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200章

    要怎么选对羽绒服呢?

    鹅绒>鸭绒

    鹅绒要比鸭绒更保暖,但产量低,在价格上也远高于鸭绒。

    在日常生活中,用鸭绒也OK,也能过冬。在市场上鸭绒更多,贴近我们生活。

    选择的时候,还要看含绒量百分之几。含绒量≠充绒量,鸭绒里充绒量=鸭毛+鸭绒,含绒量=鸭绒。含绒量的百分比越高就越保暖,价格也相对更贵。

    我国的标准是含绒量不得低于50%,一般而言80%的含绒量就能度过冬天。

    买羽绒服时,一定要看衣服上的标签,还可以看成分标。羽绒服会写克重,克重≠羽绒服重量,单指内胆填充物(鸭毛+鸭绒)的重量。

    给粉丝朋友们一些参考数据:

    短款羽绒服的克重在120-150g之间;

    长款羽绒服的克重在200-300g之间;

    这个冬天,我们都能选对羽绒服吧~】

    <啊,可是那种夹棉的棒球羽绒服,我感觉还挺暖和的呀,坐标南方。

    >

    <偏南方的话,感觉棉服也能过冬。>

    <其实要相信一点,那种几十块钱的羽绒服怎么可能是真的?几十块钱的衣服还不如就买棉服。

    >

    <影响羽绒服价格的除了绒以外,羽绒里布面的品质差别也很大。

    >

    <羽绒服能不洗就不洗,还有可以看羽绒服的回弹速度,它回弹速度越好的话就越保暖。

    >

    <聚酯酯纤维是看填充物,因为外料里料是这个的很正常,外料是衣服外面你能摸到的面料,里料就是内衬布料内胆的布料。>

    <感觉现在羽绒服的价格都好虚高。我之前在线下一家比较有名气的牌子店买,上面写的是羽绒,结果买了后搜索才发现,根本就不值。

    >

    <其实还可以定制羽绒的,

    你自己带上家养的鹅鸭,去找专门做羽绒服的店选款式定做。>

    <再给一个补充吧

    充绒量90%及格95%优秀

    含绒量70%及格90%优秀

    蓬松度小于500及格500到700良好700往上优秀>

    <在羽绒服这里我坚信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捂脸]>

    第336章

    三国:他们竟然在可怜一个小兵信使

    [汉高祖刘邦:[思考]]

    [汉元狩六年卫青:鹅毛和鸭毛会更保暖?]

    [明洪武帝朱元璋:好主意。]

    [宋太祖赵匡胤:制作工序和涂层是有特殊的方法吗?]

    ……

    光幕下看视频的各朝人,将目光投向鹅和鸭上面……

    一时间,鹅鸭价格骤涨。

    ……

    唐

    贞观四年

    这时候丝绵盛行,冬日不像以前只能用兽皮,芦花什么的度过。丝绵是用蚕丝制成的,效果也更保暖,但是还没普及到全部人。

    在冬天,最难度过的人是底层百姓。

    李世民望着门外边的世界,“还要多久?”

    还要多久,平常百姓们也能有一个温暖的冬日。

    ……

    明

    洪武二十九年

    “这件事就交给……”朱元璋停顿了会儿,他剩下的儿子中,还有谁能担任呢。

    老二和他几个不争气的弟弟是要去倭国的,老三似乎也想到外面去。

    周王一心扑到医学上面,湘王被安排去研究热武器了。

    嗯……还有谁呢。

    这个儿子必须要聪明,朱元璋思来想去将目光放到了宁王身上。

    宁王朱权试着回避父皇是视线……他只想做个王爷躺平,不想像那几个哥哥一样,活的好累……

    “嗯,好!就交给你了!”朱元璋根本没给他拒绝的机会,直接了当的宣布了这件事。

    “好好干,造福百姓后,流芳百世。”

    “……”

    “是,儿臣遵命。”朱权无奈接过了这个担子,眼睛转向蜀王朱椿。

    “一起?”

    蜀王朱椿表示自己兴趣不在此,没了解过,但弟弟若有需要帮助的,可以找他。

    朱棣也适时插话,“研究好鹅绒和鸭绒,还有这什么羽绒服,是多大一件好事啊!”

    ……

    李然然将这个视频收藏到收藏夹里,下次买衣服的时候就去试看看吧。

    刷视频的时间总是短暂的,李然然关了手机去休息。

    视频结束后,专门摘抄光幕内容的人将纸张放在一旁揉了揉发酸的手腕,“总算能够休息了。”

    每个朝代的时间是不同的,有的人正在度过难熬的冬天,有的人却还是在炎热的夏天。

    他们中有的人羡慕后世人有棉服和各种羽绒服保暖。有的人羡慕后世人能够住在空调屋里面,在炎炎夏日也能保持清爽。

    皇帝做决策下命令。下面的人根据上面的指示去完成任务。

    不少工匠们也有些抱怨光幕透露的事情太多了,这件事还没有完成,又有新的任务来了。

    当然,这种想法也只是在任务陷入瓶颈的时候随便一想。没有人会抱怨生活变好,他们知道自己现在做的是什么。

    系统999割了一波能量,比较震惊。

    “咦?已经收集了这么多了吗?这次的能量增长的好快。是因为大部分都偏离了原历史进程吗?”

    ……

    【三国演义

    第五十一集

    义释严颜】

    【年事已高的西川巴郡太守严颜张弓搭箭,射穿细绳挂着的铜钱。

    “如主公不听张松之言,引刘备带兵入川,哪有今日丢关失地之事?引狼入室,自取其祸呀!”说话间,探马来报,张飞大军已到巴郡城北。

    “张飞沿途军纪甚严,投降的郡县皆秋毫不无犯,所过关隘大都望风而降。”

    ……

    张飞带军来到巴郡城外,见城门紧闭,木桥高高吊起,甚为不满。

    “入川以来,一路关隘十有九降,不知此关守将何人,竟敢顽抗?”

    部下回:“巴郡太守名叫严颜,年逾六旬能开硬弓,善使大刀,传言有万夫不当之勇。他已在城中扬言说将军进得了西川,过不了巴郡。”

    张飞听罢,立即派使者入城。

    张飞信使道:“张将军说了,进城告诉严颜老匹夫,早早开城投降,饶汝全城将士、百姓不死。若不归顺,定要踏平城廓,杀个鸡犬不留。”

    严颜大怒,“回去告诉张飞匹夫,哼!我西川只有断头将军,没有投降将军!割去耳鼻,轰出城去!”

    张飞见到了回来的信使,愤怒地率部冲出营寨,向巴郡城门来,到城下张飞勒住缰绳,朝楼楼上的严颜破口大骂。

    “严颜匹夫!欺凌军使是何本事?有胆量就爬出城来,尝尝你张爷爷丈八蛇矛的厉害。”

    张飞身后的士兵们也跟着叫骂:“严颜匹夫……”

    严颜只让士兵放箭,并不动手。张飞只得率兵离去。

    一连数日,张飞的士兵们都在城楼下叫骂,而城楼上的严颜正和和将领们悠闲的下着棋。

    他们猜测张飞如此急于求战,应是粮草不多了……】

    <严颜,人称小黄忠[狗头]

    >

    <越看越觉得刘璋是真的昏庸,手下这么多文武人才,却不会用。

    >

    <每个人都知道张飞酗酒,鞭打士卒。>

    <张飞如是说,

    “敌人非但不投降,还胆敢向我还击。”>

    <好像后面三爷也做了巴郡太守。

    >

    <这信使也太猖狂了吧,当着别人的面骂他,做信使的真高危职业哈哈哈

    >

    <

    小兄弟,你的路走窄了啊。别张飞让你说什么你就说什么呀,你稍微委婉点呢。>

    <小兵:我只是复述了一下话而已呀

    >

    <确实没有断头将军和投降将军,只有真香将军[吃瓜]>

    <我就想知道严颜之后投降了,这个小兵会怎么想呢?真觉得他好倒霉啊[叹气]

    >

    <

    所以事实证明,小兵不要卖命,还是要机灵点,没人会记得你。>

    <三爷,这么多年了你还是只会骂阵

    >

    <张飞计谋成功率100%>

    [季汉章武二年黄忠:哼,小黄忠?勉强认可下你吧。]

    [季汉章武二年严颜:嗯?谁要得到你的认可!

    你是不是又乱加了些设定啊?]

    [魏武帝曹操:哦?张翼德竟会思考了?]

    [季汉章武二年张飞:呵呵]

    ……

    光幕视频播放的,以及评论中的讨论,大多都集中在被严颜割去耳鼻的信使身上。

    不少人感到疑惑,“信使的职责就是这样,遇到不讲道理的人可能连命都没了。”

    “是啊,胆小怕事的人还当不了。作为信使就是代表着你方将军的意志,一言一行都不能丢脸。”

    “视频里的信使只是做了他该做的事情而已。就算此去是死了,也没问题。”

    “……”

    诸如此类的话,充斥在光幕评论中。

    还有一些将军也在上面说,“我们都会照顾好士兵的家人,他们安心去就行了。”

    “这种差事,能拿到好多赏钱呢。”

    “也是分运气,死了或是残了,只能说是运气不太好。”

    “……”

    至于,真正作为信使被杀后,残疾后,家人是否得到安排照顾,这就不得而知了。

    后世人的眼光总是会放在他们意想不到的人身上。

    明明在这里,应该集中在张飞和严颜身上,但是后世人竟是在觉得小兵信使可怜。

    想到后世人说的“为人民服务” “人民当家作主”的话,皇帝们和达官显贵们,一时哑然。

    ……

    季汉

    章武二年

    “那老头箭法还行。”黄忠颇为自衿的表示。

    他和严颜在汉中之战的时候有过交集,两人在箭法上探讨了许多。

    “哎,也不知道什么时间还能和他切磋切磋。”

    听到黄忠的叹息,刘备道:“上月翼德来成都,将军你刚好去了外地。”

    “哈哈哈,看来是我来迟了一月啊。”黄忠有些可惜的说道。毕竟他和严颜都不年轻了,这都是见一面就少一面……

    “等下月,下月你俩出川正好可以和严老将军切磋了。”

    “好!陛下您放心,我黄忠人虽老,但还是能提动大刀,能搭箭射弓!”

    刘备点头,下月就要出川,这次一定要到长安啊。

    ……

    有和史实不符的,均为私设。

    第337章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