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林则徐看到后面说清王朝与洋人勾结镇压,对当朝统治失望至极。...
“太平天国的政策看着不错诶,为什么会失败?”
“光幕所说,看不懂。”
“大清气数快尽了,咱们也得想想后面事。”
...
第80章
如果岳飞的皇帝是刘禅?
李然然看到视频标题感慨最近还挺多穿完颜构的,岳将军怎么不是个遗憾呢。
【如果岳飞的皇帝是刘禅会怎么样?】
【刘禅醒来发现来到了陌生的地方,这里没有父皇没有相父,也没有二叔三叔和姜维。
整理了一下脑中混乱的记忆后,有了一点了解。
这时,太监前来道:“官家,该上朝了。”
刘禅心想在晋朝做安乐公也做了挺久,现在又成了天子,先去上朝看看吧。
到了朝堂上,看着陌生的大臣和陌生的宫殿,不由又想到了益州,想到了那群季汉大臣。
这时朝堂上的主战派和主和派吵成一团,为首的秦桧上前道“官家,岳飞北伐,惹怒金人,应当遵金人之意杀岳飞,促成议和。”
另一边被解了兵权的韩世忠站出来反驳:“岳飞又有何罪?”
“惹怒金人,招致战事,民不聊生,不是罪名吗?”
刘禅被他们吵得头痛,虽然这具身体没有太多记忆,但是从现有记忆来看,这叫岳飞的武将好像也没犯什么事啊,议和就议和呗,干嘛要杀人?
“你…胡说八道…”韩世忠被秦桧的无耻震惊,对上首的刘禅道:“官家,岳飞致力于北伐,收复中原,忠心耿耿,怎能杀?金人狼子野心,又怎会因杀岳飞而罢兵?”
“金人势大…”秦桧还准备再说,被刘禅的突然出声打断。
刘禅一个激灵,刚刚好像听到了北伐?不再看秦桧,盯着韩世忠问道:“往日北伐,胜负如何?”
韩世忠愣住,顺着刘禅的话答道:“去岁,岳将军领军已至朱仙镇。”
刘禅拿来地图翻看起来,朱仙镇?这不是都到金人腹地了吗?看起来金人也没多强啊?
又问“成都还在我们手中吗?”
“在。”
“荆州?”
“…在。”
“合肥呢?”
“也在。”
刘禅搞不懂了,相父之前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现在我都坐拥荆益和孙权的地盘了为什么不北伐?
父皇和相父用一生行动证明了北伐之事有多重要,且这岳飞看起来比姜维还厉害…所以为什么不能北伐。
刘禅起身,看向朝堂中站着的群臣“朕意欲再北伐,何人可领兵?”
“臣愿往!”
“臣请旨!”
韩世忠刚说完请旨发现殿外传来一声比自己还要大声的话。
本在殿外等候审判的岳飞一身常服进入殿内,向刘禅行礼请命道:“臣愿往。”
刘禅仔细看着跪在自己面前的男子,这就是岳飞?
……
刘禅私下去见岳飞,在书房中发现了岳飞抄写的《出师表》。
“岳将军,很喜欢相…诸葛武侯?”
“昔年武侯以一州之地六出祁山,北伐中原…”
等岳飞说完话后,就发现官家的眼神好像变得炙热了?
……
岳飞总领一切北伐事宜,刘禅放权给岳飞,让他自决军务,并封国公,加开府仪同三司。
……】
<第一天:没了相父朕该如何是好啊!
第二天:发现99级岳飞90级韩世忠!
第三天:这不北伐?!
第四天:秦桧:我就是你的新相父
第五天:秦桧卒,刘禅:我没有不北伐的相父
第六天:刘禅拜岳飞为将父,hhh
>
<
个人观点,刘禅就是普通,不能说昏庸。在说出乐不思蜀的时候,都50多岁了,自己的太子跟着姜维死了,周围的人也都死了,自己还困在敌国,他除了装傻充愣说此间乐不思蜀,他还能干什么呀?>
<重点是刘禅吗?重点明明是刘禅这样的人都知道忠臣不能杀,要北伐,结果宋高宗完颜构就真的杀忠臣…>
<也不是夸刘禅,就是单纯的放条狗在那皇位上,都做得比完颜构好>
<省流:诸葛亮:北伐!北伐!北伐!
岳飞:北伐!北伐!北伐!
刘禅:好亲切,就像是回家了一样
>
<
还是更喜欢看汉昭烈帝穿成赵构,有那么多兵和钱还有地盘,根本不愁打不赢>
<我喜欢看写李世民穿成赵构的[狗头],官家,你爹和你大哥都被俘虏了
李二:这不是好消息?没人比我更懂怎么处理二圣的了
>
<哈哈哈,我还看过李世民穿成刘禅的[捂脸],天可汗真的厉害,魂穿界最忙的人[点赞]>
<三国那批人,曹操刘备穿过来都能解决,孙权来的话合肥还在,也可以。
其他二代目来的话感觉还是算了吧,宋朝到那个地步积重难返,王安石变法失败了,其他人来了也解决不了宋朝的后患
>
<
其实感觉如果宋高宗和宋徽宗真的想打仗的话,那么像秦桧和六贼多半也会转变立场的,他们就是跟着皇帝的意志来,皇帝想干什么他们都支持附和。>
<所以大多奸臣,说白了还是皇帝不行
>
<想到后面完颜构为了议和杀岳飞,真tm不是人。南宋将北宋灭亡的锅甩给了王安石和章惇等改革派,章惇还入了奸臣传…
为了逃避责任,外面打不过,使劲打压内部,南宋真的就挺窝囊的,不对,应该是整个宋朝都不配拥有那么多的忠臣良将。>
<
姜维后期北伐无功,刘禅还是让他在带兵,虽然总是调侃说因为诸葛亮给刘禅的出师表里面没有姜维,所以刘禅不听姜维的,但其实刘禅对姜维也还行
>
<的确,刘禅这个君主放在三国是挺一般甚至觉得昏庸,但其实对于宋朝来讲能有个刘禅也多好
>
<南宋还挺多人才的,赵鼎、虞允文、张浚、陆游、辛弃疾…
>
<还记得后面赵构养子宋孝宗继位后要北伐,成太上皇的赵构说:“你就一个虞允文瞎折腾什么,我当年有岳飞都没有成功…”真够无耻的>
……
李然然给那个说让李世民穿成赵构的点了个赞,可惜历史没有如果…
张飞懵逼地看向刘禅,这完颜构比阿斗还差劲?!
刘禅也震惊,还有比我撇的人啊!
刘备和诸葛亮也双双无语住了,刘备叹息“宋朝真没人喜欢,历史上这岳飞恐怕是真的被完颜构杀了吧。”
诸葛亮为宋朝百姓惋惜,摊上这些君主真是倒霉。
李世民看着【没人比我更懂怎么处理二圣的了】这句话表情略微不自然,虽然光幕是在夸自己文韬武略,但怎么这么尴尬…
李渊冷笑,的确啊没人会比他更懂了。
刚开始变法的宋神宗赵顼愣住,变法失败了?
王安石也在细细查看自己的变法项目,究竟是哪儿里出了问题。
抬头看着光幕喃喃道:“光幕可否解惑…”
————
南宋
绍兴六年
杀功臣,一心偏安求和…这样的皇上值得效忠吗?!
民间本就对赵构不满,但朝中仍在坚持大宋正统从未想过让赵构退位这件事。
如今光幕的话也有道理,奸臣听谁的?听皇帝的,皇帝是真的不知道吗?不是,他只听自己想听的,想的是自己的皇位而非大宋百姓。
……
临安城的百姓不知道官家是不是昏君,但刘禅?这么多年过来,刘禅不就是扶不起的阿斗吗?官家怎么还不如一个亡国之君…
岳家军中也吵成一团,底下各士兵和将军议论纷纷,我们在前线拼死拼活想着收复失地,完颜构就在后方想着该怎么议和和杀我们!
岳飞等良将在回师途中,朝中大事由张浚和赵鼎把持,虽众人都未透露自己的想法,但私下都有想是另立新君还是罢官回乡…这么一个朝廷是待不下去了…
赵鼎和张浚难得聚在一起,赵鼎直言道“光幕不喜官家,也不知宗室中还有谁能匡扶天下…”
张浚与赵鼎虽政见不同,但从未想过杀朝中忠臣,都打到金国腹地去了,为什么撤兵议和?
还不是官家怕了…
“官家有个养子,应该就是光幕说的宋孝宗…要不…”
……
军中哗变,民间议论,朝中大臣也各有心思。
光幕结束后,赵构于殿中突然抽搐而死,天下人皆道是天罚。大臣依照上天旨意将建国公赵瑗改名为赵昚,继承大统。
岳飞加封国公,太尉、太保,开府仪同三司…韩世忠加封国公…
朝中由张浚、赵鼎主持抗金事宜。
第81章
一个理想主义者最后的燃烧!
【你眼前划过的是姜维的一生】
(画面开始就是一个年老的将军,左手抚胸,右手提剑扫视周边士兵,一脸悲怆道:“我计不成,乃天命也!”长剑插入胸膛,死不瞑目。)
【姜维,字伯约,出身天水姜氏,本是魏将。公元228年诸葛丞相军出祁山北伐,天水郡太守马遵怀疑姜维有异心,因此不得已投降蜀汉。
“老将军,可识天水姜伯约。”
“若得一姜伯约,则得一凤凰。”
诸葛亮辟姜维为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并传授姜维毕生所学,二十七岁的姜维意气风发。
在这之后独自统领五六千虎步军,并迁升为中监军征西将军。
公元234年诸葛武侯病逝五丈原,姜维被任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封平襄侯。
姜维继承诸葛武侯的遗志“北伐中原,匡扶汉室,还于旧都。”
公元238年姜维跟随蜀汉大将军蒋琬驻军汉中,姜维为营司马,多次率领偏军西入羌中作战。公元240年姜维出兵陇西,郭淮进军,追至强中,姜维退兵。
公元243年姜维迁升为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公元246年姜维出兵进攻陇西,击败魏将郭淮、夏侯霸等。
公元247年姜维迁升为卫将军,录尚书事。同年,姜维率兵平息蜀汉境内的各夷族起事,雍、凉等地的羌胡人背魏降蜀,姜维兵出接应,将其迁至蜀境。
公元249年姜维假节,兵出西平,不克而还。蜀汉丞相费祎与姜维政见不一,使姜维率领的军队不超过万人。公元250年姜维攻打西平,并俘虏魏将郭循。
公元253年费祎被降将郭循刺杀身亡,姜维领数万人出石营,围攻南安,因军粮耗尽只得退军。
公元254年姜维督内外军事,出兵陇西,狄道长李简举城投降,继续进围襄武,杀魏将徐质,攻破河间、河关、临洮等地,魏军败退。
公元255年姜维领车骑将军夏侯霸、征西大将军张翼出狄道,大破魏国雍州刺史王经,王经败退,因魏国征西将军陈泰救援狄道城,只得退军驻扎钟题。
“身后无主,纵夺得祁山九寨又有何为?”
公元256年姜维迁升为大将军,被魏将邓艾击败,蜀军死伤颇多,百姓深怨姜维。姜维自请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公元258年刘禅恢复姜维大将军的职位。
“继武侯遗志,强行难为之事,前后九伐中原,朝野多有非议。”
公元262年姜维整顿军马,上表后主奏请九伐中原,无奈被邓艾所击败,姜维退驻沓中。时宦官黄皓弄权,姜维请求将黄皓斩杀,后主刘禅不肯,因此姜维不敢回成都,于是在沓中种麦以求时机北伐。
“大势已去,岂可强为…”
公元263年姜维再次上表后主刘禅,请求派张翼、廖化分别驻守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备魏国的袭击,但刘禅听信宦官黄皓鬼神之言,不许。
不久之后,魏军五路伐蜀,姜维被邓艾所牵制,退驻阴平,钟会围攻汉、乐二城。
魏军进攻关口,蜀将傅佥格斗至死,蒋舒开城投降,姜维和廖化只好放弃阴平,与张翼、董厥会合,退保剑阁。
邓艾偷渡阴平,进兵绵竹,诸葛瞻父子战死,刘禅开城投降,并敕令姜维投降。
“大将军接旨…”
“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姜维心中悲愤却无可奈何,率军向钟会投降。
“我姜维才疏智短,但忠心可鉴,至死也要保住先帝创下的基业。”
“我有一计,可使汉室幽而复明”
姜维投降钟会后,一直不忘复国,在知道钟会有反心后,煽动钟会陷害邓艾,割据蜀地造反。
最终因事情败露,成都大乱,姜维、邓艾、钟会及张翼等在变乱中为乱兵所杀。】
(卫瓘来到姜维的尸体边拱手道:“蜀国之灭,绝非将军之罪,实是后主无道而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