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锐评:故事逆天,这种孝心不可取。科普一个冷知识:蚊子属于“微型杀手”,被咬的地方不仅会痒、痛,还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有时候还会威胁到生命安全。并且“蚊子”是世界上造成人类死亡的动物的第一名。被蚊子咬后,会迅速传播疾病,如“疟疾”等疾病。相对来说,蚊子喜欢穿深色衣服的人,而代谢快、体温高、运动出汗不洗澡的人、喝醉后的人都比常人更容易招蚊子。
被蚊子咬后,最好及时进行处理。】
<直接打死蚊子不好吗?还让它来吸血?!>
<古代不是也有驱蚊的东西嘛。艾草、茼蒿、用烟熏。>
<整个故事看完,我的表情[地铁、老人、看手机.jpg]>
<前面的还有这个故事感觉孩子好惨,大冬天去取鱼,大夏天让蚊子咬,如果故事是真的,太容易出事了。还好是假的。>
<又又又是一个三国到晋朝的人>
<吴猛感觉他活了好久哦,去百度查他的资料发现之前在东吴做官,到了东晋的时候才羽化,被宋徽宗追封为“真人”>
<西晋一共也才五十一年[捂脸]其中东吴在西晋底下还苟了二十多年,不要觉得三国和东晋很远>
<对哦,好像吴末帝孙皓投降后在洛阳还对晋武帝说“我在南方,也设了这个座位等待陛下。”结果三十多年后,司马睿又在建业建立了东晋>
<司马家太拉了>
<从“恣蚊饱血”到吴猛的个人生平,怎么看怎么都像假的>
<原来我招蚊子是因为我体温高,我就说嘛,每次都是我被咬的最多>
<现在用驱蚊液,效果挺不错的>
<我用的蚊香[捂脸]>
[明嘉靖二十七年李时珍:有记载的,待会儿去找一找]
[唐贞观三年孙思邈:蚊子喜欢穿深色衣服的?为什么?这个是怎么根据得来的呢?有什么原理吗?]
[季汉章武二年华佗:这么看来蚊子危害性极大啊]
[东汉建安五年张仲景:代谢快又是因为什么?]
[宋仁宗赵祯:出现了各时代的名医!]
......
西晋
泰始三年(东吴
宝鼎二年)
司马炎郁闷地拍了拍桌子。
“孙皓嘴真利!”
对于伐吴一事,司马炎心中还有些忐忑。在原历史上是在这之后十多年开始的,现在提前伐吴能成功吗。
东吴还有陆抗在...
必须等到陆抗死了才行吗...
...
真吴猛窥屏中。
不敢吱声。
略懂一点道家之术,但在光幕面前怎敢胡来。
...
二十六岁的孙皓觉得光幕还不如不出现,如果没有出现自己就能继续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享乐生活。
可惜,没有如果。
光幕现世时,他二十三岁,刚好被拥立为帝。
“三国终归于晋。”
他登位不久,这个消息就通过光幕传递到天下各处。
朝中的大臣各个说着决不投降,要备战防备北方,孙皓听了只觉得好笑,当他不知道这些人的想法吗?
背地里一个个的都在和北方联系,说的“备战”也只是为了日后归于晋后能够得到更好的待遇。
不过孙氏耕耘南方历经几代也有忠心为东吴的大臣。光幕提到的陆抗是个不错的人,可惜按照光幕的说法陆抗没有多少年了?
想修宫殿。
......
【尝粪忧心:庾黔娄,南朝齐人。在任孱陵县令,到任还不到十天便突然觉得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立即辞官回乡。
回到家后,得知父亲已经病重了两日,大夫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需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代表好。”
庾黔娄去尝了父亲的粪便,发现味道是甜的,心中十分忧虑,晚上对着天空跪拜北斗星,乞求以己代替父亲去死。
几天后父亲去世,庾黔娄安葬好父亲,守制了三年。
锐评:这个故事看到一半我还以为又要魔幻了呢,“庾黔娄跪拜北斗星乞求后,不久父亲痊愈”。没想到后面的发展还挺正常的,有些意外。尝粪便这个能理解,遵医嘱嘛。】
<勾...勾践...?>
<但是大便的味道是真的能反映人的身体,大便散发的不同气味,预示了不同的疾病。味道异常臭的话,可能是胃肠道出现了疾病。
比如:鱼腥臭味可能是阿米巴性肠炎;酸臭味可能是异常的发酵性疾病;恶臭味的话就可能是慢性肠炎、重度痢疾、消化道有问题、胰腺癌变等>
<去医院看病有时候不也要尿检、粪便检测、结肠镜之类的嘛。就是不知道古代是怎么判断这些的...难道真的要尝...吗?!>
<看颜色?排除吃了猪血等食物,如果是黑色的话可能是癌变。红色的话,要考虑痔疮或消化道问题。灰白色的话,也是各种癌。绿色的可能是肠胃问题。>
<好奇古代怎么处理的[吃瓜]>
<啊啊啊,明明是吐槽古代的愚孝宣传,怎么一个个都在科普大便知识?我这是饭点欸!!![皱眉]>
<有味道的视频>
<回归主题,庾黔娄是个遵医嘱的孝顺父亲的好孩子。>
[......]
[明嘉靖二十七年李时珍:赶紧抄下来。]
[唐开元二十五年李白:看不懂]
[唐贞观三年孙思邈:词汇有点难理解]
......
这个视频让诸多名医为之疯狂,虽然还有许多没看懂,但是先抄下来再说!
光幕已经给指明了方向,接下来的路慢慢摸索了。
各朝各代叫得出名字的神医互相在光幕上说自己的猜测,以及做出的实验结果又是怎么样的。
第296章
苏黄之交
【乳姑不怠:崔琯,字从律,出身于博陵崔氏,唐朝大臣。因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又被人称为“山南”,崔山南。
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也已脱落,而崔山南的祖母唐夫人,非常孝顺,会在每日的盥洗之后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长孙夫人。
如此坚持了数年,就算是长孙夫人不吃其他的食物也依然身体健康。长孙夫人临终时,召集全家所有人,对他们说:“我无以报答新妇的恩情,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能像她孝敬我那样孝敬她。”崔山南做了高官之后,照长孙夫人所嘱,十分孝敬祖母唐夫人。
锐评:整个故事是我带着满脸的痛苦面具才坚持看完的啊。首先,崔琯出身博陵崔氏诶,没错,就是那个五姓七望的崔家!这属实是望族中的望族。怎么会沦落到喝不起乳汁的地步?而且从长孙夫人的姓上看,可以猜测是不是长孙皇后或长孙无忌的亲属。就算不是,长孙夫人的丈夫崔俊,还是唐高祖的女儿真定公主的孙子。他们这一家不做官也不会穷。
要是说乳汁喂养婆婆放在贫穷人身上我还能理解是为了维持生命体征,但你们崔家这样做...我实在是怀疑这是有钱人家一种很新的py方式...】
<吸奶啊...这大可不必吧...感觉好变态,有钱人真会玩[皱眉]>
<我不是很懂为什么明明是儿媳妇对婆婆的孝,后面算到了崔山南的头上???>
<在古代大户人家搞这一套也不是为了做官,就是为了好名声。像崔家这种可能是为了宣传门风,相当于是我们现代的网红。>
<我自己理解的孝顺,是源自于爱,而不是说非要折腾自己弄得很惨,然后再让别人来认可你的孝顺。>
<上面的说的挺好。我为什么看二十四孝感觉生理不适,就是因为我觉得他们那是一种畸形的关系,什么长幼有序,尊老爱幼,看着就很假,是为了实际利益而刻意装出来的>
<以前不去查故事里的主人公,然后我自己幻想的是大家的家庭很贫苦,生活不下去,为了活命才被迫做的。现在查了人物背景,只想说心疼他们?我还不配...都是有钱人的特殊爱好吧>
<乳姑不怠给我带来的震撼和郭巨埋儿一样,看完都觉得好无语,好恶心...>
[唐太宗李世民:啧]
[唐高宗李治:啧]
[武周帝武曌:呵]
[唐会昌二年韩愈:咦?崔家啊]
[汉高祖刘邦:我天呐]
[汉武帝刘彻:视频后面选择的孝子,不怎么样呢。哎,朕可是很好的完全了先帝们的愿望,反击匈奴,取得绝对胜利,开疆拓土...]
......
唐
会昌二年
“崔山南这是顺风顺水了一辈子,临到头来倒了霉。”
“毕竟是光幕嘛,谁知道光幕下一个播放的视频又和谁有关呢?”
“哈哈,真是猜不准呢,光幕还不如一直播放他们在的那个世界的相关视频。”
韩愈与柳宗元在心中默默为年事已高,退职在家的崔琯祈祷,希望这位前大臣不要因光幕的话而“激动”。
不遂韩愈和柳宗元的意,在东都休养身体的崔琯被光幕的话严重气倒了。
据在旁随侍的丫鬟说,他晕倒前嘴里还在大骂光幕。
......
被光幕批评的大世家们,立刻在光幕上同崔家割席,表示自己才不玩这种py。
崔家人...羞恼的在光幕上进行辩解,可惜无人理会。
......
而真正的穷苦老百姓看着光幕上说的崔家事迹,有许多话语想说,最后到嘴边只剩下一句:“不愧是崔家。”
【涤亲溺器:黄庭坚,字号山谷道人,后人又称为黄山谷。北宋分宁人,自幼孝顺,待人真诚。
因为黄庭坚的母亲受不了便桶的异味,所以他从小就学会亲自为母亲清洗所用的便桶。即使后来已经做了大官,府中奴仆众多,在侍奉母亲方面依然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会亲自给母亲清洗便桶。
黄庭坚认为为父母做孝事是每个子女都应该亲自做的,不能假手他人。等到后来,他的母亲身患重病时,更是日夜尽心侍奉在母亲的榻前,亲尝汤药。
锐评:这个还好,有一定的正面性。黄庭坚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人,是北宋时期的大书法家、大文学家。从印象上来看,就感觉这不像是假的。】
<我记得苏轼称赞过他“瑰玮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写的文章,无可比拟,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情操也能媲美古人。>
<不止呢,苏黄唱和也是一段佳话~苏轼说他入精金美玉,不即人而人即之,将逃名而不可得也,何用我称扬。然观其文以求其为人,必轻外物而自重者,今之君子,莫能用也。>
<这个真能坚持啊,怪不得能做大官>
<黄庭坚的行为在我看傻眼的二十四孝里面真的很小清新了[捂脸]>
<其实孝顺的门槛本来就不高啊,是因为二十四孝里面的故事硬给拔高了太多,明明就生活中点点滴滴都可以算做是孝顺的。>
[宋熙宁三年苏轼:我夸过这么多次他吗?]
[宋熙宁三年黄庭坚:谬赞了[害羞]]
[宋仁宗赵祯:孝这一事,本就不应该成为只为了虚假的名声而做的事情。很认同光幕前面说的,“爱”父母,生活琐事也能是孝。]
......
宋
熙宁三年
“哎,也不知道要多久才能见面啊。”
苏轼超级想知道黄庭坚的真面目。
这位被自己夸了几次的人,真就那么厉害吗?!
如今他在外地做官,督促新政的实施,那可是太忙了。
人忙久了,就爱给亲近的人写信抒发情感。
和弟弟也有段时日未见了。
苏轼提笔给弟弟写信,言自己对光幕中所说的好友黄庭坚的好奇。
黄庭坚还在叶县做县尉,等再过一年就能回到京城,不知道那时候能不能和苏东坡见上一面,聊聊诗文。
突然,双手一拍,兴奋道:“我可以提前给他写信啊!”
说罢,便来到书房准备。
在汴梁的宋神宗赵顼也不由从新政中分出一丝心神来,对光幕夸赞的黄庭坚来了些兴趣。
他对苏轼还算熟悉,还曾在皇宫修整时和苏家兄弟同住过。
既然是让苏轼屡屡夸赞的人,他怎么也得见一见。
第297章
秒变寻亲节目
【弃官寻母:朱寿昌,字康叔,北宋扬州天长秦栏里人。自幼聪慧,精读诗书,27岁时考中进士,官途顺遂。
是宋真宗年间工部侍郎朱巽之庶子。生母刘氏在朱寿昌幼年时,被朱巽遗弃,从此,母子分离。
五十年来,朱寿昌从未放弃过寻找母亲,每到一个地方做官就会四处寻找母亲的踪迹。等到了宋神宗熙宁初年时,年过半百的朱寿昌已无做官的心思,想要辞官全力去寻找生母。
临行前对家人说:“找不到母亲,我今生今世绝不回家。”他一路寻亲到秦地,终于在历经数年后,在同州找到了自己的生母。而刘氏已经七十多岁了。
刘氏在被赶出朱家后,改嫁给党氏,又生子女数人。朱寿昌不仅将在同州的生母刘氏接回故里照顾,还将其生母所出得子女视如亲弟妹,也接回了家中供养。
有人将朱寿昌弃官寻母之事上奏宋神宗赵顼,宋神宗得知朱寿昌事后,责令复原职
母亲离世后,朱寿昌为母守孝三年。有人将朱寿昌寻母之事上奏给了宋神宗,神宗得知后责令他官复原职,回到朝堂。
锐评:说实话这个故事我是以前在电视上知道的,印象里面是有一期寻亲节目主持人说了这个典故。小时候看这个故事看得我心里酸涩,太不容易了。又有多少人是能坚持五十多年?又有多少人能活到七十多岁?
刘氏和朱寿昌都不容易。
宁愿相信这个故事是真的,也不想看阴谋论说什么朱寿昌是为了名声,后面找到的生母刘氏也不是真的。】
<二十多个故事看下来,就这个让我是真的感动[哭]联想到了现实中,那些寻亲的人,有多少人真的能找回家呢?[大哭]>
<哎...那个爹太恶心了吧...>
<古代的妾随意就被赶走...好歹刘氏还为他生了孩子啊[发怒]>
<朱寿昌这个事在当时代算是网红事件了吧,都被同时代的两大文豪(苏东坡和王安石)相继撰文赞颂了诶[吃瓜]所以我觉得应该蛮真的>
<弃官寻母我只知道有这个词,但没有了解过。还是后来看《苏东坡全集》的时候在里面发现苏轼给他写了二十多封信、好几首诗词、还有几篇文章,属实是真火。>
<“嗟我白头生意尽,看君今日更凄然。”来自政坛大佬王安石写的《送河中通判朱郎中迎母东归》>
<我又又又去百度上查了人物经历,朱寿昌还是很牛的[点赞]后面还当了大官。>
<为北宋说句公道话,改嫁不犯法>
<这要是在明清年间,不得被骂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