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74章

    顺便呢,以现代人的眼光锐评古代大孝子必看的千古奇书《二十四孝》。

    我们就从书籍目录上一个个看。

    孝感动天:舜的父亲、继母和异母弟弟多次想要害死他,但是舜依旧孝顺父母,友爱弟弟。舜的孝,最终感动了上天,尧得知此事后也将帝位禅让给了他。

    锐评:这个乍一看在整个系列里面不是重量级的选手,细看之下呢会觉得背后发凉。哇哦,好一个不争不抢,老实孝顺的淳朴孩子啊。探究背后的故事才是最精彩的喔~】

    <看完二十四孝后,从此这个世界上大笑子-1,逆子+1>

    <我只想问为什么曹昂没有进入二十四孝?[狗头]>

    <因为曹昂已经不需要编故事了[狗头]>

    <啊啊啊,第一个就好离谱...但是我以前看的时候真的没想太多,还在想舜也太老实巴交了吧...现在重看,md老实人竟是我自己...>

    <感动上天哈哈哈,绷不住了[笑哭]>

    [唐太宗李世民:这是什么书?还被评为千古奇书?朕怎么没看过]

    [唐高祖李渊:可能因为你本身就是个大孝子]

    [吴大帝孙权:

    曹昂是真孝顺啊,为了救父亲把命都搭进去了,这都不能进入二十四孝吗[疑惑]]

    [汉昭烈帝刘备:

    你儿子为什么没有入选二十四孝呢[疑惑]]

    [东汉建安五年孙策:

    为什么呢[疑惑]]

    [魏武帝曹操:......]

    “讽刺是吧,绝对是讽刺!”

    李世民感到难过,阿耶怎能这么说...

    李世民真想把父皇叫来一起看光幕,他一定要当面问问,“我给你修宫殿,让你随心所欲的享福,怎么就不孝顺了?!”

    ......

    【戏彩娱亲:周老莱子,在七十岁的时候为了孝顺父母,经常穿着五色斑斓的衣服,以小儿的姿态在父母身边啼哭。

    锐评:周老莱子的孝顺程度看着不假。因为后面逆天炸裂的太多,相比之下这个也算正常,能理解但不太想完全理解。

    鹿乳奉亲:春秋时期有一人郯子,性情纯孝。父母年老且患眼疾,老人想用鹿乳洗眼,郯子便披上鹿皮去深山伪装鹿,偷偷取鹿乳来供养双亲。差点被打猎人射杀,听完郯子的解释后,感动于他的孝顺,赠他鹿乳并送他下山。

    锐评:不是很懂为什么非要用鹿乳洗眼,难道用鹿乳洗眼后,双目就看得见了?纯粹找事做。】

    <老莱娱亲这个我也觉得还算正常,能理解>

    <我记得乾隆为了讨他妈妈的欢心,也这样做过>

    <老莱娱亲感觉像作秀,鹿乳奉养感觉有后人夸张的部分>

    <目前来看,前三个我都能接受。不算很离谱诶、>

    <那欢迎收看越来越颠的关于“孝”的答辩故事>

    [明正德帝朱厚照:朕好像看过《二十四孝》,父皇挺喜欢的...]

    [清乾隆帝

    爱新觉罗·弘历:彩衣娱亲有何不可?母亲开心就好嘛!]

    [唐太宗李世民:唔,魏晋那一堆人应该榜上有名吧[吃瓜]]

    [武周太平公主:汉魏晋应该都挺多人的,越往后,想要举孝廉的人做法就越离谱]

    刘彻思考,果然现在的选官制度太有漏洞可钻了,必须得快点把科举提上日程!

    李世民丢下殿内的大臣,亲往太上皇所住宫殿。他定要让阿耶记起以前他们和乐的时光。

    康熙帝对胤禛感叹:“弘历这孩子真孝顺。”

    胤禛低头思考:也不知道这叫弘历的孩子是府里哪儿个生的。

    ......

    【子路负米:子路家境贫困时,自己吃粗糙的饭菜,从百里之外把米背给父母食用。

    锐评:孔子的弟子子路是正常人啊!不做任何评价。

    啮指痛心:家里来了客人,刚好曾参又在外砍柴,曾母不知所措,便用牙要自己的手指。在山里的曾参感到心痛,立马背柴回家。

    锐评:好家伙,远程心灵感应,反科学设定!话说,春秋时期就有无线电了吗?】

    <子路真的不错>

    <曾参这个有点魔幻了,但也还好,没那么离谱,就是太夸张嘞>

    <都说啮指痛心夸张、魔幻,但是我真的经历过类似的事情。就半夜没由来的心慌,脑子里全是妈妈,马上就起来去她房间看,半夜打120,真的惊险。>

    <那真的好幸运!>

    <母子连心!现在好像有科学依据了>

    [秦始皇嬴政:无线电是什么?]

    [宋仁宗赵祯:子路负米的故事还是很有必要推广学习]

    [明正德二年王阳明:母子连心竟是真的?!之前我还以为是巧合或者玄学?]

    “毕竟过去了这么多年,后世有那种能随时随地联系的方式也不吃惊嘛。”

    朱元璋虽然是这么说,但是这心里面就像有猫爪在挠一样,好想知道怎么做到的。

    “无线电究竟是什么东西啊!”

    看了眼朝堂众人,叹气。

    全是没用的!都不能帮忙解忧!

    王阳明想学习科学。

    “科学包含万物,好吸引人。”

    乾隆朝众人思索,电?

    唔,感觉有点模糊的印象,究竟是什么呢...?

    第290章

    古代儿子的多重作用

    【芦衣顺母:闵损的生母早逝,父亲娶了后妻,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有了儿子后,继母对闵损开始肆无忌惮的欺凌。寒冬中,给两个弟弟穿用棉花做成的冬衣,给他穿用芦花做的衣服。

    一日,父亲出门,闵损在替他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父亲大怒鞭打闵损,鞭打间芦花随着衣缝飞了出去,父亲这才知道闵损在家中受了虐待。本想休妻,但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并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绝了休妻的念头。继母知道了此事,后悔不已,从此对待闵损如同亲子。

    锐评:咦~不怪我看多了啊,这故事发展好一股白莲味~结局还是一样的和和美美,一起包饺子了。

    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是公认的孝子,对待母亲皇太后十分孝顺,从不怠慢。皇太后患病,刘恒每日亲自为母亲煎汤药,每次煎完,自己总要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会给母亲喝。

    锐评:这个没法说,他可是汉孝文帝刘恒欸!百世帝王之师!从一介不起眼的藩王逆袭成帝王,可不是简单的哦。】

    <闵损字子骞,是孔子的学生诶,他真的很聪明。再换一个后妈,难道就一定比现在的继母温柔吗?不见得,所以替继母说话,让她不再刁难。而且因为这件事,以后继母再做对他不好的事,只要去向父亲告状,父亲一定会相信。[点赞]>

    <后面但凡后妈对自己亲儿子好点,别人都会怀疑是不是又偏心了>

    <接下来请看:二十四孝之全是后妈的锅>

    <汉文帝刘恒这个很正常嘛,在这里面太清新脱俗了哈哈哈>

    <想看鲁迅先生写的《二十四孝图》[吃瓜]>

    [明正德帝朱厚照:嗯、这个没有什么可以吐槽]

    [清乾隆帝

    爱新觉罗·弘历:还有《二十四孝图》?]

    [汉景帝刘启:父皇的孝顺皆出自本心,和那些为了图名的可不一样]

    [汉武帝刘彻:百世帝王之师!!!]

    [汉高祖刘邦:tui,这小鬼怎么能有这么高的名头]

    [秦始皇嬴政:儿子比爹厉害你还不高兴了]

    [隋文帝杨坚:

    这你还不高兴了]

    [唐高祖李渊:......]

    [唐太宗李世民:汉孝文帝确实是朕要学习的人]

    [明嘉靖帝朱厚熜:孝文皇帝很厉害,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

    [明正德帝朱厚照:哈——?学的不会也是如何从藩王逆袭到皇帝吧]

    ......

    啊啊啊,这小崽子怎么能比他爹厉害?!!

    不许,不允许!!!

    刘邦有些破防,那可是被光幕认可,被后世皇帝认可的“百世帝王之师”啊。

    萧何想的事情更多,虽然早就知道后面是这位皇子继承皇位,但是没想到...

    快速的瞟了眼皇后所在的位置,正巧吕雉也在看他。

    两人对视仅一秒又分开。

    萧何内心叹气,张良默默观察暗自摇头。

    ......

    刘彻震惊了,皇爷爷的历史评价如此高!

    “百世帝王之师!!!”

    不过,皇爷爷是无论如何也担得上这称号。皇爷爷在位期间民间百姓的生活确实很好,现在仍有百姓怀念。

    ......

    朱厚照感到很烦躁,他觉得自己和光幕上那堂弟朱厚熜很合不来。

    每次朱厚熜说话,他就感觉气得慌。

    ......

    【拾葚异器:汉代有一人名蔡顺,少年时丧父,待母亲极为孝顺。时天下大乱,王莽篡汉,饥荒严重,柴米尤为昂贵,蔡顺只得拾桑葚来充饥。一日,遇赤眉军,士兵见他放了两个篓子感到奇怪:“为什么要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蔡顺听后回答:“黑色的桑葚要供我母亲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赤眉军怜悯蔡顺的孝心,便送他食物。

    锐评:最开始我以为这个是作秀的,后面查资料发现蔡顺这个人还有抱棺逥火和扶老藤生的故事,感觉更像作秀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查查这两个故事,就比较魔幻[捂脸]

    埋儿奉母:因家庭困苦,郭巨为了奉养母亲,打算埋了儿子,不想在挖坑埋儿时,意外挖到了一盒金子。于是,母亲和儿子都得以养。

    锐评:shi,第一次在二十四孝里看见这个故事就觉得浑身不舒服,毛骨悚然。母亲是你母亲,儿子就不是你儿子了?巨恶心!】

    <埋儿奉母这个是真的逆天[裂开]>

    <会演,都炒作起来的>

    <小的时候看这些都没想太多,还以为真的那么孝顺哈哈哈>

    <郭巨太畜生了>

    <在古代,儿子不仅可以当做行孝的代价,还可以当储备粮>

    <二十四孝跟本就不能细看。有句话说得好,不是让你看这个故事里主人公做了什么,而是从这个故事里面得出它想让你做什么。[微笑]>

    <就养望,装名士呗。窒息>

    [东汉建武十九年蔡顺:...不是作秀!]

    [明正德帝朱厚照:用光幕评论里的话来说,这就是卷孝廉卷出来的?]

    [魏武帝曹操:嗯、好熟悉的操作啊,本初...]

    [东汉建安五年袁绍:我是诚心的!]

    [武周太平公主:哈哈哈,反正从汉到晋,魔幻故事可多了]

    ......

    光幕的话越来越极端,引起了诸多名士的不满。

    不能与众不同,怎么让人知道你的孝心?

    只要名声传出去了,官位到手不就行了吗。

    哪里错了?

    不过,当光幕说儿子不仅可以是行孝的代价,还可以是储备粮时。看光幕的所有人都皱起眉毛,内心复杂。

    虽说饥荒年间会有易子而食的现象,但被光幕换了个句子说出来——

    很微妙。

    ......

    朱元璋被光幕中的话敲醒,古人说的话,古人做的事就一定是对的吗?

    过了几百年那些道理,那些政策还能用吗?

    似乎是在这一刻,朱元璋为自己之前制定的祖训感到后悔。

    更加厌恶起拿他写的祖训以及古人来处处压他子孙的大臣!

    他们爱咋做就咋做吧!

    条条框框写那么多,最后框住的还是自己的后辈子孙。

    第291章

    不看二十四孝,就是不孝

    【卖身葬父:汉时,有一人名董永,家贫。丧父时依旧没有钱能下葬,主动卖身筹钱葬父。这件事感动了天帝,天女下凡,主动嫁给董永为妻。

    锐评:《天仙配》还记得吧,这个董永就是七仙女老公的那个董永。哎呀,这个故事有好几个版本,都成神话故事了,就不详细说了。

    反正我吧,只觉得这个故事就是专门写给那些贫穷的读书人,告诉他们只要为人辛勤、孝顺,其行为会被上天知晓,然后也会有仙女愿意嫁给你。emmm,怎么说呢,还挺符合那时候的价值观。当然了,咱们现在不太提倡。我记得以一个黑暗的版本,就是说七仙女不是主动留下想做他妻子,是被迫留下来的。

    刻木事亲:丁兰,东汉河内人。自幼父母双亡,时常思念父母,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日常生活中凡事皆与其雕像商议,对待它们如同对待亲生父母一般。丁兰的妻子因为太好奇这两具雕像,便用针刺木像的手指,令人惊奇的是木像上居然流出了血。等丁兰回家见到木像双目垂泪,后知实情,怒而休妻。

    锐评:两个字:牛逼。一个字:神。里面只心疼妻子。首先,木头出血,这是成精了吗?其次,结合时代背景看,这不就是举孝廉开始编故事吗?!可怜妻子,沦为“反派”。】

    <我看过一个版本是董永成了秀才,七仙女帮完他就离开了>

    <我小时候就觉得七仙女那是什么顶级恋爱脑哇,真就是没吃过苦,非要为难自己去挖野菜。>

    <不是董永偷了她的衣服,硬留下来的嘛,所以从小就不喜欢这个故事>

    <汉朝的“孝顺”故事是真的多>

    <不仅多,还很玄幻。我小学读书那个校园墙上贴的就是二十四孝,当时还看得津津有味。下决心也要向他们学习[捂脸]后面因为实在做不到感动上天,还暗暗难受[捂脸]>

    <看看,都把古人逼成什么样子了。为了做官,为了好名声,开始往玄学发展...>

    <有了科举之后,这种病态的孝顺和伪孝子确实没了大半>

    [汉高祖刘邦:孝顺就是孝顺,搞那些虚头巴脑的干嘛!]

    [汉武帝刘彻:虽说我汉是看重孝,但也的确滋生了许多伪孝子!朕是一定会彻查那些伪孝子的[微笑]]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