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78章

    [宋熙宁三年朱寿昌:感谢光幕之大恩!!!]

    [宋神宗赵顼:同州一带的官员,都去查所在地的户籍,有姓党之人给

    ]

    [宋熙宁三年王安石:及时啊,这次能有更多时间可以陪在身边]

    [宋熙宁三年苏轼:

    康叔找到母亲,我来给康叔写词!]

    ......

    宋

    熙宁三年

    苏轼在给弟弟的信件中又多加了些,说了自己对朱寿昌坚持寻母的感叹。

    朱寿昌人就在秦地,得到光幕透露的信息后,立刻赶去同州。

    光幕上也有许多同州人在猜测具体会是同州的哪儿里。

    如果是西北地方的党氏,就多为羌族与汉族融合通婚后,所改的姓。许多人又将目光瞥向羌族人多的地方。

    同州一县城乡下

    年过七十的刘氏,丈夫早已离世,儿孙孝顺,一大家子都生活在一起,生活虽困苦但好在身体也还算硬朗。

    从光幕现世至今,仍对于它心存惧怕,不敢直视。

    不过,就算是不敢看光幕,仍能听到它所传出来的声音。刘氏忙碌的做着家务活,偶尔也听听光幕在说什么。

    光幕在讲二十四孝的故事,刘氏听完就对着小孙子说,以后也要做个孝顺父母的人。

    说话间,隐约听到光幕提到了朱巽、朱寿昌的名字。

    刘氏整个人怔愣住,似乎是听到了不可思议的话,缓慢抬起遍布皱纹的脸。

    “寿昌...”

    说完便落了泪。

    ......

    不同时代的人都被弃官寻母的故事所打动。

    聪明人已经开始利用光幕的评论功能,在上面发送消息。

    但光幕的评论通向了各个时代,消息很杂乱,收效甚微。

    ......

    第298章

    秦汉唐之后

    秦

    始皇帝三十年

    蒙恬回咸阳,始皇帝在宫城内设宴大办。

    “有新式的武器就是好啊,你们是没有看到匈奴人逃跑的样子...”蒙恬开始和宴席上来找他喝酒的人炫耀,出长城作战,斩杀匈奴,大秦铁骑在漠北的神威。

    “嘿嘿,墨家做出的东西就是好用!”蒙毅为兄长感到高兴的同时也很自豪,墨家那批人可是在他的监工下完成的!

    韩信也想见识见识目前的大秦武将第一人,来到蒙毅身边近距离观察起了蒙恬。

    听蒙恬讲起秦军是如何将匈奴人赶得不敢与之一战,韩信涌起了无尽的羡慕。

    “下次出征带上我们呗。”

    蒙恬一早就看见了在弟弟身边的韩信,摸了摸潜胡须,兵仙韩信是吧...

    大笑道:“行啊。”说完就拍拍他的肩膀,“等你长到我这么高,就没问题了。”

    小韩信:!!!

    总有一天我会超过你的!!!

    韩信年纪尚小,始皇帝是将他作为统帅来培养的。再加上韩信此前一直过着贫苦生活与年龄相近但体格威武的项羽比起来,实在是太瘦弱了。

    冯去疾难得没有与李斯争锋相对,两人交谈融洽:“大秦统一各国后,近几年各地都安稳了不少。”

    “光幕的出现,影响甚大呐。”

    “听说陛下有意开发南方?这可不好搞,不说别的,就楚国在南方经营了几百年不还是时刻想着向北拓土嘛。”

    “话是这样说,但那可是陛下,相信陛下的判断。”

    ......

    ————

    汉

    元狩五年

    刘彻很忙。

    朝中大臣和各地官员也很忙。

    一切都源于当朝天子颁发的多项新政。

    新政还未颁布时,首先就在朝中引起了不少争议。不少大臣进行了誓死劝阻。

    “到底是什么政策啊?”

    “听说朝上还死了人...”

    民间也议论纷纷,开始猜测这位自登基始就不安于现状的陛下又做了什么事?

    等终于颁布新政后。

    “各地修建官学?”

    “这是好事啊!我听我有门路的兄弟说过,陛下是要扩大官学,储备人才。”说话的人衣着朴素,不像是有钱的样子,但精神面貌比较好。

    “诶?好像这个官学都能进?”

    “对啊,后面好像还要建什么学院来着...”男人挠了挠头没有搞明白,只记得以后自家孩子也能去朝廷建的书院读书。

    未来不说能够进入朝堂,封侯拜相,但至少也能多学点知识,走和他不一样的路。

    “简直就是有失礼法!”

    “?”

    众人都朝着说话的人望去,浑身散发的酸儒气质无疑是告诉他人自己是个死读书的书生。

    “陛下竟然让女子进入书院!有违天理!”

    “??”

    众人还是不解,这人说的都什么话啊?!

    我们是在大汉啊,不是在光幕上说的明清时期啊。

    “本来让女子学医就引了众怒,现在又...”

    书生的话还没说完就被人打断了,“你在这胡说八道些什么?!引了什么众怒啊?!我们都觉得陛下做得好啊?!”

    “你...你们。”

    众人七嘴八舌的说着陛下这些措施的好处,将书生气得不知还嘴,只好悻悻离开。

    “啧,这什么人啊...我们大汉明明就是在向上发展嘛。”

    “对啊,好想跟着卫霍二位将军出塞北啊!”

    ......

    ————

    唐

    贞观三年

    李渊在看二十四孝这期光幕视频时,异常怀念全家人都还在的日子。

    李世民好好安慰了太上皇。

    ...

    光幕近几期视频都有讲到朝韩那块地方,李世民还没有忘记千年之后有个棒子国瞎编历史说他被射瞎了...

    这口气当然是要发到现在这个时候的棒子国了,不过在这之前还有高句丽要解决。

    李世民手上拿着由房玄龄总结的府兵制弊端改革法看了起来,时不时对某处进行赞同或拿笔圈起来。

    “此法还不够...得让他们再议一议。”

    无奈的叹了口气,有些期待光幕会不会讲到各朝的兵制。

    究竟要怎么做才能避免腐烂。

    将房玄龄的奏折放在一边,又拿起马周的奏折看了起来。

    “嗯...不错。这个办法是挺好的,对于解决关中饥荒问题应该有效,可以让他们试一试。”李世民在心里感叹马周不愧是他看重的人,给出的方案都是最优解!

    ...

    年轻气盛的男人对着身旁的伙伴说出自己的理想,他想跟随在李大将军的后面,为大唐开疆拓土。

    “我们大唐可不会放弃向外拓张!”

    “想要参军!”

    ...

    “海外还挺神秘。”商人看着浪花四溅的大海,对自己这一行感到兴奋。

    旁边胡子拉碴的人轻笑,“那是你见的少。别的不说,等到了倭国你就知道那些偏远之地,远不如咱们大唐。”

    商人一本正经的点头,他自然也是觉得大唐万般都好。

    “你给我说说那里的人都是怎么样的?”

    胡子拉碴的汉子想了会儿,“嘶...感觉嘛,就、挺弱的,他们很矮...”

    又皱眉捶了下手,大声道:“所以真搞不懂那什么玩意的胡国还打不赢?!那些倭人还在我们土地上撒野!”

    商人知道他说的是清国,他也很讨厌这个留着不伦不类头发的国。

    “到了那儿可要好好宰他们!”

    ......

    ————

    第299章

    宋明清之后

    宋

    开宝三年

    宋军一路向北,此时已到北汉边境。

    潘美、崔彦进等人望着北汉的旗帜,热血沸腾。战功!来了!

    北汉国内思宋已久,早就盼着宋军来了。虽然北汉国内大部分人不想打仗,但是他们离辽国很近。

    辽国绝不愿意看到一个完整、统一的宋国出现。本来在宋国接连灭了蜀国、南唐又和平接收了南汉、吴越国的时候,辽国就倾重兵联合北汉对宋国造成威胁。

    他们面对的不是那个时常在光幕上被嘲笑、讽刺的怂国,而是由武力过人的宋太祖赵匡胤建立的宋国。

    蜀国和南唐的战争都不是他亲自去的,他坐镇开封,时刻准备着带兵与北方一战。

    很巧合,辽国在当时也发生了内乱,等他们终于能够腾出手来对付宋国时,宋国已经将南方化为一体了。

    太快了。

    辽国为了防止北汉的人也像南唐的灭国战一样,内部暗通宋国,外部无心打仗,干脆直接派兵帮助北汉皇帝刘继元物理消灭有异心的人。

    铁血镇压。

    赵匡胤读着手中的情报,北汉内部倾轧,君臣不和。刘继元听信臣子马峰谗言,杀死大将郑进,还宠信宦官卫德贵,杀死了吐浑军统帅卫俦...

    “嘁,刘继元这小子是在自毁长城啊。”

    赵普大致知道些北汉的事情,本来北汉国力就不行,处处要听辽国的话,若不是有辽国支撑,北汉早就被灭了。

    “吐浑军是北汉军队的主力,如今统帅被杀,军心必定不稳。”

    刘继元做的事,让赵匡胤想到了宋朝之后那些混蛋皇帝也是自毁长城,杀大将。

    这点上,昏君倒是都一致。

    “李隐给卫俦出言不平,也被刘继元下令处死了。”

    “还有宠信宦官这件事,他们昏君倒都一样。”

    ......

    ————

    明

    洪武二十九年

    “太医院内也就戴思恭不错,其他人全是吃干饭的!”

    洪武帝朱元璋拿起手中的奏折就要拍桌子,随侍的太监额头冒着冷汗,心里狂吐槽。

    毕竟是光幕说的大明四大名不副实的其一嘛。

    翰林院的文章确实总是胡说八道,武库司的刀枪倒还好,谁敢在这位陛下面前弄假啊!光禄寺的茶汤听各王爷吐槽好像真的很难吃。至于这最后的太医院的药方...

    不等小太监多想,朱元璋的怒火已经到达的顶峰。

    正是这时候秦王朱樉领着鲁、代二位王爷来了。

    好吧,陛下的怒火有人选了。

    “砰!”

    秦王朱樉还没走进殿内,就被东西砸来,他一个侧身,那东西就砸到了跟在他后面的鲁王朱檀。

    “父皇...您这是...生气了

    ?”

    秦王朱樉没多功夫关心弟弟被砸得怎么样,就这点伤算什么?!

    看到父皇脸色不好,立刻上前关心。

    “哼,你们不用管。”说完,朱元璋看着一同来的三人,似是想到了什么。

    “你们不抓紧时间准备出海,还来见朕做什么?”

    “咳,父皇,就是来找您说出海这事的。”

    秦王朱樉小心翼翼观察上位中的父皇,见他脸色好些了,便问了出来。

    “我们三人再加上凉国公,这到了日本...听谁的...?”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