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69章

    因鸡汤视频而引发的多种猜测

    嗯???怎么是看着我最近太摆烂了吗,所以都给我推荐这种励志视频了?

    李然然翻了个白眼,顺手点进去看看有多励志。

    【每日一遍,防止摆烂!!!】

    (配着燃向bgm,再加上一些中外的电视剧励志片段,看着就很难让人觉得不热血)

    <今年必上岸!!!>

    <

    许愿事业编上岸[保佑]>

    <

    一定上××大学!>

    <教师考试一定要过啊[合十]

    >

    <

    考研顺利!!!>

    <鸡汤视频还是可以燃一阵的,但是想对评论区的各位说:人生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任务,经历过了后也就云淡风轻了,就算现下痛不欲生,但请一定坚持下去。>

    <不要去想结果如何,就只想着怎么算对就好啦。>

    <祝愿各位得偿所愿,前程似锦。>

    <会找到好工作的[许愿]>

    ……

    李然然躺在床上看着评论中关于各类考试的许愿上岸,也想到了自己以前于是默默的给他们点赞。

    历朝各界人士对这个视频陷入了沉思。

    “其言之考试,与科举一样乎?”

    ———

    秦

    始皇二十九年

    嬴政还记得光幕播过的科举考试,但要做成这个离不开所谓的“纸”。

    “陛下,墨家的最新消息传来,“纸”已完成。”一寺人弯腰跪到来始皇帝前。

    “既已完成,应当早报。”嬴政很是高兴,“纸”终于完成了,这于自己而言,于大秦而言何其幸事。

    没多久,墨家的巨子就小心捧着完成的纸来到始皇帝面前。

    嬴政从中轻拿一张仔细观察,这纸虽然没有光幕展现的那么白,摸着也不太顺滑,但是嬴政还是很高兴。

    “我大秦也拥有了,好,好,好。”

    连说三个好后,扶起墨家巨子,拍着肩膀道:“你们都是功臣,必千古留名。”

    纸已完成了,那么就来看看这考试是如何的吧。

    这边扶苏似有些纠结,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嬴政察觉出异样,皱眉道:“做甚如此姿态。”

    扶苏似是下了决心,将手中的竹简呈给了嬴政。

    嬴政拿着看了眼,略惊讶着:“李斯竟是让你给朕。”

    ……

    ————

    唐

    贞观二年

    李世民看到光幕提到这么多考试,就不由又想到科举糊名一事。

    “科举糊名,看来不能再脱才去了。”

    又想到朝堂上世家的反对,李世民冷哼:“他们还是不满足啊。”

    魏征率先说出自己的想法:“陛下,他们反对这事无非是触碰到利益问题。”

    李世民差点就翻白眼了,这谁不知道,说什么废话呢。

    李世民原先是觉得魏征被光幕提过且用过后发现他也的确是个人才便格外看重了些。

    但没想到魏征他就是个喷子,无论自己干什么就要被喷。

    魏征接着话说:“但,陛下万不可妥协。臣认为如今制度初立正是个解决蛀虫的好机会。”

    杜如晦也赞同魏征的话:“臣也同意魏大人的话。世族所拥有的资源和书籍远比其他人丰富,科举糊名这对于他们来讲在当下也是不会有太大损失的。”

    “嗯…的确,光幕也现世这么久了,朕就看他们会不会做出有违天意的事。”

    李世民突然想到了光幕不就是上天旨意嘛,这个可以好好利用!

    ……

    ————

    明

    洪武二十七年

    “哎哟喂,这后世怎么也还是这么多考试啊。”周王朱橚骂骂咧咧的和弟弟们吐槽。

    朱元璋对于科举考试没什么好心情,对于科举取士的效果也一直感到十分失望,还曾停止过科考。

    “想必应该是和科举差不多吧。”

    “欸,你们看啊,这后世的什么中考、高考这些是不是就是县、府、院试?”蜀王朱椿开始类比了。

    宁王朱权也插话:“那后面的教资?公务员?事业编?这些又是啥?”

    “……”

    第104章

    选官制度变化

    正好看到后面有关于选官制变化的视频,李然然觉得刚看了个热血视频那就闲着也是闲着,回顾下以前学过的知识吧。

    【我国古代选官制度变迁

    】

    【一、世卿世禄制

    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天子、诸侯、卿大夫这三个都是阶级世系固化,为官也是世世代固袭的。

    二、察举制

    秦朝开始实行郡县制,各地的官员由中央直接指派,这有效避免了诸侯割据局面。

    汉朝建立初期虽实行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并存的制度,但后期还是取消了分封制。

    选官方法采用的则是察举制,由地方官员向中央人进行考核,以此来选拔官员。

    选举被地方所控制,引发出腐败等问题,平民也难以获得上升机会。这也造成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形势。

    四、科举制度

    隋文帝杨坚废除了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而科举制则应运而生。

    创立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方法,考生也不论出身高低贵贱都可以报考。

    唐时期的科举制,考卷不糊名,判卷老师实行通榜行卷制度,根据考生在社会上的名声大小选择性给考生加分。

    宋朝的科举制,首先招生规模就比唐朝扩大了许多,制度也更加完善,还实行了弥封、锁院、誊录等制度。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腐败事件的发生。

    明清的科举考试为达到统一知识分子的目的,考试内容被严格限制在四书五经之中了。也是从明朝起,科举制度逐渐从巅峰走向僵化,也从一个为国制度制度变成了一个落后的束缚思想的制度。

    科举制度在我国一直持续了一千三百年,直到晚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建设新式学堂。

    但科举制依旧对现在我们的考试有着深远影响,甚至还传播海外。

    】

    <SOS,

    初中学历史的记忆又来了…>

    <

    袁绍:四世三公!>

    <曹操也是举孝廉入仕的耶>

    <说实话曹老板是挺孝的,为父屠徐州嘛[狗头]>

    <也不得不说二十四孝中某些毁三观的故事了[笑哭]

    >

    <

    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点赞]>

    <

    九品中正制才是最离谱的…>

    <任何一个制度用久了怎么都会有缺陷,想投机取巧的人总会找到捷径>

    <喔,看样子阶级还是得流通啊

    >

    <科举制度最开始根本就没平民什么事,大都是由门阀世家控制了的。朝廷科举目的主要还是想用寒门布衣来冲淡世家门阀所握有的权力来巩固皇权。>

    <确实,我们熟悉的科举应该都是宋朝以后的,隋唐的科举根本不糊名字,而且对于世家门阀的冲击还是很小的

    >

    <敢笑黄巢不丈夫啊?唐朝科举的离谱事儿也蛮多的了,还记得那什么因为父亲名字叫李晋肃儿子就不能参加进士考试的>

    <没记错的话就是“诗鬼”李贺,唉,他反正挺倒霉的,韩愈帮忙说话都没有成,他死得也早…可惜了才华啊…>

    <科举制说是为了平民创造上升通道,根本还是害怕把平民压迫太狠起来造反,现在给他们点盼头,让他们觉得好好读书就有机会进入改变阶级>

    <以前读书人不多,大部分还是农民文盲>

    ……

    秦朝这下是明白未来选拔人才的方式了,但是弊端也从中得出。不过光幕说的也对,没有哪儿个制度是非常好的,还是得找到现阶段适合的才行。

    此时的秦统一六国一年了,淳于越也才入秦。秦始皇虽还是将淳于越指派给扶苏做老师,但同时因为光幕的剧透让秦始皇对儒家多了些警惕。

    而这时的扶苏未明确自己的政治主张,见光幕显示的文字,在心中悄悄思考着为何汉初是实行的分封与郡县并存,而之后又取消了分封?

    是否郡县制优于分封?

    但…

    嬴政察觉到自己长子的异样,并未开口提醒。

    ————

    东汉

    建宁三年

    袁氏兄弟俩在看到光幕说四世三公,有些愣神然后再迅速低头。

    本来四世三公这不是代表着自家很厉害嘛,没什么不好的,但是在这个视频里提到这个词就让人觉得大事不妙啊!!!

    相比于袁绍的胆战心惊,袁术则更多是不服气,怎么光幕总是提到曹操和袁绍,明明自己的出身比他俩都要好,光幕怎么不多提自己呢…

    曹操是反应过来这个视频的讽刺意思了,但在看到自己未来做的"孝顺事"时,心中直发怵。

    忙跪下对汉帝刘宏请罪:“臣不应该意气而做出此等伤天害理的事,臣有罪。”

    刘宏看着眼前的少年,也就比自己大了两岁而已,但现在处事颇为聪明。

    怪罪当然不能怪罪了,就因为光幕语意不详的几句话就要处置吗?

    “现在提前知道了日后事,可要汲取教训啊,正式做官后可不要如此了。”

    徐州人阴阳怪气:你清高[点赞],你孝顺[点赞],你为了老父亲屠我们,厉害厉害[点赞]

    ————

    唐

    元和十二年

    李贺人病恹恹的躺着喝药,也不看光幕整个人散发着阴沉的气息。

    李母在听到光幕说自己的儿子很倒霉时还能强忍着眼泪,但当听到李贺死得早后,再也控制不住了。

    我的儿啊,为何如此命苦…

    因光幕原因,韩愈的仕途较历史上而言顺畅了很多,这时见光幕提到以前的那件事,韩愈也有些惋惜。

    “也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

    能帮就帮一帮,要是能够改变他早亡的命也好,于是让人去寻李贺。

    ……

    (历史中李贺是在元和十一年病逝的,这里是私设他元和十二年还活着)

    第105章

    考公常识刷题篇

    鸡血打够后,李然然想到之前在13站免费领取的公务员考试资料才看了常识,于是下意识的在搜索框输入“考公”想找找相关视频看看。

    【考公常识篇快速刷题一】

    【1、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由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封建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A.君臣关系日趋不平等

    B.君臣关系逐渐疏远

    C.君主专制制度日益强化

    D.君主越来越不开明】

    <朱元璋他贫民出身,当然很享受官员的跪拜礼咯>

    <所以我更喜欢秦汉唐。明朝和清朝这两半斤八两,都让人讨厌…>

    <在这场朝代混战中有个朝代又轻轻的隐身了欸[笑哭]>

    <秒选CCCCCC…>

    看眼题目so

    easy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