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大都督别听,全是恶评><好笋啊,公瑾危>
<呜呜呜,心疼我嘟嘟>
[汉高祖刘邦:刘玄德还真类朕!]
[季汉章武二年张飞:哈哈哈,哈哈哈,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东汉建安五年孙策:刘备!吾必杀汝!]
[季汉章武二年张飞:你这小孩,脾气真大。关我大哥什么事,这可都是你好弟弟和周郎的计策啊]
......
东汉建安五年
孙策一把抓住孙权的衣领:“你就是这么对你妹妹的?!”
“没用的东西。”
孙权也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兄长,我…肯定只是吓唬吓唬她,没想真动手。”
“且看下去。”孙策丢开他,极为不满的继续看光幕。
看完这一集的孙权放下心,还好,妹妹没死在东吴自己人手里。
不过,嫁出去的妹妹怎么就尽向着刘备那个老头子?!
孙策对着孙权就是一掌拍在他肩上,“选个好妹婿比什么都强。”
孙策对刘备的厌恶再上一层楼,特么的,要不是刘备,他的好妹妹会被拐跑???
周瑜在思考,他好像命不久矣了。光幕一直说“诸葛亮三气周瑜”,这是第二次了吧…
......
【建安十五年,周瑜箭疮复发,退回柴桑,上书孙权,请求兴兵雪恨。春,孙权派华歆为使,赴许都求见曹操,向其表奏刘备为荆州牧,但是曹操反而表奏周瑜为南郡太守,意图让孙刘两家在荆州开战,坐收渔利。
...
鲁肃主动请缨前去再讨荆州,以避免战端。诸葛亮早已看清曹、孙的意图,猜到了鲁肃前来,为的是索还荆州之事。
鲁肃刚与刘备谈及荆州之事,刘备便依照诸葛亮之策,拿出手绢,掩面大哭起来。
鲁肃对此也无可奈何,只得先离去。
周瑜听后,知晓鲁肃中计了。对鲁肃道:“再去荆州对刘备说,孙、刘两家既已结亲,便是一家。若刘备取西川不便,我愿起兵伐取,取得西川,则交还荆州。”
周瑜设计假借攻打西川以换荆州,乘势杀刘备。诸葛将计就计。
等周瑜来到荆州城下时,只见荆州城门紧闭。
赵云从中走出,讽刺周瑜道:“诸葛军师已识破都督‘假途灭虢’之计,故留赵云在此守候。主公让我转告都督,东吴若真取西川,他便披发入山,拱手让出荆州,决不失信于天下。”
周瑜听完,脸色铁青。
赵云又笑着说:“我家军师知晓都督精通音律,特命我备一队乐手,为都督演奏一首乐曲,名叫《得胜归》,请都督赏听。”
周瑜听着乐曲,怒火中烧,有士兵前来禀告荆州四路军马,一齐杀来。
刘备大军口中喊着:“活捉周瑜!”
周瑜咬牙切齿地用剑指着城门楼大声道:“诸葛村夫!”刚说完,就箭疮复发,口吐鲜血坠于马下。
昏迷的周瑜被兵士们抬着向江边撤退。这时,山谷间传来古琴弹奏的《长河吟》。
周瑜听到琴声,迷迷糊糊道:“是何人弹奏我的《长河吟》?”
只见山坡上诸葛亮正弹奏着,两名童子站在身后。
周瑜捂着胸口坐起身:“汝怎会弹奏我的《长河吟》?”
诸葛亮道:“亮对公瑾之绝唱,铭心倾慕...得此曲,爱不释手,时时弹拨,常为曲中所蕴含之深意感慨不已。大英雄壮志难酬,岂不令人悲怆...”
周瑜大怒:“孔明,我知汝素能巧言善辩,适才所言,我岂能不知...我既为东吴之臣,便与吴主谋事,今日我拼却性命不要,也要与汝决一雌雄!”
这时,魏延、张飞、关羽、黄忠各领兵马从不同方向将东吴兵马团团围住,并高喊着“活捉周瑜!”。
周瑜被此时发生的事情气得再次吐血,昏倒在了担架上。
诸葛亮让刘军让道放行,站在山坡上的诸葛亮,怀着英雄惺惺相惜的心情看着渐渐远去的周瑜。】
<曹老板已经好几集没出来了…想他>
<唉,看着这标题我就知道都督要下线了[哭]>
<华歆?我记得逼宫汉献帝的人里面有他诶>
<华歆入曹营,一去不返>
<让刘备哭,这简直是专业对口啦哈哈哈>
<周瑜太小心眼了吧,完全没感受到他多为东吴着想,只是想夺荆州的执念>
<小心眼?你是说周瑜是这种人?说实话,这里面最为东吴着想的就是周瑜了吧。他一直考虑的是东吴整体利益…这里面你可以说都督不义,但绝不能说他心眼小,气量小[怒]>
<都督最后一战了…>
<亮亮太知道怎么搞人心态了[捂脸]>
<诸葛亮嘲讽技能max>
<事实证明别和诸葛亮吵架>
<孙策周瑜都是箭伤复发,唉,东吴人太容易生气啦>
<草,我真的心疼死都督了[哭]>
<四面蜀歌>
<九分无气了[叹气]>
[魏武帝曹操:哈哈哈,周瑜小儿这下场都是报应]
[东汉建安五年袁绍:呵呵,要真有报应,你曹阿瞒屠城该遭的报应不知有多少]
[汉高祖八年张良:诸葛孔明运用将计就计挺顺,颇懂如何杀人诛心]
[季汉章武二年诸葛亮:唉]
......
东汉建安五年
许都
周瑜和孙策都容易生气,气大伤身的道理都不懂。
曹操对这两个对手报以嘲讽。
孙小霸王又如何,周郎又如何,他们这脾气早晚德遭殃。
……
华歆?
“孤待他不薄,竟然投曹而去!”孙策气急败坏道。
打下江东后,孙策爱慕华歆之才,以上宾之礼对待他,没想到竟也投了曹操。
待看完这集,孙策长久没说话,只深深叹了一口气。
叹公瑾,也叹自己。
周瑜看到自己又又又吐血昏迷,突然有种果然如此的感觉。
他总觉得这几集光幕上的“周瑜”太急迫了,与自己完全不一样。也不知道历史如此,还是说在罗贯中的笔下如此。
......
第264章
三国:西凉马腾又背锅
【在东吴巴丘大都督军帐内,躺在病榻之上的周瑜与鲁肃交谈着。部将丁奉、徐盛站在一旁。
周瑜艰难道:“我非不想尽忠报国,奈何天命已绝。望诸公齐心竭力,辅佐吴侯成就大业。”
身边的小乔搀扶着周瑜在病榻上坐了起来,并将笔递到周瑜的手上,周瑜本想写下遗书,却无力书写了。
小乔流着泪道:“夫君,我来代笔。”
“瑜以凡才,得遇明主之恩...曹魏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如虎在邻...鲁肃忠烈,谋略长远...可以代瑜之重任也...倘蒙垂鉴,瑜死……死而无恨矣!”
黄昏下,周瑜与妻儿并躺在一张躺椅上,看着即将落下的夕阳。
周瑜突然对小乔道:“夫人,人言我与孔明两雄相争,水火不容,谁知他竟能深解我《长河吟》之寓意...各有其志,各为其主,又岂能不争?只是他每争,必高我一筹。天意乎?人力乎?”
周瑜勉强起身用力地扯断了琴弦,颇为绝望地道:“既生瑜,何生亮...”刚喊完,便在小乔的怀里气绝身亡。
...
在东吴柴桑,都督府上下皆披麻戴孝。侍从们穿着孝服站在都督府的房梁上,用白布招着周瑜的魂魄。
侍从们高喊着:“都督归来!都督归来!”
...
诸葛亮得知周瑜死讯,十分伤感。
赵云非常不解,向其询问:“周瑜去世,荆州少一劲敌,应当高兴才是。况且,那周瑜心胸狭窄,几度欲置军师于死地...”
诸葛亮摇头叹息:“人言周公瑾嫉才妒能,非也!否则,当年他也不会叫我兄诸葛谨劝我归顺东吴。周公瑾并非嫉我之智有胜于他,而是恨我之才不能为东吴所用。周公瑾风雅超群,乃一代儒将。今壮志未酬,如星殒落,怎不令天下英雄同悲?”
于是,诸葛亮提出要到东吴柴桑去为周瑜吊孝,刘备等人坚决反对,诸葛亮却言此去是借吊丧之机,兼往江东寻找贤士。】
<呜呜呜,小乔哭起来也太好看了[哭]>
<明主指的是孙策>
<东吴高危职业——大都督>
<大都督和诸葛亮算相爱相杀吧>
<不是,看到这里的嘟嘟,真的好感慨。曾与孙策一起打下江东,后全力辅佐孙权,真的为了东吴未来殚精竭虑,>
<不知道多年后的丁奉是否会感叹,公瑾死在了最好的时代…>
<所以司马懿不和诸葛亮争,哈哈哈
>
<司马老狗:还好我度量大,要不然就成周瑜这样了>
<呜呜呜,恭送大都督!太意难平了>
<公瑾一路走好>
<记住,这段都是编剧自己加的。罗贯中写的是周瑜真气量小,诸葛亮听到周瑜死后就幸灾乐祸>
<历史瑜粉震怒,罗贯中真的天杀的>
<英雄惜英雄>040404
[季汉章武二年张飞:诶?大都督还说过“既生瑜何生亮?”]
[东汉建安五年孙策:罗贯中你***]
......
东汉建安五年
黄盖,程普等将军为“大都督”感到难受。
诸葛亮真是装,惺惺作态!
呼,总算结束了。
周瑜明显放松了,这场“闹剧”总算结束了。说实话,看了《三国演义》他都要不认识自己了。
孙策想安慰安慰公瑾,却见公瑾自己并不在乎
。
“伯符,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既是尊刘,我们自然是不会有太好的评价。”
“我心中早已不在乎了。光幕透露的细节不算多,根据大致发展可以推断后面应是着重描写刘备入蜀后的事情。”
......
【曹操知周瑜去世,听从程昱之计,欲领三十万大军南下。
鲁肃得知诸葛亮来吊孝,派诸葛谨前去劝回,诸葛亮谢绝,执意要来。
程普、黄盖等东吴将领将大都督之死,全怪罪在诸葛亮身上,知他要来柴桑吊孝,决计杀之。
周瑜的灵堂内。
鲁肃担忧道:“都督之死,东吴众将转恨于刘备、诸葛亮,纷纷欲起兵征讨荆州,副都督程普感于公瑾生前情义,也力主报仇。肃新统三军,若要阻拦,恐众军不服。”
孙权反问:“子敬,不欲为公瑾雪恨?”
鲁肃正色:“我与公瑾情同手足,公瑾早逝,我悲痛欲绝。可是...必当处处以国家大计为重...今曹操即将南下...如若此时孙、刘反目,曹操乘虚而至,此乃江南之大患...”
葬仪开始。
诸葛亮痛哭前来,甘宁拔剑刺向诸葛亮,赵云出剑打落甘宁的剑。鲁肃命程普等人住手,程普拔剑与赵云对峙。诸葛亮捡起甘宁落下的剑,双手捧着来到程普面前,程普无奈接下。
诸葛亮来到周瑜灵前,痛哭中诉说着周瑜一生的辉煌成就,自己也永远失去一位知己。小乔说出周瑜遗愿:“意在孙、刘交好,以抗曹操。”
孙权暗自思忖,公瑾和孔明不和睦,恐皆虚言。
诸葛亮临别时告诉鲁肃若要退曹,只需在许都内造流言“西凉马腾”。】
<猜一个,曹操肯定又不听程昱之言了>
<诸葛瑾一辈子都没拦住他弟弟[捂脸]>
<害死公瑾的说实话就是曹仁那一毒箭吧,怎么大家都忘了>
<鲁肃真的格局大
又讲道义,又清醒还有谋略。>
<三国擅办红白喜事>
<总觉得东吴没啥人了>
<不是,诸葛亮这哭得像他哥诸葛瑾死了一样[捂脸]>
<孙权:你们感情这么深的嘛,比我还悲伤…>
<周瑜:哭得这么伤心,你下来陪我吧>
<诸葛亮哭服荆州[捂脸]>
<哈哈哈,马腾从未露过面,却处处都有他痕迹>
<下一集马腾全家老小休矣>
[魏武帝曹操:……]
[东汉建安五年曹仁:哈哈哈,不就周公瑾嘛,没什么可怕的]
[东汉建安五年马腾: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