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56章

    <天水麒麟儿为报武侯知遇恩,愿为汉室赴国难>

    <蜀汉后期幸得有姜维,可惜的是只有一个姜维[叹气]>

    <姜维:我有一计…

    刘禅:停!我看了出师表,里面根本没有你!>

    <姜维甚至没有见过先主刘备,却一直在说兴复大汉,继承丞相和先帝的志愿[大哭]>

    <继丞相之遗志,讨篡汉之逆贼!>

    <天命不在汉,不可强求。>

    <身后无主,纵夺得燕云十六州又有何为?岳飞与姜维的处境又何尝不是相似的>

    <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刘禅真的不值得>

    <姜维最后的一些操作真的,就…可以说蜀国是因为姜维才灭的>

    <九伐中原,国力真的受不住了>

    <还是多去看看史料再来讨论吧…>

    <毕竟诸葛亮也只有一个>

    <害,蜀汉最后竟然是靠一个魏国的降将>

    <国运这个东西真的有点厉害,刘邦开创大汉从蜀地开始,大汉的结局也是在蜀地[难过]>

    <姜维一计害三贤,已经很厉害了>

    <汉大将军,始于韩信,终于姜维。>

    ……

    季汉的浪漫,不就源于这一群理想主义者吗?

    有着共同目标,也不怪这么多年来,大家对于季汉的惋惜,也正因如此对于刘禅的怨才更深了…

    刘邦原先根本没想过大汉会有四百多年,也没想过在经历过王莽篡汉后会有刘秀的复兴,虽早知道刘备没能再兴汉室,但是这个子孙能得这么多人的追随,人格魅力看样子还是能和自己比的。

    韩信在长安过着软禁的生活,每日就靠着看光幕打发时间。

    见到【汉大将军,始于韩信,终于姜维。】这句话,不由愣住。

    一方面替最后一位汉大将军姜维感到惋惜,另一方面也是开始怀念之前做汉大将军时的日子。

    陈仓之战、安邑之战、京索之战、破齐之战、破代之战…

    不管是皇帝刘邦还是汉王刘邦,也不管是汉大将军韩信还是淮阴侯韩信,那段时光终究是回不去了。

    刘备恨不得将刘阿斗从三弟那里接回来,吊起来打一顿。

    “你说说,他对得起这些忠臣吗!”

    刘备实在是被光幕的话刺激到了,姜维这个降将都知道不能降,他竟然降了…

    “天水姜伯约…”诸葛亮算算时间此时的姜维应还是少年。

    面对这么个素未谋面的弟子,诸葛亮还是感兴趣的。

    “臣…”

    “欸~我知道你想干什么,等咱们北伐,就可以让你们再续师徒前缘。”

    刘备笑着阻止了诸葛亮要说出口的话。

    另一边的刘禅,战战兢兢的看着面前的三叔张飞。

    张飞对这个从没见过面的汉大将军很是惋惜,恨恨瞪着刘禅,自己这个侄儿可真是令人寒心。

    天水郡冀县

    “???”与母亲相依为命的姜维不敢相信光幕的话,年纪轻轻就知道自己的一生么…

    最后的汉大将军。

    此地不宜久留啊。

    姜维虽年轻,但也知道光幕说的这些,自己若不好好处理的话是没有好下场的。

    姜维不带任何考虑,随即便与寡母离开了土生土长的天水郡,隐姓埋名去往益州。

    第82章

    穿古必备技能②

    【早上起床,3分钟快速化妆】

    ……

    李然然发自内心感叹着,这个博主真的好厉害。

    眼睛已经学会了,待会儿看完视频就去下单同款。

    <我作证,这个遮瑕真的nice,泼水都不脱妆哈哈哈>

    <前面的我信了啊,本熬夜选手就指着它来遮黑眼圈了>

    <伪素颜妆绝了>

    ……

    OMG竟然刷到了之前没看完的视频,李然然再次叹服大数据的推荐功能越来越强大了,今天对这个还挺感兴趣的,先看看吧。

    【穿越古代必备技能之黑火药

    】

    【因为之前有小伙伴们害怕贩卖制盐,所以up主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若是在座各位有机会穿越到古代的话,除了贩卖制盐,还能做什么。】

    【今天先给大家讲讲黑火药是怎么制造的。】

    【首先来讲,我国是最早发明和使用黑火药的国家。在我国古代唐朝就发明了黑火药并在后期将黑火药运用到了军事领域。

    但就现实来讲,在古代明朝,黑火药的发展已经是达到了极限。】

    【划重点:一硫二硝三木炭这是必备公式】

    【硫在古代是硫磺,用于中医的话有清热解毒的效果(外用的!!!),我们需要小心的将硫磺晶碾成粉末状。

    硝在古代是指硝石,一般是有硝石矿开采的,古代的达官贵人通常用这个来制冰,夏日取凉。记住了哈,硝石也是需要小心的将其碾成粉末状。

    至于木炭的话,这应该是我们最熟悉的东西了,就不过多介绍了。

    在最后,我们将这三样的粉末直接混合即可。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还要考虑各种原料的杂质情况等问题,依据现状进行调整。

    大家若是在此过程中发现产生了大量的烟,不要过于担心,这也是属于正常现象的。

    虽然产生的烟会大大降低黑火药的威力,但是从现实角度来看,在古达若要制作无烟的黑火药或者是像现代的这种枪炮形式,那还是不太可能的。

    我们可以将黑火药放在狭窄的空间引燃,这就制作成了炸药。

    黑火药还有其他的用途,比如:

    ……

    "图片详解"

    今天的视频就到这儿了,最后祝福各位穿越愉快!!!】

    <真好,每天一个入狱小技巧[无奈]>

    <请注意这个与其他几个相比,更容易送命!!!要穿越的朋友们,谨慎啊!!!>

    <温馨提示:硫磺是有毒的,但是可以入药,小心使用就行。

    制作过程一定要小心误伤喔>

    <黑火药我已经会了,现在我想问问黄火药要怎么制作?>

    <你需要去找棉花>

    <急急急!刚落地古代,现需要知识

    :

    土法青霉素、土法水泥

    、土法炼钢、蒸汽机图纸、各类矿藏分布……[狗头]>

    <请问:若是穿越到未来,诸位该怎么办?[吃瓜]>

    <不是,我都TM穿越了,还不准我开挂拥有系统吗?>

    <推荐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看了,又好像没看...>

    ……

    女子们看着自己身边的化妆用具,再对比着光幕里面的女子用的化妆用具,惊讶道:“真的是比现在的好用!”

    统治者们也表示很急,很需要:土法青霉素、土法水泥、土法炼钢、蒸汽机图纸、各类矿藏分布……

    光幕怎么就不多讲讲。

    ————

    秦

    始皇帝二十九年

    看了这么久的光幕终于又来了个有用的!

    嬴政吩咐蒙毅让墨家照着光幕上的继续研究黑火药。

    “让那些骗人的方士也去墨家那边打下手。”

    墨家的任务量加一。

    ————

    唐

    贞观二年

    唐太宗李世民见到光幕上黑火药的威力,在心里勾画着若将其运用到战事上,那将是巨大的变革!

    光幕说唐朝时就有黑火药了,李世民一愣,我身为大唐天子怎么什么黑火药都没见着。

    杜如晦见李世民有些失望,补充着说:“既然是在我大唐出现的,不管是什么时候出现的,现在应也有雏形。”

    “之前光幕提过说是道士炼丹发现的?或许可以让他们往这方面去实验。”房玄龄也跟着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

    而令宋朝和明朝的人惊讶的是:未来的火药比这还厉害吗?

    对哦,是要厉害的。之前讲清朝的时候,那些洋鬼子用的武器就很不同。还有那日本入侵华夏时用的武器也很不同。

    ————

    明

    洪武二十七年

    朱元璋见光幕说【在古代明朝的黑火药已经是极限了。】心中不认同。

    “哼,今非昔比,大明可是要站在世界顶端的!”

    自己的大明要与以前历史中的大明不同,像这种不确定的因素是不能存在的,什么火铳和鸟铳还得再更新!于是下令大量研究更先进的火器。

    “这事儿就交给你们工部去做。”

    工部尚书严震直领命,欲哭无泪,这叫什么事!

    ————

    明

    崇祯二年

    崇祯皇帝朱由检看向宋应星,眼中满含期待。

    宋应星只得起身:“光幕所说的《天工开物》,臣目前有些草稿,但还未完成。”

    原来现在还没有写完啊,朱由检鼓励道:“爱卿平时勿过多劳累,将这本光幕所赞的书好好写出来吧。”

    第83章

    浅谈清朝政治

    又是一个系列视频,李然然看了下视频时长,太长了,还是先看最新的这一期吧。

    【历朝政治得失—清】

    【大家好,我是up熙宁。今天来浅谈下咱们这个系列的最后一期,清朝篇。

    首先,清朝的政治体系是基于“清承明制”上的,但又在这个制度的基础上添加了一部分私心。

    我们在讲前面的朝代政治的时候就说过,我国古代从汉至明的政权可以说是“士人政权”,由读书人掌权。

    读书人通过各种考试进入政府,他们不是一个集体,会拥护皇帝,所以用这些没有世袭特权的读书人掌权,是一种较为公平的制度。

    但是等到了清朝之后,政权就由“士人政权”转变为“部族政权”了,由满洲部族在拥护。

    这就形成了清朝的政治权利始终是要在维护满洲人的基础上,而满洲人又要始终拥护清朝的政权,清朝皇帝的背后是有着全部满洲人撑腰。

    “清承明制”,明朝废了宰相,清朝也没有设置宰相,明朝有个内阁管国家大事,而清朝则是在内阁之外又设置了军机处,从内阁大臣中选几个到军机处协助皇帝办事。

    我们都知道清时设立军机处是封建专制的巅峰,但“军机处”是实实在在的皇帝御用秘书,其职权不如明朝后面的阁臣。

    而清朝在谕令上也与之前大有区别。

    清朝有“寄信上谕”,是直接由皇帝军机处寄给要受命令的人,其他人是不知道这里面写了什么的,只有皇帝和要接信的人才知道。

    所以很多时候,不论大小事,其他人还未知道的时候皇帝已经知道了。

    】

    【

    而除了军机处外,清朝的尚书也与之前大不相同。

    六部尚书是不能直接下发命令的,且六部尚书与尚书侍郎都能单独上奏皇帝,这样一来,六部尚书实际上已经管不着尚书侍郎了。

    不仅如此,清朝每部必须有两位尚书和四位尚书侍郎,其中一位满洲尚书、一位汉族尚书,两位满洲尚书侍郎、两位汉族尚书侍郎。

    本来一个部门有一个尚书长官就行了,现在就拥有了六名长官。

    】

    【

    在明代有一个特殊的群体“给事中”,皇帝发谕令给尚书,尚书六部中又各有给事中。

    给事中有反对政令的权力,所以,我们经常说明代皇帝做得其实是不太舒服的,给事中总是反对,导致政策难以实施…

    这到了清朝,清朝吸取明朝教训就没有给给事中封驳权。

    相应的,在清朝还有一个制度很特殊,那就是不允许公开发言。

    翰林院在各朝各代都是有向中央进言的权力,但到了清朝也不允许了。

    历朝历代的民间也没有很禁止大家发言,但清朝在每个府学和县学外的卧碑上都写着“生员不得言事。不得立盟结社。不得刊刻文字。”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