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18px
字体 夜晚 (「夜晚模式」)

第53章

    观看光幕的人开始还不知道这是什么,但看评论:

    什么!强身健体!

    长寿!

    学习热情极度高涨。

    光幕各界中不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平民百姓这期视频是看得最认真的。

    谁不想长寿啊。

    在逃的华佗发出疑问:“这是我的五禽戏?”

    ———

    秦

    始皇帝二十九年

    始皇帝嬴政返回了咸阳。

    公子胡亥、宦官赵高已被车裂,光幕剧透矫诏的人中只剩下了李斯。

    李斯在牢狱中也不好受,一面惧怕着始皇帝,一面懊恼自己毁灭了大秦。

    李斯明白现在能出去的唯一的办法便是献出解决大秦现有问题的计策,但做了这么久大秦丞相的他又怎么会不知道大秦要面临的问题有多难。

    过往的历史经验无法依靠,只有光幕剧透的未来才可行。

    狱中发生的所有事情都被报给了始皇帝,嬴政见密报说李斯在狱中苦思计策时,将其放在一边,并告诉底下人“他有什么需要可以酌情给他。”

    这么多次的光幕视频看下来,王朝的稳定和第二任继承人有很大关系。

    嬴政手指点了点桌面,“晋朝立了个傻子皇帝,八王之乱,五胡乱华。隋朝立了个演技派皇帝,二世而亡。”想到大秦也是一样的结局,恨不得将胡亥鞭尸。

    “元朝悉心培养的继承人提前死去,造成后面政策混乱,不足百年而亡。明朝立了个不能服众的皇帝,国内内战,被赶下皇位。”

    朕若是将一切安排好,扶苏可为守成之君吗?或者学明成祖朱棣,好圣孙?

    自己是第五次巡游死在外边的,根据前几次巡游过程看,应该是早死了。

    “每天练这些能长寿吗?”

    ……

    ————

    东汉

    建宁三年

    众人发现光幕视频虽然结束了,但是好像还可以手动划之前的视频。

    于是知道了大汉亡后有魏蜀吴,魏国的建立者曹丕的父亲貌似还是大司农曹嵩的儿子曹操,蜀国的建立者是中山靖王的后代,吴国孙权是谁?

    大汉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是刘协,现在陛下还未大婚没有子嗣,献帝应当是其太子。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刘宏读着这句话,对素未谋面的刘备和诸葛亮有了些别样情感。

    吩咐人去查查中山王那支中是否有叫刘备的人。

    “今日众卿辛苦了,早些回家歇息吧。”刘宏没有说关于曹操和袁绍的事,且让他们自己担心。

    对于光幕的出现刘宏并不觉得惊讶,这些神迹也不是没见过。

    在刘宏还没有登位前,曾于梦中遇光武帝,光武帝教授自己该如何做皇帝。

    可惜那时因先帝刘桓还在,从未想过自己会登临帝位,对其中好多东西并没有认真学习。

    “今日知道了未来事,朕绝不辜负先祖的期盼。”

    “光武帝还会入梦教我吗?”

    刘宏把这当做是神迹,是为再延汉祚的神器。

    ————

    西晋

    泰始二年

    晋朝并没有大规模发动对吴之战,而是在解决“五石散”的内部问题。

    司马炎为了统治下了严令,敢有吸食五石散者全部斩杀。

    即使有光幕的警醒和禁令但依旧有一部分人根本戒不掉了,他们深度迷恋五石散不吸食的话那就是要他们的命。

    明面上吸食五石散之风似消除掉了,但想赚钱的人和瘾君子达成了一条暗线。

    司马炎对于这些多少也知道点,但能做的实在有限,总是有不要命也要赚钱的,不要命也要吸的人。

    “后世又是怎么做到的?这玩意儿根本禁不完!”

    好在五石散还没有流落到普通家,对于社会危害暂时不大,不少世家大族看了光幕后也不敢让自己家人碰这些东西,一经发现后强制戒断。

    第77章

    那些起义名句

    又是一个无聊的夜晚,再次刷新13站视频。

    虽然标题一看就知道是在说哪儿些,但还是点开这个剪辑视频看了起来

    【那些著名起义的口号】

    (背景音乐是时下混剪御用bgm)

    【秦末:“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背景:秦朝末年,二世皇帝贪图享乐不理朝政,肆意征调百姓服役。

    意义:陈胜、吴广于大泽乡起义,喊出了那句非常具有反抗精神的话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说出了广大民众对于强权压迫的不满,对自由的追求是值得肯定的,这句话如今已深刻印在我们的骨中。

    但是,很可惜。农民起义军没有一个切实可行的纲领和思路是注定失败的。

    结局:被秦将章邯镇压。】

    <这句话真的是千古第一音>

    <赞同,最强音!这句话真的打破了先秦以来所谓的血统论。没有什么天生贵种,谁都可以是王侯将相。>

    <的确,以前学这篇课文时印象最深的也是这句话和“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吃瓜]>

    <陈胜、吴广起义后还是做了大王,就像后面那些普通人做了皇帝后也拼命安一些什么奇特异性,以此证明自己是天命之子[狗头]>

    <后续意义还是挺大的,短短一句话道尽了所有底层人的心声>

    ...

    “陈胜、吴广带来咸阳。”

    始皇帝对于这俩人还是挺感兴趣的,能说出这样话的人是有些才干的。

    大秦不缺人才,以后光幕的剧透会更多,那些反秦的人杀是杀不完的,就像光幕所言,未来连关中老秦人都反秦,难道要都杀了吗?

    虽然反的是大秦,但那是未来事,现在有何人敢造反?朕绝不会使大秦二世而亡!

    那些不论是反秦的还是什么汉初的,全留下来好好为大秦做贡献吧。

    ...

    “狂妄!”也有些人认为陈胜、吴广就是胡说八道,扰乱人心,必将致使社稷不稳。

    陈胜、吴广本来在看光幕偷懒的,突如其来的被剧透了未来,还是关于造反的。这让他们感到极为不妙。

    本在一旁的士卒围过来看着他们俩,“陈胜?吴广?”

    “绑了交到上头去。”

    沛县

    “好汉!”还是刘季的刘邦听着光幕播放出来的话拍掌叫好,不愧是反秦的人啊。

    来到沛县寻找刘邦的人找了许久都未发现沛县有叫刘邦的,大秦精锐卫兵们互相嘀咕着这刘邦该不会是改名后的吧。

    正说着就听到泗水亭亭长刘季在为反秦人叫好,几人互看一眼,此人语出惊人,似有大志,就他了,先绑回去交差再说。

    刘季看着突然出现在眼前的几人,收敛起痞气,低眉道:“几位有事?”

    “刘季是吧,你可愿去咸阳?”

    “啊?”

    几人不管刘季是否愿意,直接上手绑回咸阳。

    ————

    【东汉末年:“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背景:东汉末年,政治黑暗,瘟疫横行,土地兼并严峻,时局动荡。

    意义:汉灵帝光和七年,张角黄巾起义,是第一次的宗教起义运动。

    这句话打破了压在人民身上的枷锁,在面对压迫和暴政时勇于反抗。给后世统治者警醒,底层人民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

    为平息叛乱,东汉朝廷付出极重代价,此次起义震撼了东汉的根基,再无力掌控地方,开启了三国乱世篇章。

    结局:被镇压。】

    <“苍天已死!”从宗教上否定了贵族统治的正当性>

    <董仲舒提出的“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学说把皇权和天联系起来,增强了皇权的合法性,张角这句话直接撕碎它>

    <贫道张角,请大汉赴死!>

    <虽然有说张角是豪强地主推上去的代言人,但我还是觉得张角是伟大的,是他给了当时那些人希望和信仰,说到底还是统治阶级太腐败了>

    <只见张角振臂一呼,大汉一十三州响应八州>

    ……

    刘彻脸色极为难看,这张角的话简直就是在打自己的脸。

    请大汉赴死!

    这句话一出,所以汉朝皇帝大怒,这人好生狂妄自大。

    道教?以传教的名义招揽教众然后教唆起义,也就愚弄百姓罢了。

    东汉末年土地兼并严重,这让刘秀想起之前光幕所言的“度田”失败。

    果真如此。

    “朕是灵帝?”刘宏面色阴沉看着光幕,灵字可不是好谥号。

    “来人,捉拿妖道张角!”

    光幕描述的东汉末年,让刘宏慢慢将其与现在联系起来。

    “砰。”刘宏直接将殿内的桌子掀翻,响应者有八州之多,大汉如此腐朽了吗。

    相比于刘宏对于统治权受到威胁的忌惮,汉灵帝时期的百姓对于瘟疫更感到害怕,若是年年瘟疫岂能活下来。

    ...

    “妖道!”

    “动摇我大汉统治!”

    曹操义愤填膺,对张角用歪门邪术来控制百姓的方式十分不喜。

    “哼,你个乱臣贼子有什么脸去说他。”袁术在嘲笑曹操现在看着一副忠心大汉的样子实际上未来造反!

    张超等人打圆场“陛下未怪罪已是万幸了,这些话可别再说了。”

    ...

    钜鹿

    还没有开始行走乡间传授符水治病的张角十分确定光幕所说的人定是自己,刚想收拾东西离开此地便被当地郡守抓住要押送洛阳。

    【唐末:“天补均补”

    背景:唐朝末年,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政局黑暗腐败,大灾频繁,民不聊生。

    意义:黄巢起义,率众几十万,波及各地,持续十几年,沉重地打击了唐王朝的统治。

    起义军以“冲天”的革命思想,第一次提出“均平”的口号。这也标志着农民起义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给后世的农民斗争以重大的影响。

    结局:称帝长安,起义败亡,唐朝走向末路。】

    <“待到来年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唐朝的科举不就是“豪门贵族”的内部科举吗,来自落榜生的狂怒。>

    <黄巢不管怎么说他是真的做到了,“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把几百年的世家大族碾死,后世也没有谁家说自己是世家。>

    <黄巢的这句口号才是道出了百姓们的根本需求,每个王朝末年的土地兼并都很严重,百姓活不下去能有什么办法>

    <所以黄巢杀世家这点根本不是黑点。>

    <“他日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

    最先破防的不是唐朝各代皇帝而是世家大族们。

    “碾死…”光幕用词太狠了。

    李世民看见【豪门贵族的内部科举

    】陷入沉思,老百姓因为活不下去而造反,寒门子弟因为被世家把持住了上升渠道而郁郁不得志。

    土地兼并,世家门阀,这样的大唐和前朝有何区别,贞观之治受益人又真的是百姓吗。

    不论是最初接受到的“无君论”还是“人民至上论”带给李世民的变化已不再是简单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而是盛世是在世家大族下的盛世还是百姓称赞的盛世。

    第78章

    那些起义名句②

    【宋初:“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

    背景:王小波、李顺在四川发动农民起义,王小波提出“均贫富”的主张,从者万余,建大蜀政权,掌控四川大部分。

    因唐末黄巢大起义没有波及到四川,这里的豪强大地主一直未受到打压,其剥削百姓更加严苛,世族豪强地主疯狂兼并土地,占有大批“旁户”。

    意义:严重打击了地主阶级,其口号“均贫富”不再只是口号,而是一个实际纲领。

    沉重打击了宋朝对四川的剥削,“博买务”取消了,统治者被迫减免四川地区一部分赋税。

    结局:起义失败,被宋朝派兵镇压。

    <大宋也挺不干人事的,把后蜀府库里的金银等全部运往,号称“日进纲”,强征了大量民夫,水陆混用,十几年才运完>

    <

    还不准百姓从事小本生意,只能种地,四川的土地90%在豪强地主手里,你让他们怎么活…>

    <

    旁户俗称“佃户”,世世代代被固定在地主的土地上,像奴隶一样被役使,不仅要给豪族地主交地租,还得承担官府的赋税徭役…黄巢怎么没有把那些在四川的世族杀干净。>

    <“我们走后,他们会给你们修学校和医院,会提高你们的工资,这不是因为他们良心发现,也不是因为他们变成了好人,而是因为我们来过。”

    只有让那些人恐惧了,他们才会主动给的,让你不要反抗。所有起义者都是值得敬佩的

    >

    <“天子,兵强马壮者当为之,宁有种耶!”就大宋皇帝的那个怂样,真搞不明白就这都能做天子>
← 键盘左<< 上一页给书点赞目录+ 标记书签下一页 >> 键盘右 →