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112章

    <三爷真经商鬼才,这么快又拉起一帮人了。>

    <啊啊啊,子龙将军好帅[星星眼]>

    <备备获得SSR子龙。>

    <啊啊啊浑身是胆的赵老四上线了>

    <刘备集团静待军师啦>

    <就差个大谋士了>

    <军师:发育中,勿cue>

    <唉,泪目了。>

    [清乾隆帝

    爱新觉罗·弘历:这几集愣是看哭了,感人。[抹泪]]

    [明洪武帝朱元璋:罗贯中某些部分写得还不错。]

    [东汉建安五年河南尹夏侯惇:本将军岂会不能打胜仗?!]

    [汉昭烈帝刘备:早期还好有公祐在身边帮忙,不然会是更加艰险。]

    [季汉章武二年永昌亭侯赵云:额,赵老四???]

    ...

    季汉

    章武二年

    “子龙叔?”

    刘禅对光幕评论的赵老四不解。

    诸葛亮摇扇笑道:“你称关二将军和张三将军为什么?”

    “二叔,三叔?”刘禅想了会儿道:“那我叫子龙叔应该是叫四叔咯!”

    “哈哈哈,对!阿斗以后就叫你子龙叔四叔!”刘备笑着看向赵云。

    赵云明白了刘备的意思,感动不已。

    “子龙与我虽未结义,但感情深厚!”

    刘备和赵云握手相对。

    ...

    东汉

    建安五年

    曹操暗骂:“刘备运气真好!路上遇到的都是大将。”

    “此次必不能让刘备再拥有诸葛亮。”

    与曹操同样想法的还有荆州的刘表。

    荆州

    少年诸葛亮已知光幕的出现,整个局势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徐庶问道:“孔明可是在纠结还辅刘皇叔不?”

    诸葛亮不语。

    ...

    第181章

    八岁登基,十四岁亲政的传奇帝王

    李然然提前看了《三国演义》的下一集标题是“孙策之死”。

    “先看到这里吧,歇会儿明天看。”

    孙策:“再多看会儿怎么了???”

    ————

    李然然随便点开一个短视频当工作时的背景音。

    【八岁亲政,14岁登基的传奇帝王】

    (年幼的康熙帝坐上龙椅,彼时的大清内忧外患并不安稳。

    “朕八岁丧父,九岁丧母,是孝庄太后带着朕,冲破千难险阻,才有今天的大清盛世!”这时在壮年康熙帝手中的是四海安定的大清。)

    【公元1667年,14岁的玄烨开始亲政。但皇权并不稳定,作为玄烨八岁登基时四大辅臣之一的鳌拜,从未将这个小皇帝放在眼里。

    公元1669年,玄烨以各种名义将鳌拜的党羽调出京城。玄烨召鳌拜进宫,设计拿下鳌拜。皇权路上的第一道障碍被清除了,但玄烨明白,这仅仅开始。

    此时的南方,平西王吴三桂

    、平南王尚可喜

    、福建靖南王耿精忠

    ,他们拥兵自重,逐渐成为中央集权最大的威胁。

    公元1673年9月,玄烨下令撤藩,三个藩王中驻扎在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势力最大。明末战争时,引清兵入关。如今,接到削藩令后,他表面恭顺,却在三个月后突然起兵,一时间烽烟四起。不到一年,已有八省陷落。在剿抚并举的攻势下,耿精忠、尚之信降清。八年后,清军攻占云南,吴世璠自尽。玄烨这一年28岁。

    他熟悉历史,更懂得政治,深知历朝历代皇权的稳定都有赖于一个至关重要的制度基础,那就是国家的大一统。

    公元1683年,施琅正式率军进攻台湾,郑成功之孙郑克塽投降。闻听收复台湾的喜悦时,而立之年的皇帝写下了一句诗:“海隅久念苍生困,耕凿今从九壤同。”心念苍生,九州一统,天下已是他的天下,百姓就是他的子民。

    公元1689年,玄烨以一份《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分了中俄东段边界对中国黑龙江流域的侵略,是第一个与外国签订的边界条约,并首次使用“中国”,作为正式国名。

    公元1690年到1696年间,玄烨连续三次御驾亲征给噶尔丹以致命打击。最终在1720年,将准噶尔残部彻底赶往中亚地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的王朝,迎来了它的全盛期,总面积近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

    玄烨有理由相信,他治下的大清帝国正在经历一次复兴。社会经济从萧条阴影中走了出来,生产水平超过以往。玄烨一贯重视农业生产,公元1705年,玄烨在避暑山庄进行御稻米种植试验,结果获得了大丰收。公元1716年玄烨扩大御稻的范围。玄烨采纳推广了“种痘”疫苗法,在太医院设立了专门的涉痘诊科,在京城内设立“

    查痘章京”。通过多策并举,多管齐下防控天花疫情,系统全面大力推广行之有效的

    “种痘疫苗法”,大清北方及中原一带的疫情得到了根本的控制。

    他还亲自主持编撰了六十多种文化典籍,其中的《康熙字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官修字典。共收录汉字47035个,对文化传承和知识普及影响至深。他组织了庞大的人力,耗费十年时间完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实地测绘地图《皇舆全览图》。

    很多迹象显示,此时的中国正在进入自汉唐之后的又一个黄金时代。成为“康乾盛世”的先声,玄烨完成了一个帝王全部的文治武功。他的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又都无比坚定。

    公元1722年11月13日,玄烨驾崩。后世有人评价他为千古一帝。这位立志成为圣君并为此雄心万丈,殚精竭虑的帝王被追谥为“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庙号圣祖。而人们更熟悉的是他的另一个称号“康熙大帝”。】

    <大清?盛世?>

    <其实,从封建时代看的话,大清是盛世。但是从世界来看,总觉得有点...>

    <鳌拜别个没想造反吧,只是个权臣。[吃瓜]>

    <啧啧,吴三桂不行啊,如果不病死就要被抓去北京凌迟了[狗头]>

    <康熙御稻确实可以,康熙帝算是古代重视农业的皇帝了。>

    <种痘疫苗这事,康熙是有功的。领先了欧洲,为后面欧洲人发明牛痘法有间接作用。>

    <康熙、雍正、乾隆这爷孙三代真的厉害[点赞]>

    <放眼古代史年纪轻轻继位还没成为傀儡的真的不多。虽然晚年朝中倾轧

    还有九子夺嫡,但总体来讲康熙能力真的很不错了。>

    <换个角度来看,康熙能培养出九个能力出众参与夺嫡的儿子,他自身就有多能干[吃瓜]>

    <的确很讨厌清朝,但不可否认的是它是我们历史中的一部分。辩证看待历史吧。>

    <大清的最大贡献,彻底将蒙古、新疆、西藏这些地方纳入了版图>

    <千古一帝我只服秦始皇[捂脸]>

    <前面还算认同,最后的评价太过了吧...>

    <秦皇汉武唐宗明祖还有康熙感觉都能被称为千古一帝>

    <清吹啊?!呵呵,清朝的皇帝自己精通西方先进知识,大清却是遍地愚民...>

    <康熙和乾隆不被后人认可的有两个原因:一他们不是汉人,二晚清太废了。>

    <最后一个盛世,也就是封建制度日落的最后一抹余晖罢了。>

    <康乾之后,大清六帝没一个能打的。>

    ...

    [清康熙三十七年直郡王胤禔:千古一帝非皇阿玛莫属!]

    [清康熙三十七年太子胤礽:评价完全不过!皇阿玛完全称得上!]

    [清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皇爷爷!!![羡慕]]

    [明洪武帝朱元璋:明祖的祖是哪儿个祖?]

    [明永乐帝朱棣:肯定是父皇您啊!除了您咱大明谁配得上?]

    [汉高祖刘邦:千古一帝原来不是始皇帝的专属啊[吃瓜]]

    [唐太宗李世民:称号实在是太多嘞[躺]]

    [汉武帝刘彻:这版图看得让人眼热。]

    [秦始皇嬴政:朕这称号可没争议[吃瓜]]

    [汉建武十九年伏波将军马援:天花此病,是不是凡和得病接触即发病,传染速度很快,发病者多出现寒战、高热等症状,皮肤还会出现痘疹?]

    [汉光武帝刘秀:???]

    [清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对。朕幼时也得过此病。]

    [唐贞观三年孙思邈:此法可行?!]

    [清医者:可以从出天花的患者身上,直接取痘疹的汁液,然后用少量的汁液种在正常人身上。这种会有不确定性,如果种痘过量,会使人真正患上天花。不过,还有一种就是将从出天花的患者身上,取痘疹的汁液经过一段时间的贮藏和稀释,再使用的成功率会更高。]

    ...

    第182章

    反封建战士——孙策

    【孙策占领江东后,声势大震,常有攻打许都之心,许贡告密于曹操,被孙策兵马刺死。

    孙策与张昭、孙权游街的时候,遇见被民间称为“神仙”的于吉,城中百姓皆行跪拜之礼。

    张昭:“主公,如若不跪,就快快离开此地。”

    孙策大怒:“堂堂一邦君主,却要向一妖人跪拜行礼,成何体统?我要看看那装弄妖鬼之徒是何人?以何骗术妖惑满城百姓?”

    ...

    孙策在丹徒山中,狩猎消遣,借以散心。

    孙策思忖:当年神亭岭上,登山拜庙,面对光武神像,策曾发誓,若能于江东复兴先父之基业,即当重修庙宇,巳时祭祀。如今,江东太平,该重修庙宇了。若能在此高山之巅,重修一庙,使众人随策时常登高望远,缅怀先驱,岂不更好?

    遇到许贡的门客为许贡报仇,被刺伤。

    ...

    不久孙策伤势见好,于吉又在城中施符水,正巧孙策正在召众臣商讨讨伐许都之事,遂勃然大怒,一剑刺向于吉。

    于吉死后,孙策不久伤口复发,临终前叮嘱孙权:“天下方乱,以吴越之众,三江之固,大可有为。”

    “倘内事不决,可问张昭;外事不决,可问周瑜。只可惜周瑜不在身边,不能当面嘱托。”

    孙策说完,转过头来,看了看站在自己身边的部将。之后,他慢慢地闭上了眼睛,瞑目而逝。】

    <好难过啊,舍不得三国第一无神论者的死亡呜呜呜>

    <标题难受:孙——笨——啊啊啊>

    <坚定的唯物主义战士——孙策>

    <本质是君权与神权的斗争。>

    <大陨石术·魔导师·刘秀:小老弟你占我刘家地盘,我还得保佑你是不?>

    <策哥真猛啊,1v3还打赢了>

    <你当策哥为什么被叫小霸王,小项羽?>

    <孙策:今天要让你知道江东谁才是主人!!!>

    <神棍就是该杀!>

    <内事绝不问张昭,外事绝不问周瑜[笑哭]>

    [东汉建安五年吴侯孙策:我死得这么窝囊?!]

    [秦始皇二十九年项羽:小霸王是有些本事!]

    [魏武帝曹操:狮儿难与争锋也!]

    [汉光武帝刘秀:你们这群乱臣贼子,朕还得保佑你们???]

    ...

    【袁绍举兵七十万进攻,曹操领兵七万驻扎官渡。

    沮授谏言不宜急攻,而是利用粮草优势缓守,袁绍不听,将其押在牢房与田丰为伴。

    袁绍利用人数优势首战大捷,围困曹军。曹操苦思破敌之策却没有结果。刘晔献“霹雳车”之计,暂时击退袁绍。

    袁绍因为兵多,所以定乌巢为囤粮之地,大将淳于琼守粮。许攸献计突袭许昌,袁绍不听。恰在此时,邺城信使来言:许攸在冀州之时,曾滥收民间财物,且纵令子侄辈多科税、钱粮,饱入私囊,今已收其子侄下狱…

    许攸只道是审配诽谤。

    审配害我

    袁绍怀疑他与曹操有勾结,许攸遂投靠曹操。】

    <曹老板的高光时刻[打call]>

    <七万对七十万,优势在我[狗头]>

    <袁绍不~听~>

    <袁本初:没人比我更懂打仗[狗头]>

    <袁绍的牢房真是人才济济啊。>

    <沮授是真忠臣>

    <曹老板这次是真的被打得怀疑人生了>

    <还得靠科技强国>

    <看到袁绍真想起了一句“岁月是把杀猪刀啊”>

    <袁绍但凡听了手下人的话,也不至于如此。>

    <《全

    部

    选

    错

    也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