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19章

    刘备看光幕太入迷,这才想起演义与现实是有不同之处的。

    第194章

    三国:铜雀春深锁二乔

    【孙权请诸葛亮告知曹军兵力如何,诸葛亮言曹兵有百万之众,不如量力而行,以求苟活。

    诸葛亮:“...而今日之曹操,威震海内,所向披靡...愿将军量力而行...若觉势单力薄,何不俯首称臣,以免杀身之祸...诸公似乎都愿降曹。将军何不上应天时,下顺民意,以求苟安呢?”

    孙权面有怒色的猛地站了起来,并回来踱着步,“哼,诚如君言,刘玄德为何不降?”

    诸葛亮:“...刘皇叔乃帝室之胄,当今皇叔,英才盖世,万众仰慕...宁效田横而玉碎,岂能俯首帖耳去服侍国贼呢?”

    孙权大怒,拂袖而去。】

    <诸葛孔明:曹军有一百五十多万人

    曹老板:我自己吹牛都只敢说八十多万呢>

    <来自张昭の肯定,张昭:原来吾等误会孔明了,他是友军啊>

    <孙权:你骂谁?!>

    [汉高祖刘邦:唔,万没想到田横倒成了后世的榜样。]

    [魏武帝曹操:诸葛孔明是真会吹啊,孤和袁本初加起来都没这么多兵力]

    [东汉建安五年袁绍:曹孟德!孤还没死呢,你还以为能顺利拿到河北?!]

    [吴大帝孙权:又是后世演义胡改!]

    [明洪武二十八年罗贯中:额]

    罗贯中表示:我总不能说这只是写书手法...要突出一个人的好,就得突出写另外有一个人的不好,两相对比...

    孙策见光幕中弟弟没有听从底下人投降的建议,心中稍安。仲谋还是有血性!

    ...

    【鲁肃来到后堂怒气冲冲的孙权面前,告诉他诸葛亮有破曹之计。孙权反应过来方才是诸葛亮激他,于是请诸葛亮于后堂细商抗曹之事。

    ...

    张昭:“...若与曹操交锋,主公自思比袁绍如何?当年曹操兵微将寡之时,尚能一鼓作气,灭掉了袁绍...”

    孙权对众谋士的主张没有表态,只保持沉默。

    鲁肃:“主公!主公英才明断,切莫被那些苟且偷生之辈动摇了决心。主公若迟疑,必为众人所误。”

    在大堂外,黄盖等武将们在门口焦急地等待着。

    黄盖:唉。

    孙权犹豫不决,得吴国太提醒兄长的遗言“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于是战与不战最终请周瑜来做决定。】

    <仲谋还是这么爱吃生鱼片啊>

    <冷知识:之前反复横跳的陈登就是吃生鱼片死的>

    <权崽:孤要是袁绍的话,你这等谋士早就被扔进大牢了>

    <江东这边孙权周瑜鲁肃都是主战的>

    <如果孙策还在,江东必定唯物主义盛行,核武器核潜艇这些还不容易[狗头]>

    <笑死我了哈哈哈>

    <孙权是“外事绝不问周瑜,内事绝不问张昭”哈哈哈>

    <孙策得被气活,老子就这几句遗言你都记不住,要你何用!>

    <赤壁之战又名袁本初官渡复仇之战>

    [东汉建安五年陈登:...生鱼片怎么可能吃死人呢...]

    [季汉章武二年华佗:胃中有虫,欲成内疽,腥物所为。陈元龙不可再吃生鱼片,距离你死不远了]

    [明洪武帝朱元璋:吃生鱼脍如“自死”的牲口]

    [东汉建安五年吴侯孙策:唯物主义我大约明白是不信妖道,核武器核潜艇又是什么?]

    [秦始皇嬴政:朕记得某个视频中提到过是一种威力很大的武器]

    [明洪武二十八年罗贯中:扮演之人倒选得巧

    ...

    光幕华佗和朱元璋的话让不少爱吃生鱼脍的人不敢再吃了。

    “核武器真想一观。”秦始皇嬴政对光幕开始播放长视频后就把它只做工作之余消遣之物。

    袁绍长叹,四世三公竟成如今这副模样。

    曹操眼皮直跳,他才赢了官渡,这就要开始赤壁了?赤壁之战也如袁本初一般大败了吗。

    ...

    【鲁肃带诸葛亮来见周瑜,周瑜欲与曹操一战决心已定,但为试探诸葛亮,表面还是欲降。

    鲁肃不明白周公瑾为何变卦,但还是尽力反驳。

    诸葛亮却笑道:“只须派遣使臣,驾一叶扁舟送二人到江上。曹操得此两人...即可卸甲卷旗而退...”

    周瑜:“此二人为谁?”

    诸葛亮:“...曹操新造一台,名曰铜雀台...广选天下美女置于台中。曹操本是好色之徒,听说江东乔公有二女,长曰大乔,次曰小乔...曹操曾发誓曰,我平生有二愿,一愿扫平四海,成就帝业;二愿得江东二乔置之铜雀台,以娱晚年...”

    周瑜听诸葛亮所言,面有怒色。

    周瑜:“曹操欲得二乔,有何证验?”

    诸葛亮:“曹操幼子曹植,字子建...曹操曾命他作《铜雀台赋》,赋中之意,单道他家合为天子,誓取二乔也...立双台于左右兮,有玉龙与金凤。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

    周瑜勃然大怒,猛地一拍桌案站了起来。

    周瑜:“曹贼欺吾太甚!”

    大乔乃是孙伯符将军之妻,小乔乃是周公瑾之妻。

    周瑜怒而拔剑咬牙切齿地道:“我誓与曹贼誓不两立!”】

    <这里面唯一的老实人是鲁子敬>

    <送的还是人妻啊,曹孟德肯定欢喜。[吃瓜]>

    <其实应该送孙仲谋和周公瑾[脸红]>

    <曹老板:纯属虚构和抹黑,律师函警告。>

    <拱火达人诸葛孔明>

    <铜雀春深锁二乔[狗头]>

    <曹子建:Fake

    News>

    <大都督为什么会信?还不是因为曹老板的前科太多啦[狗头]>

    [魏武帝曹操:污蔑我?!]

    [东汉建安五年袁绍:呵,是谁为了女色害“三贤”?]

    [东汉建安五年刘表:“揽二乔”这明显就是曹操能做出来的事]

    [汉昭烈帝刘备:曹孟德的喜好路人皆之。]

    [明洪武帝朱元璋:又是番邦文字,何意?]

    [清康熙帝

    爱新觉罗·玄烨:假的信息。]

    [魏武帝曹操:律师函很厉害?被造谣时用律师函警告很有用?]

    [唐贞观三年杜如晦:从字面意思理解似乎是这样。]

    ...

    东汉

    建安五年

    “诸葛孔明不仅能说会道还及其善于攻心!”曹操转身与诸谋士道:“不管这是演义部分还是真实,诸葛孔明若是能为孤所用...”

    曹操这话说得已经很明白了,但谋士们却认为诸葛亮怕是不会为主公做事...

    见光幕上一直拿自己的喜好调侃,曹操一时也懊恼万分。

    “若当时有律师函就好了。”

    荆州

    “哈哈哈,曹孟德宛城之事,如今是全天下皆知了。”其实不止,刘表在心里叹了句,还有光幕的各朝,上至秦朝下至清朝,中华千年的人都知道。

    说完后,刘表派去寻诸葛亮的人已经将其带回。

    江东

    孙策和周瑜二人自是知道曹操的为人,毕竟“一炮害三贤”的事也就是近年的事。

    拔剑怒喝,“曹贼,定杀汝!”

    周瑜挑眉对孙策道:“倒是想看看这被后世称赞的诸葛武侯,会有何本事助我等破曹。”

    ...

    第195章

    能打败大唐的只有大唐

    【大唐精锐对精锐的战争】

    【此战被称为大唐绞肉机战场、也被称为“安史之乱”的转折点、大唐的生死战——香积寺之战

    公元757年唐至德二年,唐肃宗李亨任命郭子仪为统帅,领兵15万,向长安推进,意在收复长安。

    此战唐军为安西、北庭、于阗、朔方、河西、回纥等边军与诸胡联军组成。叛军由曳落河骑兵、范阳、岢岚、卢龙军为主。

    双方都是大唐最精锐的部队,是唐王朝的顶尖实力,然而,长安城一座不起眼的香积寺却让双方损失惨重,耗尽了大唐的实力。

    因为精锐对精锐发生的后果是,直到最后根本没有计谋得以施展,大家都是大唐优秀的边军,是从无数的战火中淬炼出来的精锐。所以香积寺之战只有正面的互砍,双方稳定保持着一比一的交换率,直打到主力军全部消耗完毕。

    唐军率先出击,双方展开激烈的战斗,叛军重步兵与唐军步兵展开白刃战,唐军军阵逐渐被叛军打乱。

    在叛军的李归仁的重骑兵推进下,唐军死伤无数,血流成河,败势明显。

    此时,有一人挺身而出。他便是被称为大唐“神通大将”的李嗣业!

    根据《旧唐书》的记载:“嗣业乃脱衣徒搏,执长刀立于阵前大呼:‘当嗣业刀者,人马俱碎。’杀十数人,阵容方驻。前军之士尽执长刀而出,如墙而进;嗣业先登奋命,所向摧靡。”

    李嗣业身高七尺,力大超群,率领陌刀队组成了最后一道防线,力挽狂澜,止住了唐军的溃败之势。

    但这时

    叛军又顶上了新的预备军,唐军也只得接着耗下去。

    双方激战数个时辰,战至傍晚,叛军仅剩数千人逃回长安。

    此战唐军伤亡7万精锐,阵斩叛军6万。香积寺之战后,叛军主力损失殆尽,郭子仪连夺长安、洛阳两京,叛军想要覆灭大唐的幻想彻底破灭。】

    <陌刀队!李嗣业!>

    <如果没有内斗,大唐继续往西边发展那该多好>

    <名将对名将,精锐战精锐>

    <郭子仪真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当嗣业刀者,人马俱碎!>

    <大唐神话——李嗣业>

    <汉唐武德太充沛了。这俩亡国后乱世一个比一个惨>

    <有时候明君早逝真的是为了保全他的名声,唉,李隆基你咋不学你祖宗二凤也在五十二岁就死了呢。>

    <这一仗把唐军精锐集团全打光了,要不然哪能轮到吐蕃、回纥、河朔三镇、淮西嚣张[叹气]>

    <悲哀的是双方都认为对方是叛军...>

    <总说“安史之乱”后得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结论,但这些参与平叛的唐军15万里面得有至少四万人是胡人,他们平叛喊的口号是:“赴国难,讨国贼!”>

    <能打掉唐军一半精锐的只能是另一半的精锐>

    <熬过安史之乱的大唐还能再苟一百多年也是不容易了>

    <看到“阵斩”这个词,真的要起鸡皮疙瘩了,一天之内啊,几万人...>

    <全是身经百战,历经战火的老卒,新兵易得,老卒难求>

    <就是把府兵制晚崩了,也不能说是唐玄宗一个人,任何一个制度的崩溃都是几代累计起来的>

    ...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句话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可,尤其是宋明两朝。

    宋朝文人:五胡乱华和唐朝的安史之乱不就是胡人作乱吗?中原王朝对他们不好吗?他们不思报恩,见识了中原繁华后反倒是想要侵略!

    “赴国难,讨国贼!”

    这一句口号一出,引得观看光幕的众人议论纷纷。

    ————

    秦

    始皇二十九年

    秦始皇嬴政倒是与新收的韩信、项羽等人道:“昔日光幕再现的盛世繁华,令朕心旷神怡。如今唐朝陷入危难之中,诸胡联军倒是帮了很大忙。”

    项羽率先问道:“可这使唐朝由盛转衰的安史之乱也是胡人引起的。”

    秦始皇早前就已经明白了。

    “此前光幕曾言【安禄山、史思明在范阳起兵,至河北南下,一路攻占洛阳再下潼关,逼近长安,玄宗出逃。】胡人能有多大的本事,安史之乱的发生不难猜出是唐朝内部出现了问题,他们恨唐,安禄山和史思明不过是被推出来的表面话事人。”

    “再看今日光幕说的不管是唐军还是叛军,双方都是精锐边军,且认为对方是叛军。唐朝统治者没有注意到危机的来临,或许和唐朝的军制有关...”

    秦始皇分析的越多,难免就想到自己死后秦朝很快四方起义,那个时候的自己也如这唐皇一般没有注意到危机的到来吗?

    看陛下陷入深思,项羽韩信等人闭嘴不再说话。

    两人皆是未来优秀的将领,对光幕上说的香积寺战很感兴趣,这一战若是他们会如何来呢?

    还有那个叫李嗣业的大唐将军,真是猛将,在此战中完全是凭借自己的勇猛硬生生使得局势由衰变胜。

    ————

    唐

    贞观三年

    唐军对唐军!

    精锐对精锐!

    打败大唐的只有大唐!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