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55章

    出兵征讨阿古柏,收复新疆。

    此年的左宗棠64岁。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衰年报国,心力交瘁,亦复何暇顾及。”

    左宗棠出征的时候,为了宣示自己收复新疆的决心和义无反顾,用一辆车拉一口棺材与之同行。这就是“抬棺西征”,极力的鼓舞了士气。

    此次出征,共调集了8万人马。为了运输粮食,左宗棠除了用车辆和骡子外,还用上了骆驼。

    清王朝虽然同意了左宗棠收复新疆,但是在内外交困之下,拿不出足够的军费供左宗棠出征。左宗棠在给朝廷上报的军费有1000万两,可是朝廷只能“承诺”拨500万两。

    这里给大家科普一下,朝廷所谓的承诺是什么。

    晚清时期财政吃紧,若说1千万两全部由户部出,这不现实,因为根本没有这么多。那怎么办呢?于是就有了“协饷”,意思就是朝廷对于现在经济落后的省份,按照规定让税收富裕的省份拨款给予协助。

    但是,现在的清王朝能够有“协饷”吗?答案是:没有。

    打了两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起义运动,全国各地的日子都收支困难,就算是看着富裕的身份,也没有多余的银钱。

    所以说,朝廷给出的承诺,完全就是一个空承诺。】

    <抬棺西征[赞]>

    <左公千古>

    <清王朝我果然没有看错你,你还是一如既往的拉>

    <真的要气死了,现在没有钱,钱全送给了洋人,我数数后面还要送多少钱…几亿的白银不心疼是吧…[怒]>

    <这不就是相当于空头支票吗?什么都没有,给予了除帮助外的一切帮助…>

    <左公太难了,我一直以为收复新疆就直接去就行了,没想到背后还有这么多事[叹气]>

    [唐太宗李世民:王朝末年本就没钱,还要巨额赔款]

    [清康熙帝

    爱新觉罗·玄烨:连军饷都给不出了,你还赔款!!!]

    [汉武帝刘彻:左宗棠不容易啊,这仗不好打。]

    [汉元狩五年霍去病:朝廷不给钱,那怎么办?找富商…?]

    ……

    乾隆帝弘历看着光幕上说“协饷”沉默了。

    他接手的清王朝是蒸蒸日上的王朝,他只需要跟着前面部署好的路走下去就行,对于朝廷没钱这事…感到了震惊和愤怒。

    ……

    道光帝旻宁看到光幕说朝廷没钱这事,对于这事他倒是接受良好。

    “反正现在朕的日子就不好过。几十年后,肯定更不好过了。”

    想到大清的风雨飘摇,他就一阵头疼,甚至是想说:为什么就不能直接了断点,太折磨人了!

    ……

    第257章

    飞将军刘锦棠

    【没钱怎么办?

    左宗棠先找了乔致庸,希望能得到帮助。

    简单介绍下乔致庸。晚清时期,山西祁县乔氏家族在我国各地都有票号、钱庄、当铺等店,资产更是达到了千万两白银,是当时名副其实的大财主。

    乔致庸得知左宗棠将要西征,不仅为军队筹办粮草,换军饷,还专门派了票号一路跟从。

    不过,有了乔致庸乔家的鼎力帮助还是不够。于是,左宗棠又想到了好友“红顶商人”胡雪岩。

    胡雪岩本名胡光墉,字雪岩,安徽徽州人,是徽商的代表人物。

    左宗棠通过胡雪岩联系到了外国银行,想要向外国银行贷款。

    左宗棠先后向多家外国银行分六次借款,本息合计达1870万两。

    这个数字远超了最开始上报给清廷的1千万两。

    事实上,虽然向外国银行贷款,以及用款人都是左宗棠,但是“贷款的主体”还是清廷,“抵押”的是清廷的海关收入…

    其实听起来有些好笑,我们要去收复新疆,却还要向洋人的银行贷款得到军饷…】

    <晋商啊,这个乔致庸是不是电视剧《乔家大院》里的那个?>

    <是的,就是他。乔家富得嘞,后面还招待过慈溪太后[狗头]>

    <胡雪岩才是真的首富,不过还是被李鸿章搞得抄家了…>

    <但是胡雪岩的确是爱国民主英雄诶,当时他为了和外国抢夺中国的生丝市场,把所有家产压上去,结果李鸿章说“排左先除胡”,然后让各大银行不准给胡雪岩贷款…之后又是煽动各地官僚处处挤兑胡的钱庄。最后李鸿章向慈溪太后弹劾胡高息借贷,被抄家了>

    <再顶级的商人都干不过政客,李鸿章真不是个东西。>

    <你猜为什么和洋人谈判,都指名非李不谈[狗头]当然不是因为他多厉害,而是在他那里能够得到更多东西[吃瓜]>

    [汉武帝刘彻:银行贷款…?]

    [明洪武帝朱元璋:这里面的晋商和徽商还挺爱国…]

    [宋熙宁三年王安石:嗯…光幕的评价看来要多看几次视频才行]

    [唐太宗李世民:商人大多重利,可也有让人心生敬佩的商人]

    ……

    没钱了,还能通过银行贷款?怎么做的啊。也不知道,光幕之后能不能详细讲讲这个。

    刘彻表示自己太需要这个东西了,打匈奴,太需要钱了。

    ……

    朱元璋记得之前在提到明末的时候,可是说过有大明内的商人将粮食卖给满清—

    “哼,这时候知道爱国了?就欺负我大明是吧。”

    朱元璋感到异常愤怒。

    ……

    道光十九年

    左宗棠对胡雪岩的遭遇感到了惋惜,因为自己的关系竟害得他被打压抄家。

    十多岁的钱庄伙计胡雪岩挠着头,光幕说的这人不会是他吧?

    这次又多了条“陷害忠良”的罪名。李鸿章感到他的人生已经要完蛋了。

    明年还要去参加考试的啊!!!现在改名行吗…

    ……

    【⑤收复之战

    有了充足的钱粮与精备的武器后,收复之战正式打响。

    左宗棠先是提出了“先北后南,缓进速战”的八字方针。因为阿古柏的主要势力集中在南疆地区,北疆地区的阿古柏势力比较薄弱。所以左宗棠采取了“首先收复北疆,再收复南疆。”这种先易后难的方法。

    为了缓进速战,每攻占一块土地后,就存储好军粮,为进攻下一块土地做好准备。此战,为了节约军粮钱财,不能打消耗战,应速战速决。

    左宗棠很赶。

    1876年光绪二年,左宗棠派人领兵分头出关。又任命湘军将领刘锦棠作为讨伐阿古柏的总指挥。

    刘锦棠是湖南人,也不愧为左宗棠看重的大将。在担任前敌总指挥的时候只有31岁。

    他按照左宗棠制定的策略,一进入新疆所向披靡,阿古柏叛军溃不成军,一路逃难。几个月后,乌鲁木齐等地就被收复。

    随着北疆的收复,左宗棠没有立刻进军南疆。而是在北疆晋兴屯田,稳定民生。

    1877年光绪三年,刘锦棠奉命南下,攻破了达板城,与徐占彪、张曜两军共同收复了吐鲁番。自此,天山南路门户大开。

    阿古柏叛军的内部矛盾也不断激化,就在刘锦棠挥师南下的时候,阿古柏死了。】

    <刘锦棠可谓晚清时期的飞将军!>

    <新疆之战其实打的挺快的,一年多的时间就结束了。>

    <简单给大家说下刘锦棠,他是湘二代,父亲就是湘军将领。左宗棠时期的湘军真的很厉害,这一批湘军都是参与了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运动的。>

    <我记得他好像还参加了甲午战争的是吧…>

    <额,你记错了,他死在甲午战争之前,本来都要召他入京抗击日本的,结果路上就中风了…[叹气]>

    <路上中风…天意如此,国运如此…[叹气]>

    <这时候的清军还是挺猛的嘛…那为什么才十多年面对日本的时候,甲午战争就败了呢[疑惑]>

    <因为慈禧太后重用的人不一样啊>

    [唐太宗李世民:仗未开始,大将先亡。不祥之兆。]

    [宋太祖赵匡胤:收复新疆的战争,应该就是晚清的最后荣光了吧]

    [秦始皇嬴政:左宗棠的战略不错。该进就进,该缓就缓。]

    [清道光帝

    爱新觉罗·旻宁:这时候就是慈禧太后掌权了?]

    ……

    李广自言自语:“刘锦棠也被称为飞将军?”

    等看完他的战绩,李广变得由衷佩服。

    “可惜,40多岁便死在路上了。”

    这不是让晚清的局势更糟糕了嘛。李广看了这么次视频,脑子想问题的方面也与之前有了很大的不同。

    “如果他还在,甲午战争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吗?”

    ……

    道光帝旻宁起先还在忧心国事,操心钱财怎么办。

    看到光幕上出现的慈禧太后,旻宁警觉起身。

    他大致推算了一下,太平天国运动是在他死的时候发生的,这是他儿子要解决的大麻烦。

    他儿子在位才多久,年后又换成了同治…光绪…

    也就是说这短短20多年里死了两个皇帝???

    慈禧太后!!!光幕你最好下次把这个女人的全名说出来!

    朕一定现在就将她扼杀在摇篮里。

    第258章

    “引得春风度玉关”

    【阿古柏叛军本就不得当地群众的支持

    ,是以当刘锦棠率领大军,势如破竹,新疆各族百姓夹道欢迎,顷刻之间阿古柏的余党便土崩瓦解了。

    在彻底覆灭阿古柏叛军后,左宗棠准备收回被沙俄军占领的“伊犁地区”。

    1880年光绪六年,左宗棠分兵三路挺进伊犁,做出了即将武力收回伊犁的态势。

    清廷惧怕沙俄,不敢与之动武,但是左宗棠不怕,在左宗棠的重兵之下,沙俄亦不敢出兵。

    1881年光绪七年,清廷派驻英法公使曾纪泽(曾国藩之子)赴俄谈判。沙俄在面对左宗棠的大军驻疆施压之下,愿意谈判。

    1881年光绪七年二月份,《中俄伊犁条约》和《陆路通商章程》签订了。

    条约的内容大致是:沙俄军队撤出伊犁地区,中国收回了,对伊犁地区和特克斯河上游两岸领土的主权。不过,沙俄在攫取巨额赔款和割地后,才同意归还。

    这个条约也是具有不平等的性质,但新疆总算全部回归到了中国的怀抱中。

    1884年光绪十年,清王朝正式在新疆建省。

    新疆的收复,不仅使得新疆不再分离,还是近几十年来清军对外战争中的一次非常值得注意的战争。

    晚清的余晖。】

    <让我想想,这时期的毛子是农奴制国家吧,要是真的干起来谁输谁赢好像还说不准呢>

    <左宗棠的湘军有一部分配置的可是德国装备,从纸面上来看沙俄还真不一定能赢>

    <在西北地区的两大外国势力,沙俄是属于明目张胆的手段去抢土地,而英国是带着更有迷惑性的手段来夺取利益>

    <沙俄本来就是列强的末端,实在想不明白,奴隶制可是比封建制还要落后[捂脸],结果清净还打不赢沙俄军>

    <都是现在左公还在[叹气]>

    <唉,伊犁本来还不是边境,现在成边境了>

    <外西北啊…随着十九世纪沙俄的入侵,步步蚕食,外西北也是逐渐丢了>

    <再来一遍,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撒花]>

    [清康熙帝

    爱新觉罗·玄烨:这都还要签不平等条约?!]

    [唐太宗李世民:嗯,这样的晚清才是我们熟悉的晚晴]

    [明正德帝朱厚照:怎样都是赔款割地,已经成晚清的常态了哈哈哈]

    [唐贞观三年房玄龄:左宗棠厉害,晚清不行。]

    ……

    “沙俄的野心真的不容易满足。”李世民随口和臣子们谈论。

    “只是未曾想到,清王朝也是不敢…或许沙俄就是瞅准了清王朝没有破釜沉舟的决心,才敢这样做。”杜如晦感到生在那个朝代太屈辱了。

    有了清王朝做反面例子,李世民又就西域各国说了一些话。

    比如,突厥不成气候了是时候动兵向西边进军。

    ……

    乾隆帝弘历被这几期的视频气的够呛,任由宫女捏肩放松。一边闭眼休息,一边在脑海中思考破局之策。

    道光年间、同治年间、光绪年间的事情先不想了,往近的来说他现在还能活多久…大清还有时间寻找到办法吗?

    ……

    【⑥引得春风度玉关,巩固边疆

    遭受了十几年水深火热生活的新疆百姓,在新疆收复后,终于能过安生日子了。

    左宗棠对新疆做出了大量的安排。

    安置好难民,组织群众修渠,垦荒。蚕桑种植,使民众多一份收入。收拾阿古柏残局,整顿币制,筹建钢铁厂…为了改善新疆的交通条件,还组织百姓修赵露。

    因为新疆的气候比内陆地区干燥,此地植物稀少,所以左宗棠让军队在道路的两边以及适合地带种植杨树、柳树还有沙枣树。

    后来百姓们将左宗棠和士兵们种植的树称为“左公柳”。

    也就有了左宗棠的部下杨昌俊这首诗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沿途种树,既巩固了路基,又有防风固沙的效果,限制戎马之足,便利于行人遮凉。可谓一举多得。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