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68章

    女性政治家混剪(外)

    【伊丽莎白黄金时代、英国黄金时代的开创者

    我已经嫁给了英格兰整个国家;我只是妇道人家,但是我有着囊括四海的帝王胸怀,一个英格兰王应该有的胸怀。

    ———荣光女王伊丽莎白一世】

    <女王不朽!>

    <我佩服伊丽莎白的勇敢和清醒,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英国>

    <伊丽莎白女王所展现的不就是:情情爱爱算什么,我要的,可是权倾天下[狗头],我真的爱死事业批了[爱心]>

    <提到伊丽莎白,就不得不说她姐姐血腥玛丽了,害,都是可怜人,该死的渣男亨利八世>

    <不过最后她们姐妹俩合葬了,成了彼此最亲的人。“无论在王位上还是坟墓里,我们姐妹在一起,伊丽莎白和玛丽。”>

    <突然想知道英国处于伊丽莎白时代的时候,我们古代是哪儿个朝代?>

    <好像都到明朝中后期了,约莫万历那个样子>

    .....

    [大明永乐帝·朱棣:有郑和,他出海经验很丰富的]

    [大明永乐帝·朱棣:海上霸主是吧?哼!这次让你们看看什么才叫真正的海上霸主[白眼]]

    [大明洪武帝·朱元璋:[无语]你了不起,你了不起]

    [大明万历帝·朱翊钧:遵从光幕意思,海洋不可废]

    [明万历六年内阁首辅张居正:变法以强!]

    [宋熙宁二年宰相王安石:你也要变法吗?]

    [明万历六年内阁首辅张居正:荆公的变法我也认真研究了很多遍。]

    [宋熙宁二年宰相王安石:[怔愣]]

    [大明洪武帝·朱元璋:

    内阁?首辅?这分开咱还知道,合在一起啥意思???]

    ————

    【日不落帝国巅峰时期、维多利亚时代

    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谷仓;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矿区;加拿大和北欧半岛为我们种树;

    澳大利亚为我们牧羊;还有阿根廷为我们养牛;秘鲁送来白银,南非进贡黄金;

    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地中海是我们的果园;

    至于我们的棉花种植园正在从美国南部向地球一切温暖的地方扩展。

    ———大不列颠和爱尔兰国女王和印度女皇维多利亚】

    <就记得以前很喜欢看那个电视剧,可喜欢她和阿尔伯特亲王了[爱心]>

    <天佑女王!>

    <在英国历史上,有两个以统治者名字命名的时代—“维多利亚时代”和“伊丽莎白时代”>

    <虽然但是英国的辉煌也就到这了,最后的高光时刻>

    <我只想到了鸦片战争…还有就是道光你真的是普通且自信啊…[皱眉]>

    <呜呜呜,鸦片战争,[哭]>

    <大清:栓q>

    <女海盗头子[皱眉]>

    <现在的英国:小不列颠快没北爱尔兰联合不起来王国[狗头]>

    ......

    [宋神宗·赵顼:天佑女王???华夏人不讨厌他们???]

    [清道光帝·

    爱新觉罗

    旻宁:你们…你…[吐血]]

    [唐太宗·李世民:这些外夷都是女子为君主?]

    [宋太祖·赵匡胤:日不落帝国在她手中是巅峰?]

    [宋哲宗·赵煦:果真是不能小瞧女人]

    [武周帝·武曌:说得对]

    ————

    【俄罗斯帝国承上启下时期

    中兴俄帝国、功过掺半

    ——俄罗斯帝国守护者女沙皇伊丽莎白】

    <她要是晚死几天欧洲历史就改变了[吃瓜]>

    <错就错在选错了继承人,选叶二不好嘛>

    <三条裙子战争>

    <她的谋略、统领国家的能力真的很强>

    <可惜没有亲生儿子>

    ......

    [汉光武帝·刘秀:又叫伊丽莎白?]

    [汉高祖·刘邦:他们名字是就只有这么几个么]

    [清乾隆帝·爱新觉罗

    弘历:俄国!伊丽莎白!哼,前些年还说友好互商,结果背地里搞这么些小动作!]

    [元世祖·忽必烈:俄国这么厉害?地图上看着蛮眼熟的]

    ————

    【俄罗斯历史上唯一一位被称为大帝的女沙皇

    “假如我能够活到二百岁,全欧洲都将匍匐在我的脚下。”

    ——叶卡捷琳娜二世】

    <拥有野心是女人最好的评价,啊啊啊叶二就是最优雅的野心家[爱心]>

    <乌拉!乌拉!乌拉!>

    <冷知识:叶卡捷琳娜跟乾隆是同时期君主,乾隆退位和叶卡捷琳娜死亡时间都挨得很近。[狗头]>

    <她的文治武功真的影响了后面许多统治者>

    <俄罗斯人尊称两个沙皇为“大帝”他们分别是:沙俄的奠基人彼得一世和沙俄巅峰的缔造者叶卡捷琳娜二世>

    <她一直实施的就是不断扩张的政策,她统治时俄罗斯就已经完成了西扩和南征,还控制了黑海和波兰,夺得了出海口>

    ......

    [清乾隆帝·爱新觉罗

    弘历:……]

    [唐太宗·李世民:语气很狂,又有实力,大帝这个名头实至名归啊]

    [宋仁宗·赵祯:嗯…女子为政的巅峰时期好多]

    [汉武帝·刘彻:野心勃勃又聪明的女人]

    [武周帝·武曌:手中握有权力才是最好的]

    第102章

    眼前划过的是苏辙的一生

    李然然这几天沉迷于看各种混剪短视频,看了眼下一个剪辑视频的标题后,李然然果断点进去了。

    【你眼前划过的是苏辙的一生】

    【苏辙十七岁娶年仅十五岁的史瞿之女。少年夫妻,恩爱和睦,情谊深重。

    十九岁知贡举登五甲,并献《上枢密韩太尉书》给枢密使韩琦。

    二十三岁参加殿试,被任命为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

    二十七岁出任大名府推官。

    二十八岁父亲苏洵逝世,苏辙兄弟回蜀葬父。】

    【三十一岁在殿前对王安石的青苗法利弊进行陈述。后因与王安石意见不和被贬出京。

    四十一岁兄长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苏辙上书请求以自己的官职为兄赎罪,不准,牵连被贬,且五年内不得升迁。

    四十七岁神宗驾崩,哲宗年幼即位。朝中旧党执政,苏辙以秘书省校书郎被召回。

    四十八岁任右司谏不久升迁中书舍人。并连上三疏揭露吕惠卿的奸恶。反对司马光的废除雇役法、恢复差役法政策。

    五十一岁吏部尚书,出使辽国。

    五十二岁御史中丞,龙图阁学士。

    五十三岁因苏轼遭排挤乞求外任,苏辙也随兄乞求外任,未准。

    五十四岁因郊祀天地而特加苏辙为护军,进爵开国伯,实封食邑二百户。】

    【接连被贬

    五十五岁哲宗亲政,新党得势。次年苏辙政敌攻击,连遭贬谪。

    五十九岁苏辙送兄苏轼赴南海。兄弟诀别,一生再难相见。

    六十二岁徽宗即位,次年苏轼去世。苏辙在悲痛中写下《追和轼归去来词》、《东坡先生墓志铭》。

    六十六岁苏辙颍川定居,读书著述,谢绝宾客。

    苏辙享年七十四岁,朝廷追复苏辙为端明殿学士,特赠宣奉大夫。

    累赠太师、魏国公,追谥“文定”。】

    <“千古一弟”“干活升官捞哥哥”>

    <苏辙和他妻子感情也很好,他和王安石一样都没有纳妾诶,好男人>

    <两兄弟感情真好,总会被一些亲情感动[哭]>

    <弹幕能不能不要总说捞哥哥的梗了啊,点进来看的人只是想了解苏辙个人>

    <可是他们的感情真的好好磕啊,顺便求有啥可代[委屈]>

    <emm,其实怎么说呢,感觉苏辙的政治主张有点子离谱[捂脸]他竟然主张割地…后面西夏侵扰的时候,也觉得是割地不够导致的,就很离谱了[裂开]>

    <怎么都绕不开的王安石变法,激进派和保守派简直就是两个极端。要是都中和下,听听意见就好了>

    <后面宋徽宗又迫害元祐党人,自仁宗朝后党争是越来越激烈了。我方升官,你方贬官,你方升官,我方贬官>

    <对的,还是少玩梗了吧。大家把自己对古人的想象给安一些人设真的挺不尊重的,两兄弟感情好,是一桩美谈,但没必要在各个视频底下说吧,看了下弹幕,几乎全是玩梗说这个的,没多少人讨论这个视频的本身>

    <对哇,都不要吵了嘛,他俩的感情在千古绝唱《水调歌头》中不是很明显了嘛>

    <我是从这句里面get到的“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文定是个美谥耶>

    <up主下次可以做做苏洵,他们父子三人都好优秀>

    <up剪得好片面,好多大事没有剪上去…敷衍…>

    ……

    李然然对于苏辙并没有很了解,就只知道考点唐宋八大家之一,以及很火的那个梗:苏辙升官捞哥哥。

    这个视频看完,好像真的看完了苏辙的一生,李然然表示之前真的以为捞哥哥只是个梗,没想到苏辙和哥哥苏轼的感情是真的感人啊。

    ……

    看光幕的某些人不解,在后世不纳妾是种美谈吗?怎么就是好男人了?

    “这词真真美妙啊。”围坐一起喝酒看光幕的人,都开始拿笔将《水调歌头》完整抄录下来。

    ————

    宋

    熙宁二年

    苏轼有些不好意思,唾弃自己真是愧为兄长了。

    “弟弟,我以后,不,从现在开始我一定对你好!”

    “你说啥呢,咱们兄弟关系不是一直很好嘛。”苏辙吃着苏轼给的东西,不解道。

    “唉,为兄…”

    “哥,后面我一定很后悔和你分开这么久…到死都未见上一面…”

    两人都沉默了,苏轼突然开口转移话题:“没想到后世人竟还会因你我二人的感情吵架。”

    苏辙也看到了评论区,感慨着:“我哥在后世就是很受欢迎嘛。”

    “哈哈哈,唉,也不知道后世人为啥这么喜欢我。”苏轼装作很苦恼的样子让苏辙好一阵无语,同时也开始反思自己的某些政治主张。

    皇宫

    宋神宗赵顼赶忙向自己的变法搭子王安石问:“苏辙如今多少岁来着?”

    宋神宗现在就想知道自己是多久死的,怎么自己儿子还年幼就即位了啊。

    王安石从光幕中算着:“正是三十一岁。”好家伙,原来就是今年你要和我辩法啊。没关系,反正你都是要被贬的。

    但又想到评论中说的多听意见,以及后面的党争严重,王安石决定后面还是找苏辙他们兄弟好好谈谈吧。

    赵顼得知自己十六年后驾崩,暂时也能接受,但还是疑惑自己儿子怎么就还小呢。

    “过了八年才亲政,不应该啊…”

    ————

    宋

    元祐八年

    宋哲宗赵煦的注意力全放在了苏辙的五十五岁和六十二岁间:“朕只有七年的时间了吗。”

    赵煦刚亲政不久,就算是早知道自己活不长久但也没料到会这么短,才二十五岁就驾崩实在难以接受。

    “咳,咳,咳…”

    “陛下,勿动怒,今有光幕在,必会有解决之法的。”章惇有些害怕了,自家皇上身子骨是不怎么好,但大宋好不容易出这么一个强硬的皇帝,上天不要如此不公啊。

    特别是想到宋徽宗,虽然人现在已经死了,但还是想现在的陛下活久点,好怕后面皇帝不靠谱啊。

    第103章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