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28章

    “我年适五九,偏逢九月七。

    大厦已不支,成仁万事毕。”

    ——张煌言《绝命诗》

    死后,葬于杭州南屏山下,成为与岳飞、于谦一同埋葬在杭州的第三位民族大英雄。并称为“西湖三杰”。】

    <“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为丹心借一枝”>

    <“梦里相逢西子湖,谁知梦醒却模糊。

    高坟武穆连忠肃,

    添得新祠一座无。”>

    <再说一句,洪承畴故居是路过都要吐口唾沫的存在,这玩意竟然还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不要脸!>

    <大家都说南明史看得血压高,不建议读。但是不读南明史,怎么认识张煌言、李定国、郑成功这些人呢?>

    <纪念西湖三杰这样的民族英雄,不是为了传播民族仇恨,而是为了让大家知道,中华自古以来在危难时刻都有那么一群人不害怕、顽强的站出来!他们的事迹鼓励我们,他们的信念鼓励着我们!>

    <全程下来一直在哭,真的受不了[捂脸]视频看得心情太不爽了,我得去找部穿越南明反清成功的缓解下>

    ...

    第210章

    我辈楷模,贾文和

    [宋太祖赵匡胤:想到了南宋的文天祥[叹气]]

    [宋神宗赵顼:文公的正气歌,朕每日都要读一遍。]

    [宋淳熙二年岳飞:希望这一世北伐成功,汉家不要再受苦难了]

    [明景泰五年于谦:不需要感到惭愧,张苍水已经做得很好,唉。]

    ...

    九岁的张煌言比同龄人都要聪明,他熟读四书五经,也不忘勤练武艺,岳武穆和于少保在光幕上安慰自己,这...好激动!

    “嗯嗯,我一定会比那上面的人还厉害!”小张指着光幕上的“张煌言”对父母说道。

    张圭章一把将小张抱起,“是,肯定会的。现在的大明也不会是那上面的大明。”

    “海贼守国门的到底是谁呢?郑成功姓郑...”崇祯帝朱由检反复在脑海中思索可能的人选。

    “会不会是郑芝龙的后代?”这是朱由检唯一记得的前海贼,因为他现在在为朝廷做事。

    在距京城千里之外的福建,郑芝龙很苦恼。

    自光幕提及“海贼守国门”后,许多海贼都被朝廷招安了。他本人也在崇祯元年被招安,官至总兵,坐镇闽海,为朝廷守备沿海以及防御海盗倭寇和荷兰人的进攻。

    他可不认为自己是海贼,自己已有官身了。但是这次光幕多次提到了“郑成功”这个名字,虽然他不敢打包票这可能会是自己的儿子,但是直觉告诉他这就是啊。

    身份符合,最后去台湾也符合,因为他家在台湾耕耘了很久,有立足的资本。

    神色复杂看着面前的小萝卜头。

    五岁的郑森懵懂地看着父亲:?

    ...

    李然然看完视频颇为感慨,她朋友就是明粉中的于谦推,刚刚电话中还提到了要去杭州看于谦祠,现在自己就刷到了同为西湖三杰之一的张煌言。不得不说一句,这也太巧了吧。

    “唉,明朝那时候...太不好说了。”

    感慨完的李然然接着在这个视频下方的推荐视频中看感兴趣的标题。

    ...

    【讨论三国毒士——贾诩】

    【我们翻阅《三国志》等史书,会发现有关贾诩的记载很少,很简略。但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最后位列三公,还活到了五十多岁。

    近年来讨论三国最聪明的谋士时候,许多人都会说那必定是“精致利己主义者贾文和”啦。

    首先,在评论贾诩之前,我们先简单说几句为何贾诩会在千年后备受现代人的喜爱,究其主要原因还是贾诩他满足了现代人的价值观。试问,你是想成为郭嘉、诸葛亮那种为了个人理想也为了老板拼死拼活把自己累死,还是想成为贾诩这种“事少钱多”的人?

    贾诩在我们的眼中他毕生追求的不是高官厚禄,封侯拜相,而是“好好活着”。他前期的计策基本都是为了自保而出。后期归顺曹操,过得十分低调,曹操问计就答,信奉“明哲保身,置之事外”。

    “洞察人性,洞察人心”——贾文和】

    <做视频也太不仔细了吧,贾诩明明活动了七十多岁,你这还凭空给人减了二十多。>

    <别闹,郭嘉、诸葛亮和贾诩我一个都成不了,没他们聪明[捂脸]>

    <想要摸鱼,还能有好待遇,首先得有贾诩这样的算无遗计的谋略[吃瓜]>

    <曹操:宁可我负天下人

    贾诩:臣有一计

    曹操:也不能太对不起天下人>

    <贾诩:把尸体用投石车扔对面去

    程昱:文和你不要浪费粮食>

    <贾诩、程昱就是曹老板的情绪抚慰犬>

    <曹老板是不到万不得已不敢用贾诩之计>

    <贾诩:中策、下策、下下策

    中坏、下坏、下下坏>

    <在乱世之中不仅身居高位,最好还安享晚年了,这才是最厉害的>

    <此计有伤天和,但不伤文和[狗头]>

    <其实我一直不太理解为什么叫贾诩毒士,他也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吧>

    <对啊,明明贾诩比程昱有道德多了>

    <和程昱比道德[捂脸]>

    <还有说什么他喜欢下毒,尸体投石车,瘟疫什么的,这些是段子啊啊啊>

    <乱世之中首要目的是自保,文和乱武也是因为王允想赶尽杀绝,贾诩为了自保>

    <董卓之乱后,西凉人很不受待见,但贾诩能在曹魏这种世家大族中位列三公,没几把刷子,怎么可能?>

    [唐太宗李世民:三国第一臣首推武侯]

    [宋仁宗赵祯:贾诩不至于落到这地步吧,程昱的人肉脯...]

    [魏武帝曹操:还是调侃居多,正经讨论的少]

    [东汉建安五年孙策:这么看贾文和还挺厉害啊?!]

    [唐贞观三年房玄龄:文和乱武,汉室的颜面是彻底被扯下了]

    ...

    东汉建安五年

    视频中说自己活到五十多岁的时候,已经53岁的贾诩快要被吓死了,岂不是只有这几年好活了?还好评论区又辟谣说活到了七十多岁。

    七上八下的看完评论之后,更加担忧了。

    他不禁问自己,你未来真这么狠毒?还搞尸体投石机???

    曹操坐在桌案前观看光幕,他当然知道贾文和的才能,早在宛城就知道了...

    提起宛城,曹操就想到早逝的长子曹昂,或许是因为失去的会异常怀念,他总是梦到浑身是血的子脩。

    唉。

    贾文和这人识趣得很,光幕这么一说,他那一贯的处事方法怕是不再适用了。想到这里,曹操还有点期待。

    至于程仲德,无伤大雅嘛。

    第211章

    系统赠书

    李然然还是挺喜欢贾诩的,以前看《三国演义》时,贾诩感觉就是打酱油的角色,压根没注意过他。后面还是从各类历史中知道的他,他时刻的“自保”反倒成了三国中的一股清流。

    将这个视频和评论都看完后,李然然给自己设置的睡觉闹钟响了。

    “天呐,这才看几个视频啊,就到点了...”

    考虑到第二天要早起,李然然依依不舍关掉视频。等洗漱完回来,看见手机屏幕一直闪个不停,她拿起手机,发现是X游戏发来的系统消息。

    【正在更新中...】

    李然然:???

    这破游戏还能自动更新?!

    更新完毕,李然然有点期待的打开新游戏,里面出来一条公告,请选出你最想给他们看的书。

    待看清选项中都有什么书的时候,她叹气道:“就不该对你有什么期待,全是不正经的网文!”

    李然然挑挑拣拣根据名字推测内容,选了快十五分钟才给五位帝王选好书。随即便放下手机充电,关灯睡觉。

    ————

    秦

    始皇帝二十九年

    秦始皇嬴政睁眼就发现此地与众不同,四周空无一人,被烟雾笼罩,各处朦朦胧胧,彷若仙境。

    “实乎?梦乎?”

    【是否接受系统赠书?】

    嬴政惊讶道:“仙人赠书?接受。”已经自动把系统二字代替为神仙。

    他一直认为所谓光幕就是仙家手段,不然后世人的视频怎么会通过光幕转到各朝各代?

    还没等嬴政看清楚手中仙家的赠书是什么的时候,就再次被四周的烟雾笼罩。

    “陛下?”蒙毅疑惑看着陛下手中的书,好像就是一瞬间的功夫,陛下手中就多了一本书。

    不过,因为有光幕的出现在先,对于目下的这等奇异事,蒙毅并未惊讶,只是略好奇,刚刚陛下肯定是又得了仙人指点。

    嬴政抚了下额头,他今日与蒙毅出宫去城外,没想到便遇上了仙人入梦的事情。

    安慰蒙毅道:“无事。”

    拿起手中的书,看到封面的字,嬴政皱紧双眉。蒙毅在一旁跟着念出声:“开局给始皇帝献上世界地图?”

    始皇帝嬴政不解,世界地图他已经有了,这本书何用?

    ...

    深夜,嬴政罕见的没有批阅朝堂上的事务,而是挑灯夜读《开局给始皇帝献上世界地图》。

    清晨,天空浮白。

    嬴政放下手中的书,走出殿外。

    “是在暗示朕依据此书行事吗?”

    ...

    ————

    汉

    元狩五年

    熟悉的界面令刘彻有些惊喜,现在还没到一月之期就再次出现在这个地方。

    还不等刘彻开口询问,系统999直截了当的从上方丢给他一本书。

    看清书名的刘彻,惊讶问:“这?”

    系统999回答【后世人写的网文,你可以理解为演义。】

    “演义多为虚构,何以为真?”刘彻最初还以为会是像上回一样给些有用的书籍,没想到会是这种演义。

    再次回神,刘彻已经在殿中的大床上起身,看着手中的《穿成戾太子,看我如何自救》半嫌弃半认真的捧起准备。

    “戾太子是据儿?这书给他看是不是更合适。”刘彻随手翻阅起来。

    ...

    “里面的新鲜事物还挺多。”不知不觉中刘彻已经入迷,他发现这本有许多的可取之处。

    ...

    ————

    唐

    贞观三年

    “???”

    “什么情况?”

    “朕不是在甘露殿吗?”

    李世民虽不怕四周,但前脚还在大唐皇宫后脚就在塞外,这转变确实令人震惊。

    关于李世民的问题,系统999没有回答,象征性问了句【是否接受赠书?】

    李世民:“???”

    “接受。”

    四周剧变,李世民再次回到了甘露殿中,只是手上多了一本书。

    待看见书名后,李世民眼角直跳,这算什么?将书递到长孙皇后的手中。

    “观音婢,刚刚可有什么异样?”

    “并未有事发生。”待长孙皇后看清手中的书名《人在大唐,李二是我祖父》惊讶问道:“陛下,这书是何处得来的?”

    “朕刚才似乎离开了甘露殿,一晃神又回来了,手中也多了这本书。”李世民将刚刚的感受告诉给长孙皇后。

    长孙皇后听完,再看了眼书名,心中有了猜测:“莫非又是光幕所为?”

    李世民回忆番适才听到的话,貌似光幕的可能性比较大。

    “陛下,看完后再想吧。”长孙皇后把书还给李世民。

    李世民伸手接过,手指摩挲着封面。

    ...

    待看完明白是本演义后,李世民感触还是不可谓不深,对承乾要怎样教育,对大唐未来发生的大事,李世民从中学到了不少。

    ————

    宋

    开宝三年

    “吾宋军,威武也!”

    赵匡胤正在检阅军队,为明年的战争做准备。不成想刚走了几步,一阵眩晕袭来。赵匡胤最后听见的是四弟光美和儿子德昭紧张的声音。

    “你是何人,这是何地?”赵匡胤看不清四周,但是有一个声音一直在催促他往前走。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