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明正德元年
满殿的人都跪下去了,光幕竟然说宦官刘瑾是立皇帝!那大明正经的皇帝又是什么?
朱厚照也收起了之前看乐子般的心态,刘瑾做的某些事自己是知情的,提拔他的原因自己能不知道是为什么吗?
但是…皇权是不容侵犯的,他刘瑾是立皇帝犯了所有做皇帝的忌讳。
朱厚照当即就让人将刘瑾带到自己面前。
“你说说,为什么光幕说你是立皇帝?”
朱厚照虽是笑着说的这话,但刘瑾还是听出了这话中的凉意。
“陛下啊,臣…臣不知啊…应是有什么陷害导致光幕也误会了臣。”刘瑾不敢说是光幕的错,光幕它有错吗?光幕是神迹怎么可能有错!
刘瑾只敢说是陷害误会,期望于陛下看在自己一直服侍身边的份上饶过自己。
内心讲,朱厚照也不想杀刘瑾,对现在的朱厚照来说刘瑾是一柄好刀,不能损失。但要是轻易放过了他,那自己皇帝的威仪又该怎么办。
刘瑾毕竟跟在朱厚照身边多年了,从朱厚照的面部表情中轻微揣测:“都是臣的错,都是臣的错!还害得陛下被万人所议论,臣真是罪该万死啊。”
刘瑾边哭诉边跪着磕头:“但请陛下给臣一个抓住陷害之人的机会,臣绝不让陛下名誉再受损害。”
朱厚照见他如此上道,也就同意了。朱厚照看着光幕,神色不明。
朱厚照认为大明的国力在父皇时期是衰弱的,父皇一辈子都是朝中文官们的一个摆设!而他不愿意做摆设!
成了皇帝后,想要对付文官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扶持与文官相对的势力。
“光幕啊光幕,下一位皇帝是朕的堂弟,为什么呢,朕为何会早死…”
心中有了答案后,朱厚照决心已定。
……
第115章
工于谋国,拙于谋身
李然然在看时,突然看到一个配角是这么描写的:少年天才,后成了首辅,改革弊政,死后被清算...
作为一个把《明朝那些事儿》看完的人,李然然马上就发觉这个配角不就是照着张居正写的嘛!
鬼使神差的退出软件打开了13站视频,很凑巧的是视频推送主页第一个视频就是关于张居正的视频,李然然果断点进。
【
工于谋国,拙于谋身】
(视频开头是一座雄伟的皇宫,随着旁白声的推进,画面逐渐聚焦到一个身着大明官服的男人上)
【隆庆元年,张居正四十三岁,任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加少保兼太子太保,进入内阁。隆庆六年,隆庆驾崩,张居正密谋驱逐高拱,成为内阁首辅。
权力只是实现理想的工具,他要做的是一个有力量,能造福天下的臣子。历经嘉靖、隆庆二朝,张居正终于走到了臣子生涯的最高点,他的首辅时代开始了。
万历元年,张居正主政,推行考成法,整顿官吏。政令传出,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万历六年,丈量天下土地,推行一条鞭法,太仓粟可支十年有余,周寺积金,至四百余万。
万历新政前的大明王朝南方倭寇横行,西南少数民族暴动,西北与东北两线面临蒙古人铁骑的践踏。张居正主政后,万历新政在国防上改变了千疮百孔,危机四伏,国家局势危如累卵的大明王朝。张居正的改革为明王朝提供了一份丰厚的家底,张居正把行将就木的大明王朝从泥足深陷的困境里拉了出来。
万历十年六月,张居正年五十八岁,去世,死后抄家。长子自杀,次子充军。】
<人亡政息>
<
明实亡于万历>
<再次重申,明实亡于万历这句话不是玩笑,这就是事实[OK?]>
<
万历这个烂人还想开棺鞭尸,啊呸!>
<
所以万历在我们这儿被开棺然后挫骨扬灰了哈哈哈哈[爽]>
<摆烂的二十年也是自毁根基的二十年。万历之后,明朝积重难返,非一位有魄力有能力的君主可以挽救。
>
<其实有点能理解万历,他一直受到李太后和张居正的高压教育,心性肯定随着成长扭曲了,他不觉得张居正是为自己好,他只觉得张居正就是个权臣,严重威胁到了自己的地位。>
<张居正自己说的“吾非相,乃摄也。”>
<
做事真的太绝了,这清算直接导致后面的文官根本没人敢做实事。毕竟前一个做了实事的人后果是怎么样大家都看到了的。>
<
每次读到张居正就忍不住流泪,明朝还让人怎么忠?张居正为了挽救朱明夙兴夜寐,五十多就过劳死了。死后不仅家没了,名声也没了。总有人去扒张居正黑料,说他什么生活奢侈,独断专横,可是评判一个人好坏,又不单单是看一面。正因为他复杂,我越了解他越喜欢欣赏张居正。>
<
整个张氏家族抄家的家产只有不到严嵩家产的二十分之一>
<少时读《明朝那些事》最喜欢的人就是张居正了[哭]
>
<“世间再无张居正”
>
……
[明永乐帝·朱棣:·朱翊钧
烂人!朕恨不能亲自上手锤爆你!]
虽然光幕以前有简单提过张居正,但是当朱棣真真切切看完关于张居正的视频后,整个人都感到了巨大的难受。
光幕说的字字句句都扎在自己的心口处,朱棣看明白了朱翊钧这个龟孙就是因私人恩怨不顾一切都要达到自己的目的。
作为一个皇帝,他不合格。就算张居正诸多不好,但他忠心爱国,为大明付出自己的一生,朱翊钧的做法太伤人心了,也太狠了。
朱棣手按在胸口处,眼中尽是怒火。在旁的太子等人不敢发出一丝声响,连最看不懂脸色的汉王朱高煦也沉默的低下头。
但光幕却泄露了大家的心声。
[明永乐太子·朱高炽:你万历××××(脏话连篇)]
[明永乐皇孙·朱瞻基:丢人玩意!皇爷爷说得对!恨不能亲手揍朱翊钧。]
[明永乐汉王·朱高煦:若是本王,必不负张!]
[明永乐赵王·朱高燧:什么人都能做大明皇帝了吗?]
大明官员看看自家温润和气的太子殿下都骂人了,连带着也发现嚣张跋扈的汉王殿下看着都比后世那个万历帝靠谱(并不是)。
———
明
嘉靖二十六年
已中进士的22岁张居正还不是后面那个透析官场的内阁首辅。
他望向光幕,嘴角蹦得直直的。为大明改革弊政,下场会如何自己何尝不清楚呢。
年轻的张居正,行事有些急躁内心虽有大志但还不成熟。
嘉靖皇帝朱厚熜揉揉额角,儿子在位六年就死了,孙子从光幕中来看好像不咋地,感叹道:
“有张居正乃是大明之幸。”
内阁阁臣皆俯首称是。
而又被光幕拉出来做对比的严嵩眼皮直跳。
朱厚熜在见过年轻版的张居正后,改庶吉士授翰林编修,年轻人再历练历练。
虽然惋惜此间的张居正还太年轻,但是张居正在面对皇帝提出的各种问题时从容不迫的回答,使朱厚熜开始期待着他的未来了。
同朝的徐阶等人也很器重张居正。
———
明
万历七年
万历帝朱翊钧观看了那么多次的光幕,如今是第一次沉默了。
或许是因为得知自己未来做的事而感到羞愧,也或许是光幕说中了他隐秘的心思...
总之,朱翊钧再无颜面见从小教导自己的张先生。
而另一处,张居正与几名官员正在办公。只偶尔抬眼看看光幕又说了什么,光幕有了可以回放的功能后,大家也不再热衷光幕一现就拉着好友同僚们观看了。
从光幕视频开头出现的大明皇宫后众人就留了心思,猜测光幕这次又要讲大明吗?
直到光幕旁白声和字幕出现后,都开始悄悄观察坐于中间,严肃认真的大明首辅张居正。
视频结束后,房间内无一人敢说话,说什么?说咱们的万历皇帝真不是人?刻薄寡恩?心思真狠?死后才多久就开始抄家清算,真不是因为皇帝内心早已不满了?还是说大明因有这种皇帝该亡?
张居正的政敌很高兴,看到张居正未来的结局只觉得解气
!哼,今年已是万历七年了,你张居正还有几年能活?
和张居正亲密者,心中感到悲伤,戚继光自己就是走了张居正这条路,若张居正失势,受过他提拔、恩惠的人会如何呢?
唯独张居正,依旧不受影响地坐着。
张居正在心里问自己:这么个结局,真的不后悔吗?
捏了捏因用笔而感到酸痛的手腕,张居正正了正心绪:自己选择了这条路,未来如何皆不后悔。只痛心于人亡政息...大明终究亡了...
———
文中关于张居正的介绍来自纪录片《中国》和书籍《明朝那些事儿》
第116章
赞张同敞
李然然边看视频边翻评论,忍不住叹气。
唉。
这个视频播完后,自动播放了下一个视频。
【赞张同敞】
(与上个视频同样的bgm响起,漫天白雪下,旁白声响起。)
【崇祯皇帝在面对满朝的官员,终于想起了张居正的好。
“扶髀思江陵,而后知得庸相百,不若得救时之一相也。”
崇祯皇帝特意颁旨复还张居正的荫奉诰命,在这迟来的皇恩浩荡下,张居正的子孙们虽纷纷从流放之地,回归荆州故土,恪守祖训,耕读传家。
崇祯十七年,张献忠的部下打到了张居正的老家江陵,强迫张居正的第五子张允修出来做官,张允修不从,自杀。
张居正的曾孙张同敞做出了与家里人截然不同的事,他决定继续效忠摇摇欲坠的明朝。
崇祯十五年,诏命张同敞慰问湖广诸王,顺道调兵云南。张同敞事毕以后,北京失陷了,不久南京也陷落。张同敞往湖南,在途中听说汀州又陷落了,整个国家除了西南一角以外,都沦陷在敌人手里。张同敞来到广西,投奔永历帝。经过瞿式耜的推荐,永历帝授同敞兵部右侍郎、总督诸路军务。
张同敞的想的是什么?他想的是跟从明太祖的大推翻元朝统治的是他的始祖;整顿国防,分化鞑勒,最后造成明朝强出位的是他的曾祖。他想他也可以与祖上一样。
但是当时的整个大局已经变了,明朝只剩下残山剩水,败兵残将。而在这个小朝廷内部也是内讧频生。
永历五年十一月十七日,孔有德(降清将领)将坚持抗清的张同敞押往刑场。行刑的时候,张同敞衣冠整齐,昂然地站着。头颅落地以后,他向前跃起三步,方始躺下。
“他的祖先张居正也曾手握权力,然后整顿国防,想要让这个国家重新走向强盛。因此,在张同敞的身体里,存有祖先的报复,但是奈何如今的明朝,就只剩下残兵败将。”】
<我真的不敢想张先生要是知道了万历的所作所为后会怎么样...自己教导的学生,在临终前想的也是大明改革...>
<真是“皇恩浩荡”,可大明不会再有第二个于谦和第二个张居正了>
<马后炮,人心都凉透了>
<崇祯是个好皇帝>
<觉得崇祯是好皇帝的,也觉得他对得起卢象升、孙传庭吗?>
<张家的家风很正啊>
<发现他们心中想的并不是皇帝,而是国家。>
<残破腐败的国家救不了的,全烂了>
<明末真的很多人都在努力,可惜>
<孔有德?呵呵,孔家世修降表>
......
[明景泰帝·朱祁钰:于少保不会死。]
景泰帝朱祁钰庆幸还好皇兄已经死了。
已经给于谦翻案的成化帝朱见深叹息,“迟来的皇恩浩荡又有何用...”若父皇在一辈子都在南宫里,就没有这些事了。
正德帝朱厚照对张居正的感触不深,但是提到于谦,也是多有埋怨明英宗。
张居正见弹幕有很多人对自己惋惜和询问,于是也发了一条
[明万历七年内阁首辅张居正:为大明有死而已。]
许久未发言的洪武帝朱元璋也忍不住了
[明洪武帝·朱元璋:·朱翊钧:朕看着你呢,你小子要还是做了这些事,当心朕亲自来找你。]
朱翊钧对朱元璋威胁的话,马上做出回应
[明万历帝·朱翊钧:太祖在上,绝不会了,我一定好好听张先生的话。]
......
明
万历七年
朱翊钧反复告诉自己,光幕说的还没有发生,一切都有挽回的余地。
在见到张居正后,许是想起了光幕说的话,朱翊钧眼眶微红:“张先生,是学生的错,学生今后不会如此了...”
张居正阻止了朱翊钧的话语,一本正经道:“臣主持变革,得罪的人何其多,陛下被身边小人蒙蔽,臣不会怪陛下。”
朱翊钧所有的话都被噎住了,有些无措的站在张居正面前。
张居正叹了口气,“陛下可怨臣?”
朱翊钧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怨么?怨的罢,自己已经大了,可张居正对自己还是像以前一样,无论自己做什么他们都不会满意。
朱翊钧明白张居正和太后都是为大明好,为自己好,可...太难熬了...
见面前的张居正已不复儿时教导自己那般样貌,突然开口:“先生也老了。”
“朕会好好学习如何治国,不使先生失望。”
————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