

    的功劳呗,反正这本演绎真的要把历史和现实区分开,为了突出主角把历史上的忠臣名将都写成了反派大boss[裂开]>

    <举的例子那么多,这里面我还真的只认识杨家将还有狄青也听说过,但不了解。

    >

    <这话说的,还不是怪宋朝太弱了[捂脸]

    所以很少提到他的武将,就算提到了我们印象里也是忠臣不长命,著名例子岳飞。>

    <看宋朝……还是要看文臣,武将看的气血直飙,怄人。>

    <杨家将不流行了吗?小时候电视上经常播放欸,杨门虎将,杨宗保,穆桂英挂帅,杨门女将,杨排风等等……

    >

    <时代都是进步的,流行的趋势也不相同,现在真的不想看那么憋屈的了,劳累一天就爱看爽文。>

    [宋太祖赵匡胤:嗯……?

    ]

    [唐贞观四年程咬金:啧,在宋朝做将领忒憋屈了!谁爱看啊!怎么后人都没写咱们……]

    [清乾隆帝

    爱新觉罗·弘历:还是有的,隋唐演义,便是从隋文帝起兵伐陈开始,直到唐玄宗去世结束之间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

    [唐太宗李世民:这本不就是光幕很久提过的转世加星君吗?好像还说隋炀帝转世成了杨玉环……他宠妃什么朱贵儿转世成了唐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就是那本啊……纯粹污蔑朕的名声!]

    [隋开皇十一年杨勇: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孤觉得甚好!]

    [隋文帝杨坚:勇儿

    ,你……]

    ……

    宋

    开宝三年

    赵匡胤对赵普说:“光幕上面列举了这么多将领,杨家将反而是朕最不熟悉的……折家将,肯定是折德扆之后,狄家将和种家将光幕此前都有提到过。”

    赵普运转大脑,极力思考光幕上的信息。

    “臣也不知。”

    “不过,这演绎怕是过分夸大和抹黑了部分。”

    “莫非是不在朕这一朝?”

    ……

    宋

    庆历元年

    “姓杨?”宋仁宗赵祯有了一个答案,“莫非是当年镇守雁门关的杨业?!”

    范仲淹道:“嗯,杨业之后有杨延昭,杨延昭之后杨文广正好在西北。”

    “臣和他都曾在西北从事,曾短暂和他交谈过,其人的军事才能令人惊奇。”

    赵祯感叹,“杨家亦是满门忠烈啊。”

    “光幕之上的杨宗保,穆桂英,杨排风又是何人?还有女将?我宋现在应是没有吧。”

    “或为后人虚构。”

    ……

    【咱们先简单讲讲杨家将之外的其他人吧。

    首先是折家将。

    府州折氏是北宋延续最悠久且唯一长期世袭知州的将门家族。

    从唐末开始,折氏历仕后晋、后汉、后周,并在赵匡胤代周建宋后依附。

    宋朝的折家军要从五代十国中的折从阮算起。

    “自从阮而下,继生名将,世笃忠贞,足以西北之捍,可谓无负于宋者矣。”

    折从阮之子折德扆率一家老小归顺宋朝,入朝觐见,得到宋太祖赵匡胤的允诺。

    “而后子孙,遂世为知府州事,得用其部曲,食其租入。”

    府州折氏一直感恩戴德,为为宋尽忠,是宋的西北长城,是大宋西北边境的一柄利剑。北防辽,西御夏,东抗金,直至北宋灭亡。】

    <折家是真的为宋尽忠了,算是西北军中能打的了,府州折家在西北百多年也的确有能力。但……折可求降金……这事对折家的声誉影响太大了。

    >

    <折可求还不是被金人毒死了。>

    <不毒死不行,听说他本来都要做皇帝了[捂脸]>

    <确实,折家在西北作战多年,功勋是真的有。唉,几代人因为一个子孙……毕竟宋代某些将门会因为子孙问题而全部销毁记载。

    >

    <宋朝的禁军将门也一般,曹家、高家、傅家、李家、刘家……感觉北宋时期西军的名声在靖康之耻中真的败得太多了[捂脸]

    >

    <欸,我没记错的话,杨业他老婆佘太君,好像原型就是折家人。>

    <对的,她就是折德扆之女。[吃瓜]>

    <我嘞个杨门女将啊。>

    [宋开宝三年折御勋:折可求??!]

    [宋开宝三年折御卿:该死!我折家几代人的功勋与热血,竟被你毁了!]

    [宋太祖赵匡胤:或许是有什么难言之隐?

    ]

    [宋宣和二年折可求:不可能!

    !

    !]

    [宋开宝三年曹彬:嗯……咱们曹家也落寞了啊。]

    [宋开宝三年高怀德:高家……嗯……这么淡淡的一提。

    ]

    [宋开宝三年石守信:我们就这么默默无闻了啊……连提及都没有。]

    ……

    宋

    开宝三年

    赵匡胤倒是颇理解的替人解释,“金人毒杀,那应该是发生在靖康之耻后,唉,难怪说到了北宋灭亡。”

    “折家那两小子这么看来倒是个有本事的。”

    赵普听出官家的话,看来是彻底放下戒备心了。

    …

    西北府州

    折御勋与折御卿两兄弟,因不知道光幕上说的这个折可求是折家第几代,也不知道是他们两人间谁的子孙,所以只能互相猜疑。

    折御卿觉得:“既然单独提到了他,那必然是那不孝子孙痴心妄想,肯定还领着我折家人降了敌!”

    语气咬牙切齿,眼神不善。

    被弟弟眼神攻击的折御勋瞬间明白了他的话,折可求是折家领袖,他极大可能是自己的后代。

    “无话可说,但愿真如官家所言他有……难言之隐吧……”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