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叹那蜉蝣难撼大树>[秦始皇嬴政:变法手段必须强硬,必须得国君的全力信任与支持。]
[明万历七年内阁首辅张居正:光幕结束后再回看一遍熙宁变法。]
[唐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今时今日的唐也到了需变法的阶段了]
去岁变法时,赵顼便多听了仁宗旧臣的观点,诏欧阳修回朝。
原历史上这时期的欧阳修已有致仕的想法,回朝后便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致仕,归居颍州。
现在因有光幕,赵顼和王安石对变法也更改和听取了更多意见。王安石认为变法的重点在于基层,各地方的官员。这次宜扎扎实实的变法。
欧阳修毕竟是仁宗朝的庆历变法臣子,宋朝的弊端以及在变法之中实施的困难,都有诸多经验。
王安石想,宋必会成功!
...
【曾巩先生的文章,儿时便传了四方...多年后遇了欧公...也正是那位醉翁,以慧眼收入门中...他仕途很是一般,但真是一个好官。齐州的兴修水利,自洪州防的瘟疫,福州不与民争利...他做了想做的事,也写了想写的字...他走时听说下了雨,自墨池流了百里。】
<曾子固!>
<他是不是这里面最不出名的?>
<曾巩是欧阳修正式的徒弟诶>
<欧阳修还是挺提携后辈的,这方面没话说>
<曾巩我只晓得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但是他写过什么做过什么我不知道[捂脸]>
<可能因为他不是仕途不顺,只是仕途一般,相较于其他几位他活得算很顺遂了。>
<只要是个好官不就得了!>
[宋熙宁三年王安石: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
[苏轼:曾子独超轶,孤芳陋群妍。]
[宋熙宁三年苏辙:曾子不出名?]
曾巩双眼盛满了疑惑,额,后世人还要全文背诵吗?
他看到光幕上的解析小字,【在那个时代曾巩的名声不亚于其他几位,我们如今不了解,是因为他的文章太——长——了】以及后面的评论【所以太长...不用全文背诵了是吧哈哈哈】
关于自己在后世的名声弱于前几位的曾巩,初时是有些难过的,好在受到老师欧公的影响,他能很快从难过中跳出来。
以后的文章...写短一点点吧。
光幕上出现了【洪州瘟疫】,赵顼当下一惊,随即又想到曾巩现是越州通判,还未到洪州任职,瘟疫事还未发生。
“预防瘟疫发生啊!”
【这八位若是同聚,欧公先拜了韩愈,用柳宗元的绝句,论王安石的乏力,三苏父子畅回忆,在邀着曾巩同去。以八人之句,问千古难替。】
<结尾写得真好欸!>
<好!>
唐宪宗李纯提前通过光幕关系,诏柳宗元回朝,对其赦免。韩愈和柳宗元、刘禹锡三人在光幕上互相问候,欧阳修和苏轼也终于在光幕上与韩愈搭上话。苏轼和苏辙在光幕上对年轻版的爹表达了思念之情。欧阳修对曾巩简单关心了几句,只道“谨记要做好官。”。
第193章
三国:法国谋士张昭
【赵云浑身是血的骑着自己的战马终于杀出曹军的重围,刘备不断往当阳桥方向望。
刘备满含热泪,感动道:“子龙!”
赵云:“赵云之罪,万死犹轻。糜夫人身带重伤,不肯上马,投井而死,云推土墙掩之,怀抱公子,突出重围。”
刘备接过刘禅,回头来看了眼满身是血的赵云。
刘备:“为这孺子,几乎损我一员上将。”说罢便将刘禅向地上扔去,幸得赵云迅速接住。
赵云:“云虽肝脑涂地,主公之恩不能报也!”】
<即将开始——刘备摔阿斗。>
<好爸爸,这一摔把阿斗摔傻嘞>
<收买人心的手段>
<赵云忠诚度max>
<刘禅:好,好,好,今天你摔我,明天我断你江山!>
曹操在军帐中大笑,“嚇,刘玄德真是好手段!”说罢又艳羡看着光幕上的“赵云”。
...
小刘禅想,怪不得赵叔对自己这般好,原来为我们的渊源在那时起就深厚了。
随即又往亲爹方向撇撇嘴,一把抱住赵叔的大腿。
赵云感受到小刘禅的靠近,将他抓着抱在身上,一同观看光幕。
刘备略尴尬,他当时本意是这样吗?好像不是吧...
但现在又被光幕大大咧咧的将阴谋论讲出脸上露出难堪。特别是在看到阿斗的动作后,刘备心想...阿斗真的是被自己给摔傻的...?!
被亲爹盯得发毛的刘禅赶紧将脑袋往赵叔身上蹭。
...
【当阳桥,士兵们按照张飞的指令,在马尾巴上拴着树枝,飞奔地跑着,使其扬起许多沙尘。
曹军大将曹仁、夏侯惇、夏侯渊等领追兵赶了过来,见桥面沙尘四起,恐有疑兵,不敢上前。
曹仁:“恐是诸葛亮伏兵之计。速去报知丞相。”
张飞圆睁环眼,手持蛇矛,立马于桥上。,曹操在众将的簇拥下来到当阳桥。
张飞:“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
张飞声如巨雷,曹军闻之,无不胆战心惊,纷纷后退。曹操故作镇静道:“关云长曾言,张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卿等不可轻敌呀!”
张飞雷鸣般的吼声,使曹兵将士面带惊恐之色。
张飞话音未落,曹操身边的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坠落于马下,当场毙命。
曹操惊恐地看向地下的夏侯杰:“啊?”立马掉转马头,仓惶而逃。
】
<张飞智力巅峰>
<铁胆将军夏侯杰正在前往对线>
<张飞自带音响吧>
<曹老板也怂了,怕被取了首级>
<因为二爷给他表演过怎么探囊取物,当然怕啦>
<肝胆俱裂夏侯杰>
<浑身是胆赵云,浑身胆汁夏侯杰>
<震惊曹老板一辈子哈哈哈>
<估计曹老板都不想喝绿豆汤了[捂脸]>
[明正德帝朱厚照:三爷好计策!]
[宋仁宗赵祯:额,这不仅是曹操不想喝绿豆汤了...]
[魏武帝曹操:部将中有夏侯杰此人...?]
[汉昭烈帝刘备:我三弟横矛当阳喝退曹兵的事是真的,夏侯杰应是演义的部分。]
季汉
章武二年
在汉中看守的张飞可不认为被光幕夸赞智力巅峰是一个好词,尤记得上一个被夸智力巅峰的还是三姓家奴吕布那厮。
“哼!乃公又不是只会这一个计谋!”
刘备也不由想到张飞马超二人被曹休识破计谋,退败。
他们二人用的计谋就是疑兵。
马超睁大眼睛惊讶看着光幕上“张飞”怒吼声使得夏侯杰肝胆碎裂,再想到上次和他共同领兵时...
我就说张翼德怎么那么聪明,原来是用熟能生巧啊!
诸葛亮瞧着马超的神态,暗叹:日后领兵,决不能让翼德将军和马孟起在一块。
...
东汉
建安五年
夏侯杰?不认识。
嗯?!这罗贯中还真是喜欢刘备!
曹操再次羡慕刘备,“关云长,赵子龙,张翼德...刘玄德身边的大将真让人嫉妒!”
最让曹操破防的还是因为刘玄德身边的大将不仅武艺高强,还忠心耿耿。
...
孙策看光幕上“张飞”的英勇身姿,拍掌大吼:“孤定要与其对战一番!”
想到关羽万军丛中斩颜良、文丑又道:“还有关羽!”
太史慈等武将羡慕望着光幕对张飞的夸赞,有些愁苦。唉,他们估计在这里面没什么戏份...
没瞧见光幕上一出现江东,上面几乎全写着“江东鼠辈”嘛!
周瑜和鲁肃深思,刘玄德有关云长和张翼德,绝对不能让他再得到诸葛亮,江东不能如历史上的那样苟安。
...
【刘备弃樊城携民渡江,败走汉津,投江夏刘琦处暂避。曹操乘胜以大军八十三万集聚长江北岸,虎视江东六郡。
诸葛亮提议与东吴结盟,互相应援。
刘备略担心道:“江东才智人士极多,必有远谋,安肯相容?”
...
孙权为保父兄基业,派鲁肃前江夏名为吊丧实为探听军情,以求联兵抗曹。
柴桑
曹操邀孙权结盟共讨刘备,事成后共分天下。
张昭立刻起身对孙权道:“曹操拥有百万之众...只能以长江天堑与之相拒...以在下愚见,不如纳降,方为万安之策!”
众某谋士赞同张昭的投降之策,但孙权并没有说话,冷眼看着下方的谋士们。
...
鲁肃领着诸葛亮见主公孙权。
鲁肃叮嘱诸葛亮道:“孔明先生可千万不可惊吓我家主公啊!”
众谋士在前厅坐毕。
张昭、虞翻等人欲为难诸葛亮,但诸葛亮的言词令众人无法反驳,反被其讽刺。这让众谋士既反感又颜面全无。】
<是懂讽刺的江东有《远谋》>
<江东鼠辈,江东鼠辈...>
<带
投
大
哥——法国谋士张昭>
<这些士族只会想着自家的利益,投降了对他们来讲无非就是换个代理人>
<孙策的棺材板要压不住了>
<张昭:如果是孙策,我绝对不投>
<孙权:我觉得我还能抢救一下>
<鲁肃的格局和野心都大,是个和诸葛亮荀彧一样的战略家>
<诸葛亮发动技能——舌战群儒>
<受害者名单>
<江东臣子,文臣言降,武将言战!>
...
[汉高祖刘邦:法国又是哪儿国?]
[唐贞观三年杜如晦:法,刑也。此国尚刑?]
[秦始皇嬴政:法国的法,非也。从光幕的语气看似乎是在嘲讽。]
[明成祖朱棣:嘲讽张昭等人不战而降,软骨头]
[清乾隆帝
爱新觉罗·弘历:法国乃西边一小国]
[唐太宗李世民:番邦小国,皆是投降之辈倒也正常。]
[汉武帝刘彻:法国莫非是慈禧太后宣战中所说的法兰西国?]
孙策看着光幕上被诸葛亮舌战群儒的“儒”,这一串串的“受害者名单”,基本都是他的谋士啊!
“张昭何时...”鲁肃还记得张昭处理内政事务很优秀,深受主公信任。
周瑜摇头,“二公子不及伯符多矣。”
鲁肃瞬间懂了,二公子虽不想投降,但勇气欠缺。张昭等人的做法倒算不上不好...若是主公还在...
拧眉的孙策,只觉胸中有大股的无名火,呵,江东鼠辈?不!
虞翻、步骘、薛综、陆绩、严畯、程秉等人暂且记下。
...
季汉
章武二年
“辩得好!”
刘备等人看得很是兴奋,自家丞相的口才是真好啊,好想跟着学骂人,啊不对,是辩驳!
小刘禅看得目瞪口呆,师父好厉害!
诸葛亮被众人盯着,不好意思道:“此乃演义神话罢了,此事非真。”
又看向刘备,“怎么陛下也跟着相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