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李然然连着古代陋习系列看了三期,这是最后一个视频。(视频一开始就放了数张图片,外表都是看着平平无奇的塔,看着黑白照片却有股悲凉气息,旁边用白字备注:婴儿塔)
【清朝中后期,有了专门收纳丢弃婴儿的婴儿塔。婴儿塔形制各异,有的是单独的塔形建筑,有的是建筑群,有的是在乡间田野中的小亭子。婴儿塔的形状像个小塔,上面会有一个小洞,里面是专门用来投放婴儿的尸体或骨灰的地方。在塔的旁边,有的会摆放着一些篮子,它们是曾经用来装弃婴的。简言之,婴儿塔是一个专门用来处理死婴的地方,里面的婴儿也基本是女婴。
】
<弃婴塔里无男婴,学堂之中无罗裙
>
<已经开始生气了>
<人啊越亏欠什么,越怕什么。怪不得鬼婴是恐怖故事>
[秦始皇二十九年长公子扶苏:周时便是将“慈幼”放在社会救济之首,不曾想到清时“弃婴”会变本加厉]
[宋神宗·赵顼:唉]
[宋熙宁二年苏轼:应建立慈善组织,组织救儿,而不是专建塔杀婴]
【许多刚出生的女婴,在还没有世界意识时便被各种方法杀死,或扔河中池塘里、或捂被子里。甚至于有的父母为了下胎生儿子会把水烧开,将自己的女儿活活烫死后沉入江中,使其永世不得转生;有的会把女儿扔进粪桶,让其在脏污中耗尽生命;有的会把女儿埋在马路下面,让过往行人践踏尸骨。他们认为这样杀死女儿,她就再不敢投胎自己家了。】
<这TM还是人???[呕]>
<这些不配称为人,下地狱吧>
<永世不得转生的是你们!!![哭]>
[宋仁宗·赵祯:不配!根本不配称为父母!!!]
[宋熙宁二年黄州人王天麟:在黄州本地多有淹杀初生婴儿的恶习]
[明万历七年江西人郭子章:本地的人最爱溺女,已成风气。即使朝廷多次多有禁止仍不能绝]
【杀婴、弃婴自古便有,到了宋代逐渐演变成杀婴习俗——“生子不举”。就是生了孩子不养育,把婴儿溺死或扔掉。苏东坡在被贬期间就曾见过不少杀婴事件。一个姓石的贫农,已经杀了两个婴儿。一年夏天,他的妻子生了四胞胎,他亲手把妻子和婴儿都杀了。苏轼认为,没人性的溺婴暴行,应当予以遏制。于是给朱寿昌写信希望能将“故杀子孙,徒二年”的法律推行到鄂州各县之中,警醒百姓杀婴是要判刑的。然,就算宋朝统治者做了不少应对措施,出台了各种法令禁止杀婴、设立专门的慈幼机构,也未能改变社会杀婴现状。到了明代,在浙东地区还有溺头女婴以利生男的习俗。】
<弃婴,因为养不活。弃女婴多,因为重男轻女,因为传宗接代,因为劳动力......>
<那个年代的四胞胎啊,草,还是人吗?妻子都杀......>
<宋朝好像还有人头税,养不活>
<古人不避孕,女的真的好惨,生生生>
[武周女帝·武曌: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穷困]
[唐会昌二年宰相李德裕:养病坊再多,也救治不完那么多婴儿]
[宋熙宁二年苏轼:真没有解决办法了吗...]
[明嘉靖二十六年徐阶:南方盛行溺婴,唉,难,难,难]
【为什么溺婴?
贫穷
赋税压得百姓喘不过气。汉武帝时期,孩子生下来三岁就要开始交人头税,为了逃避赋税也出现杀婴现象。宋朝在收税方面竭尽所能的榨取。嫁女高昂的嫁妆。于是不仅穷人要淹死婴儿,富人也跟着淹死女婴。明人控制家庭人口,有的地方只愿生两个孩子,多了就淹死。明成化年间曾制定过《禁约嫁娶奢侈淹死女子例》,然,明代溺婴已经导致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男多女少。】
<宋朝的各种杂税是真的多,他们自己都说“本朝两税之数,视唐增至七倍”。[裂开]>
<如果说养了几个女孩后免除徭役,会不会杀婴会少些?>
<还别说明朝嘉靖时期有个地方官就是这样做的,情况是好些了,但治不了本>
[汉武帝·刘彻:!!![惊讶]]
[宋宝元元年人:苛捐杂税何其多,能养活儿子很不容易了...]
[明嘉靖二十六年益阳知县刘激:唉,百姓多有重男轻女思想,唯有给予好处才会愿意养]
【古代各朝各代的救治机构
周朝将“慈幼”放在社会福利救济之首,从西周至秦汉,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慈幼恤孤慢慢形成了一种“官方为主,民间为辅”的发展模式,并一直延续。但慈幼恤孤多数停留在官方颁行政策或举办间歇性的济赐救助活动,以及民间的士绅官员、家族团体等发善心进行的就近救济这样的层面上。
武则天长安年间,佛风盛行,出现了受官府监督,由寺院经营的悲田养病坊。宋代,形成专门的慈幼恤孤机构,儒家仁义学说的影响日益加深,在地方官员的倡导下,南宋的慈幼机构纷纷在各地建立起来,朝廷下令在临安府创立慈幼局,动用中央的力量缓解弃婴问题。
元明时期,停滞不前。明末清初,地方士绅积极参与行善,承担起教化社会的使命。在地方的强力推进下,自雍正二年起,官方对民间慈幼事业的支持力度便逐渐变大,慈幼机构改善了底层、婴儿的生存环境。】
<儒家思想只能约束朝廷、约束受儒家思想的士绅,约束不到社会底层人>
<底层人多数人只想有口饭吃,活着就行...愚昧、无知...>
<明朝,让我惊讶的是地方乡绅还会做这些事>
<好名声谁不想要>
[宋神宗·赵祯:虽然南宋的做法也不会根治,但是你们南宋的能不能把做法详细发一发]
[明洪武帝·朱元璋:不好解决]
[明成化三年人:我辈读书人,理当为国分忧,教化百姓]
【溺婴形成的衍生风俗
——童养媳
清朝人想了个办法,在江南士绅的推动下流行起了“童养媳”。卖去夫家养育,待长大后成亲圆房,男方既省下了钱财,又得了一个劳动力,女方也免于被杀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贫穷者生养、嫁娶的困顿,生育女儿的家庭不用担心无力抚养,生育儿子的家庭不用担忧日后没有能力娶亲。这对减少溺女现象起到一定作用。可惜,童养媳家庭地位很低,没有人身自由,与买来的婢女差不多,不仅需承担繁重的家务劳作还会被夫家当成财产卖出。这也是以一种陋习抑制另一种陋习,并不是禁止溺婴陋习的良方妙策。】
<
前面有人说清朝杀婴是巅峰,我觉得不一定,清朝就是离我们太近了,各种资料比较好找,其他朝代若是找到完整的资料,应该很恐怖>
<恶鬼在人间>
<荒诞现实>
<所以...没有被溺死的,最后的命运也不过如此吗...>
<翻开历史一看,全写着“吃人”>
[汉武帝·刘彻:光幕将此事放出,是有解决办法了吗]
[唐太宗·李世民:一旦形成社会习惯,朝廷很难做到完全禁止]
[武周太平公主:慈幼机构当大力发展,溺婴得靠朝廷和地方共同帮扶,要想除掉百姓的思想,最快方法还是提高女性地位]
[宋太祖·赵匡胤:要想根治唯有解决百姓最缺的东西]
赵匡胤的话让光幕上许多评论的人停止了,百姓缺什么?钱。百姓想要什么?活,好好活。
[明洪武帝·朱元璋:对于百姓应恩威并施,一面给予好处一面法律严规]
......
各朝其实都有下令禁止此类事件的发生,但阳奉阴违者众多。
系统999看了眼自己的能量,嗯,原来已经攒了很多了。哼,真当本系统是摆设吗?
迷迷糊糊间李然然听到有人问那些做了恶事的人应该是什么下场?李然然本能回答:“当然是要让他也经历一遍自己做的恶事啊!”
于是系统999将在光幕前的所有人扫视完毕后,对支持裹脚、冥婚、人殉、溺婴的人甚至是现在还在作恶的人,下决心惩罚他们——恶事重复经历。
支持或让别人裹脚的人,他们被系统999强制终身裹脚,其疼痛度会是女子裹脚的十倍。
悄悄使用活女冥婚的,他们会被系统999强制带进棺材里,活埋。
进行人殉的会被系统999开天眼,让他们无时无刻都看到面目青黑、凶神恶煞的鬼,身体经历百变凌迟之感后,吊死。
溺婴的会被系统999强制带着走到河边让他们也经历一遍溺水之感,侥幸没死的人会看到自己曾溺毙的婴儿怨气冲天的在自己身边飘着,不论男女都再不会有孩子,系统999想了想还给他们贴了厄运符,未来非死也是半残。
之前或许还有人认为光幕真是个“玩意儿”,并非“神物”,现在发生的怪事却让众人真的心生敬畏。
那些以为光幕中看不中用的人再也不敢阳奉阴违了,光幕是有神异的。
第126章
我知道,我不是太子了,父亲
李然然打着哈欠再次刷新视频,连刷了好几次都没遇到比较喜欢的视频。正打算退出视频时,一个视频标题吸引了李然然的注意,嗯,这个标题很容易代入...
【我知道,我不是太子了,父亲...】
(视频中的画面是截取自电视剧《贞观之治》的片段,皇帝愤怒看向面前的太子,而太子满脸的不耐烦,话语间尽是讽刺,两人氛围剑拔弩张。
皇帝用马鞭抽在太子的脸上,“你这个不争气的。”
太子抚摸着眼角处的血迹道:“陛下今日罚我是为家法还是国法?”
皇帝对太子的质问感到不悦和无奈:“承乾!”
一听承乾这名字,太子被刺激道:“请陛下称太子!”
“承乾,不要逼我。”
“我逼你?”
......
跪在地上哭泣并不断用手拍打地面的太子,口中不断重复:“我是太子...我是太子...我是太子啊...”
......
皇帝沉默不语,太子谋反了,他不懂他为什么要谋反。
“父皇,我在太子的位置上已经坐了十八年了,这十八年来还不能证明我的品德不会影响我的朝政吗?”
“你想立魏王取代我为太子,你让他住进武德殿,武德殿是什么地方,你也是知道的。”
“你到底为什么偏袒魏王,这到底是你想看到的,还是你真的不知道?”
“魏王咄咄逼人,你其实什么都知道!”
......
“我知道,我不是太子了,父亲!”
......
“我在问你为什么要谋反!”
“谋反是为了自救,自救必然冒犯根源。”
......
“父亲,在离开你之前我只有一句话,如果陛下封魏王为太子,朝野沸腾,究竟是我的错,或是魏王的错,还是陛下的错?”太子瘸着腿一步步离开大殿。
这是我的儿子,我的承乾,我的太子啊,他怎么会变成这样,皇帝耳边响起太子的控诉声。太子走了,高堂上的皇帝明白自己或许错了,掩面痛哭。
公元643年贞观十七年,李世民下诏罢黜太子李承乾,贬为庶人,放逐黔州。)
<李承乾:工作请称职务>
<皇帝的嫡长子命都不太好诶>
<其他朝代没查过,但是唐朝二十几位皇帝只有代宗和他儿子是正常上位、死亡、不夺嫡的皇帝>
<玄武门继承法才是我大唐正统继位法啊>
<李承乾再忍六年就上位了>
<李渊:你懂我了吧>
<李承乾害怕要谋反能理解,毕竟李世民偏袒魏王,朝廷大臣左右摇摆,他自己还瘸了腿,我都怀疑他在后面精神不正常了>
<不过有一点李承乾低估了李世民对他的父子情,谋反也没舍得杀他>
<所以李世民立了李治,就是怕李泰上位杀了李承乾,立李治是最好的选择了>
<长孙皇后要是还在的话,李承乾肯定不会那么疯,李世民也不会那么偏心>
<汉武帝、康熙帝:这我熟啊>
<李世民还是没有汉景帝狠,既要又要。>
<害,之前那么贤明的太子被那些大儒和自己的父亲逼疯了,唉,我其实都觉得李承乾最后的谋反不是为了当皇帝而是想求死。>
<李承乾:你又为什么谋反?>
<李世民终于明白了李渊的难处,哈哈哈哈>
......
害,太子不好做啊,特别是给强势皇帝当太子的,李然然有点可怜李承乾了。
————
秦
始皇帝二十九年
从前面不少视频里可以看出,李世民是个能力很不错的皇帝,没想到他在对儿子教育上出了这么大的问题。秦始皇嬴政也不知该如何评价李世民了,接着马上反应过来,似乎自己对儿子的教育也不是很行。
历史上的扶苏...
“......”
————
汉
元狩四年
被光幕cue到的汉武帝刘彻神色不太自然,搂着十岁的太子刘据,对他承诺:“朕不会再犯同样的错。”
刘据摸摸父皇揽着的手:“父亲,我会做个好太子的,我还要做父亲最优秀的儿子!”
“嗯,好。”刘彻思考对太子该实行什么教育,连李世民那么厉害的人在太子问题上都犯过错。
回想起光幕之前的视频,子不类父?刘彻站起身抚摸小刘据的头,他不需要像我。
————
唐
贞观二年
李泰从出生后就是宠冠诸王的存在,光幕的视频让如今年仅九岁的越王李泰有些尴尬,不知如何是好。阿娘会不会怨我?阿耶也会怪我吗?还有大哥,他会做什么...
越想李泰就越觉得不好受,低头看地,眼眶微红。
长孙皇后先是将十岁的李承乾抱在怀里,安抚拍着。再看到李泰的模样,心中更是难过。
“青雀,过来,让阿娘抱抱。”
李世民过来时,看到的便是李承乾和李泰在长孙皇后怀里的样子。竟有些踌躇,不敢上前。
想到光幕中的承乾满脸戾气,心中长叹,不能再让历史重演了。
长孙皇后见李世民来了,把两个儿子推给他,“你做阿耶的,可算是过来了。”
“是朕来迟了。”李世民一手一个儿子,一边拍拍李承乾的肩膀看看他的脸,一边又拍拍李泰的肩膀看看他的脸。又将他们兄弟二人的手握在一起,“朕不是光幕上的李世民,你们也不是光幕上的李承乾和李泰,阿耶会让你们都好好的。”说完这话,不由哭起来。
长孙皇后默默递手帕。
“阿耶,我一定做好太子。”李承乾倔强的望向李世民。
李世民心中的愧疚更深,想到承乾的腿...未来还被逼疯了...都是阿耶的错...
“傻孩子。”
又看向李泰,捏捏他的脸,“阿耶也希望青雀能好好辅佐你大哥。”
李泰点头。
李世民开始思考太子应该要怎么培养呢?
李渊在太极宫内看着光幕视频,不怀好意地笑笑,“这个儿子啊,他现在会怎么办呢?”我当然懂啊,兄弟相杀,逼宫夺位,一代一代传下去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