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61章

    [季汉章武二年曹操:丞相何故发笑?]

    [魏武帝曹操:......]

    [季汉章武二年张飞:你继续笑啊,笑啊,为什么不笑了...?]

    [唐贞观三年秦琼:许褚与马超这一战,精彩!]

    [唐贞观三年程咬金:都是用枪,有些期待赵云和马超来一次]

    ......

    季汉

    章武二年

    张飞安慰的拍了拍马超的肩膀,“嘿嘿,不就虎痴许褚嘛,他呀,可是我的手下败将...”

    马超抬头,不相信张飞的话:“你还和他打过?确定真的赢了?”

    “怎么,不信我?”张飞瞪着双眼。

    马超也不傻,“我和你打过,你也没赢我啊...”

    张飞停止了动作,嘟囔几句:“马孟起不傻啊,反应还挺快...”

    马超:“......”

    我不傻,也没耳聋。

    ......

    东汉

    建安五年

    曹操:“......”

    光幕你没完了是吧,都过去多久了,还说赤壁时发生的事。说得我好像不爱听谋士的话,总是自作主张,自大妄为一样。

    周围武将们谈着,许褚和马超的这一战看得不过瘾啊,真想见识见识马孟起的武艺。

    ......

    【在渭河南岸的曹营中军大帐中,曹操一与谋士贾诩详谈。

    曹操颇为感慨:“马超不减吕布当年之勇,要破马超只可用计智取。”又看向贾诩,“我视你如同兴汉之张良、陈平,汝为何近日沉默少语呀?”

    贾诩不动声色:“丞相胜券在握,何用多言?”

    曹操若有所思,让贾诩坐到对面。

    贾诩随即便献上离间之计,曹操于是写信给韩遂,邀他一叙。

    马超与韩遂就曹操之事,商量许久双方各执意见,不能齐心。并且马超对韩遂早已不满。

    曹操和贾诩向城楼下走来,城外站岗的西凉士兵好奇看向曹操。

    交头接耳道:“哎?哪个是曹操?”

    “那个穿红袍的。”

    潼关城门打开,韩遂骑马走出,曹操与他攀谈着。故意与韩遂谈笑风生,让西凉士兵看到这一幕。

    等马超返回潼关,他已知晓韩遂与曹操接触的消息,心中对韩遂更是有了戒心与不满。

    第二天,韩遂为证清白,到阵前唤曹操答话,好让马超冲出来杀掉曹操。当韩遂阵前唤曹操时,曹洪道:“韩将军!昨夜丞相信中所言之事切莫有误。”

    马超听罢,立刻挺枪从后面杀向韩遂,韩遂得到部将拼死保护,马超只得愤然离去。

    事已至此,韩遂干脆和部下归降曹操,决定生擒马超献给曹操。马超得知后,杀死韩遂及其部下,正在这时曹军攻入城中。

    马超和马岱、庞德率领残部往陇西林洮而去。】

    <吕布死后也成了计量单位,夸武将都是吕布之勇哈哈哈>

    <这波贾诩的情商真的高,他知道曹操已经有了计策,所以没有明说。换做是杨修在这里肯定要秀一波了[吃瓜]>

    <正史上马超的名声极差>

    <士兵们看曹操这里,把我整笑了。“穿红袍的是曹操”>

    <马超情商确实低>

    <马超但凡身边有个谋士帮衬,也不至于那么落寞了>

    <马超不就是有一个吕布嘛,有勇无谋>

    <贾诩老银币,太损,太毒了>

    <马超人称小吕布,不是白叫的[狗头]>

    <吕布身边好歹还有个陈宫,马超真是谁也没有[捂脸]>

    [东汉建安五年马腾:吾儿!韩遂老狗!]

    [季汉章武二年张飞:唔,小吕布...也不能这么称呼,吕布三姓家奴和俺们孟起还是有区别的...]

    [季汉章武二年马超:[震惊]]

    ......

    东汉

    建安五年

    马腾与韩遂的关系也很耐人寻味,二人曾是兄弟,后互相攻杀。

    马腾虽不喜马超,但他好歹还是自己的儿子!由不得他人欺负。马腾对韩遂更是不满,若不是韩遂中计,马超岂会败?

    想到这里又疑惑马超怎么和韩遂关系那么好了,要知道马超可是差点死在韩遂部将阎行手里。

    许昌

    曹操心说,还好马超身边没有陈宫,要不然可就不好对付了。

    一个有勇无谋的将军,稍用计策就能打倒他,可一个有勇无谋但有谋士的将军,就甚是棘手。

    ......

    第267章

    谁是中唐最像大唐白月光太宗陛下的皇子?

    李然然感叹《三国演义》真下饭,没有什么是一边看喜欢的电视剧一边吃喜欢的食物最好的了。

    晚些时候,看完的李然然又刷起了视频。

    【谁是中唐时代最像大唐白月光太宗皇帝的人?】

    【李世民是少年英雄,他也是少年英雄。

    李世民劝父亲起兵,建立了大唐基业;他也劝父亲称帝,再造大唐。

    李世民刚毅果决,英武善射;他也英毅有才,善骑射。

    李世民平定了四海群雄,登上帝位,创贞观之治。

    但他却因谗言而死于非命,被追封为承天皇帝。

    他是——建宁王李倓。】

    <啊?!这是能比的嘛...后面就没有一个皇帝能像二凤[怒]>

    <哈???>

    <建宁王?好像有部电视剧里他和女配的cp蛮好磕的,就是太虐了>

    [唐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嗯?]

    [唐玄宗李隆基:到底是谁啊?]

    [唐高宗李治:根本没有人能比得上父皇!!!]

    [唐太宗李世民:?]

    ......

    光幕其余人也纳闷了,只记得有一个被称为小太宗的唐宣宗李忱,不记得中唐还有谁像啊?

    李世民觉得要是中唐真有皇帝像他,中唐绝不会那么烂。他对光幕给出的评价表示怀疑。

    李治很生气,碰瓷嘛?!父皇是历朝历代中最伟大的皇帝,无人能比!更何况还是一个没有登上帝位的失败者!

    李隆基觉得这个名字很耳熟,应该是光幕之前提及过的人,但是他现在又想不起来是谁了。

    张九龄与诸位开元大臣们交头接耳着,互相讨论着这人是谁啊?究竟有什么本事能得到这么高的评价。

    ......

    【唐肃宗李亨第三子,唐代宗李豫的弟弟。

    朝不保夕的童年,父亲李亨不得祖父玄宗李隆基喜欢,并且李隆基还有日杀三子的行为。

    李亨终日生活在恐惧之中,在太子之位上苦苦支撑。

    大唐的皇子皇孙们被唐玄宗李隆基禁锢在深宫之中。】

    <建宁王有那么厉害吗?吹的吧...>

    <纵观历史,“一日杀三子”,谁能这么荒唐心狠[白眼]>

    <哈哈哈,当然是:一日杀三子,荒唐娶儿媳的李隆基啦>

    <防儿子比防外人都狠>

    [宋太祖赵匡胤:李亨还有这么厉害的儿子?]

    [宋哲宗赵煦:嗯,建宁王在新唐书和旧唐书中都有记载,只是不多]

    ......

    李世民揉了揉额角,每次见光幕说到李隆基,就头痛得很。

    李隆基直起身子,惊讶的问在一旁候着的高力士:“李亨他儿子?朕的孙子?!”

    高力士在脑海里回忆了一遍关于忠王的记忆。嗯...没看出来忠王在教子方面这么厉害...

    于是,高力士一边点头一边将仅记得的关于建宁王的事说给李隆基听。

    ......

    【安史之乱,唐玄宗逃到蜀地,李倓果断劝父李亨分道扬镳,北上继位,以图兴唐之业。

    李倓以骁骑数百从,每接战,常身先,血殷袂,不告也。统帅禁兵当先开路,一路击溃叛军、劫匪,身先士卒,战无不胜。

    孝顺父亲,恭敬兄长。

    李亨本想以李倓为天下兵马元帅。被人劝阻:“太子从曰抚军,守曰监国。元帅,抚军也,莫宜于广平王。”因李倓非长子,李亨也只得罢休。】

    <我大唐的玄武门继位法>

    <这个时候本来就是危难之际,如果真的让李倓当兵马大元帅,很可能引发第二次的玄武门之变,李亨当然忌惮了>

    <因为李泌点醒了他,乱世之中得军心者的天下!>

    <要知道,当年李世民以李渊次子的身份东征西讨,组建了天策府,最终杀死太子李建成,逼迫亲爹李渊退位,登上帝位。李隆基也是拉拢了禁军,迫使兄长李成器让出太子之位,亲爹李旦交出权力[狗头]你就说李亨会不会害怕嘛>

    <李亨半夜醒来:糟糕,这个儿子类祖啊!>

    <李倓真的是个很好的孩子,我还记得有个记载说李亨担忧得吃不下饭,他还哭了诶[捂脸]对哥哥也好,他被张良娣逼死,就是因为张良娣忌惮他站在太子身边[叹气]>

    <这样啊,怪不得李豫登基后,追封他为皇帝了,这是真的兄友弟恭啊[哭]>

    [唐开元二十五年(许多人感慨):有本事,为人果断刚毅,作战勇猛,好圣孙!]

    [唐玄宗李隆基:......]

    ......

    咳咳,我大唐原来还是真的有兄友弟恭的。

    李世民有些感动,他就是害怕自己开的这个头会让后面的皇帝有样学样...

    “李倓,不错,类朕。”

    李世民发出的感慨正巧被李渊听到。

    李渊:“......”

    你再说一遍?人李倓是真敬爱兄长,你是吗?!逆子!

    ......

    【李倓率军作战,多次击溃关中叛军。

    可惜,肃宗李亨身边奸妃奸臣当道。李倓为人正直,多次向唐肃宗进言揭发,但唐肃宗不听,反而被张良娣和李辅国二人诬陷,最终赐死。】

    <唉,还是没学到二凤的精髓啊>

    <李倓为了哥哥李豫的太子位,一直想除掉张良娣等人,但是李亨又很听张良娣的话,于是久而久之,无中生有说得多了就变成真的了。李亨越想越觉得这个儿子简直就是李世民第三、李隆基第二啊[吃瓜]>

    <说实话,我以前还磕过李倓和李豫的cp,呜呜呜>

    <艹,我也是,我一直以为这很小众[哭]当时看完电视剧觉得有些不对劲就去看了史料简直就是kswl>

    [武周太平公主:哈哈哈,三郎啊三郎,你儿子真不愧是你亲生的,尽得你的真传]

    [明崇祯三年冯梦龙:哇,办完公后去查查这俩的史料]

    ......

    李隆基紧紧盯着光幕看,心中有对李亨的嘲讽,呵呵,还真是窝囊,被身边人给哄着杀了最有出息的儿子!

    又有因为光幕上各种对李倓的夸赞而感到的慌乱。

    ......

    【建宁王李倓是大唐中最令人可惜的皇子。

    自始至终想的都是兴唐!

    假如能够改变历史,我想如果最终登上帝位的是李倓,那么大唐的命运会否改写?】

    <李倓可以说是安史之乱后最有可能使唐朝中兴的人>

    <成功了就是李世民,失败了就是李倓>

    <其实如果李倓跟李豫关系不好的话,应该还能活,但问题就是他们两兄弟关系贼好>

    <害,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唐太宗李世民:嗯,朕比较认可光幕的观点。李倓,类朕。]

    [唐高宗李治:啊...]

    ......

    历史是没有如果,但是有了光幕在,万事皆有可能。

    开元年间的所有人,不禁打听现在的建宁王,不对,现在可能还没有封郡王,应该是打听忠王殿下的三儿子如何。

    忠王李亨也是感受到了自己儿子带来的热度了,异常愁闷。

    现在的他肯定干不出杀亲子的事情,就是很担心朝局变化。太子会不会怪他...还有父皇,会不会也对自己生出不满。

    ......

    第268章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