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最让我震惊的是转生梗了,他写过韩信转世为曹操刘邦转世为汉献帝...><磕卫霍的都是仙品>
<《东周列国志》也很看的,他真的什么题材都能写。>
<想到了王安石三难苏学士[狗头]>
<晚明的风气确实开放哈哈哈>
<畅销书作家>
<雪糕大大真文豪[点赞]>
<完了,我和他是对家[捂脸]我磕的是王安石和司马光...李白和王维>
<感觉冯梦龙是理想主义者吧>
...
李然然不是第一次刷到冯梦龙,之前看过一个游戏的剧情线。当时感动于“禁溺女婴”,了解时代背景才知道他竟然是明末时期的人,唉。
各朝人,纷纷求看冯梦龙的经典IP。
好炸裂,但也能接受,描写得很有画面感,好想看。
————
汉
高祖八年
刘邦:......
“朕没记错的话,这汉献帝就是刘协?”这冯梦龙什么意思啊,说朕下辈子是韩信手中的傀儡?
刘邦皱眉嫌弃。
韩信想到很久前光幕的一个视频,【士为知己者
大汉高祖×淮阴兵仙】。哦,光幕还称是邦信。韩信表示实在不懂后人的磕点...
不过,冯梦龙,算你会写!曹操是个枭雄,也不错。
————
汉
元狩五年
在外打仗的卫青、霍去病二人慢慢琢磨出不对劲来,这...是说他们俩...?
他们不是舅甥关系吗?这也是可以磕的吗?
咳咳。
众人只觉得霍去病不愧是少年英才,功冠全军的冠军侯!深受后人喜爱,大热CP前有刘霍,后有卫霍!
————
宋
熙宁二年
宋神宗赵顼好奇的问苏轼:“苏小妹是虚构?”
苏轼严肃点头,“家中并无妹妹。”
赵顼左看苏轼,又右看王安石。不禁摇头,“若是按原历史来看,你俩还真是相爱相杀!”
王安石在心里翻白眼。
苏轼能接受相爱相杀,就是性转???
“官家,我们还是来讨论变法吧。”
————
明
崇祯二年
冯梦龙在国子监为贡生,开始了官宦生活。
崇祯帝朱由检即刻下令:“如此大才,朕该用之!”
冯梦龙知道自己写的这些文章舞到正主面前后,心如死灰。要命了,希望祖宗们原谅吾吧。唉,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写书人而已,我只是将前人的描写进一步处理了一下下...
也不知道“三言”写了什么,能得到这么多的好评。多写原来也可以留名于世。
...
第187章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下一个视频正好是有关李杜的视频。
【李杜|手书|历史同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悠扬的音乐声缓缓响起,一幅幅精美的画映入眼帘。画作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段故事。大唐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
画面流转,有出两人在山水间把酒言欢的画面,有他们在畅谈诗词的画面,还有他们互相来信的画面。最后,画面定格在的是一张案桌上,一页页信纸飘向远方...)
<磕还是韩愈会磕,CP粉头子诶。>
<韩愈实名观看>
<“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人从不相识。”>
<杜甫给李白写了十几首诗,李白好像只写了三首[叹气]>
<最喜欢这句了“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绝美画风>
<比爱情更好磕的知己羁绊情>
<李白诗歌风格飘逸,正如盛唐气息一般,他站在那里就是吸引人的存在,我个人真的很喜欢李白的潇洒。>
<杜甫可是李白的小迷弟诶,也曾是意气风发的少年模样。以前总感觉杜甫写的诗很沉重,可翻看历史,才真知道了为什么杜甫是诗圣。>
<盛唐诗坛双子星,一仙一圣,天生一对,千古绝唱!>
<一位谪仙人,一位人间圣>
<李太白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杜子美眉头一蹙又补全半个乱世>
<唉,世事无常啊,要是盛世大唐没有发生安史之乱,李白没有因永王叛乱遭到流放,杜甫也没有因为战乱客死异乡就好了,两人或许还能再见面,再在一起饮酒畅快...>
<所以,历史的遗憾太多了>
<历史同人衍生出的创作不就是圆满那些遗憾的嘛[大笑]>
...
[唐元和十二年韩愈:题目用的我的诗歌!!!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
[唐开元二十四年李白:[点赞]回赠诗一首]
[唐开元二十四年杜甫:[大笑]]
[武周太平公主:一个诗仙,一个诗圣。惜哉!不在我朝!]
[唐太宗李世民:嗯,我大唐盛世,盛世双子星!
朕都不知道如何说你,又是安史之乱!]
[唐玄宗李隆基:朕错了...]
...
从不刷李杜CP的李然然,手抖点进手书视频。只一眼,李然然就被绝美画风吸引,随着应景的BGM响起,李然然完全代入进去。
“李杜CP这么火,不是没道理的啊。”
盛唐前的人,完全被“盛唐双子星”,“诗仙诗圣”的称号震惊。
“仅一朝就出了一仙一圣?”
“何谓仙,何谓圣?”
“唐朝真是好运,叫李隆基的玄宗皇帝真是不识好歹!”
“盛唐被安史之乱腰斩,着实可惜。”
盛唐之后的人,无不感怀李杜的诗篇,若没有二人,盛唐也逊色几分。
“如果真的能了了这段遗憾,李杜友谊长存...”
“李太白代表的是盛世大唐,杜子美代表的是乱世大唐。”
“忧国忧民的圣人,飘逸洒脱的仙人。”
“光幕上的画,还算不错。”
...
————
唐
开元二十四年
李白高举酒杯,眉眼间的郁色因光幕一扫而空。李杜二人默契的笑道:
“敬盛世大唐!”
“敬大唐百姓!”
“敬光幕!”
杜甫对韩愈心生了不少好感,嗯,原来我日后不仅能和兄齐名,还能够得到如此多的名号,受人喜爱。
高适面色复杂的盯着光幕,也不知道在后世我可有留名?光幕会不会提及我的事迹?
见李白已喝得醉醺醺,杜甫也在旁一脸傻乐的模样,高适无奈叹气。
高适:三人之中终究是我没有姓名,是我打扰了。
...
光幕现世至今已两年。
初时对光幕有所忌惮的李隆基,如今变得无畏。但也记得乱世不能在自己手上发生,于是李隆基更会在张九龄等大臣面前伪装。
面对讨好自己的人,李隆基照常全盘接受。反正光幕也没说他们不好...
李隆基自以为天衣无缝,却不想他身边最聪明的武惠妃早已看穿。武惠妃还是想让亲儿子寿王做太子,但也知道因光幕曾经的言论,朝中大臣都看着自己,所以李瑛的太子之位暂时动不得。
武惠妃告诉自己不急于一时。想到李隆基日后做的荒唐事,纳了自己的儿媳,武惠妃心口窜起一股闷气。
李隆基的变化被武惠妃慢慢的透露给外面。
...
第188章
三国:火烧博望坡和火烧新野
【建安七年,曹操为控制江东,命孙权遣子入朝随驾,遭到孙权拒绝。
建安十三年,孙权西伐刘表大将黄祖,攻取江夏,屯兵柴桑,觊觎荆襄之地。
曹操得知刘备新得军师诸葛亮,与众文武商议出兵。
夏侯惇主动请命,对诸葛亮不屑一顾:“我视诸葛亮如草芥,何足惧哉!”
“我愿立军令状,必生擒刘备,活捉孔明!”
曹操因此命夏侯惇为都督,领兵十万,征讨新野刘备。
战场上的夏侯惇根本没有把诸葛亮放在眼里,“今观其用兵,用此等队伍为先锋,与我为敌,岂不是驱犬羊与虎豹斗?”
“尔等追随刘备,如孤魂随鬼。”
刘备和赵云带领着兵马依军师诸葛亮的计策往博望坡里退去。
夏侯惇中计,后军拥挤前军,队伍被堵死在博望坡,而两侧的伏兵将点燃的柴草从山坡上滚了下来。夏侯惇带领残部仓惶逃跑,整支队伍溃不成军,死伤无数。】
<合肥战神——孙十万驾到>
<孙坚你怎么又成你儿子了哈哈哈,开小号为自己报仇>
<众所周知,三国的军令状只对马谡有用[捂脸]>
<不久之后的夏侯惇:适才相戏耳>
<《生擒刘备》《活捉诸葛亮》>
<夏侯惇——败军将军,胜仗没见他打多少[捂脸]但升官绝少不了他[狗头]>
<曹操安慰夏侯惇:元让且宽心,大耳贼难对付的啦,好兄弟别难过,回头就给你升个官安慰安慰>
<此战也是丞相立足的一战,从此全军上下路人黑转粉>
[吴大帝孙权:[麻木]]
[东汉建安五年吴侯孙策:小小合肥,有何惧?!]
[季汉章武二年参军马谡:什么叫军令状只对我有用???]
[东汉建安五年夏侯惇:光幕怎么凭空污人清白,某...某才不是败军将军...某只是...]
[季汉章武二年西乡侯张飞:啧啧啧,曹贼对你那叫真爱啊。]
...
【刘表病重,欲将荆州托付给刘备,被刘备拒绝。刘表长子刘琦对诸葛亮热情接待。
刘琦焦急道:“继母不能相容,琦危在旦夕,恳请先生相救。”
诸葛亮摇头:“此事亮实不敢谋也,告辞!”
刘琦为了留住诸葛亮,诓骗其有古书想请一观。诸葛亮在刘琦的指引下,顺着梯子爬上小楼。暗中刘琦命人将梯子撤掉。
刘琦再次跪在诸葛亮面前:“先生!继母时时加害我,琦命在旦夕,先生怎忍无一言相救?”
诸葛亮仍拒绝。
刘琦哭泣,走到剑架旁,抽出一把长剑横在脖子上。决绝道:“琦今日便死在先生面前!”
诸葛亮告诉刘琦:“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今黄祖新亡,江夏无人防守,公子何不上言,请求屯兵守江夏,则可避祸。”】
<刘琦:吾用上屋抽梯之计完成了三国《生擒诸葛亮》任务,你们也来试试吧>
<诸葛亮给刘琦想的这个计策也很妙,毕竟刘琦占住的江夏可以说是是刘备集团真正的起点[吃瓜]>
<公子何不上言“西凉马腾”[笑死]三国里面遇事要找背锅的,就说西凉马腾谋反哈哈哈>
[东汉建安五年马腾:我?遇事背锅?]
[唐太宗李世民:生擒诸葛武侯?这言论倒是新奇]
...
【曹操率五十万大军南下,刘表亡故后蔡瑁废刘琦立刘琮,欲将荆州献给曹操。
曹仁率军至新野,只见城门大开,城中漆黑一片,空无一人。曹仁命令大军在城内安营扎寨。兵士取鸡,触动了诸葛亮设计的机关,引起火灾。城内的大火漫延,曹军乱做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